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及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82.69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秀范例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重点讲讲怎么设计一个让学生既能学得开心又能学到知识的课堂。
说实话,化学这门学科,有时候就像是化学实验一样,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不过,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教学也能变得既有趣又有效!1. 教学目标设定1.1 明确知识点首先,咱们得明确教学目标。
这一步就像是你出门前得先想好要去哪儿。
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酸碱中和反应,那就得把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实际应用搞清楚。
知道了这些,课堂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1.2 制定技能目标接下来,除了知识点,技能目标也是必须的。
要让学生不仅知道反应的原理,还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给他们一些实际的中和反应的例子,让他们动手做做实验,体会一下“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2. 教学内容安排2.1 课程结构设计咱们设计教学内容时,得分段处理,别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
课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比如引入背景知识、讲解核心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和总结复习。
这样学生不会觉得信息量过大,容易消化吸收。
2.2 实验设计与实施说到实验,别小看了这一环节。
实验就像是化学的“秀场”,把理论变成现实,让学生看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之处。
设计实验的时候,得考虑安全性、可操作性,还得尽量简单易懂。
比如,做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到气泡冒出来,颜色变化等等,这样他们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3. 教学方法与策略3.1 互动式教学教学中,互动是关键。
光靠老师讲解,学生听听,未必能学得扎实。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可以问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酸碱问题,或者让他们猜猜不同物质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课堂气氛会活跃很多。
3.2 多媒体辅助现在科技发达,多媒体工具绝对是教学的好帮手。
可以用PPT、视频、动画等方式,把复杂的化学现象形象化。
比如,展示一个中和反应的视频,学生们能清楚看到反应的全过程,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乙醛》胡成芳一、案例背景: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曾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就化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调查,得出了一些结论。
其中(1)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
(2)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等。
这些反映出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被动学习的状况比较严重。
而新课标的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这种理念下,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
可是,却有很多学生对化学不大感兴趣,觉得化学很难学。
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
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和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下面,我结合我校(华高)李磊老师开设的高二下《乙醛》这节课就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谈一些个人体会。
二、案例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展示样品。
老师这里有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它可能是烃或烃的衍生物。
如果要确定它是什么物质,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生: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组成元素→②分子式→③结构式←④性质问题1:我们怎样确定其组成元素呢?(组成元素←燃烧法)问题2:取22克该样品与足量氧气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洗气瓶,两装置分别增重18克和44克。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气态密度为1.964克/升。
请求出其分子式。
(由二氧化碳推测碳,由水推测氢。
由元素质量守恒,推断是否含有氧.此处应强调化学中的守恒思想、定比思想)问题3:知道了该样品的分子式,如何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呢?(大家先算一下其不饱和度:(2×2+2-4)÷2=1一个不饱和度可能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由此推测它可能的结构是:【讲解】第二个结构式,烯醇结构不稳定,要重排,形成第一个结构。
“精心设计,精讲精练”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教学进入阶段性复习时,习题课是我们经常要上的一类课型。
习题课的目的不仅是复习、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更主要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正确掌握知识体系的整体网络及内在规律,并以此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以不变应万变”。
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处理不当,会使学生陷入到题海中,被动做题,没有积极性,而教师对习题的讲解和对知识的重复,显得枯燥无味,降低课堂效率,使新课标中要求“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成为空谈。
那么,如何进行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1.习题的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陷入“题海”之中,做到对习题的“精挑细选”。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把握好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将新课标的思想吃透,才能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习题选择应有代表性:所选习题应是科学的、重要的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
习题不在多,而在精。
(2)习题选择应有针对性: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应选取一些学生易存在疑问的习题,既能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检测的过程,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习题课的积极性。
(3)习题选择的启发性:选择一些科学的,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化学实验设计及组织的有效性,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民主氛围的创建的有效性,课堂引导、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等,而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有效情境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讲解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在25 ℃时0.1 mol/l盐酸ph=1,而0.1 mol/l醋酸ph=3,寥寥数语,把全班同学的思维引入到本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上。
精彩的有效情境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突出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本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而且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成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关于“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1)有一种物质真奇怪,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可消毒来可烧菜,有人害怕有人爱。
你能说出这种物质的名称吗?(2)现代技术已测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它与c2h6分子结构有何不同,请画出它可能的结构简式。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学生接触化学的主要途径,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成绩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性的定义在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该概念的定义。
有效性通常指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的程度。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与化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只有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才能够对化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影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习动力的方法。
例如,通过趣味化的实验设计、探索性学习和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并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促进自己的学习。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教师角色的转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1、问题的提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实要关注三维目标,而且认识到过去大纲关注不多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新课改立足于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培养学生的素质,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众所周知,知识与技能维度是外显的、可以测量的,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达成一定的目标,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就难以测量,更主要的是它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学生自己的体验与积累来获得,这使得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显得比较难把握。
化学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设计、如何实施才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呢?2、《硫酸》性质教学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中有关硫酸性质的知识是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硫酸的知识基础上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呈现出来的。
主要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脱水性和吸水性,重点学习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制一只氢气球”来引人新课,课一开始笔者进行了如下描述:“节日里人民公园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四下看,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抬眼望,蔚蓝的天空映衬下,几只硕大的气球正在迎风招展,煞是好看!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一次,我想让父亲给我买一只气球玩,父亲没有给我买,我伤心了好几天。
现在想起来,不能怪父亲,那时家里孩子多,生活很紧张,没有闲钱买这些东西给我们玩。
不过,从那时起,氢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它里面装的氢气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就一直装在我的脑海里,直到我读到初三在化学课上才弄明白。
我当老师后,每当我讲到相关内容时,都要亲手给同学们,同时也是给我自己制一只氢气球。
”接下来我就用简易装置(小啤酒瓶、小气球)和生活中能找到的反应药品(废电池外壳——Zn,废蓄电池液——稀硫酸)在两三分钟内给同学们制了一只氢气球。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