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意外移动的故障分析及老旧电梯升级改造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电梯故障致因分析及对策前言在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电梯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电梯的存在不仅提高了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便利性,也大幅度缓解了大厦中的交通压力。
但是,电梯故障的出现也给大楼的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会分析电梯故障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故障。
电梯故障原因分析1. 电梯使用频率高以公寓楼为例,住户和访客经常使用电梯的结果就是电梯的使用频率异常高。
这会导致电梯部件的磨损加速,尤其是门锁、门合器、刹车器等重要部件的磨损程度较高,容易导致故障发生。
2. 电梯维护不及时电梯维护是保证电梯长期使用的必要措施。
电梯使用的每一次都会对电梯的每一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和消耗,因此需要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
但是,许多电梯维护单位或物业公司经常忽视这一方面,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电梯出现故障或在使用中造成重大的事故。
3. 电梯年限过长电梯年限过长会导致部件老化,磨损速度加快,降低电梯的稳定性。
电梯的寿命一般为15~20年,在这段时间内应该对电梯进行升级或换新。
如果忽视该问题,电梯可能随时会出现各种故障。
4. 电梯电气部分出现问题电梯的电气部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发生故障,就会导致电梯运行受阻。
而电气部分故障的原因包括电梯配搭错误、电缆纵向拉性不足、变频故障、电气接缝质量不过关等。
这些故障均可导致电梯运行问题。
5. 人为原因构成电梯故障的另一大类原因为人为错误,如过重载、爬入开发板内部、捐赠等。
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需要通过设置报警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电梯故障对策1. 加强电梯日常维护和保养电梯维护保养是保证电梯平稳、顺畅运行的重要保证。
在平时的视察中,技术人员应该对电梯各处组成部分进行检查,密切关注电梯维修的时间节点,并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
2. 加强电梯使用管理管理者应该清楚电梯的使用规则,在电梯口设置电梯的重量载荷限制、升降速度和运行时间等,防止电梯在使用时过载或过久运行,导致电梯故障。
关于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分析与保障措施老旧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例如电梯门无法正常关闭、电梯刹车失灵、电梯限速器失效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则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给乘坐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保障老旧电梯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老旧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于有安全隐患的电梯要及时进行升级改造。
其次,要加强电梯的管理与监督,建立起完善的电梯管理制度,对电梯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同时,加强对电梯使用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使用技能,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电梯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来增加老旧电梯的安全性。
例如,加装电梯防坠安全装置,这种装置是安装在电梯上方,当电梯出现坠落等突发情况时,自动触发安全装置,使电梯停止下降,避免了更大的伤害。
同时,可以在电梯内配备照明系统和紧急呼叫系统,当电梯出现异常情况时,乘客可以快速呼叫救援或者使用紧急呼叫器,求助外界救援。
最后,保障老旧电梯的安全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老旧电梯的改造和更新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将老旧电梯全部更新换代。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电梯安全的关注度,呼吁周围的亲朋好友和同事注意电梯安全,让更多人更加重视电梯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在保障老旧电梯的安全方面,需要加强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加强电梯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电梯使用者的宣传和教育,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来增加老旧电梯的安全性,以及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老旧电梯安全运行,为乘坐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分析及保护改进发布时间:2021-11-04T09:15:17.715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22期作者:徐华成[导读] 目前,国内的电梯占有量已占全球的90%以上,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速、低速、层门及轿门无法正常关闭、电梯的控制逻辑误报等问题,导致电梯处于失控状态,进而出现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故障现象。
徐华成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浙江 310000摘要:目前,国内的电梯占有量已占全球的90%以上,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速、低速、层门及轿门无法正常关闭、电梯的控制逻辑误报等问题,导致电梯处于失控状态,进而出现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故障现象。
此故障现象已成为整个电梯领域无法有效解决的顽疾,电梯事故一旦发生,将会给人员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在电梯的前期设计过程中,针对轿厢的意外移动故障现象,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带有故障监测及保护功能的装置,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分析;保护改进1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7588—2003/XG1—2015)中第9.11条和《电梯型式试验规则》(TSGT7007—2016)附件T中T1规定,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由检测子系统、制停子系统和自监测子系统按照电梯的类型分别组成。
