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二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⑵能力方面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收集的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的资料,来谈一谈你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学生发言)200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典"疫情。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号召,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处理好防止非典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夺取防止非典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去年5月6日,中央财政再次预拨非典防止专项经费9000万元,对山西、内蒙古、河北等9个中西部省(自治区)给予补助。
2003年防治非典期间,全国共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68.4亿元,政府性基金40.8亿元,两项合计109.2亿元。
带领全国人民科学防治,终于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大灾之际非典当头,这种生死情,千里情,爱民情,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人间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凝聚力,它产生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鼓舞着人们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教案标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3.掌握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4.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Step 2:讲解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多媒体等形式,对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讲解内容包括:1.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行为观念的内在指导。
2.价值观的特点:主观性、社会性、持续性、多样性。
Step 3:讨论个人和社会中的价值观作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个人和社会中价值观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个人层面:指导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2.社会层面: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Step 4: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30分钟)教师介绍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父母的引导:做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正确价值观。
2.学校教育:学校要注重素质教育,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影响: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如阅读优秀作品、社会实践等。
Step 5: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定“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行动计划”,包括以下方面:1.好榜样:寻找一个身边的正能量榜样,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为榜样。
2.高尚道德: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
3.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遵守时间、保持卫生等。
4.志愿者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其方法论: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其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
1.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前提。
人们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同时,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通过教育、学习等方式,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样,人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价值观,发挥其导向作用。
3.将价值观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价值观不仅是思想观念,更应转化为实际行动。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符合道德和法律规定的选择,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5篇模版)第一篇: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二(下册)第六课第一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导向作用;能够认识、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与本质;提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案例导入,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情感人,激发学生求真求善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现实生活中分析比较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及作用,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2.难点:价值的概念和价值观的概念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在观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日前揭晓,获得本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奖项的分别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20年行走在马帮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下面,同学们可以针对这十大人物的事迹发表一下个人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句话最能表达同学此时的感受。
我们在感动于这些获奖人物事迹的同时,有的人也不免生出这样的疑问:“就为一句承诺,放弃回上海的机会,放弃家庭,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陈健这么做值吗?”“饱尝生活艰辛,拒绝他人捐助,独立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值吗?”……可见,在分析、评价问题时,“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它表达了我们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庆市第一中学何文吉
学生回答过后总结:其实,在哲学上,我们就把这种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就叫做价值,也就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PPT)2.价值观
(视力稍好的同学)问:他的那副眼镜对你而言有没有价值呢?
几名学生回答过后总结: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事物究竟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哲学上就称之为——价值观。
(PPT)
(过度)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就有能动的反作用,也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先活动,最后出观点。
)
活动:议一议
第一步:展示新华社记者在厦门抓拍雨中骑车人相片。
第二步:用文言解说拍照过程——“雨中待摔”。
路中一坑,一日,风雨大。
记者架像机于暗中多时,待摔坑者。
忽,“呯呯”一声,一骑车人顿摔。
记者大喜,不顾摔者死活,连拍三张。
心愉,笑曰:吾为此已候多时,呵呵呵。
后,扬走而去。
伤者在风雨中呻吟……
第三步:记者拍照所起的效果——见报过后,坑被填平了。
第四步:发起讨论——对于记者抓拍雨中摔跤人的行为,在网上引起了网友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该拍,有人认为不该拍,同学们认为记者是否应该抓拍雨中摔跤人呢?
(见教材)。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的典型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其价值观的指导。
这种导向作用可以体现在个人行为、组织文化、社会风气等方面。
以下是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的典型运用。
首先,在个人行为方面,价值观对一个人的行为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的行为准则、信念和选择。
例如,一个人价值观中强调诚实和正直,他会尽量遵守道德规范,不欺骗他人;而如果一个人价值观中重视个人利益最大化,他可能会采取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到他的目标。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会使个人在面临决策时选择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行为。
其次,在组织文化方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家企业或组织的价值观会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的发展和业绩。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价值观中强调创新和团队合作,员工会更加愿意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并与团队共同合作实现目标。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企业价值观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员工可能会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只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
因此,企业在制定和传播组织文化时要充分考虑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使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相一致。
此外,在社会风气方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观念和道德准则。
例如,如果一个社会价值观中强调社会公正和公平,人们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愿意互助并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而如果一个社会价值观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人们可能会更加自私自利,忽视弱势群体的权益。
因此,社会应当倡导和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朝着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总结起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在个人行为、组织文化和社会风气等方面都有典型的运用。
价值观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准则。
在组织文化中,价值观导向作用能够塑造和引导组织的文化和员工行为。
在社会风气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可以影响社会的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关于人生价值、人们应有的行为规范和生活目标的总体理念和信念。
它在个体和群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指导和约束。
一个人的价值观将决定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当一个人内化了一套良好的价值观,他会根据这些价值观来判断和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指导他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个人若具有“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就会在面对诸如考试作弊或者说谎的诱惑时,选择坚守自己的原则而坚决拒绝这些不诚实之举。
