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途径发布时间:2021-09-14T06:33:53.9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叶才芳1 侯冰2 代素芳3 [导读] 摘要:油田资源在开采期间,在前期进行开采过程中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油田的深度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会增加,为了更好对油气进行开采,还要不断对其后期开采过程进行优化,将其技术提高。
1,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王东采油作业区陕西延安 717409;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西峰采油一区甘肃庆阳 745110摘要:油田资源在开采期间,在前期进行开采过程中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油田的深度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会增加,为了更好对油气进行开采,还要不断对其后期开采过程进行优化,将其技术提高。
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油田开采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 1 石油资源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特点油田在开采后,由于开采的深度越来越大,其含油量也会随之降低,含水量增加,这种情况会对油井日产油量造成一定威胁,使其越来越低,一般状况下油水井生产效率都需要通过压力处理工作,并且对其套损井修复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使油水通过其生产中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现阶段为了更好将油井的含水速度提高,可以运用更先进且稳定的油控水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将采油的效率提高,同时还能对油井的含水量大小进行合理把控,使油井含水量可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样在油井进行开发等过程当中,还可以实现开发的要求。
由于当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使用,使注水井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水驱效果,主要是由于吸水剖面进行了有效调整。
现阶段对油田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要都是以机械采油井的方法进行操作,然而在实际进行工作期间,其工作时间长短以及维护周期相对而言比较长。
有可能会出现水淹问题,因此油水井维护方面,不断对其进行把控,使其成本能够得到减少,进一步推动油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优化。
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进展与展望摘要:基于中国石油扎实推进提质增效攻坚行动的开发背景下,我国低渗致密油气资源占整体能源开发的比重不断增加。
以长庆油田、大港油田等油田区块为代表,低渗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广泛,是能源战略中亟待开采的主力油气储层。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储层物性较差,存在着孔喉细小、渗流阻力大、油层泥沙交互、非均质性严重等问题,常规开发技术仅能在开发初期实现高采高产,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周期,导致低渗原油最终采收率较低。
相比来说,渗吸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藏的增油效果显著,其利用储层流体重力作用和孔隙内毛细管力作用,将地层中的原油置换出来。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采油技术引言油田开发是一项具体、复杂性工程,也正因如此,因此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针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将影响着全民的经济发展,在全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由此可见,油田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而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采油工程技术,良好的采油工程技术的采取不仅可以提升采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开采的水平,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可以提升国民对于石油的需求。
由此可见,探讨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的重要意义。
1低渗透油藏概述深层石油储量是这样的渗透率低的油田,其丰度往往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除了渗透率低外,低附着油库的利润率也很高,这使得注入资金难以注入,可能导致开采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油库渗透率低限制了开采的成功率。
此外,低注入油的性质自然存在裂缝,可能导致复杂而密集的环境。
现阶段,低注入油具有较大的流量阻力,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纠正。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利用低等级石油储备,以提高低效率开采的效率和能源效率。
2低渗透油藏特征由于我国的实际原因,今天很难在真正发展的过程中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为了确保石油能源能够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提高所生产产品的质量,需要有科学和有效的程序来促进石油开采。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小油嘴放喷(低渗油藏压裂返排技术研究与应用) 魏震发布时间:2022-01-17T04:25:32.87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9期作者:魏震[导读] 水力压裂作为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产能建设中心一、目前大港南部油田压裂工艺现状:水力压裂作为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6年-2021年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共计对56口新井实施压裂,占新井总数21.37%,占新井总产量24.25%,在新井措施增产效果中列居第一位。
2020、2021年共在南部新井压裂28井次,其中在致密油实施压裂13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14.9吨,截止2020年11月底累计增油1.8万吨。
一直以来,压裂施工作为工艺主体备受关注,无论从车组装备到压裂用料,以及压裂技术都日趋成熟;但比较而言压裂的返排方式则很少受到关注。
虽然学术界针对压裂返排也有理论性探讨,但很少尝试应用,更没有可以借鉴的实用法则。
返排对压裂效果的影响机理:由于对携砂能力的要求,压裂液必须具有较强的粘弹性与塑性。
因此,导致破胶降粘相对困难,破胶不完全则会影响返排效果。
最终在地层中堵塞储层孔隙,降低导流能力,对储层造成一定的伤害。
同时,压裂液滤失后,增加了油气穿过滤失带所需的启动压力,对后期生产带来更大影响。
返排作为压裂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对压裂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此项工序油气建设单位能够直接参与,因此研究返排细节、优化返排井护理措施,对提高压裂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按照返排方式不同,压裂返排分为:放喷返排和抽汲返排。