检测子系统是指用于检测轿厢发生意外移动并向制动子系统发出动作信号的装置,主要包括检测轿厢发生意外移动的传感器、控制回路和输出回路组成,目前常见的检测子系统有3种:1)安装在轿厢上:位置开关和触发装置组成,如轿厢上的磁感应开关和井道内的接近装置、光电式感应开关和井道内的遮光板等; 2)安装在限速器上:电磁继电器和触发装置组成,如可检测意外移动的限速器等;3)安装在机房或井道内:绝对位置传感器和触发电路组成,如安装在曳引机上的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井道内的位置感应器。
电梯事故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于电梯的使用频繁和长期运行,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电梯事故整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其重要。
二、问题分析1. 电梯事故的原因电梯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故障、维护保养不到位、人为操作不当等。
设备故障可能涉及到电梯的电气系统、机械部件等方面。
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电梯部件磨损、老化等问题。
人为操作不当可能包括超载、随意停梯等行为。
2. 电梯事故的后果电梯事故的后果可能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人员伤亡可能导致乘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财产损失可能涉及到电梯本身的损坏以及乘客财产的损失。
三、整改措施1. 定期维护保养为了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工作包括对电梯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等,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
维护保养的周期可以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和厂家要求来确定。
2. 强化设备检测为了及时发现电梯设备的故障,可以采用定期设备检测的方式。
设备检测可以包括对电梯的电气系统、机械部件、安全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运行正常。
设备检测可以由专业的电梯维修公司或者相关部门进行。
3. 加强人员培训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电梯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
培训可以由电梯维修公司或者相关部门进行,培训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 安装报警装置为了及时发现电梯事故并采取应急措施,可以在电梯内部安装报警装置。
报警装置可以包括紧急呼叫按钮、报警灯等,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报警装置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5. 加强监管和执法为了确保电梯事故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必须加强监管和执法工作。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电梯的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的电梯进行整改,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可以加强对电梯维修公司的监管,确保其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某办公楼电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电梯系统的优化引言本文对某办公楼电梯运行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电梯系统的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电梯故障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策略来提高电梯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问题分析在对某办公楼的电梯系统进行故障调查后,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维护不及时:电梯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没有按时进行,导致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影响了电梯的正常运行。
2. 停机频繁:由于电梯系统的保养工作不足,导致频繁发生故障,使得电梯的停机时间增加,给用户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不便。
3. 老旧设备:电梯系统的设备老化严重,某些关键部件需要更换或升级,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4. 缺乏监测手段:目前对电梯系统的状态监测不够完善,无法及时发现故障,造成延误修理时间。
优化建议为了改善电梯系统的运行状况,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 定期维护保养:建立定期的维护保养计划,对电梯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机械部件的润滑和更换,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
2. 故障预警系统:安装故障预警系统,能及时监测电梯系统的状态,并在出现故障之前提前发出警报,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给用户带来困扰。
3. 技术升级: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例如更换电梯控制器和电动驱动系统等关键部件,以提高电梯的性能和安全性。
4. 用户教育:加强对用户的教育,传达正确的电梯使用和安全知识,减少用户因不当操作而引起的故障。
结论通过分析某办公楼电梯运行故障及优化电梯系统的建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定期维护、故障预警系统、技术升级和用户教育是提高电梯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实施这些优化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故障率,提高用户体验,并为办公楼运营提供便利。
电梯困人、溜梯故障的分析及改进(专业完整版)随着XXX公司/社区人员量逐渐增加,电梯使用量大幅增长,电梯故障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电梯困人、溜梯的故障更是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电梯的正常使用,而且也留下了发生事故的隐患。
为了尽快掌握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规律,遏制电梯故障高发的势头,XXX公司/社区从2018年3月起,对全区50台电梯运行情况进行了跟踪,采集到情况比较严重的电梯故障案例共计21例,其中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案例共计6例。
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情况十分复杂,从个别案例难以发现规律性的特点,但通过对故障案例的收集、梳理、分类,发现其规律性的特点十分明显。
