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元曲简介
- 格式:wps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和汉赋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体裁,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作品代表。
1.唐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
而著称。
唐诗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豪放派"和"婉
约派"。
代表性的唐诗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王维
等。
2.宋词: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宋
词以其婉约柔情、写意细腻而闻名。
宋词突出描写情感、
咏史抒怀和山水田园等题材。
代表性的宋词词人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3.元曲:元代(1279年-1368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
段,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
元曲以其戏剧性强、音
乐性浓郁、表现形式多样而独树一帜。
代表性的元曲剧种
有元杂剧和元杂剧,代表作品有《西华山》、《窦娥冤》等。
4.汉赋: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种骈文体裁,汉代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汉赋的鼎盛时期。
汉赋
以其华丽辞藻、雄奇豪放而闻名。
汉赋通常以描述景物、
讴歌英雄或抒发感慨为主题,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
赋》和贾谊的《过秦论》。
这些文学流派和体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承载着
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历程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大文学体裁,它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诞生和发展,彰显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追求。
唐诗的发展始于唐代,当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代表诗人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诗的发展离不开士人的追求和社会的繁荣,它们共同推动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
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而著称。
宋词的代表词人包括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宋朝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富裕的时代,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也迎来了黄金时期。
宋词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社会的安定,它们共同推动了宋词的婉约和发展。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豪放奔放、戏剧性强烈而著称。
元曲的代表作品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汉宫秋》等。
元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混乱,但文化艺术却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元曲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共同推动了元曲的豪放和发展。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历程各具特色,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诞生和发展,彰显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追求。
这
些文学体裁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交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
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指唐朝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由词人创作,以五言绝句为主,也有七言及其他格律的诗作。
唐诗笔法洒脱,情感激昂,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宫廷、战争、爱情等,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等。
宋词:指宋朝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由词人创作,以五言及七言古体词为主,也有十四行等其他格律的诗作。
宋词抒发感情深厚,而且兼具文艺性和艺术性,内容涵盖生活、婚恋、爱憎等,代表作家有苏轼、柳永等。
元曲:指元朝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由词人创作,以五言及七言正体词为主,也有元曲十六行等其他格律的诗作。
元曲善用比喻手法,将唐宋词的文艺性和艺术性发挥到极致,内容涵盖宫词、长词、戏曲等,代表作家有关汉卿、孔尚任等。
唐诗宋词元曲十大巅峰之作唐诗宋词元曲十大巅峰之作《唐诗·宋词·元曲》内容简介: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庞杂无效的信息。
今天,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效信息的选择能力。
下面为大家带来唐诗宋词元曲十大巅峰之作,快来看看吧。
唐诗10大巅峰之作《蜀道难》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无通常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长度比较长的叙事性诗歌为主。
它描写的题材通常包括爱情、抒情散文、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等,并遵循五言或七言的格式,在表达方式上有大量的隐喻和比喻。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叙事性的抒情诗为主,按照元曲的乐律进行朗诵。
它的题材涉及生活、情感和传说,主要以四言或八言的格式构成,多用神话、谜语和比喻来表达意象。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抒情性的叙事诗歌为主,按照元曲的乐律进行朗诵。
它的题材涉及婚姻、爱情、悲剧、喜剧、历史传说等,主要采用三言或五言格式,多用比喻、象征、对偶等手法来表达意象。
有名的宋词元曲
一、宋词:
1、《水调歌头》作者: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如梦令》,作者是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长相思》,作者是欧阳修
深花枝,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
花枝难似伊,玉如肌,柳如眉。
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二、元曲:
1、《墙头马上》,作者是白朴。
满腹诗书七步寸,绮罗衫袖拂香埃。
今生坐享荣华福,不是读书那里来。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了9861 唐朝唐朝诗歌发展路线:唐代诗文大概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几个阶段。
初唐前期时主要受南北朝的影响,追求华丽词藻,讲究声律对偶,题材单一,代表为宫廷诗人上官仪的“上官题”;初唐中期“四杰”的作品中以“诗言志”为创作取向。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
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后期陈子昂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的思想感情,给唐代诗人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创作方向。
盛唐时期: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盛唐诗人主要分为浪漫主义诗派、现实主义诗派、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四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中唐时期:以元稹和白居易为领袖的中唐诗歌流派元白派,其诗文特点是重写实、尚通俗。
晚唐时期:晚唐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晚唐诗风偏于寓古刺今,诗风带点颓然伤感的色彩。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 宋词宋词的发展路线: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最初主要用于配合宴会的音乐进行演奏,供娱乐之用。
词始于唐代,定型于五代,兴盛于宋代。
词开始主要以描写艳情为主,所以有“诗言志词言情”的说法。
晚唐时期的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以及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词体奠定了词的抒情风格。
到北宋前期苏东坡等人提出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花间派。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晏殊、秦观、李煜、欧阳修等。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3 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
唐诗、宋词和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瑰宝,它们的发展历程各有特色,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情趣。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其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几个时期。
初唐时期,诗歌以六朝遗风为主,逐渐向唐风过渡;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依然繁荣,但风格有所转变,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其发展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的词以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的词风清新、雅致,表现了都市生活的繁华和文人的闲适之情;南宋时期的词以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代表,他们的词风豪放、激昂,表现了国家危亡和人民疾苦的主题。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其发展经历了元杂剧和散曲两个阶段。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其剧情曲折跌宕,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散曲则是一种诗歌形式,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代表,其语言简练、质朴,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人生的苦涩。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发展历程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情趣。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介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繁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説……每一个朝代都有其蓬勃发展的文学作品。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希望能帮到你!1、唐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王安石曾説:“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
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唐诗作者众多:李白、杜甫、“小李杜”(杜牧、李商隐)等。
