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教学1精品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19.01 KB
- 文档页数:8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计量单位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克、升、毫升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1. 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质量单位(千克、克、毫克)1. 学习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容积单位(升、毫升)1. 学习容积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1. 学习面积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1. 学习体积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容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图片或模型。
2. 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或案例。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查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计量单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长度比较等,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习长度单位:介绍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计量单位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度计量单位1. 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 实践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
第二课时:面积计量单位1. 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实践活动:测量教室的面积,用不同的面积单位表示。
第三课时:体积计量单位1. 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实践活动:测量教室的体积,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表示。
第四课时:重量计量单位1. 教学重量单位:千克、克、吨。
2. 实践活动:称量教室内的物品,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量单位的大小。
2.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量单位的使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 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计量单位的实物模型。
2. 测量工具:卷尺、尺子、天平等。
3. 教学课件PPT。
4. 课后作业练习题。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计量单位,引起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兴趣。
2. 讲解计量单位:分别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计量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难点:1. 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计量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平方千米。
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升、毫升。
4. 重量单位:克、千克、吨。
5. 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 难点:单位间的换算及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计量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单位:介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3. 讲解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4. 讲解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升、毫升等体积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5. 讲解重量单位:介绍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6. 练习单位间的换算:让学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单位间的换算练习。
7.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计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评价。
9.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计量单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了解不同领域中的计量需求。
单位教案设计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单位的概念和基本的计量单位。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案例和互动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知识。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什么是单位,以及为什么单位是如此重要。
然后,我们将重点讲解长度、重量和容积等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和问题解决来加深对这些单位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游戏和小组讨论,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单位的实际运用,以激发学生对单位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计量单位,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将提供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单位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例如,让学生在小组里设计一个游戏,要求他们考虑游戏里可能涉及的各种计量单位,然后设计出一个符合实际的计量单位游戏。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合作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还将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测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单位,举例说明不同的计量单位,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结束前,我们将安排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单位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食品超市或者工厂,让他们观察和记录不同商品的包装规格和标注的计量单位,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有关单位的知识,培养他们对单位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讲的知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对单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计量单位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度单位1. 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2. 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1. 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2.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第三课时:体积单位1. 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
2. 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第四课时:重量单位1. 认识千克、克、毫克等重量单位。
2. 学习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1.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巩固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的图片或模型。
2. 练习题及实际问题素材。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长度单位1. 引入新课: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长度。
2. 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进行理解。
3. 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 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1. 引入新课:展示不同面积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面积。
2. 学习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进行理解。
3. 讲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 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体积单位1. 引入新课:展示不同体积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体积。
2. 学习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进行理解。
计量单位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并运用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常用的计量单位。
(2)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
(2)灵活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量单位卡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回顾已学的计量单位知识,准备参与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知识讲解:(1)讲解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长度、面积、体积等。
(2)学生互相交流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计量单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新的计量单位:如速度、温度、货币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 举例说明计量单位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小结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计量单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
八、作业布置1. 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计量单位,下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计量单位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厘米、毫米。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 体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
4. 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
5. 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
2. 难点: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计量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并进行实物演示。
3. 练习与换算:让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练习。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计量单位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换算练习,评估学生对计量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对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明其用途。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计量单位换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应反思自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准确,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九、课程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计量单位,如时间、速度、温度等。
2. 探讨计量单位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十、教学资源:1. 计量单位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计量单位换算表。
3. 实际问题案例库。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各种计量单位一、引言在数学学习中,认识和掌握各种计量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认识各种计量单位,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计量。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并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2. 能够正确运用计量单位进行计量;3. 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使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和比较。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认识计量单位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
b. 学生和教师共同整理并列举出常见的计量单位。
c. 学生自主探索并观察一些事物的大小、重量、时间等,并尝试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进行描述。
2. 计量单位转换a.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如厘米与米、千克与克等。
b.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些计量单位的换算练习。
3. 常见计量单位的用途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计量单位的用途,如厘米用于测量相对较小的长度,千克用于测量较大的重量等。
b. 学生展示他们自己找到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计量单位的例子,并解释其用途。
4. 实际问题的计量与比较a.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某物体的长度、重量与其他物体的比较等。
b. 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和比较。
5. 应用活动a.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应用活动,如量取教室的长宽高,并计算教室的体积等。
b. 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教学扩展1. 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多的计量单位探索和实践,提高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可进行更复杂的计量单位转换练习,提升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认识各种计量单位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教学1 教学内容:〔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构起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整理知识框架,注重整理方法指导,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选择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兴趣,拓宽数学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整理,再小组交流,对计量单位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个了不起的人物,请看。
〔课件出示2019年奥运110米跨栏冠军刘翔的照片〕师:他为我们中国争光,是我们的骄傲!看,我还收集了刘翔的个人资料,〔课件出示〕这里边有哪些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师:除了这几个,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师:这么多计量单位这样摆放,你们觉得怎样?〔乱、没顺序。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复习计量单位。
【二】展示评价,总结方法。
1、展示评价。
师:今天早上,老师收了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我挑了几本,〔挑选2-3人〕请看。
师:你认为这同学整理得怎样?评一评,可以说说他的优点与不足。
〔多让几个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其中一位同学详细讲自己是怎样整理的.〕2、总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几位同学的整理方案,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计量单位?同桌俩讨论一下。
〔贴出板书〕【三】完善方案,深化理解。
师:老师按照刚才的整理方法整理了计量单位,请看,和刚才同学一样吗?课件出示整理结果:1000101010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10010000100100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10001000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重量单位:10001000吨-千克-克时间单位:1001231、306060世纪--年--月--日--时--分--秒29、282、教师强调注意地方。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2)学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如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等;(3)能够运用计量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计量单位及换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 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 运用长度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 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 运用面积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体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 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3. 运用体积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质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2. 学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3. 运用质量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1. 结合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2. 难点:运用计量单位及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合作法、问题解决法等;2. 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年级数学教案——计量单位教学1 教学内容:(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构起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整理知识框架,注重整理方法指导,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选择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兴趣,拓宽数学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整理,再小组交流,对计量单位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个了不起的人物,请看。
(课件出示2019年奥运110米跨栏冠军刘翔的照片)
师:他为我们中国争光,是我们的骄傲!看,我还收集了刘翔的个人资料,(课件出示)这里边有哪些我们学过的计量
单位?