该规律性情况概括分析如下:一、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
1、研究表明,新电梯与旧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概率极高,中龄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概率较低。
XXX公司/社区所有电梯使用时间较短,电梯元器件的磨合需要一段时间,期间电梯运行的故障比较容易发生。
2、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时间与电梯年检时间间隔有关,与年检时间间隔近,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概率较低,反之则概率较高。
目前XXX公司/社区大部分电梯将于2018年7月进行年检,近期属于故障高发期。
3、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高发季节是春夏季。
春夏季气候多雨、潮湿,设备运行环境湿度大,极易引起电器元件短路、漏电等故障,因此电梯困人、溜梯故障频发。
二、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具有集中的特点,如故障相对集中发生在某几台电梯。
XXX公司/社区部分电梯因城投施工问题导致基坑漏水,多次交涉均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导致电梯基坑积水严重,电梯底部大量元器件短路、锈蚀,导致困人、溜梯故障集中发生。
三、电梯发生困人、溜梯故障与维保质量密切相关。
由于电梯管理人员长期不足,无法系统监督电梯维保情况,确保电梯维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导致部分电梯因维保不到位发生困人、溜梯故障。
四、医院、商场等电梯使用频繁的地方发生困人、溜梯故障的频率较高。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故障分析及改进蒋小军发布时间:2021-12-03T03:31:02.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6期作者:蒋小军[导读] 电梯运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由于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而引起的重大安全运行事故时有发生,此类事故引发了广泛的大众关注并引起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凉山州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615000摘要:近年来,电梯运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由于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而引起的重大安全运行事故时有发生,此类事故引发了广泛的大众关注并引起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是指在轿门未被关闭情况下,轿厢未收到任何指令就离开所在层站,但其中不包括装卸载荷引起的轿厢上下运动。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7月16日公布的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中首次提出电梯应具有防止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或者使意外移动停止的装置。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改进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建设的高楼越来越多,电梯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电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可能对出入轿厢的乘客产生剪切或挤压的风险。
因此,2015年7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提出电梯应具有防止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或者使意外移动停止的装置。
这个装置常称为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时的保护装置,成为电梯的主要安全保护装置之一。
紧接着2016年6月6日公布了《电梯型式试验规则》(TSGT7007-2016)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UCMP装置,下同)的型式试验进行了规定。
1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产生背景与作用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于2014年8月发布了EN81—20和EN81—50,标准中新增了包括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UnintendedCarMovementProtection,UCMP)装置的要求在内等要求,我国的《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等效采用EN81的标准,因此在1号修改单中也增加了对UCMP的相关要求。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电梯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设备,一旦发生电梯安全事故,会对人身和财产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轿厢的意外移动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一旦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将会给乘客和检修人员造成剪切、挤压、坠落等风险,并对设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轻者造成电梯冲顶或蹲底,重则引发重大伤亡事故。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关键字: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原因;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用电梯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电梯的事故也频频出现,特别是电梯轿厢意外移动造成的剪切、挤压事故数量在增加。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会造成电梯冲顶、蹲底事故,尤其在乘客进出电梯轿厢时发生轿厢意外动,层门和轿门剪切、挤压乘客,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引发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原因主要有驱动系统失效,制动器机械故障失效,电气控制系统失效等,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应当增加相应的保护装置,对电梯设计进行改进,保证电梯维保工作的落实,加强电梯管理等,多创并举,切实预防电梯运行事故的发生。
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原因分析1.1驱动系统失效曳引式电梯多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电梯的上下运行主要靠曳引轮绳槽和钢丝绳的摩擦力来实现。
