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探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提醒: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幸福观、义利观、生死观、家庭观、恋爱观等等都属于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探究升华目前我国正处在独生子女进入高中、大学的高峰期,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个别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方面的“特殊待遇”,在生活上从未遇到任何困难,在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过程中突出以“我”为中心,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
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认为接受老人的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人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的信都不写。
如果让你和材料中的独生子女、受助学生谈话,请从价值观的角度列出你的谈话要点。
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阻碍作用。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4)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做事的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也就不同。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名师点拨全面把握价值观的本质与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本质: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二课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⑵能力方面: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具体领域→→哲学领域粮食,蔬菜,水果→→经济价值勇救落水儿童→→道德价值图画→→审美价值→→哲学价值中草药→→医疗价值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说明: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满足了人的需要,它才有价值,这些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思考: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什么关系?(提示:个别到一般,个性到共性,是一个抽象概念。
)(二)讲授新课1.价值和价值观基本含义(1)自主学习获得含义(2)考察:空气对人有没有价值?人们在不认识空气之前空气对人是否有价值?为什么?所有对人们有用的客观事物是否都有价值?为什么?(提示:空气对人有价值。
因为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既对人的有用性。
人们在认识其作用之前,空气也是有价值的,人们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要具体分析,如果这种客观事物已实际被人们利用,就有价值,如果还未发现它的作用,未被利用,既这种客观事物与人还未发生关系,就不具有价值。
)(3)说一说:一粒篮球,一粒乒乓球是否对你有价值?如果有,价值是大还是小?(说明:某一事物是否对人有价值,价值大小,人们对这样的问题要做出判断,要判断,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实际就是价值观问题。
政治学科–哲学常识第六课第二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公开课教案【课题】第六课第一节第二框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本框题是高二哲学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第二框内容,它连接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第五课内容的引申。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认识什么和改造什么的问题,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八课从实践作用的角度论述青年要投身社会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那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价值、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3、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说明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的导向作用。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能力方面: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让学生养成心灵美、社会美。
三、教学重点:价值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导向作用。
四、教学难点:价值概念和价值观概念。
学生对这两个概念不容易把握,如何让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运用比较法,比较他们的异同,突破难点。
还有经济学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对这些概念准确把握难度较大。
五、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理论,利用直观教学法:电脑图像、图表对比、举例说明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
增加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新课改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阅读教材,并展开讨论,教师归纳,讲清价值、价值观两个概念,不同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是什么?②科学的社会意识为什么能够对社会存在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人梯救人为救素不相识的两个小男孩,三个同是19岁的大学生毫不犹豫跳入江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观导向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事物的判断准则和信念。
它是人们行为决策的指南,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人与社会中,价值观导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价值观导向对于个人的行为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一个人面临抉择时,他的价值观会对他的决策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人如果坚信诚实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那么他会在决策时倾向于选择诚实的行为。
而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那么他在决策时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择手段的行为。
价值观导向可以帮助人们明确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行为决策。
其次,价值观导向也对于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决定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
如果一个社会普遍推崇道德、公平和正义,那么社会成员在行为上会更倾向于秉持这些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如果一个社会普遍推崇个人利益至上,那么社会成员在行为上则可能会更倾向于追逐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
价值观导向可以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共识和约定,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第三,价值观导向还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影响。
价值观导向可以给人们带来指引和意义,让人们感到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是有意义的。
当一个人的行为和价值观相符合时,他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价值观不符,他可能会感到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只有在价值观导向下,人们才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最后,价值观导向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的支撑,这就需要价值观导向的作用。
当社会普遍推崇正直、公平和尊重他人时,社会成员会积极追求知识、技能和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充斥着道德底线的滑坡和无视他人利益的行为,很难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价值观导向对于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价值观导向在个人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 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现就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
学程序,我为什么这样说课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第一节第二框的内容。本框的内容是对第
一个框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内容的应用,同时也是下一个框题“树立
正确价值观”知识内容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本教材结构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事例的分析,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
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的价值观,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2、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三、说教法
根据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利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漫画、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
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
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3)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图表等教学素材启发学生思维,理解知识点。
四、说学法:
依据新课表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采取的方法:
(1)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2)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
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
在教学中,我遵循这种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具体——
抽象—具体拓展的规律组织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
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强化新知 4、板书设计5、布置作业
(二)、局部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高一政治经济学常识中所讲的价值。与我们这以节要讲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2、讲授新课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衣服、食物、房子、车子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阳光、空气、水满足生存的需要;
文学艺术满足精神上的需要;道德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和谐,提高人们的
精神境界;科学理论不仅可以满足求知需要,而且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满足实践的需求。上
述列举的事物都能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说它们是有价值的。 这些价值都是具体
领域内的价值。而哲学上的价值与这些具体价值有什么关系呢?
