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须知
- 格式:doc
- 大小:62.02 KB
- 文档页数:30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出院康复指导亲爱的病员和病员家属:首先祝贺患者的疾病得到康复并出院,出院后可能会面临新的环境和不适应,为消除或减轻病员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生活及工作能力,希望您和您的家属能认真仔细阅读本指导。
一、心理支持出院后需自我调整情绪,正确对待现实生活,放松心态,保持平常心,享受生活对精神疾病患者非常重要。
家属对病员的心理支持能增强病人的防御功能,增加其安全感,减轻焦虑恐惧的情绪。
具体做法是: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尊重和理解病员,给病员以关心、鼓励、安慰,为他的某些病征作出解释,对他担心的事情提供保证。
促进病员更好的康复。
二、健康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平时多饮水,忌饮咖啡、浓茶、酒,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
三、规律生活既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要让其参加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户外活动。
尤其要帮组患者融入到社会中去,有目的得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四、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所以要保证药物按量服入,听从医生的指导,自觉按时按量服药。
家属应妥善照顾病员,每日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服药后出现的如头晕、口干、流诞、便秘等一般性反应,无须特殊处理;如出现双手震颤、坐立不安、动作迟缓、吞咽困难等,即刻要去医院,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出院后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注意随时观察病情,定期复查,有意外情况及时和医院联系。
家属在康复过程中注意引导病员接受适当社会性刺激,如让其适当劳动,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接受一定的医学知识教育等,对于预防疾病复发也有很大作用。
祝君康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宣2013-5-1。
精神病院出院制度模板一、出院条件1. 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和康复,病情稳定,无危险行为,能适应社会生活。
2. 患者及家属同意出院,并签署出院协议。
3. 患者在住院期间,已完成治疗计划,且疗效满意。
4. 患者在出院前,已完成各项必要的检查,排除病情复发可能。
5. 患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能遵守出院后的医嘱。
二、出院程序1. 患者及家属向主治医师提出出院申请。
2. 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患者符合出院条件。
3. 主治医师为患者制定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4. 患者及家属了解并同意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5.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包括结算医疗费用、领取出院证明等。
6. 患者及家属签署出院协议,承诺遵守出院后的医嘱。
7. 患者在出院后,按时复查、就诊,并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三、出院后随访1. 医院设立随访制度,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2.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康复进展等。
3. 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访视等。
4. 患者及家属配合随访工作,如实反映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
5. 随访结果记入患者病历,作为调整治疗和康复计划的依据。
四、出院后治疗和康复1. 患者根据出院后的治疗计划,按时服药、就诊。
2. 患者参加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患者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患者在遇到病情波动或问题时,及时就诊或求助。
5. 患者家属支持患者治疗和康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
五、出院制度的意义1. 出院制度有助于规范精神病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出院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意愿。
3. 出院制度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出院制度加强患者与医院的联系,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5. 出院制度有助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降低患者复发率。
六、出院制度的完善1. 不断完善出院条件,确保患者安全和社会稳定。
2. 加强出院程序的规范性,提高出院工作效率。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须知为了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家属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排好病人生活作息既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要让其参加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户外活动。
尤其要帮助患者融入到社会中去,有目的地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2、加强康复治疗恢复期的预防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
在病人出院时,病人及家属应弄清病患所得疾病的性质和复发的可能性,应了解该病复发的早期症状和防止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
如有发现疾病复发的蛛丝马迹,应及时向主治医师说明情况。
3、定期检查家属应定期陪同精神分裂症患者到医院复查,让专业医师及时了解病况,适时调整服药剂量,指导病人的生活。
4、心理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绪都比较脆弱、敏感,所以患者家属要耐心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关爱他们,尽量避免产生精神刺激。
精神科病区巡视制度1、工作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对重点病人应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病人的动态,及时巡视病区。
2、白天病人集中在饭厅内活动,不得将病人独自留在病室,加强厕所、盥洗室等偏僻处的巡视。
3、病人卧床期间,巡视者需到病人床边,观察病人的脸色及呼吸情况。
巡视时,发现病人病情有变化,或异常体征、有不适主诉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的记录。
4、对Ⅰ级病人和消极病人应加强巡视,6:00-22:00每小时记录1次,22:00-6:00每30分钟记录1次;Ⅱ级病人6:00-22:00每2小时记录1次,22:00-6:00每小时记录1次;巡视情况均记录在巡视单上。
5、外出活动、检查、洗澡等,必须穿病员服,由工作人员带领陪同,注意路途中的安全防范。
6、夜间按规定巡视,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并写好详细的护理记录。