在放喷返排方面,为尽快排出压裂液的考虑,南部油田一直沿用快速返排原则。
常用压裂返排放喷制度压力(MPa)20Mpa以上15-2010-152-102MPa以下油嘴(mm)2358畅放备注:若12小时之后,井口压力仍在20MPa以上,则采用3mm油嘴放喷。
关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油田领域发展也得到了推动。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难点及其他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了我国近年来低渗透油田开采情况来探讨如何帮助提高油田采收率问题。
文中介绍了在低渗透油田开采已有经验的前提下,指出了可操作性、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型技术措施。
【关键词】采收率低渗透油田技术研究国内低渗透油田石油储量相关比较大,而以中渗透层和高渗透层油田开采不断转变为中高含水期开采作业,因此更加凸显出了低渗透油藏具有的重要性[1]。
因此,提高对低渗透油田开采的认识及了解,对于国内石油工业的不但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开采低渗透油田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及其主要矛盾在开采低渗透油田中,裂缝问题是一个技术难点,体现在裂缝处出现严重水淹以及水窜情况,并且离裂缝位置较远的生产井,其实际注水作业较差。
其中问题较突出的是采油工艺很难与实际情况相互对应。
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还是使用杆式抽油泵,这种工艺比较落后,因此容易出现抽油效率低,泵效差、地层供液不佳等问题。
因此,开采低渗透油田时容易发生低产油井现象。
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体现在平面与层内以及层与层间等方面,如果是考虑开采技术放慢,矛盾表现为吸水能力降低、产油量及采收率比较低下,并且生产能力较低等。
2 探究低渗透油田开采相关技术及其现状分析2.1 开发油田之前进行技术评价分析开始开采低渗透油田之前都需要实行油藏评价,通俗来讲就是在油田预探环节帮助计算油田储量,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及工艺将其化成能有效开发并使用这些储量的一个工作过程。
我国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油藏评价方式有区域储层以及单井、开发等方式,选择对应的评价方法及标准来开展评价工作。
区域储层评价:帮助探寻储油多的区域,从而实现探井少但是储量高、效益高的石油开采目标,帮助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
单井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是从沉积相分析、含油性评价、成岩作用以及储集空间评价等来开展研究工作。
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唐 波* 唐志军 唐洪林 耿应春(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17)摘要:目前我国低渗透油气产能建设规模占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油气田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关键在于要高效开发,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高效钻井问题。
优化设计技术、增加泄流面积钻井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及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完井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本文讨论了这些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主题词:低渗透油气田、优化设计、泄流面积、储层保护、完井1.概述在我国剩余石油储量、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资源占50%以上,低渗透油气产能建设规模占总量的70%以上,低渗油气资源已成为主要勘探开发对象,尽管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储量巨大、资源丰富,但总体来说开发效果并不理想,国外大公司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平均为35.8%,国内低渗透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为23.3%,比国外低12.5%。
我国低渗透油气田之所以动用程度差、采收率低,主要是由于我国低渗油气藏普遍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较大,存在多项开发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及钻井技术存在以下难点:(1)缺乏配套的储层描述和优化设计技术;(2)钻井技术手段相对单一,制约了整体开发效果;(3)井眼轨迹控制和有效钻穿储层难度大;(4)储层孔喉细小,压敏、水敏强,储层保护难度大;(5)完井方式单一,缺乏完井整体优化设计技术及完井系列。
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研究程度远远落后于中高渗砂岩油气藏,主要集中在对低渗透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的描述、增加产能和提高开发效率等方面,在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的钻井优化设计技术、高效钻井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及完井技术等方面还不成熟,急需完善配套,制约了低压低渗透油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1. 注水开采法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因注入水沿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窜流而使基质、低孔隙度、低渗透带中的油气采出程度低,甚至采不出而成为剩余油,因此要加大采出剩余油的力度。
注水吞吐采油是将水注入产层,注入水优先充满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等有利部位,关井后,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使注入水与中、小孔喉或基质中的油气产生置换,导致产层中的油水重新分布,然后开井降压,使被置换至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中的油气随部分注入水一起采出。
因此,注水吞吐采出的油量与岩石物性、润湿性、界面张力、油水黏度和关井时间紧密相关。
注水吞吐采油对不同润湿性油藏都有效,亲水性越强,则越有利于注水吞吐采油。
可以预见,储层条件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剩余可采储量,只要改变注入水性质,延长关井时间,亲油储层不但可以实施注水吞吐,而且仍可采出较多石油。
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防粘土膨胀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岩石向亲水方向转化,并保护了储层,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3 ] 。
多年实践证明,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果及整体效益。
因此,含油污水的处理至关重要。
尽管各油田采出水水质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四高”特点,即含油量高、悬浮物含量高、矿化度高和腐蚀性高。
