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教案冀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85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巩固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自然选择
【教学难点】
自然选择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二、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的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1. 能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2. 概述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简述生物进化的总趋势3. 描述生物进化的原因。
通过分析拉马克与达尔文关于进化的学说 ,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4. 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预习要点】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 。
2. 始祖鸟的化石证实了鸟类起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各地层中的化石 ,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现的化石 ,其生物结构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是新近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其生物结构 越 _________________ 、越 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此可以推测,现在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 ,是由_________________ 进化来的。
知识点二生物进化的历程裸子植物和 __________________动物是古代 _________________ ,以后进化成原始的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鸟类和哺乳类。
知识点三 “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学说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解释是法国拉马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英国达尔文的 _______________ ”我们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说。
生物的进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从事实中判断、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生成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2.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导入:在复习生命的起源这一课题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原始生命的诞生,既是化学进化的结束,又是生物进化的开始.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这一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由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引导学生到网上搜索如下化石相关资料: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的种类?化石在地层分布有何规律?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2.同学讲解,老师补充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出示马的前股骨的化石模型、图片,马的进化比较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试由马的进化过程推断使其向前进化的主要因素?4.出示始祖鸟化石模型、图片,始祖鸟复原图,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始祖鸟与现在的鸟类在外形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始祖鸟在生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5.种子蕨化石等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种子蕨化石在生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6.同学讲解,老师补充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遗传物质基础和生物变异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对于各种进化证据的理解,不能过分地强调环境条件变化(即外因)的作用,应该引导学生考虑到生物体内在的因素,让学生明确,生物的进化一定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避免形成“外因论”.这也为下面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一定的基础.学习完生物进化的证据后,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生物的进化还有什么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生物进化的具体历程?生物为什么能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则教师可在小结进化证据的最后,提出上述问题,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面课题学习做好准备.二、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最后总结:(一)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二)人工选择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有水中生活的动物,后有陆地生活的动物B.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用肺呼吸C.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生物就不再有水中生活的类型D.一般地说,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比陆生的生物原始2.生物能发展进化,就其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 )A.生物能过度繁殖B.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C.生物能产生变异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3.狮子捕食斑马,斑马躲避狮子,这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最好的解释是( )A.向不相同的方向进化B.发生生存斗争C.互为自然选择的条件,促进双方进化D.控制过度繁殖4.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 )A.巴斯德 B.达尔文C.孟德尔 D.牛顿5.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A.岩层 B.地层C.化石 D.水层【参考答案】1—5ACCBC。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教案冀教版第二节二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进化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
本设计了两个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的探究活动,两个活动的主旨在于使学生认识“自然选择”学说的合理性。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进行“知识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阅读本的“实际用”部分,让他们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讲解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并用“人工选择”作例子,用类比的方法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阅读“实际用”部分,体会“选择”过程在新物种形成上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拉马克与达尔文关于进化的学说,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用进废退学说”的基本内容难点:阐明“自然选择学说”的合理性。
难点突破:教师首先布置学生阅读本的两个材料分析,通过第一个材料分析学生可以初步认识“自然选择学说”和“用进废退学说”。
通过第二个材料,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性四、教学媒体图片资料五、时建议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身边事本的“身边事”设计与后面的内容结合紧密,教师可利用其进行引入。
可以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假设,说说长颈鹿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长颈鹿的长颈是怎样形成的,并用语言表达。
探究竟+大家谈教师活动:(一)在几位学生谈过自己对长颈鹿长颈形成的看法之后,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本的“探究竟1”并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区别,哪个更加合理。