曳引轮绳槽的严重磨损、钢丝绳的磨损都可能导致摩擦系数的改变从而导致曳引力的变化,以及绳槽和钢丝绳上的油污都可导致曳引力不足而导致钢丝绳打滑出现轿厢的意外移动。
1.2制动器机械故障失效制动器是电梯的主要安全部件,每台电梯都会配备两套独立的工作制动器,每套制动器都应能独立使额定载荷正常运行的电梯进行减速制停。
制动系统失效形式主要为制动器的顶杆卡阻、制动轮和制动片间隙过大、制动轮因失圆与制动片发生周期性碰撞、制动片严重磨损铆钉外露、制动轮表面有油污等,都会引起制动力减小,造成轿厢意外移动[。
1.3电气控制系统失效电梯的启动加速、正常速度运行、减速制停,以及轿门层门的开闭都是靠电气控制系统所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的。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由所有的电气元件和可编程的程序构成。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分析及保护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1-11-01T05:48:46.60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13期作者:李东鑫[导读] 近年来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因为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对使用人员或维保人员造成的剪切,而剪切往往会使生命安全受到致命的威胁、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李东鑫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浙江 310000摘要:近年来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因为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对使用人员或维保人员造成的剪切,而剪切往往会使生命安全受到致命的威胁、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为避免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可能发生意外移动的原因及定期检验中对“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着重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分析;保护;改进措施1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在此装置的设计中会配备专业预防性以及挽救性的设施,在预防设备的调节中,保证层门未被锁住或者电梯轿厢门没处于关闭的状态,就可以避免电梯轿厢遭到多种意外干扰。
挽救性装置能够制停发生意外移动的电梯轿厢并维持其停止状态。
1.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构成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的位置移动设施的内部由子系统、制动子系统以及自检测子系统所组成。
在检测子系统的设定中是可以检验到轿厢可能存在的位置移动风险或者意外位置移动状况,以便于工作人员了解详细的管制细节,判定发出相应动作信号的装置。
制动子系统是制停已经发生移动轿厢并使其保持停止状态以防止溜车的装置,分置于作用悬挂绳或补尝绳系统上的制动部件。
自检监测子系统是预防为主,监测电梯正常运行时控制速度、制停轿厢或保持停止状态的部件是否正常参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其自监测周期小于等于15d。
1.2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的基本要求是轿厢离开开锁区域时电梯轿厢能够感受到自身移动,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装置在安装前应做全面测试和检验。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制停距离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一号的修改单(以下简称修改单)中也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
电梯事故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电梯事故整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电梯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老化:电梯的使用寿命较长,设备老化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2. 维修保养不到位: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导致故障频发。
3. 设备质量问题:一些电梯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和零部件,导致电梯安全性能不达标。
4. 违规操作:电梯乘客或操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电梯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测内容包括电梯的机械部件、电气系统、安全装置等方面,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强化维修保养工作: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管理,制定详细的维修保养方案,并确保执行到位。
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确保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
3. 提高设备质量:与电梯制造商密切合作,加强对电梯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抽检工作。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电梯,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其达到安全运行标准。
4. 加强培训和宣传:对电梯乘客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知。
5.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电梯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事故发生率下降:通过定期检测和维护,以及强化维修保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率。
2. 提高设备质量:通过加强对电梯设备质量的监督和抽检工作,可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降低故障率。
3. 提升公众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知和理解,减少违规操作行为。
电梯意外移动的故障分析及老旧电梯升级改造研究
作者:肖军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第20期
摘要:在电梯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影响电梯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电梯意外移动故障的发生,对于人们人身安全会产生严重威胁。