含油污水的“四高”特点和油田注水对水质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含油污水处理的高难度和高投入。
另外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注水采油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 、注气采油法注气法主要有注二氧化碳、氮气驱、烟道气及混合气等。
从技术可行性考虑,一般适用于注气开发的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 储层泥质含量过高,注水开发易引起水敏的油藏; (2) 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注水效果不好的油藏; (3) 一般稠油油藏; (4) 裂缝不发育,不易引起气窜的均质油藏; (5) 薄油层。
2. 1 二氧化碳驱机理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 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
低渗透油田注水采油开发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4-25T12:54:50.626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期作者:席得猛[导读] 近年来,中、高品质易开发的中高渗油气资源在新增勘探储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席得猛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摘要:近年来,中、高品质易开发的中高渗油气资源在新增勘探储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低渗油气资源所占比例不断增大。
据统计,截至2017年,在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储量所占例高达73.7%。
同时,随着现有储量开采程度的不断加大,以往较难开发的低渗透油藏油气资源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的重要程度不断加大。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计,在2035年致密油产量将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45%以上,因此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低渗透油田注水采油开发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综述引言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三低两高”特征,即原始地层压力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毛管压力高、有效应力高,一般均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具有有效产能,如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延长油田在新井投产初期均采取压裂造缝的方式。
同时,低渗透油藏普遍微裂缝发育,储层呈现基质-裂缝双重流动系统,在注水开发中表现出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上升快等问题,特别是见水后基质中仍存有大量原油,采收率低,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一直是一大难题。
渗吸采油是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机理,在油藏开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该类油藏中压裂造缝未波及区域,储层致密,启动压力高,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产油主要依靠储层基质-天然裂缝之间的油水渗吸交换。
因此,渗吸采油技术的研究对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渗吸采油技术渗吸采油是指通过多孔介质自发渗吸将基质油开采出来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动力为毛管力,阻力为原油移动时的黏滞力。
相比于中高渗储层,低渗储层由于其喉道半径微小(多小于1μm),渗吸过程中的毛管力更大,渗吸动力更强,因此渗吸作用不容忽视。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低渗透油田指的是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
这类油田勘探难度大,开发难度高,采储率较低。
针对这种油田的开发,需要采用创新的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
一、采油工艺1、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水驱开发是一种常用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
通过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
适用于适度岩性良好、地质构造简单的低渗透油田。
2、热采开发热采开发是一种可行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
通过注入热流体,提高原油流动性,促进油藏中原油的释放。
常见的热采技术包括蒸汽驱、燃烧驱等。
3、物化驱油法物化驱油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
通过注入特定化学物质,改变油藏的物化特性,促进原油流动性改善。
例如,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来改善油水界面,促进原油流动。
二、关键技术1、井间距调整低渗透油田井间距通常较大,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
优化井间距可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同时也可以减小开发成本。
在确定最佳方案时,需要考虑油藏厚度、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
2、注水压力调节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是影响采集效率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注水压力都会导致采油效率降低。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油藏地质特点和注水情况等因素及时调整注水压力。
3、油藏模拟油藏模拟是一种模拟油藏开发和生产过程的技术。
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油藏运动和产量,可以指导油田开发方案,降低采收成本。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油藏模拟技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油效率、减少开发成本。
因此,开发人员需要结合油藏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以实现最佳开采效果。
技术应用与研究我国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注水方式开发为主,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适合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降低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成本,研究和应用最佳的驱替方式,改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现状,应用科学的采油方式,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