师:除了这几个,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师:这么多计量单位这样摆放,你们觉得怎样?(乱、没顺序。
)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复习计量单位。
二、展示评价,总结方法。
1、展示评价。
师:今天早上,老师收了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我挑了几本,(挑选2-3人)请看。
师:你认为这同学整理得怎样?评一评,可以说说他的优点与不足。
(多让几个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其中一位同学详细讲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2、总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几位同学的整理方案,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计量单位?同桌俩讨论一下。
(贴出板书)
三、完善方案,深化理解。
师:老师按照刚才的整理方法整理了计量单位,请看,和刚才同学一样吗?
课件出示整理结果:
100010101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10010000100100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10001000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升毫升
重量单位:10001000
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1001231、306060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9、28
2、教师强调注意地方。
师:请观察各种计量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有没有规律?(贴板书。
)
学生可能说出:(师板书:10、100、1000。
)
(1)除1千米=1000米以外,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3)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4)质量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师: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的?(生边讲,师边点击课件)
(1)生: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2)生:时间进率特别要注意,平年二月有28日,全年有365天;闰年二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一天有24小时。
师:哪些月份是有31日,哪些月份有30日?区分大小月。
用什么方法记忆?
生:可以用自己的拳头进行记忆。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3)(老师补充问:1、如果不相邻又怎么记住呢?例如1
米等于多少厘米?它们之间进率是多少?
2、立方分米和升有什么区别?
3、不同的计量单位有不同的用途,计量长度应该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应用面积单位,计量体积用体积单位。
4、在用计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要清楚每个计量单位的大小,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你们可能不太熟悉的计量单位,请看(课件)
其余的计量单位,请你们小组内互相比划、或用身边事物描述举例它们的实际大小。
3、师:在应用这些单位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要注意的呢?
四、质疑问难。
师:我们复习的内容是书本P123-124上部分的内容,大家填填书,有不明白之处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1、师:计量单位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数学智慧宫,解决生活问题。
请看书本P125页第一题,填在书本上。
2、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我们可以去闯关了,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
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断。
书本P125,2
(1)一只大象重3千克。
()
(2)2100年有365天。
()
(3)1立方米大于1平方米。
()
(4)人民公园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千米。
()
第二关。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1、小强100米短跑成绩是14()。
A、小时
B、分
C、秒
D、日
2、一瓶可口可乐的容量是1.25()。
A、立方厘米
B、毫升
C、立方米
D、升
3、我们从莞城走到百佳商场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
A、千米
B、米
C、平方米
D、公顷
4、我国领土面积是960万()。
A、平方米
B、平方千米
C、公顷
第三关。
改病句:同学们,四(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
记(请一生朗读日记),请你帮忙改改:
(课件出示)今天是2019年2月29日。
早上7点,我被闹钟急促的铃声惊醒,便从长2厘米、宽15厘米的床上爬了起来。
我穿好衣服,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餐了,我吃了200千克面包,喝了一杯250升的牛奶。
吃过早餐,我拿出一些零花钱急忙走出家门,因为今天要为妈妈买生日礼物呢!
第四关:
考考你:在括号里可以填什么计量单位?
8()8()8()
3、联系生活:
师:恭喜你们勇闯了三关。
我这里还有一道蛮难的题目,想挑战一下吗?
1、杨利伟大家知道吗?这位航天英雄于2019年10月15日上午9时乘坐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机升入太空,于10月16日清晨7时许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一牧场,他在太空一共遨游了()小时。
2、费俊龙、聂海胜又于2019年10月12日上午9时乘坐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机升入太空,于10月17日下午4时许降落,他在太空一共遨游了()小时。
师:前后间隔的时间只有2年,但是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却很长,说明我国的科技正在迅猛地发展。
六、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是怎样复习这些计量单位的?这种方法可以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用到其它学科上。
七、延伸拓展。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学过的计量单位,你们还听说过其它的计量单位吗?老师也了解了一下,请看:(课件出示)
*什么是微米?
微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微米相当于1毫米的千分之一。
*什么是纳米?
纳米也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什么是光年?
光年是计算星体间距离的单位。
光的速度每秒约三十万千米,光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千米。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上详细了解。
板书设计:
量的计量
种类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容积)
质量单位时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