本科教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表
听课⼈:听课⽇期:年⽉⽇
指标评价说明:
1. ⼆级指标“教学基本环节”中“教学⽂件齐备、规范”是指教师上课须携带教学⼤纲、教学⼯作⼿册、本堂课的教案或讲义。
未带,本项记0分。
教学⼯作⼿册中应有考勤⽇期和记录、平时成绩记录(如作业、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报告成绩等)。
⽆记录,本项记0分;有缺项时,酌情给分;“时间利⽤合理”要求教师合理使⽤每堂课的50分钟,若出现减少或超过10分钟的现象,本项记0分。
2. ⼆级指标“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应采⽤适当的⽅法对学⽣违反课堂纪律的⾏为加以管理。
若放任⾃流不加管理,本项记0分。
3.⼆级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中“教学内容符合⼤纲要求”,若教学内容不符合⼤纲要求,本项记0分;“概念原理表达准确,分析论证充分”,是指教师若出现讲授内容错误或板书错误、⼜未及时更正,本项记0分。
“讲授熟练”是指授课须脱稿讲授,若照本宣科,本项记0分。
4. ⼆级指标的“教育技术与板书”中“板书设计合理、书写⼯整(⽰范演⽰规范、熟练)”要求有板书,若⽆板书,只有多媒体显⽰,本项记0分;“多媒体应⽤得当”要求多媒体课件合理、有效地起到配合、辅助作⽤,若只是教科书的翻版,本项记0分。
5. ⼆级指标的“仪表、教态”要求教师上课着装应符合课堂礼仪规范;动作、举⽌协调、⾃然,站⽴讲课,注意与学⽣的互动交流。
若不符合以上要求,本项记0分。
本科教育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修订版)教务处编印二0一七年三月目录1备课环节质量标准 (4)1.1备课基本要求 ........................................................................................................................... - 4 -1.2备课质量标准 ........................................................................................................................... - 5 -2 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8 -2.1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 - 8 -2.2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 - 9 -3 作业与练习环节质量标准................................................................................................................ - 12 -3.1作业与练习基本要求 ............................................................................................................. - 12 -3.2作业与练习质量标准 ............................................................................................................. - 12 -4 辅导与答疑环节质量标准................................................................................................................ - 14 -4.1辅导与答疑基本要求 ............................................................................................................. - 14 -4.2辅导与答疑质量标准 ............................................................................................................. - 14 -5 课程考核环节质量标准.................................................................................................................... - 16 -5.1课程考核基本要求 ................................................................................................................. - 16 -5.2课程考核质量标准 ................................................................................................................. - 16 -6 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18 -6.1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 - 18 -6.2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 - 19 -7 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23 -7.1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 - 23 -7.2实训教学质量标准 ................................................................................................................. - 23 -8 教育见习环节质量标准.................................................................................................................... - 26 -8.1教育见习基本要求 ................................................................................................................. - 26 -8.2教育见习质量标准 ................................................................................................................. - 26 -9 校内试讲环节质量标准.................................................................................................................... - 29 -9.1 校内试讲基本要求 ................................................................................................................ - 29 -9.2校内试讲质量标准 ................................................................................................................. - 29 -10 教育实习环节质量标准 ................................................................................................................. - 32 -10.1教育实习基本要求............................................................................................................... - 32 -10.2教育实习质量标准............................................................................................................... - 32 -11 专业见习环节质量标准 ................................................................................................................. - 36 -11.1 专业见习基本要求.............................................................................................................. - 36 -11.2专业见习质量标准............................................................................................................... - 36 -12 专业(课程)实习环节质量标准 ................................................................................................. - 39 -12.1专业(课程)实习基本要求............................................................................................... - 39 -12.2专业(课程)实习质量标准............................................................................................... - 39 -13 写生、采风质量标准 ..................................................................................................................... - 43 -13.1写生、采风基本要求........................................................................................................... - 43 -13.2写生、采风质量标准........................................................................................................... - 43 -14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 - 46 -14.1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 46 -14.2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 47 -15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 ......................................................................................................... - 49 -15.1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 - 49 -15.2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 - 50 -1 备课环节质量标准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视野中的几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就课堂教学、考试考核、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与大家讨论交流。
专家进校以后有什么规定动作或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就三项:课堂教学、考核试卷、毕业论文(设计)。
专家会怎么考察?标准是什么?常见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主动运用国家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相应建设、提高以及做相应的准备和现场发挥?今天下午跟大家一起交流。
一、专家进校考察的规定动作专家进校评估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规定动作包括:1、每位专家(包括专家组组长,不包括专家组的两个秘书,更不包括项目管理员和评估中心官员,就是指九位专家)都要听课、看课不少于3节。
专家进校的时候,学校会给专家提供学院一周的课表,专家会在课表上找3节课去听或者去看。
看课是指看实验、实习、实训。
每个专家在选3门课的时候,一般是老中青相结合。
假如我去听课,我会去听一个青年教师的、一个中年教师的和一个老教师的,听一个助教的、一个讲师的和一个高级职称的,听一个基础课的、一个专业课的。
也就是说抽查年龄、职称、性质不同的课,而且原则上一个教师、一节课至多被一位专家听或者看。
一般不存在老师正在上课的时候,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专家来听课,也不存在某位老师被一位专家听过了,下次又来专家听课的现象。
2、每位专家至少要调阅2~3门课的试卷,每门至少抽调一个班。
3、每位专家至少调两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每个专业不少于一个班。
“课”指的是2015年12月?日星期一第三节到12月?日星期三下午这一段时间课表(专门的、评估周的课表)上的课,实际上星期三下午也很少有专家来听课了,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
当然专家也可能临时进教室听课看课,或者途中看到做实验就会进去看。
试卷是指上个学期和这个学期(2015年6月份左右)的学生考试试卷,上个学期我们已经搞完,这个学期的还没有开始,这个学期我们命题、组卷、批改、试卷分析等,大家都要认真对待。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第一条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价目的1.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推动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为教学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学校课堂教学情况提供信息支持,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机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晋级等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条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
2.客观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
3.导向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要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办法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
第四条评价对象所有本科课程(含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的课堂教学。
第五条评价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纪律、教案资料、总体教学效果、课前准备、课外辅导、课程考试(包括试卷质量、试卷评价、试卷分析)等方面。
第六条评价方法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学生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2.学生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综合评分(百分制)中所占权重分别为35%、35%、15%、15%。
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指对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
标准和要求。
这一标准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标准。
在课程设置方面,标准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标准要求学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学生、教师和企业等多方面的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改进。
在学风建设方面,标准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标准要求学校建立师资培训和评价机制,吸引和培养优秀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标准要求学校不断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总之,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对本科教育的整体要求,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 1 -。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2009年10月修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1。
评价人员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
权重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2。
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