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二、三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9
2018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1: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讨论提纲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讨论地点:本班教室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 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 “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1(供大家参考)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答:(1)引起中毒工业“三废”中排出的废水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毒物,灌田后可以通过稻米造成慢性镉中毒(疼痛病)和铅中毒;含砷、汞农药污染土壤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汞中毒;“三废”和农药污染土壤后,再经雨水冲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人们通过饮水、食物以及家畜通过饲料都可引起中毒。
(2)诱发癌症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镉、苯氧除草剂和氯酚农药等对人有致癌作用。
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通过对人体的外照射和内照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操作,除诱发癌症外,还会导致头昏、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病症。
(3)传播疾病被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媒介,如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病等。
还有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杆菌等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成为人们感染这些疾病的重要来源。
(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睡眠和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思考和谈话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
我国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岗位的噪声强度:新建企业不得超过85分贝,现有企业适当放宽至90分贝。
生活生产中主要噪声源有:① 工业噪声:来自工厂各种机械和高速设备的撞击声和马达轰鸣声,如织布机、风动工具、冶炼设备、球磨机、锻压、电锯以及建筑工地的搅拌机、打桩机等产生的噪声。
② 交通噪声:主要来自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等在发动和运行中产生的噪声。
③ 生活噪声:主要来源是集贸市场的嘈杂声,娱乐、体育场所和宣传工具的高音噪声,家庭的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和缝纫机等发出的噪声。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
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还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对消化系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等。
2013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1: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讨论提纲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讨论地点:本班教室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要求: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2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5.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6.民族( 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7.民族( 消亡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2014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得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平时作业册专业:层次:□本科□专科学号:姓名:形成性考核(一)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3分,共30分)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4.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5.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6.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7.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8.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9.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10.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
每题3分,共30分)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三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四章之后。
形式:模拟测试
一、填充题族发展规律2. 民族属性、民族特征。
3.、血缘、4.、社会、历史5.利益,权益6.阶级斗争7.大分散、小聚居。
8. 1.9万。
9.提高民族素质、民主的组织形式10.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发展与进步
二、单项选择题
BBDDD CBCBD
三、多项选择题
ABDE ABE ABD ABCDE ABCD ABCE ABCDE BCE ABCD ABCDE
四、辨析题
1.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对
6.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倒着写作业依次:形成性作业3形成性作业2形成性作业1形成性作业三一、填充题1.(民族发展规律)的探讨,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探讨。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究竟,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疆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9.从民族同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养),增加民族同等的主体意识、实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1.在民族发展中起确定的作用的是()。
B.经济发展2.中国古代较普遍运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族类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5.2024年党中心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
A.同等B.团结C.互助D.和谐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
A.16个B.18个C. 19个D.20个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 )个国家接壤。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习它们的知识也非常必要。
国家开放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是讲解各种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民族”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形式。
“民族”一般指人类社会中以共同语言、文化、信仰、传统等为联系依据的一定人群。
其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分布,或是发展方向的不同,也可以是不同民族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生存与发展。
2. 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适应我国民族国情和发展阶段,形成并逐步完善的科学理论。
其内涵主要包括:民族统一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经济发展;民族平等和区域平等的重要性;民族团结和互助合作的制度保障等方面。
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民族事业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3. 请简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体现。
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包容性政策、平等发展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文化保护政策、外交政策等。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紧密,因而需要进行互相理解、相互帮助和协作发展。
我国实践了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支持国家民族政策,调动各民族积极性,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民族工作经济、文化、科教、人口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发展,并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1. 请你谈谈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点及问题。
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在于:推进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加强民族意识教育,调动民族积极性,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
我国的民族工作,尤其是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作业第一次作业一、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错误。
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
2、“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
错误。
“散居少数民族”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论述题1、阐述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与实践。
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相近和就近认同实践:1.第一阶段(1950—1954年)确定少数民族数量达到38个2.第二阶段(1954—1965年)确定少数民族数量增加16个3.第三阶段(1978—1987年)确定少数民族数量1个2、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形考作业一、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2、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3、宗教信仰是思想领域里的问题。
对二、论述题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发展规律?2、怎样看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次形考作业一、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1、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对2、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一: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
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讨论提纲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讨论地点:本班教室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要求: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
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2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九章之后。
题目: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这里所指的实际,不局限于身边发生的事例,页包括网络、报刊等报道的事例)撰写一篇小论文。
(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内容:围绕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
例如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少数民族不仅可以在某一地区成立自治区,还可以分别在其他地方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如何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有何不同特色,等等。
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共和国成立前的1947年,在内蒙古建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式确定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
第一,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统一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历代王朝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创建了带有自治色彩的管理制度。
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依据。
第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各族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三,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同时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这样的民族分布和发展状况,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地方共计155个,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保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坏和渗透。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制度。
在当代中国,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制度,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末,针对苏联和东欧出现的动荡,邓小平对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说:"我们中国是团结的,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答案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
写错别字不给分)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P17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P27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P49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利),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P54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P73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P90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P90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P104-105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P110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
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P4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P10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P12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P29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5.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P52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P69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P91A.16个B.18个C.19个D.20个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
P100A.7B.8C.10多D.20多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P155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民俗文化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P188)A.6千多万人B.7千多万人C.8千多万人D.1亿多人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 B D E)。
P2-3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