一、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技术难点问题分析低渗透油田分为超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等多种类型,依据油藏的渗透类别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率,满足油田开发的产能要求。
低渗透油田的油层的渗透率低,油田开采的难度高,给油田开发带来更多的困难。
油层的启动压力高,如果采用常规的开采措施,很难达到设计的产油量。
低渗透油田的原油产量递减速度快,油层的供液能力不足,产液量下降明显。
低渗透油田的压力下降速度快,通过注水开发的油田,油层见到注入的效果不明显,水驱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水窜的现象,影响到注水的开发效果。
因此,需要采取最有效的驱替剂,提高注入剂的波及范围,才能开采出更多的剩余油,最大限度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产能,满足油田开发的要求。
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系数大,油田生产的管理措施技术含量高,通过对油田生产的动态分析,确定水驱开发的状态。
对低渗透油层实施的挖潜措施的作用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
结合科学的管理模式,保持低渗透油层的稳定的生产能力。
降低剩余油的含量,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保持油田长期的高产和稳产,才能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性要求。
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措施合理解决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率的问题,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生产效益,达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经济性目标。
1.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低渗透油田描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分析油藏中的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提供依据。
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获得油层的三维影像资料,通过高科技的解释技术的应用,准确评价油藏中的剩余油,为油田的挖潜增产奠定基础。
钻井技术的应用,结合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对储存在薄差油层中的剩余油,采取钻探水平井的方式,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进而提高剩余油的开采效率。
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前景研究摘要:采油作用是国内绝大数低渗透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
渗吸采油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储层特征、采油制度、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指出了渗吸采油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藏;现在随着我国大多数油田开发阶段到达了中后期,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常规油藏的大规模开发,导致可采储量逐年急剧下降,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已成为石油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这些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常规的开发方法如注水开发等效率普遍较低。
此外,注水开发往往会出现水淹、地层能量递减速率快、注水井周围水资源聚集、滞留层的原油无法流动等问题。
近年来,渗吸采油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采油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降低界面张力、改善岩心表面润湿性、加强裂缝和基质之间的油水交换能力等。
尽管目前现场采油数据很少,但通过实验室实验或模拟进行的采油研究很多。
本文系统综述了渗吸采油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简述了采油作用机理,分析了储层特征、采油制度、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采油作用的影响,报道了研究渗吸采油的实验方法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改善渗吸采油效果的建议。
1基本概念采油是指润湿相通过毛细管力或重力取代非润湿相的侵入过程。
油藏采油是指当油藏处于水湿时,其基质体系在毛管压力驱动下从裂缝系统中吸入水或压裂液,然后将基质体系中的油驱入裂缝系统。
根据采油方向的不同,可将油藏采油分为同向采油和逆向采油。
同向采油受重力控制,其水的吸入方向与油的排出方向相同;逆向采油是指水的吸入方向与油的排出方向相反,主要受毛管压力的控制。
根据基质与裂缝间的作用形式和规律的不同,可将油藏采油分为静态采油和动态采油。
2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的现状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对现代化的采油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和使用,这些企业觉得其现阶段用到的采油技术已经实现其日常生产需求。
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摘要:近些年来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总结了大量的经验,要想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就必须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实现这种目的。
特别是油田开发到中后期,高渗透油层采油的速度快,剩余的油通常在低渗透油藏里面。
为了实现油田的开采效率,采油工艺技术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技术;措施引言在国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石油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油田开发的重视。
注水工艺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资源的质量,就需要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积极采用注水开发工艺,以使油田的含水量得到有效降低。
然而因为其本身具有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所以需要利用特定的开发工艺来进行开采。
1低渗透油田的特征分析1.1物理特征①孔隙结构。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岩石孔隙度通常会在10%到35%之间,低渗透油田岩石孔隙度很小,一般小于15%。
油田技术人员按照孔隙度的不同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低孔低渗油田和高孔低渗油田两种。
顾名思义,低孔低渗油田的孔隙度是比较小的,而在油田的储层中孔隙最多的存在方式就是微融孔;在高孔低渗油田中,孔隙度是比较大的,集中在25%到35%左右,这样的孔隙度导致油田的埋藏深度比较浅,其岩石类型也主要包括粉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
②非均质性。
低渗透油田由于沉积环境、物质供应、水动力条件、成岩作用等影响,使油田储层的不同部位,在岩性、物性、产状、内部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油层的非均质性。
一般把油层非均质性分为宏观非均质性与微观非均质性两种。