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1、按医嘱实施保护约束,工作人员应事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惧,避免动作粗暴。
2、无医嘱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擅自约束病人。
如遇到突发事件(自伤、伤人等)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时,应在采取约束保护后,由当班医师(必须在2h内)及时补开医嘱。
精神病人出院告知书必须遵守的事项精神病人出院告知书必须遵守的事项引言: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和行为功能的疾病,对患者和其家人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挑战。
在经历了精神病治疗过程之后,患者往往会有一段时间于医院外的康复阶段。
为确保精神病患者在出院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避免复发,精神病人出院告知书是一项必要的指导文件。
本文将对精神病人出院告知书中患者必须遵守的事项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在出院前,医生通常会向精神病患者和其家人提供一份详细的出院告知书。
这份告知书是为了确保患者在出院后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并有效预防复发。
以下是几个患者必须遵守的重要事项:1. 遵医嘱并按时服药:精神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因此患者必须遵守医生的嘱咐,坚持按时服药。
药物对控制病情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2. 注意身体健康: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他们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此外,充足的睡眠对于精神病康复也非常重要。
3. 定期复诊:患者出院后应按预约时间定期复诊,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复诊期间,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提供其他治疗建议,因此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并准时赴约。
第二部分:心理康复的注意事项除了生活和药物管理,精神病患者在心理康复方面也需要一些特别的关注。
以下是一些心理康复的重要事项:1. 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精神病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患者应积极参与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网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接受来自他人的理解和关心。
2. 建立日常规律:精神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应设定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压力和疲劳。
此外,制定合适的目标并渐进式地实现,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3. 接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对于精神病的控制至关重要,但心理治疗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须知
关于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须知
1、出院前,家属最好通过多次探视,观察病人的情况并提供给医生作参考,以利于医生在病人出院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
2、出院手续一般由家属(父母兄弟姐妹)去办理比较合适,不要让不了解情况的人或患者讨厌的人去办。
3、办理出院时,家属要向医生了解清楚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怎样,今后需要注意什么,重点在于怎样配合医嘱服药和定期门诊复查。
4、家属应学会观察病人的病情,判断其本质,切不可被病人“安静合作”的表象或者软磨硬泡的苦苦哀求所迷惑而心软,就让其出院。
5、不要只看症状,忽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自知力)。
一般说,精神症状的缓解比自知力恢复快。
经过住院治疗,有的病人虽然症状消失,却没有自知力,此时将病人接出院是很危险的。
6、办理出院时,要澄清一些误解,如服药后面部表情呆板,动作迟缓,有的家属认为病人吃药吃“儍”了,其实这种药物的副反应是暂时的,调整药物后完全可以消除。
7、出院后要严格按照医嘱行事,如果病人到家后不吃药,行为反常,就必须马上反馈给医生,及时采取对策,或果断再度入院。
8、如果出院后在很短时间里病人病情恶化,最好及时返院住院治疗,由经管医生总结经验教训,实施更加有效的治疗。
《精神病患者出院指导》摘要: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指导,1.拜访朋友咨询社区医生,1.寻求精神科医师的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指导精神病患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和更多的关心,使他们降低了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因此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服药指导每日按照出院医嘱给患者摆药,督促服用药物,每次服药要在餐后,检查病人是否真正服用药物,防止病人藏药,吐药。
并按照出院医嘱进行查体。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1次/天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 1次/天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理发1次/月散步,看电视,听音乐1次/天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精神病复发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行停药或减药;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的先兆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自知力动摇;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有效、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复发标记与预防复发应对复发标记防复发应对首先出现的征象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2思维变得欠合理 2 按时服用药物3变得多疑 3尽量放松自己4不能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中间出现的征象1.感到恐惧和焦虑 1.拜访朋友咨询社区医生2.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 2.增加药物3.离不开房子4.变得健忘晚期出现的征兆1.感到日益恐惧 1.寻求精神科医师的帮助2.自我孤立 2.增加药物3.睡眠困难4.感到困倦5.听到声音6.有怪异的想法7.日常工作生活中有问题降低自杀风险自杀的高危因素:严重精神疾患;有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有抑郁、绝望情绪;病前工作能力强,智商高;男性;自尊心过强;酒、药物滥用史;自杀家族史。
精神病人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坚持药物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不能随便停药或减药,特别是季节交换时(开春时最易复发)。