而如果一个人持有“利欲熏心”的价值观,他可能会因为私利而欺骗他人,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导致伦理道德的崩溃。
2.价值观对个体目标的确定和追求。
个体对待事业、家庭、友谊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观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这些方面的目标确定和追求。
例如,一个个体如果对爱情和家庭非常重视,他的价值观中注重亲情和责任,那么他就会将建立和谐的家庭作为他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努力奋斗。
而如果一个个体对名利和权势看得很重,他的价值观中追求个人享受和利益最大化,那么他可能会将获得高职位和财富作为人生目标,而为此不择手段地去追求。
3.价值观对行为环境的建构和改变。
价值观对于个体的行为环境起到筛选和改变的作用。
一个人的环境大多是由他的整体行为模式决定的,而这个行为模式又与他的内心价值观息息相关。
当一个人愿意去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时,他就会选择和亲近那些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环境更加积极向上。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偏向于追求个人利益和享受,他很可能会选择和亲近那些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从而使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浮躁和功利。
综上所述,价值观在个体和群体中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
它不仅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还决定了个体对待目标的选择和追求,同时也对个体的行为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在个体和群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追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二课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⑵能力方面: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具体领域→→哲学领域粮食,蔬菜,水果→→经济价值勇救落水儿童→→道德价值图画→→审美价值→→哲学价值中草药→→医疗价值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说明: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满足了人的需要,它才有价值,这些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思考: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什么关系?(提示:个别到一般,个性到共性,是一个抽象概念。
)(二)讲授新课1.价值和价值观基本含义(1)自主学习获得含义(2)考察:空气对人有没有价值?人们在不认识空气之前空气对人是否有价值?为什么?所有对人们有用的客观事物是否都有价值?为什么?(提示:空气对人有价值。
因为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既对人的有用性。
人们在认识其作用之前,空气也是有价值的,人们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要具体分析,如果这种客观事物已实际被人们利用,就有价值,如果还未发现它的作用,未被利用,既这种客观事物与人还未发生关系,就不具有价值。
)(3)说一说:一粒篮球,一粒乒乓球是否对你有价值?如果有,价值是大还是小?(说明:某一事物是否对人有价值,价值大小,人们对这样的问题要做出判断,要判断,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实际就是价值观问题。
高二(下册)第六课第一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导向作用;能够认识、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与本质;提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案例导入,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情感人,激发学生求真求善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现实生活中分析比较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及作用,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难点:价值的概念和价值观的概念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在观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日前揭晓,获得本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奖项的分别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20年行走在马帮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下面,同学们可以针对这十大人物的事迹发表一下个人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句话最能表达同学此时的感受。
我们在感动于这些获奖人物事迹的同时,有的人也不免生出这样的疑问:“就为一句承诺,放弃回上海的机会,放弃家庭,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陈健这么做值吗?”“饱尝生活艰辛,拒绝他人捐助,独立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值吗?”……可见,在分析、评价问题时,“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它表达了我们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什么是价值,我们应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一)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板书)
1、价值(板书)
价值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
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我们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这些具体领域的价值,而是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它比具体领域的价值更抽象、更广泛。
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下面同学们运用哲学上价值的概念,列举几个生活中具体事物所包含的价值的例子。
(学生发言)
总之,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们需要与事物属性的一种特定关系,由于人们总是同周围事物处在一种价值关系中,任何人都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映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
2、价值观(板书)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陈健的“坚守承诺”;洪战辉的“自立、自强”;杨业功司令员的“保家卫国,鞠躬尽瘁”;赤脚医生李春燕“坚守深山、无私奉献”,不正是他们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吗!刚才同学们在发表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的感想时,有的同学盛赞他们,有的同学提出了“陈健、洪战辉这么做值不值”的疑问,这就反映出了我们身边同学的不同价值观。
总之,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从其形式来看,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内容来讲,价值观念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价值观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
总之,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他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是其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
(二)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板书)
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
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社会意识如何产生?由什么决定?
(学生发言)
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如此。
1、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板书)
2、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有不同价值观;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板书)
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社会性质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一样,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需要、利益和认识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发生过变化,受什么影响发生了变化?
(学生发言)
本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以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标准的制定,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这“十大人物”的当选,反映出了社会公众对他们的认同,这也是社会公众价值观的体现。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在观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2005年年初,“《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节目颁奖盛典播出的时候,有超过6000万的观众收看,节目在全国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
上百家媒体对评选活动表示出空前的关注,许多媒体还专门发表了社论。
中央电视台目前已将《感动中国2005》活动列为2006年度重大项目,力争把“感动中国”做成凝聚中国人民族精神、道德力量的品牌,其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三)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板书)
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板书)
2、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板书)
3、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权书)
在超女、韩剧已经成为上世纪80年后新生代精神生活和精神偶像的一个固定符号的时候,23岁的洪战辉在公众面前被逐渐推上一种榜样的位置显得有些突兀。
超女代表的是一种不涉道德的“平民英雄”文化,洪战辉代表的则是凡人的不平凡的亲情与韧性,但在公众眼里,这已然成为80年代后的新生代人们的两种精神偶像,紧密地关涉着年轻人们的价值取向。
洪战辉的感人事迹和引起的反响给在超女所代表的时尚与前沿文化的浸淫下的新生代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从什么样的社会偶像身上才能汲取真正给人以向上动力的东西?
在《郑州晚报》联合新浪网的调查中,洪战辉已经被多数人视为是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社会道德偶像。
洪战辉的仁爱之心,做事的责任感,无忧无惧、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足以承担一个时代"道德英雄"偶像的称号。
洪战辉身上,透出的是一种朴实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有别于时尚明星的感召力,又是一种亟待发扬的榜样的力量。
五、课后小结
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是:(一)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二)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以上主要内容展开讨论: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和宣传,社会所倡导的这些价值观对你以后的成长是否产生了影响,其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