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胆湿热证实验室指标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7.15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分析作者:漆兵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自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我中心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12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与患者的中医症候的关系。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中医证候最多的为肝胆湿热证,其次为脾肾阳虚证与肝郁脾虚证。
中医诊断最多的为湿阻,其次为黄疸与肋痛。
肝功能指标AST以及ALT水平最高的中医证候为肝胆湿热证。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中医证候最多的为肝胆湿热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慢性乙型肝炎就是我们俗称的乙肝,该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畏食、肝区疼痛以及浑身乏力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单,将慢性乙型肝炎列入了一类致癌物清单之中。
本文研究与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具体的情况公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自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我中心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12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这412例患者中,有男302例(73.3%),有女110例(26.7%),年龄最高为88岁,年龄最低为10岁,平均年龄为(38.89±13.44)岁;在患者的年龄分布中,年龄在20-40岁的患者有211例(51.2%),年龄在40-60岁的患者有121例(29.4%),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有80例(19.4%)。
患者的最长病程为67年,最短病程为1年,平均病程为(15.07±14.32)年,在这412例患者中,具有慢性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4例(37.4%),具有输血史的患者有11例(2.7%),故母婴传播是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初探李梢;张宁波;李志红;丁皓;叶永安【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9(29)11【摘要】目的建立基于临床数据的慢性乙肝患者典型证候的诊断模型,探索与慢性乙肝典型证候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组合。
方法对100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88项症状、舌脉象、20项体征和14项实验室指标。
然后选取典型证候的临床数据,联合采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证候的诊断模型。
结果100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最为典型的证候为肝胆湿热证(340例,占33·86%)与肝郁脾虚证(366例,占36·45%)。
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6项症状与体征及3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采用决策树方法构建能够区分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模型(辨证诊断准确率=74·36%),发现苔白、淡红舌、巩膜黄染、两目干涩、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eAg是鉴别两证型的有效指标组合。
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指标的重要性。
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判别慢性乙肝患者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为将基于经验的中医辨证转向基于数据模型的辨证提供了方法,有助于促进证候的客观化诊断。
【总页数】4页(P993-996)【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决策树;诊断模型;中医证候【作者】李梢;张宁波;李志红;丁皓;叶永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信息国家实验室生物信息学研究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31;R256.405【相关文献】1.基于决策树的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诊断模型 [J], 吴红;邓小燕;潘昆贻;彭亮;孙卫民2.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3.茵芪三黄解毒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J], 魏超;江鸿;邓先桂;陈婧4.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肝郁脾虚证与肝胆湿热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研究 [J], 何芳;孙克伟;彭建平5.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初探 [J], 杨婵娟;刘宏伟;王丽春;张传涛;冯全生;范昕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肝脏疾病,其传统治疗一般包括干扰素疗法和抗病毒
药物治疗。
而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则以调和肝脾的功能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主要手段。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需要先明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中医证型,因为不同证型的患
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及其特点。
1. 肝郁脾虚型
肝郁脾虚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头晕眼花、食欲不振、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腹泻和贫血。
中医治疗该证型的重点在于舒肝理气
和健脾益气。
比较常用的方剂有柴胡加芍药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2.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证型,常常伴随着腰膝酸软、手脚心热、口干舌燥、尿频等症状。
该证型的治疗应着重于滋补肝肾阴虚,增强免疫力。
中医方
剂一般包括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4. 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易怒、失眠、目眩等症状。
中医治
疗该证型应着重于清热燥湿,降低肝气过盛。
一些中医方剂如龙胆泻肝汤、逍遥丸等都适
用于该证型患者。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疾病,为了能够恰当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中医医生需要
准确判断出患者的中医证型。
针对中医证型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中医方剂,才能够真正地发
挥中医治疗的疗效。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便更好地为
患者带来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也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性、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从中医的角度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及其内在联系仍有许多不明确之处。
本文将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研究角度入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及其内在联系,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1. 肝郁脾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肢体困重、纳差、左肋胀痛或胀闷不适、大便稀溏或干燥、口苦味、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舌苔薄白。
脉象:弦细或弦涩脉。
2. 肝肾阴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眩晕、疲乏无力、面色干燥偏黄。
舌质红绛或绛暗,舌苔薄黄。
脉象:细数或细弦脉。
3. 肝肾阴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目眩、面目晦暗、面色苍白、舌质淡红、光泽少、舌体胖大、舌苔薄白。
脉象:脉细或迟数脉。
4. 肝胆湿热型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胸胁胀满、纳差呕恶、大便稀溏、小便黄浓而短赤、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弦滑或弦数脉。
二、中医证型的病机研究1. 肝郁脾虚型肝郁脾虚型是由于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熏蒸脾胃,则脾气不运,纳呆便溏所致。
治疗时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2.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主要是由于肾精亏耗,肝阴不足,致使肝肾之阴亏虚,阴虚生阳,阳浮阴趋,导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
治疗时主张滋肝肾、充益精血。
3.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阴精不足,阳气外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眼花等症。
治疗时主要是滋阴清热、平肝息风。
4. 肝胆湿热型肝胆湿热型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外袭,内蕴肝胆经络,害液化而化为黄疸,口苦口干等症。
治疗时宜清热利湿、清肝利胆。
三、中药治疗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中医证型,中医药治疗各有侧重。
在肝郁脾虚型中,以柴胡、果酸金花草、白芷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中药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泰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根据中医证型分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关系。
结果 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辨证分为5个中医证型,其中肝郁脾虚型占33.3%,肝胆湿热型占29.6%,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共占36.1%。
肝郁脾虚证组HBV DNA滴度水平最高,与其他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胆湿热证组ALT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
肝胆湿热证的肝细胞炎症反应明显。
肝郁脾虚证的病毒复制能力最强。
关键词:慢性乙肝;中医证型;ALT;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全球目前有超过2.5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超过88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1]。
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五种中医证型,强调对不同中医证型实施不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个体化以及有效性。
目前中医药在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将临床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之间的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泰兴市中医院的186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9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
其中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病程8年。
1. 2纳入与排除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分别参照参《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5 年)》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排除合并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