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 凝聚价值追求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32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水平目标: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当今时代,经济世界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
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来说,坚持立德树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难点重点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媒体展示:名人名言。
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一:阅读教(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后找出答案活动二:教师适当讲解《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并设计以下问题: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69页的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答案活动三: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⑶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活动四:教材70页,说说长征精神是什么?长征精神,能够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能够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二、民族精神我传承活动五: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
这些中学生的行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设问体验: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时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能够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具体实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呈现教学内容和图片。
3.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二课时,课题是“凝聚价值追求”。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二、设计理念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新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二框,在了解了中华文脉的作用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因此,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价值观认同,明辨是非,勇于实践,构筑中国价值。
能力目标:学会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事做起。
知识目标:理解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重要性,知道如何传承和践行。
四、学情分析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竟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
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君识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五、重难点和关键本课重点知识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品格;难点是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关键点是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六、教学课时本框共设2课时,本节课为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第一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好课件、视频;学生课前预习,并查阅准备有关于民族精神的名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