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利克急救法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4.33 KB
- 文档页数:1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又名“海氏急救法”。
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力克(Henry J·Heimlich)1974年发明的一套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
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
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基本信息•中文名:海姆立克急救法•英文名:Heimlich Maneuver•别称:海氏手技•发明:海姆里克基本简介正在加载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发明,是主要针对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在该急救法发明前,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1974年,亨利·海姆立克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以他的姓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海姆立克急救法”。
1985年,美国公共卫生部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称为最佳急救法。
从1975年至今(2012年),海姆立克急救法至少救活了10万个性命。
基本原理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操作方法患者清醒正在加载海姆立克急救法受害者站着或坐着,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肚脐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一种专门抢救急性呼吸道被异物阻塞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的方法,也被称为腹部冲击法。
其原理主要是冲击患者的上腹部,令腹部的膈肌迅速上抬,胸腔的压力突然增加,从而给气道一股向外的冲击力,可以促使梗塞到气道的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先生研究发明,自1975年被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后,该急救法被广泛采用,已经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出现异物阻塞的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手段。
当发现有人出现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情况时,可以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抢救。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另一手握住拳头,然后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的上腹部。
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只适用于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情况,对于其他类型的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窒息等,需要采用其他的急救方法。
同时,如果病人出现大量出血、肋骨骨折等外伤,也不宜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总之,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急救方法,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并掌握这种急救方法,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抢救。
海姆立克手法名词解释
海姆立克手法(Heimlich maneuver)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解救突发性窒息的人。
它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Henry Heimlich)于1974年发明,并以其名字命名。
海姆立克手法通过施加压力在胸部和腹部之间的隔膜上,以推动空气或物体从被阻塞的气道中排出,恢复正常呼吸。
这个手法通常用于处理食物或其他物体堵塞气管的窒息情况,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简单且有效的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手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站在窒息者的背后,用一只手握拳,拇指朝上放在窒息者的上腹部,低于胸骨。
2. 用另一只手握住拳头,用力向上和向内施加快速的上推压力,以期将空气或物体从气道中排出。
3. 继续施加压力直到窒息者能够自主呼吸或其他救援措施到位。
请注意,海姆立克手法应该仅在真正需要急救时才使用,并且应该由经过培训的急救人员或医疗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如果您遇到窒息情况,请尽快呼叫急救服务或前往医疗机构,以获得专业的帮助和处理。
海氏急救法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海氏急救法?海氏急救法是指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创始人之一、美国医学家、心肺复苏术(CPR)先驱之一,Dr. James Jude,Dr. William Kouwenhoven和Dr. Guy Knickerbocker三位医生于1956年合作开发的一种急救方法。
该方法采用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措施,用于恢复受到心脏骤停等严重心脏疾病威胁的患者心脏功能。
二、海氏急救法的原理海氏急救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机械力加压,模拟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的心肌收缩过程,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循环。
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每次跳动时,心脏向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中泵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当发生心脏骤停时,心脏无法正常跳动,这就导致血液无法顺利循环,重要器官缺氧,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而海氏急救法通过外部力量施加于胸骨上,使心脏受到压力,并且恢复心脏跳动,以保证血液循环供氧供养。
三、海氏急救法的步骤海氏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包括CPR和AED。
CPR(心肺复苏术)是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式来维持心脏跳动和呼吸。
1. CPR(心肺复苏术)的步骤1.确保个人安全:在进行急救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如有必要,将患者从危险环境中转移到安全地点。
2.检查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通过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喊话来进行刺激。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可以将自己的耳朵和面部靠近患者的口鼻部位进行观察和感觉。
3.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4.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地面上,并将自己站在患者旁边。
双手掌部重合,放在患者胸骨正中央,用力按压下去,至少达到5厘米深度。
按压的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
5.进行人工呼吸:一般情况下,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头部后仰,捏住鼻子,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嘴巴,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钟。
海姆立克急救法名词解释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救治窒息、窒息或呼吸困难的紧急医疗程序。
以下是一些与海姆立克急救法相关的术语解释:
1. 窒息:指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可能由于吞咽异物或其他原因引起。
2. 急救: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医疗行动,以保持生命和减轻痛苦。
3. 喉结:指位于颈部前面的结构,其后面是气管和食管的分岔点。
4. 窒息急救:指在窒息或呼吸困难情况下采取的医疗行动,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和保护其生命。
5. 海姆立克急救法:一种通过施压在胃部的方式将异物排出口腔以恢复呼吸的急救方法。
该急救法是以其发明者,德国医生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的。
6. 胸骨:指位于胸腔前面的骨头,是肋骨和脊柱的连接点。
7. 控制呼吸道:指在急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如倾斜头部和颈部,清除口腔中的任何物质等。
以上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一些术语解释,这些术语对于正确执行该急救法至关重要。
在采取急救行动前,请确保您已经熟悉了相关术语并了解了其含义。
海姆立克手法名词解释海姆立克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解决窒息、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成年人、儿童和婴儿等各种年龄段的人群。
以下是海姆立克手法名词解释的详细内容: 1. 海姆立克手法的作用海姆立克手法是一种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当食物或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导致窒息或呼吸困难时,使用海姆立克手法可以迅速解除梗阻,恢复呼吸,从而挽救生命。
2. 海姆立克手法的操作方法海姆立克手法分为婴儿式和站立式两种。
对于 1 岁以上 5 岁以下的被噎者,可以使用婴儿式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施救者站在被噎者的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被噎者剑突下方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后冲击压迫被噎者的腹部。
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对于站立式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需要站在被噎者的侧面,用一只手环绕被噎者的腰部,另一只手握拳,用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被噎者剑突下方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然后用力快速向上向后冲击压迫被噎者的腹部。
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3. 海姆立克手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海姆立克手法进行急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操作前,施救者应该先检查被噎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是否有易于移除的异物。
如果发现有易于移除的异物,要小心移除。
(2) 在操作过程中,施救者需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被噎者的内脏损伤。
(3) 如果被噎者已经失去了意识,施救者应该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在心肺复苏每次打开气道进行通气时,需要观察喉咙后面是否有堵塞物存在,如果发现易于移除的异物,要小心移除。
(4) 预防婴幼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家长不要喂其较大、较硬的食物。
如果孩子特别想吃,家长也应该先将这些食物磨碎后再喂给孩子。
此外,家长也应该管理好小物品,不要让孩子随意抓到,以免孩子将这些物品放入口中。
同时,家长不要在孩子大哭大闹、边玩边闹时给孩子喂食。
海姆利克急救法名词解释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
其原理通过冲击膈肌下方的软组织,向上施压,两肺下部受到压迫,利用肺部的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直接进入气道,将堵住气管或喉间的异物从口排出,避免窒息风险。
根据被救人群的不同,海姆立克法可分为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和婴儿救治法三类。
腹部冲击法在实际运用中最为广泛,常用于意识清醒的伤员。
施救者从后方双臂环绕其腰,一手顶住腹部脐上二指处,另一手握紧此拳,快速地向内上方冲击。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形体相对肥胖的伤员。
施救者两臂从腋下环绕于伤员胸部,一手握拳,置于伤员胸骨处,另一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快速有效地冲击。
婴儿救治法是将婴儿俯卧,头低于躯干,用手握住下颌,将前臂放于施救者的大腿腿面上。
另一手的掌根向内、向上反复叩击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直至异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