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 格式:ppt
- 大小:378.01 KB
- 文档页数:23
《黄帝内经素问》序[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王冰撰写此书的目的、经过及意义。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羲迩忒蒇俾夙诣滢稽徽二、繁体字墜懸斷樹遞機艱華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大济蒸()人。
2、华()叶递荣。
四、重点词语1、释(缚)2、黎元3、仁寿4、羸劣5、(代)革6、趣(深)7、(之)候 8、遐迩 9、(斯)契 10、稽(其言) 11、(不)忒 12、(之)宗 13、奉生 14、蒇(谋) 15、标格 16、诂训 17、目牛无全 18、(幽)赞 19、命世 20、蒸人 21、(天之)假 22、弱龄 23、夙(好) 24、式(为) 25、龟镜 26、纰缪 27、(不)伦 28、披会 29、(既)淹 30、袭(以) 31、都(为) 32、诣(扶桑) 33、(莫)适 34、得失 35、(深)遂 36、童蒙 37、(列)宿 38、夷夏 39、徽音 40、累属五、指出语法现象1、孔安国序《尚书》。
2、目牛无全。
3、重《经合》而冠《针服》。
4、咸日新其用。
5、退《至教》以先《针》。
6、加字以昭其义。
7、增益以光其义。
8、庶厥昭彰圣旨。
9、群疑冰释。
10、皆朱书其文。
六、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4、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七、阅读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迺其數焉世所奉行唯素問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謐次而爲甲乙經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为後世法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哕也謹按靈樞經曰新谷氣入於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曰哕舉而並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是越人表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爲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流注也井滎輸經合者本輸也舉而並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爲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爲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爲醫者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於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爲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爲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壯潛心斯道颇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勒爲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准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令崧專訪名醫更乞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崧題(《灵枢》南宋·史崧序)要求:1、给上文断句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正文译文】【原文】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资料《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大纲要求1(词语注释释黎元仁寿赢劣三坟革其人趣候遐迩契稽忒宗奉生蒇标格诂训目牛无全赞命世蒸人假弱龄夙式龟镜伦披淹袭都适并得失遂环周师资童蒙错简碎文敷畅宿夷夏惟徽属2(句子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4)且将升岱擞,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5)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成分。
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重点及难点提示1(词语释黎元仁寿赢劣三坟革其人趣候遐迩契稽忒宗奉生蒇标格诂训目牛无全赞命世蒸人假弱龄夙式龟镜伦披淹袭都适并得失遂环周2(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4)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5)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1(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2(“且将升岱澈,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3(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内容精讲1(释:有两个意思,一是放下。
《韩非子》:“因释其耒而守兔。
”“爱不释手”的“释”也是这个意思。
二十六《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注释:1)释缚脱艰: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
释、脱都是解脱之义。
缚,指疾病的缠缚。
艰,艰困。
此指疾病之困厄。
全真导气:保全真精,通导元气。
2)黎元:犹“黎民”。
百姓。
《书•尧典》蔡傅:“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日黎民。
”元,即元元,谓百姓。
《汉书•光武纪》顔注:“元元,谓黎庶也。
”仁寿。
语本《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旧以仁者安静故多寿。
3)羸劣:犹“羸瘠”。
身体瘦弱多病。
4)三圣道:指伏羲、神农、黄帝的学说。
5)孔安国:字子国,西汉经学家,孔子第十二世孙。
序《尚书》:为《尚书》作序。
序,名词的为动用法。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记载西周前政治、历史、典章制度的文献汇编。
《汉书•艺文志》言孔安国(家)献古文尚书,未言作传。
其书东汉时已亡佚。
至晋,梅赜献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五九篇。
经宋以来学者考证,认定是伪书,非真出于孔氏,故世称“伪孔传”。
以下引文见今本《尚书序》。
6)三坟:《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注:“皆古书名。
”坟,大也。
三皇言大道,故称三坟。
7)年移代革:年代推移,朝代变革。
革,更改。
8)其人:谓志同道合之人。
亦指适当之人。
司马迁《报任安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素问•金匮真言论》:“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
”《灵枢•官能》:“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
”葛洪《抱朴子•勤求》:“传非其人,戒在天罚。
”9)师氏:古代主管教育的官员。
10)八卷:《隋书•经籍志》载:“《黄帝素问》九卷(梁八卷)。
”又:“《黄帝素问》八卷。
(全元越〈起〉注)。
”案: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已称其书“有所亡失”。
11)趣深:含意深远。
12)候:征候。
此指阴阳变化的征兆。
13)由:原因。
14)“不谋”二句:意谓这些道理,未曾商量却远近自然相同,不用约定但无形的事物和有形的事物就符合。
遐迩:远近。
幽明:指无形的事物和有形的事物。
契:符合。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摘要:选自顾从德翻刻宋本《黄帝内经素问》,共24卷,81篇《重广補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号启玄子,唐中叶医学家,后人称王太仆贡献:注释:出注5551条,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整理:底本:张公秘本。
校本:全元起注本。
迁移、加字、别目、增益、删复。
另增七篇大论。
词语注释:拯黎元..於仁壽:百姓拯黎元於仁壽..:长寿濟羸劣..以獲安者:瘦弱多病三墳..:泛指古代典籍,伏羲、神农、黄帝不謀而遐邇..自同:远近,此指远近的事理勿約而幽明斯契.:符合驗之事不忒.:差误至道之宗.:本假若天機..迅發:灵性,天赋之资质目牛無全....:比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而命世..奇傑:著名于当世大濟蒸人..:众民,百姓亦天之假.也:借助冰弱齡..慕道:弱冠之年,男20岁式.爲龜鏡:用式爲龜鏡..:借鉴而世本紕繆..:错误披.會亦難:阅读,翻阅歲月既淹.:久詢謀得失..:收获,偏义于得開發童蒙..:初学医的人錯簡..碎文:书简次第错乱錯簡碎文..:文字残缺不全有如列宿.高懸:星宿夷夏..有延齡之望:泛指各族人學者惟.明:语气词,表肯定徽音..累屬:德音徽音累屬.:接续●志学十五、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命五十、耳顺六十、从心七十,表明不同的年龄段。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典故:1 目牛无全:《庄子ㆍ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见全牛也。
”指技艺已达精熟的境界。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大纲要求1.词语注释释黎元仁寿赢劣三坟革其人趣候遐迩契稽忒宗奉生蒇标格诂训目牛无全赞命世蒸人假弱龄夙式龟镜伦披淹袭都适并得失遂环周师资童蒙错简碎文敷畅宿夷夏惟徽属2.句子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4)且将升岱擞,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5)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成分。
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重点及难点提示1.词语释黎元仁寿赢劣三坟革其人趣候遐迩契稽忒宗奉生蒇标格诂训目牛无全赞命世蒸人假弱龄夙式龟镜伦披淹袭都适并得失遂环周2.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4)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5)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1.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2.“且将升岱澈,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3.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内容精讲1.释:有两个意思,一是放下。
《韩非子》:“因释其耒而守兔。
”“爱不释手”的“释”也是这个意思。
二是解除。
《战国策》:“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
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
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
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
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
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羣疑冰释。
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
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脱简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羲。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
素问者,针经也。
起于神农,成于岐伯,删行颇多,不可尽述。
其义昭然,可参玄妙。
故为五藏六府论,阴阳别至,养生行导,无愧圣人之笔矣。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
《素问》是一本针灸经典。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但是在岐伯的整理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修改,因此不能完全详述其内容。
然而,《素问》的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可以探讨其中的玄妙。
因此,《素问》通过对五脏六腑的讨论,明确阴阳之别,并介绍了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堪称圣人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