唐诗的基本形式就是绝句和律诗,绝句共4句,律诗要8句,都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个字或7个字)。
2、宋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有苏东坡、柳永、李清照等人。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为两段,称双调;有的分成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
宋词句式不像唐诗那样整齐划一,而是长短错落参差。
词牌如《点绛唇》、《曲江月》、《念奴娇》等,有的是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有的是取诗词中的几个字,有的是根据某一历史典故,还有的则是名家自制。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説白和舞蹈结合起来的形式。
散曲是诗歌。
关汉卿的《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颠峰。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明清小説明清是中国小説史上的繁荣时期。
《三国演义》罗贯中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小説,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説,也是中国古典小説中战争(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描写最成功的一部。
主要人物形象:曹操、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
《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此书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古代文学中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和特色。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汉赋的创作风格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具有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境深远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词为主要形式,具有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戏曲为主要形式,具有唱念做打、综合性强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元曲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明清小说是明代和清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具有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反映社会现实等特点。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在各自的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代表作品:李白:《月下月夜》、《梦游天姥吟天歌》、《蜀道难》宋词宋词就是继在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成: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除了一种为花间派遣。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代表作品:《江城子密州游猎》苏轼倾杯乐(仙吕宫)柳永元曲元曲原本源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作“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存有严格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存有紧固的格式建议。
代表作品:《窦娥冤》、《拜月亭》。
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以分成5类:一就是图形宫殿城市;二就是描绘帝王游猎;三就是描述旅行经历;四就是抒写不遇之情;五就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诗赋就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在两汉年间,通常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文学创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作就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唐诗《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抵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定居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局外嬉笑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公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这就是写景诗。
描绘鹿柴傍晚时分的清幽景色。
诗的精妙处是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造作。
下笔先写下“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言”一转回,带出“人语作响”去。
空谷传音,愈见到其空;人语过后,愈迎涌泉。
最后又写下几点夕阳余晖的映衬,愈加引爆人迷雾的感觉。
《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中国古代诗词派别及简介中国古代诗词派别主要包括乐府、骈文、绝句、律诗、唐诗、宋词、元曲等,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每个派别:1. 乐府: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起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以歌谣、民间曲调为基础,反映了社会生活、政治风云和民间风俗。
乐府诗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感情真挚,形式多样。
2. 骈文:骈文是指以辞章骈偶为特点的句子和篇章。
骈文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于唐代。
骈文注重辞章的对仗和平衡,风格优美、华丽。
3. 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律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
绝句要求句子平仄相对,意境独立完整,内容丰富,思想深邃。
绝句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意境凝练,表达力强。
4. 律诗:律诗起源于唐代,是一种按照平仄与韵律要求写作的诗歌形式。
律诗追求韵律的和谐,并要求句末字必须押韵。
律诗的特点是押韵规整,音律飘逸,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
5.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是盛唐时期(公元618年-907年)的诗歌创作的代表。
唐诗注重形式美与意境美的统一,开辟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唐诗的特点是琅琅上口、优美流畅,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6.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主要出现在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宋词注重音乐性和抒情性,倾向于表现个人感情和日常生活。
宋词的特点是音调和谐、抒情自然、语言细腻。
7.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创作于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
元曲主要有散曲、杂剧和元杂剧等,以曲调优美、曲调与舞蹈相结合为特点,表达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pùcǎi chīwén]”;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一)主要代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班固《两都赋》《通幽赋》张衡《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二、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派别唐诗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孟浩然:《过故人庄》等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李益:《从军北征》王之涣:《凉州词》李颀:《古意》唐诗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唐诗现实诗派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
宋词和元曲及相关人物简介宋词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故名宋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是一种音乐化和格律化了的杂言体诗歌。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一般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
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
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
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
宋词的流派,历来有婉约与豪放之别。
宋词流传至今仍有两万余首、一千四百余家,词牌之多,据《钦定词谱》统计,即达八百二十余调、二千三百余体。
柳永和《雨霖铃》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
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
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阳春白雪唐诗宋词元曲
阳春白雪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一首田园诗,描绘了阳春时节白雪纷飞的美丽景象。
唐诗是指唐代(618年-907年)创作的诗歌作品。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有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以形式多样、意境深远、艺术性强而闻名于世。
代表性的唐诗包括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宋词是指宋代(960年-1279年)创作的词作品。
宋词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形式婉约、意境细腻,以描写爱情、田园景色为主题,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代表性的宋词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元曲是指元代(1279年-1368年)创作的戏曲作品。
元曲采用骈文、蒙汉结合的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喜剧、又有悲剧,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性的元曲包括关汉卿的《汉宫秋》、郑光祖的《窦娥冤》等。
元曲、宋词编稿:李静学习目标1、识记这两个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复习戏剧单元,了解元曲的一般知识;复习宋词单元,了解词的一般知识,了解一些宋词的一些大家。
3、正确理解词意,学会“知人论世”;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5、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关汉卿(约1220 -1300),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等说,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大多散失,现存15本。
其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
套两种。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