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文阅读】《孙权劝学》《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阅读练习及答案(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5.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答案: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答案:(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
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
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
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敦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30.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成现代汉语。
3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详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通过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B.本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通过“蒙辞以军中多务”与“蒙乃始就学”对比,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成功。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心理。
【答案】30.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31.A【解析】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本文详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吕蒙学习”这个片段是略写。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题)(二)(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和《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媵人持汤沃灌 汤:(2)但当涉猎 涉猎: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凡所宜有之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以衾拥覆 蒙辞以军中多务C. 久而乃和 蒙乃始就学D. 足肤皲裂而不知 结友而别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①炳烛:点亮蜡烛。
②昧:暗。
③行:一样,相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蒙乃始就学。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鲁肃为什么要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横线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推托(2)粗略地阅读(3)于是,就(4)迟2、(1)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做博士吗?(2)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3、因为吕蒙已成了一个很有才略的人。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有删改)【注释】①迥异:相差很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
⑦华:花。
⑧诡僻: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璧,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xiāo)腹:腹中空虚。
⑱极:同“亟”,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时文固不可不读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朝华夕落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后思通其义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权劝学》阅读训练《孙权劝学》《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0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分)(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见:了解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擦;三.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3.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4.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四、课文理解1.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 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就学,学有所成。
3. 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1)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能学到东西,提高水平。
4. 孙权怎样劝说吕蒙的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第一课《孙权劝学》第一篇:(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A.恐已暮.矣() B.盲臣安.敢戏君乎()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此独以.跛之故B.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暮而.果大亡其财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众服为.确论D.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其邻人之.父亦云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画两处)(2分)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第二课《木兰诗》第一篇:【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题目,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是由_____(朝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案】(1) 资治通鉴北宋(2)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本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多务,事务繁多;孰,谁;若,像。
(3)出自本文的有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看待。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是因为他的才识有了很大的长进,这体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所以才结为朋友。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
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6分)
2、《孙权劝学》的原因
是:
;(3分)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
是:
;(3分)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
;(3分)
《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3分)
(以上均填原句)。
3、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3分)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4分)
卿()涉猎()孰()遂
()
三、解释加点词。
(8分)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8分)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
;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涉猎(shè)孰(shú)遂( suì)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4、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见:了解。
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
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擦;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
当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