宏观非均质性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包括孔隙、孔道及岩石表面性质非均质性等。
油层非均质性是油田经过千百年的变化积累下来的,特别给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带来很大的难度。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发布时间:2022-08-19T02:21:59.87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期作者:尉迟庆潇1,2,金睿1,李睿1[导读] 在油田开发的后期尉迟庆潇1,2,金睿1,李睿1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甘肃省庆阳市,745400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在油田开发的后期,由于油井之中的储油量越来越低,所以要想提升开发的效率,保障油田的产量,有关部门就应该积极应用一些现代化的油田开采技术,并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这些技术加以不断优化。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在油田开发的后期,借助于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来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保障油田开发后期的石油产量,进而保障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一、油田开发后期的特征在油田开发后期对采油工程技术进行探究且完善是必然的。
相对于一般采油时期而言,开发后期的油井能量已经远远不能符合生产要求,而且出现供液能力不够的情况,必须运用间歇生产方法,才可以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因此,必须将提高生产效率当做根本研究目标,合理设计采油工程技术。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讲,必须强化注水,这样才符合水驱开发效率的有关要求。
对于高渗透油层,尽量采用稳油控水的措施,这样可以减少注水量,防止含水量迅速上升,与油田开发后期开采作业的具体要求相符。
因为油田采出率相当高,造成剩下的资源储量不多,而且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含水量相当高,采用任何开发模式,包括取替方法以及水驱开发方法等等,都容易受到由于含水量高的问题而加大设备的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对剩余储量进行开采时,必须要对油田开发压力作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二、油井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1微生物采油工艺微生物可分解氧化有机物,微生物采油工艺正是利用了其这一特征。
在具体操作中,油田开发团队会将微生物菌群灌入井底抽层位置,其在自然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代谢物,从而达到去驱油目的,提升油井生产量。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性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油水两相的迁移速度较慢,开发难度较大。
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是一种通过特殊钻井工艺在注水或采油井中钻出一段接近水平的井筒,以增加井筒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产量。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能够在较少的地质资源下获得更高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并减少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新兴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将水平井划分为多个段,分别进行射孔和压裂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储层的有效压裂面积和产能。
与传统的水平井技术相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能够更好地克服低渗透性油藏开发中的难题,并提高开采效果。
另外,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一些新型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如地震预测技术和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
地震预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地下岩石体的声波传播和反射特征,提供准确的储层参数和边界信息,为低渗透性油藏的定位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是一种在水平井中注入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
此外,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模拟技术也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油藏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以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开采方案,并为开发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油藏模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潜力,优化井网布置,减少开发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渗透性油藏的油田开发技术将继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我们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油气采收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10-3μm2的油田,由于其储层渗透率低,地层中的原油难以流出,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各国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研究日益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不断推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一、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主要包括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方面。
1. 储层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储层通常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由于岩石孔隙度低,岩石脆性高,导致储层裂缝较少,储层中的原油难以流出。
低渗透油田中储层产状复杂,孔隙结构不规则,孔隙中的流体受到限制,原油流动性差,使得开采难度较大。
2. 流体性质低渗透油田的流体一般为粘稠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含量较大,随着采收程度的增加,残留油粘度增大,导致采收率降低。