学生的假设可能各有千秋,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比前辈科学家的思想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完善,并从中获得启示。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教案冀教版第二节二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进化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
课本设计了两个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的探究活动,两个活动的主旨在于使学生认识“自然选择”学说的合理性。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进行“知识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实际用”部分,让他们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讲解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并用“人工选择”作例子,用类比的方法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阅读“实际用”部分,体会“选择”过程在新物种形成上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拉马克与达尔文关于进化的学说,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用进废退学说”的基本内容难点:阐明“自然选择学说”的合理性。
难点突破:教师首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两个材料分析,通过第一个材料分析学生可以初步认识“自然选择学说”和“用进废退学说”。
通过第二个材料,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性四、教学媒体图片资料五、课时建议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身边事课本的“身边事”设计与后面的内容结合紧密,教师可利用其进行引入。
可以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假设,说说长颈鹿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长颈鹿的长颈是怎样形成的,并用语言表达。
探究竟+大家谈教师活动:(一)在几位学生谈过自己对长颈鹿长颈形成的看法之后,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探究竟1”并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区别,哪个更加合理。
生物导学案月日班级学生(1)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在动植物图序号的右侧填写动植物类群的名称。
【当堂训练】1.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级到高级C.个体由小到大D.由水生到陆生.2.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A.节肢动物B.爬行类C.两栖类D.鸟类3.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D.以上三者都是7.植物进化的历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以上选项都包括8.下图事实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的A 。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
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
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它包括D 和E ,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综合检测】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古代的两栖类B、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C、古代的爬行类D、古代的鱼类.答案:1. C2. B3. A 解析: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④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高等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
4.C 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陆生的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可见C 符合题意。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教案xx 教版
第二节二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进化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
课本设计了两个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的探究活动,两个活动的主旨在于使学生认识“自然选择”学说的合理性。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进行“知识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实际用”部分,让他们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讲解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并用“人工选择”作例子,用类比的方法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阅读“实际用”部分,体会“选择”过程在新物种形成上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拉马克与达尔文关于进化的学说,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用进废退学说”的基本内容
难点:阐明“自然选择学说”的合理性。
难点突破:教师首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两个材料分析,通过第一个材料分析学生可以初步认识“自然选择学说”和“用进废退学说”。
通过第二个材料,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性
四、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
五、课时建议
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
课本的“身边事”设计与后面的内容结合紧密,教师可利用其进行引入。
可以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假设,说说长颈鹿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长颈鹿的长颈是怎样形成的,并用语言表达。
探究竟+大家谈
教师活动:
(一)在几位学生谈过自己对长颈鹿长颈形成的看法之后,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探究竟1”并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区别,哪个更加合理。
学生的假设可能各有千秋,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比前辈科学家的思想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完善,并从中获得启示。
(2)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探究竟2”并提出假设说明两种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
提问几名学生,让他们说明自己的假设。
然后提示学生试着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两种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
阅读“探究竟1”,思考课本两个学说哪个更合理,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阅读课本,提出合理的假设。
并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两种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
知识链
教师活动:
(一)提问两名学生叙述自己对“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认识。
(二)根据扩展资料对“用进废退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讲解。
可以举一些例子说明生物的过度繁殖现象说明生物的生存竞争是必须的,并从中产生了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
对于“自然选择”可以用人工选择作类比进行说明。
并强调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原因,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外界动力。
(三)教师简单介绍现代进化理论的知识。
(可参考文本资料)
根据“探究竟1”谈谈自己对两种学说的认识。
参考“人工选择”的过程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实际用
教师活动:
(一)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实际用”部分。
(二)教师讲述原鸡到家鸡,野猪到家猪的选育过程。
理解“人工选择”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小结
教师语言: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提出过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在这两个学说中,达尔文的学说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
生物的进化有内部的原因——变异,也有外部的原因——环境。
变异是不定向的,就是说既有有利的变异,又有不利的变异,而自然环境的选择则使不利变异的个体死亡只保留有利变异的个体。
通过这个过程,生物就完成不断的向前进化过程。
听讲,复习本节课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二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拉马克学说:用进废退
2.达尔文学说:自然选择
二、桦尺蛾的变异
原因:
三、选择在生活中的应用——人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