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

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

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 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 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①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②量筒必须放平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常见的化学变化学问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根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局部。 2、酒精灯使用留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灯帽盖灭,不行用嘴去吹灭;C、肯定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肯定制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展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裂开;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其次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问点总结 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样(“一样”或“不一样”),不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分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行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 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上) 一、物质和化学反应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等 3.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法则和化学计量法则的应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反应热和热化学计量的应用 4.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和速率常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机理、实验方法、反应动力学等 5.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位置、酸碱平衡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原理、周期表的应用 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3. 氢、氧、氮、碳等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反应及应用,如氢氧化物、氢气、二氧化碳、氨气等 4. 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电荷、价电子构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5. 酸碱和盐类化合物:酸的定义、常见酸,酸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碱的定义、常见碱,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盐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三、化学实验 1.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药品及其用途:如实验室常用药品、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器材 2. 化学实验技术:如取样、称量、过滤、结晶、干燥等实验技术;实验中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其措施 3.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如数据读取、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的上半部分,下一篇将继续介绍化学实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能量和化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锦集6篇)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锦集6篇〕 篇1:初三化学知识点上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用CO复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展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顿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别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搜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搜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搜集; ④实验完毕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元素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一样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那么: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 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 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 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0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贝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p-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相同价相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用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娴熟口诀常用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 +3价fe3+,al3+ hg2+、亚fe2+ -1价cl-、oh-、no3- 3.必须记诵的制备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实验室制备氧气二: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4)实验室制法co2: 2kmn04===k2mn04+mn02+02个 2h===2h20+02个 2kc===2kcl+个 caco3+2hcl==cac12+h20+c02个 zn+h2s04==zns04+h2个 (5)实验室制备氢气: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0===2h2十+02个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04==fes04+cu (8)炼铁原理: 3c0+fe===2fe+3c02 (9)生灰水[ca(oh)2]的制备方法:cao+h20==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02个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至弱: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二: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化学的这门课程时,同学们要学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综合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1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2金属活动性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重要的化学物质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4元素 1.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5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应该就是知识点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有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的化学知识点有很多,想要掌握好就要下功夫,知道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 1.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合金 (1)金属的物理特性: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合金:①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②合金的性质能: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易适不同的用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③重要的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④生铁的含铁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 :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a. 一般说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 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

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2 溶解性 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氢氧化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要记牢。【补充】 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碳四氧负二,氟氯溴碘负一价。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原子团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溶液颜色口诀:铜蓝、亚铁绿、铁黄、高锰酸钾紫 4、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BaCO3、BaSO4 、CaCO3、AgCl ★其中BaSO4、AgCl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 5、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十对粒子——“一水两气七字沉淀” +-+2-+2-+-①生成水:H+OH→H2O H+O→H2O②生成气体↑:◆H+CO3→CO2↑+H2O ◆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淀: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3+-★ Cu2++OH→Cu(OH)2 (蓝色)★Fe+OH→Fe(OH)3 (红褐色) --★ Mg2++OH→Mg(OH)2 (白色)★Ba2++CO32→BaCO3 (白色) ---★ Ca2++CO32→CaCO3 (白色)★Ag++Cl→AgCl (白色)★Ba2++SO42→BaSO4 (白色) 6、表中涉及到三种挥发性酸:HNO3、HCl、H2CO3应密封保存; 四种微溶物质:Ca(OH)2、Ag2SO4、CaSO4、MgCO3; “——”表示三种不存在或遇水就水解的物质:AgOH、Fe2(CO3)3、Al2(CO3)3 三、离子共存及常见离子检验 1、若离子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共存: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 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篇二 一、碳的几种单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教材为主线,深入了解教材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课后巩固预习,解决预习和听力中所有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2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 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只开设立了九年级这一学年,它既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育,又是初中毕业与初升高的必考科目,那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方程式 1、磷的燃烧化学方程式4P + 5O2 ═(点燃) 2P2O5 ( 化合反应 ) 。 2、硫的燃烧化学方程式S + O2 ═(点燃) SO2 ( 化合反应 )。 3、碳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C + O2 ═(点燃) CO2 ( 化合反应 ) 。 4、碳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2C + O2 ═(点燃) 2CO ( 化合反应 )。 5、铁的燃烧化学方程式3Fe + 2O2 ═(点燃) Fe3O4 ( 化合反应 )。 6、镁的燃烧化学方程式2Mg + O2 ═(点燃) 2MgO ( 化合反应 )。 7、铝的燃烧化学方程式4Al + 3O2 ═(点燃) 2Al2O3 ( 化合反应 )。 8、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2H2O2 ═(MnO2)2H2O+ O2↑ ( 分解反应 )。 9、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 分解反应 )。 10、把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 分解反应 )。 11、水中通入直流电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2H2↑+ O2↑ ( 分解反 应 )。 12、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2H2 + Cl2 ═(点燃)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从考试的结果看,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做法做知识点总结,以便往后的复习。一起来看看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查阅! 九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

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 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班级上册化学学问点最新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试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试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自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教材为主线,深入了解教材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课后巩固预习,解决预习和听力中所有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最新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_.一氧化碳燃烧:_.甲烷燃烧 _.酒精燃烧:_.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_.过氧化氢分解:_.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_.生石灰溶于水:_.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_.镁燃烧:_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_.氢气还原氧化铜_.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_.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