为能够保证电梯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电梯维护及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意外移动故障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应当对老旧电梯进行升级改造,有效避免电梯故障的发生影响其正常运行,提升电梯安全性。
关键词:电梯意外移动;故障分析;电梯改造
DOI:10.16640/ki.37-1222/t.2018.20.211
电梯作为一种载人设备,在当前很多建筑工程中均有着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电梯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应当对电梯故障进行较好分析,而电梯意外移动故障较常见的一种,因而对该故障充分认识,合理分析。
同时,对于老旧电梯应当进行升级改造,从而使其更好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确保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避免故障的出现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1 电梯意外移动故障的原因
1.1 电气装置方面因素
首先,电梯门系统相关电气回路有故障出现,具体而言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门锁接触器有故障出现,人为短接故障,具体故障表现就是在电梯轿门完全打开之后制动器未能够将相关制动工作完成。
另外,造成该故障发生因素还有在相应时间内门联锁回路中相应电源负极未实现工作接地,还有门联锁中相关回路碰铁有短路情况发生,而工作人员未能够将其及时发现,并且将其较好解决,另外,底坑进水会造成门联锁电气回路有短路情况出现。
从而导致其作用无法得以发挥。
其次,制动器中相关控制系统有故障出现。
这一方面主要包括三种情况,其一,电气控制失效,从而造成安装在制动器回路中相关接触器有未释放或者粘连情况出现,在电梯开门后轿厢始终处于自由状态;其二,制动器中控制电路有明显缺陷存在,导致制动器闭闸及松闸速度过慢;其三,制动器相关监视检测开关在调整方面不合理,造成电梯带闸运行,严重损害制动钳,从而有安全事故发生。
1.2 机械装置因素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机械装置有问题出现也会导致电梯发生意外移动故障,而机械装置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机械部件失效。
一方面而言,制动弹簧所具备预紧力以及电梯设计不合理,还有设备老化等均会导致弹簧应有弹力丧失,导致其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比如,在电梯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有制动弹簧磨损问题出现,从而也就会对制动弹簧造成很大程度影响;另一方面而言,制动轮及制动钳磨损比较严重,在制动闸瓦表面,由于很容易出现严重磨损,从而造成在摩擦表面表现出很多炭化形象,其硬度也就会出现明显增加,从而造成制动弹簧相应压力减少,或者导致摩擦因数有所降低,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电梯意外移动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1.3 电梯超载较严重
首先,超载装置部件有老化问题存在。
在电梯中所使用称重缓冲元件如果为橡胶块,则使用频率、环境及温度等因素均容易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有变硬及老化问题存在,甚至会有损坏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超载保护装置的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超载装置失效。
在电梯出现超载状况时,制动器所需要承受作用力会明显增加,甚至会高于电梯设计制动力,从而导致制动力无法满足电梯制停要求,所导致结果就是在电梯开门之后,由于制动力或者曳引力不够充足,造成发生轿箱意外移动情况[1-2]。
2 老旧电梯升级改造
在在电梯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为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意外移动故障,需要对老旧电梯实行改造,而在老旧电梯升级改造方面,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加装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能够在老旧电梯上加强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应当注意对多个方面因素进行较好考虑。
对于不同电梯而言,由于品牌不同,在设计理念及设计型式方面也就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安装位置也就十分必要,对于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型式及组合方式会产生直接影响。
为能够使电梯升级改造后的应用通用性得以增强,对于电梯原厂控制设计基础不会产生影响,对于保护装置中监测装置及制停装置均选择相对独立功能软件,从而也就能够得到较理想应用效果。
对于意外移动保护而言,其所针对的主要就是平层区域内轿厢处于开门状态时防止出现移动或者滑移而设置的保护装置,因而监测装置采集信号主要就是通过不同层级平层感应装置以及轿门正常关闭信号,从而对轿厢是否有意外移动发生进行逻辑判断。
另外,为能够使独立性得到保证,对于轿厢平层的移动量感应器以及轿门关闭信号开关,可独立进行设置,同时对于保护装置还需设置防止错误触发动作,且需要对是否正常触发进行识别,应当在检修运行状态进行屏蔽,对于这些采集检测装置而言,大部分在轿厢顶部相关位置安装。
由于改造升级的为老旧电梯,需要对安装位置进行考虑,还需要对电缆信号线设置数量进行考虑,对于制停部件,可选择夹轨器装置在轿顶安装,从而实现合理搭配组合。
另外,还需要在监测系统中增加监测短接门锁回路行为,从而使老旧电梯中存在的意外移动故障进行更好升级改造,使老旧电梯中存在的意外移动问题得以较好解决,确保电梯得以更好应用及运行[3-4]。
3 结语
在电梯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意外移动的发生属于常见的一种故障,也是影响电梯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而需要对电梯意外移动故障加强认识及分析,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应当充分把握。
在此基础上,应当通过有效方式对老旧电梯实行升级改造,使老旧电梯中存在的意外移动问题得以较好解决,有效避免意外移动再次出现,从而保证电梯得以更好运行,使其作用能够得以更好实现,提升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坚柱.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7(24):46-47.
[2]许卫东,谢榭,王宝强,罗明杰.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在老旧电梯上的应用[J].机械,2017,44(08):64-66+80.
[3]李继波,李文鹏.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与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7,33(02):9-13.
[4]蔡剑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5(07):227-229+242.
作者简介:肖军(1975-),女,江西吉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电梯技术员,研究方向:电梯开发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