3. 地质构造低渗透油田多分布在复杂的构造地质背景下,通常存在断裂带、隆起带、坳陷带等多种构造形式,地层变化大,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对储层的形成和原油的运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1. 地质调查研究针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研究,包括地层分析、储层岩性研究、构造形态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等,为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原油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2. 成像技术应用利用成像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测井成像等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成像探测,分析地下构造和储层变化,为合理布井、优化开发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3. 储层改造技术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特点,开发具有低渗透油田特色的水平井、多级压裂、酸化增产等技术,改造和提高储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4.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储层性质进行研究,优化开发方案,选择合理的开发工艺和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5. 油藏数值模拟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油藏数值模拟平台,通过对油藏动态响应的研究,优化开发方案,指导油田开发工作。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合理采油速度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在(10~100)×10 - 3 μ㎡之间的油田,其开发过程中会有着特殊的表现性质,渗透率低,且单井产能较低。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未开发油田都属于低渗透油田,因而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进一步提高采油的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引言:低渗透油藏是目前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的油藏,要进一步做好采油工作,就需要對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工作进行分析。
江汉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上的主要开发单元里,很多油田渗透率均位于低渗透油藏的范围当中,文章分析了其中坪北区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以及具体的地质情况,统计得出采油速度和地层流动系数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给有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1.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低渗油藏表现出压力较大,注水较为困难的特点,有关工作人员曾经使用过水井压裂和酸化增注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鄂尔多斯盆地的坪北整体为两翼不对称的高陡背斜地形,油层深度在1156米到1377米之间,含有井段最长为187米,含有层有四个小层,分别为1到4号油组。
储层的沉积主要是在河坝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在0.64-0.76之间。
储层岩石的润湿类型为水湿,油井注水之后含水变化之至64%左右。
油藏整体有着较好的流动性之和较高的矿化程度,粘度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表现为1.27.mPa.s,地层水的总矿化程度在4000mg/L以上,主要水型是CaCl2。
2.合理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石油企业运行过程中,如何确保采油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在发展过程中维持这样的稳定发展,让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经营主要目标。
因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短期行为,着眼长期效益,让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2.1技术经济特点工业项目在投产并发展到设计规模之后,如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一直能够保持稳定,产品的供需一直平衡,就会体现出基本稳定的产量。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
随着国内常规油田产能逐渐递减,开发难度加大,为了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稳定,需加大对低渗透油田的采油技术开发力度。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面临与常规油田不同的问题,包括油藏性质独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输送困难等。
因此,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需与常规油田有所不同。
1.矿场压裂技术
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注入压裂液体,以破裂地层地面,使得裂缝中的油气能够顺着裂缝流向井筒的方法。
对于低渗透油田,矿场压裂技术被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其对地层侵入不太严重,能够保持裂缝开口度高,从而增强了油藏的渗透性。
矿场压裂技术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压裂液体质量、施工压力、施工流量、压裂液体的输送和射孔等。
在石油行业中,矿场压裂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广泛,在低渗透油田中,压裂技术也必将成为常规。
2.微孔饱和开发技术
微孔饱和开发技术是一种提高较小孔径油藏开采效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井口流速,从而改变井内压力,将含有微小孔隙的沉积岩层中的油气压入合适的井筒,进而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这种方法能够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基准开采量,并降低非经济类产品的产量,从而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
微孔饱和开发技术有多种方法,如非DUV处理、膨胀管和CC泡沫致留。
3.坚硬地层大增油技术
4.合理制定采油方案
对于低渗透油田,合理制定采油方案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也是低渗透油田采油成功的关键所在。
采油方案要考虑到油藏的性质、地质条件、采油机组的选择、井眼注入压力等综合因素,从而有效地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同时,针对低渗透油田,需要制定科学的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案,如增加注入催化剂的剂量等。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如上所述,随着国内常规油田产量逐渐递减,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掌握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其关键技术非常重要,必将有助于提高油气开采效率,保障国内油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