展示出哲学上价值的概念:价值时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
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就是说上述事物,对于人来说,它依据自己的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
求,那么我们说他们是有价值的。
(1)不同的人需求不同,所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
案例:
一只狗
(2)不同的人有不同事物需求,一些事物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就会认为没有价值。
(3)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段,对事物价值的的评判也是不同的。例如:某一个
人在这一时段最需要一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是现阶段对于他来说是有价值的,或者价值
最大的。而他不需要的东西,对于他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或者价值很小的。过了一段时间,
他喜欢上另外一个事物,那么他就觉得为了这个事物去花时间、去努力都是有价值的,而他
先前喜欢的事物可能会被他所抛弃,变得没有价值。
由此引出价值观的概念:
判断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是价值观。
(1)价值观人皆有之。
(2)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的出生不同、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教育背
景不同,所以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感悟,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应尊重
别人的价值观。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对风雨
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性质一无所知,认为自然是人的主宰,人是自然的奴隶。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人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改变了过去的被动地位。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人成了自然的征服者、主宰者,只注意自
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自然的生态价值。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最终遭到了报复。20世纪
中期以后,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协同发展。于是,
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应运而生。
对于一个住在森林里的猎人来说 是一顿美餐
对于一个时尚的都市女性来说 对于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来说 对于一个警察来说 对于一个牧羊女来说 是一件皮衣
是宠物
是警犬
是牧羊犬
(4)同一时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举例:一个班的同学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案例:客观事物是“事实”,人们承认某个事实不等于对它给出了“评价”。“今天下雨
了”,这是事实;“今天下的这场雨很好(或不好)”,这是评价。由于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同
一个事物会作出不同的评价,“好”与“不好”、“有利”与“不利”的争论常常发生,就源
于此。例如,“森林的存在是否有利?”“食用野生动物应该不应该?”“这本书好不好?”
“这个人的表现怎样?”此类问题都涉及价值评价,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他们的回答就大
相径庭。
(2)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导经济发展,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出现相
应的结果。
案例:经济发展中,用什么样的价值观知道经济发展,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2002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监测的55个市、县,出现酸雨的占50.3%。主要集中在经
济发达的东南地区。
(3)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案例:A.同学们不同的职业理想。教师、医生、军人、飞行员、国家主席、艺术家。
B.讨论材料:
材料一:2004.2.12日,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中以贪污受贿高达517万元
的罪名被判处死刑。除了立有名目的赃款外,警方还在王怀中家里收缴了480万元来历不清
的金额。审讯期间,王怀中对其罪行没有悔改之意,相反仍在积极活动,企图买通关节,重
新获得自由。
材料二:孔繁森的事迹。
分析讨论:王怀中和孔繁森的人生道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什
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3、课堂小结,强化新知
4、板书设计:
价值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
价就不同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指
向就不同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选择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依据: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的反映。好的板书就如一篇微型教案,应力求与而
简明将讲授的知识传 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5、布置作业
依据:在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
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的图片、材料、案例等手段,创设了一个安全、活跃的教学氛围。
哲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和案例、故事等手段来说明抽象的哲学问题,
使得学生对哲学原理加深了理解。同时,课堂气氛和谐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发
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的统一。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
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