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中学高二级文科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四大系统来共同维持D.HCO3-、HPO42- 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8.2010年4月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由于透水事件被困的153名矿工有115名首先奇迹般获救,并有显著的生命特征.被困期间有关他们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困期间,只要通过减少排尿就可以保持水分平衡B.获救后,仍有生命特征说明血糖仍保持平衡C.被困期间,他们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D.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利用9.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增多10.以下不可能引起尿糖现象的是()A.糖尿病B.一次性吃糖过多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D.短时间饥饿11.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12.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
高中生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心室腔内的血浆 C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膀胱腔内的尿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6.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刺激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 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 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 靶细胞接受胰岛A 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 .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D .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8.玉树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以下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A. 植物细胞B. 动物细胞C. 细菌细胞D. 真核细胞2.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个可从细胞质中提取到人工培养基中?A. 线粒体B. 核糖体C. 伏牛氏小体D. 粗面内质网3. 下面哪个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A. 线粒体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核糖体4. 以下哪个细胞结构负责细胞物质的进出?A. 核膜B. 细胞壁C. 细胞膜D. 线粒体5.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细胞器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A.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 伏牛氏小体——储存水分C. 溶酶体——合成ATPD. 核膜——细胞分裂第二章:遗传与变异1. 下列哪一个属于裂变A. 垂直的传播B. 水平的传播C. 快速的传播D. 慢速的传播2. 哪条是新增基因的产生途径A. 突变B. 变异C. 选育D. 繁殖3.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性状是可以遗传的B. 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C. 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表型D. 显性性状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4. 遗传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A. 多糖和脱氧核糖核酸B. 多糖和脱氧核酸C. 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苷酸D. 脱氧核苷酸和碳水化合物5. 关于DNA和RNA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 DNA中氮碱基A与RNA中的A互补配对B. DNA中氮碱基A与RNA中的C互补配对C. DNA中氮碱基G与RNA中的C互补配对D. DNA中氮碱基T与RNA中的T互补配对参考答案:第一章:C、B、C、C、C 第二章:A、A、B、C、C注意:此文档为测试题,仅供参考测试使用,解答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人差异性,请以教师的判定为准。
同时,编辑在撰写本文档时已尽力确保答案正确,但不排除因疏忽或错误观点导致的答案偏差。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东里中学12—13学年高二年级文科生物必修3(第1—2单元)考试卷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限选择题一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 2)同学们务必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中................,.不能填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 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3.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 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液中的pH 通常在7.35—7.45之间B.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5. 下列活动中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活动是( )A .夜晚人看见黑影毛骨悚然B .蜜蜂采蜜C .脊蛙的搔扒反射D .蛾类在傍晚活动 6. 下列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表示静息状态的是( )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图1-3-2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8.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 9.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 A .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 .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10.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1. 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
高二生物必修3第1、2章综合测试试题-、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B. HCO3一、HPO 广对血液中酸碱度起调节作用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 正常人血浆的pH 通常在7.35〜7.45之间 3. 下列属于第一、二道防线的是①円液对病菌的杀灭作川②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③唾液屮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 解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效应T 细胞为靶细胞接触 ⑥皮肤的阻 扌当作用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①③④⑥B.④⑤C.②③⑤⑥⑦D.②⑤4. 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牛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 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 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促进B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C.产生组织胺增强B 细胞的功能D.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5.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屮枢主要有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 区(运动性语言中 枢)④大脑皮层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 区(书写性语言枢)A.①③B.④⑤C.②④D.②③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B.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C.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D.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7. 下列有关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B. 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C. 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离血糖D. 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8.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
下列哪一措施是不止 确的组织液壬=』血浆淋巴 A血暴壬=二组织液壬=二细胞内液 淋巴血浆壬=』组织液、淋巴/C血张 组织液己=』细胞内液 \淋巴/A.在额头上敷川冷水浸泡过的毛山B.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C.川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9.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牛渴觉,产牛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上丘脑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上丘脑C.人脑皮层和下丘脑D.下丘脑和人脑皮层1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B.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C.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1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12.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1]-2高一生物试卷出题人:侯燕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组织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3、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4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很快排出体内5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6、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多B.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多D.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少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其中正确的是( )8、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9、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0.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心室腔内的血浆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D.膀胱腔内的尿液11.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1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13.属于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是( )A .狗看到灯光分泌唾液B .随着音乐节拍认真做操C .司机看到红灯紧急刹车D .切洋葱鳞茎时眼睛流泪1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氧气、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 .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15.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4. 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5.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需要消耗ATP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6.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7.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体液大量流失 B.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9.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11.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生物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D •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 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 35-7. 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HP0等离子有关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C•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大©液--- B液PH不会发生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成 Na 2CO 3 排出体外C . HCO/ NaHCQ 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当食物中缺碘时, 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A. 促甲状腺激素C .胰岛素D.生长激 素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 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 血 流 自 动 调 节 B . 神 经 调C .体液调节D .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 •温觉感受器抑制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10、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 、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 、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 、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1、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12、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C 降至5 C,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B.形B.甲状腺激素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A. ①②③ B . ①②② 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③④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 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月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7.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⑤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9.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1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东里中学12—13学年高二年级文科生物必修3(第1—2单元)考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限选择题一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
2)同学们务必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不能填错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3.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内
B.肾脏内
C.细胞内
D.内环境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5. 下列活动中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活动是()
A.夜晚人看见黑影毛骨悚然 B.蜜蜂采蜜
C.脊蛙的搔扒反射 D.蛾类在傍晚活动
6. 下列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表示静息状态的是()
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图1-3-2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8.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9.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
10.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1. 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
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
图像绘制的简图。
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12.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导致()
A.长在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长大后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C.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低下
D.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正常
13.人体中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1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B.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C.血糖含量过高 D.淋巴循环受阻
A.○1○2
B.○1○3
C.○3○4
D.○1○4
14.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15.人体内内酶与激素的共同点是()
A.都来源于腺体
B.都是活细胞产生
C.都具有催化作用
D.都进入内环境
A.○2○4○1○3
B. ○2○3○4○1
C.○4○2○1○3
D. ○1○2○4○3
16.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17.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
A.分级调节 B. 正反馈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 以上全部是
1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19.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20.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给另一甲型H1N1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外毒素
C.抗原D.抗体
2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和肝脏
22.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
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
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
23.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24.下列疾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同一类型的疾病是()
A.类风湿关节炎 B. 支气管哮喘
C. 艾滋病
D. 湿疹
25.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核糖体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活很长时间,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