(2)在病人出院时,医务人员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或病人单位负责人员做疾病、药物等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精神病复发的早期症状,了解预防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
有的病人和家属认为长期服用西药,会使病人变傻,而出现表情呆板,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为病人停药,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易导致复发。
(3)定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家属应定期带病人来医院复查,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与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
(4)病人出院后家人要让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做饭、洗衣、买菜等),不要让他(她)还处在病人角色中,总想什么事都有人帮,家人也不要认为他(她)生了病就该什么事都可以不做,要让他们担当必要的社会责任,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5)出院后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劳累,晚上不可睡得太晚;
(6)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太辛辣,禁酒,禁茶(可影响有些药物的药效)、少抽烟(最好不抽);
(7)保持平和心态,注意天气变化,减少感冒机会(感冒时病人很容易复发)。
太和县中医院精神心理科出院温馨提示一、服药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按照出院医嘱给患者摆药,督促服用药物,每次服药要在餐后,检查病人是否真正服用药物,防止病人藏药,吐药。
严禁患者和家属随意增减或自行停药。
二、饮食的注意事项服药用温开水送服最好。
服药期间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烟、酒、茶、咖啡、人参补品等能刺激或者引起兴奋的食物。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三、睡眠的重要性患者的睡眠正常与否,与病情存在密切关系。
家属应教育和督促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并为其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午休控制在两小时内,其他时间不宜过多卧床。
晚上按时服药,保证每天有8-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发现有失眠、早醒时,患者可自行通过泡脚、听音乐、温水浴等促进睡眠。
经过处理后,患者睡眠情况仍无改善,家属可拨打咨询电话或送患者到精神心理科随访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预防疾病复发。
四、疾病复发先兆1、睡眠障碍,无故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者过多卧床不起、昼夜颠倒。
2、原本能自觉服药的患者,出现否认有病,甚至拒绝服药。
3、饮食不规律,出现拒食、少食或暴饮暴食。
4、原来精神病性症状的重现,如敏感多疑、自言自语、对空谩骂、被害、关系妄想等。
五、病情应急处理流程若患者病情出现波动或复发先兆,应及时送至我院门急诊或住院治疗。
太和县中医院急救电话*************精神心理科咨询电话*************咨询地址:太和县中医院急诊楼四楼精神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须知为了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家属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排好病人生活作息既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要让其参加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户外活动。
尤其要帮助患者融入到社会中去,有目的地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2、加强康复治疗恢复期的预防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
在病人出院时,病人及家属应弄清病患所得疾病的性质和复发的可能性,应了解该病复发的早期症状和防止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
如有发现疾病复发的蛛丝马迹,应及时向主治医师说明情况。
3、定期检查家属应定期陪同精神分裂症患者到医院复查,让专业医师及时了解病况,适时调整服药剂量,指导病人的生活。
4、心理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绪都比较脆弱、敏感,所以患者家属要耐心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关爱他们,尽量避免产生精神刺激。
精神科病区巡视制度1、工作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对重点病人应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病人的动态,及时巡视病区。
2、白天病人集中在饭厅内活动,不得将病人独自留在病室,加强厕所、盥洗室等偏僻处的巡视。
3、病人卧床期间,巡视者需到病人床边,观察病人的脸色及呼吸情况。
巡视时,发现病人病情有变化,或异常体征、有不适主诉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的记录。
4、对Ⅰ级病人和消极病人应加强巡视,6:00-22:00每小时记录1次,22:00-6:00每30分钟记录1次;Ⅱ级病人6:00-22:00每2小时记录1次,22:00-6:00每小时记录1次;巡视情况均记录在巡视单上。
5、外出活动、检查、洗澡等,必须穿病员服,由工作人员带领陪同,注意路途中的安全防范。
6、夜间按规定巡视,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并写好详细的护理记录。
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1、按医嘱实施保护约束,工作人员应事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惧,避免动作粗暴。
2、无医嘱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擅自约束病人。
如遇到突发事件(自伤、伤人等)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时,应在采取约束保护后,由当班医师(必须在2h内)及时补开医嘱。
3、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应安置在重管病室内,防止被其他病人袭击、伤害或解脱约束发生意外。
4、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5、对被约束保护病人,应定时喂开水和足够营养,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褥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6、严格床头交接班,内容主要为约束带松紧度及数目、肢体血循状况、床褥及衣裤是否干燥清洁,并作好重点交班和记录。
7、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及时与医师联系,医师开出解除约束保护医嘱,及时执行并做好相关登记。
8、下列情况的病人可考虑保护约束:①极度兴奋躁动,伴有躯体疾患、用药及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其躁动者;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③癫痫伴有意识障碍;④治疗需要,如胰岛素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⑤其他特殊情况需暂时约束保护者。
精神科病人服药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准确无误。
2、发药前准备好温开水,以防烫伤。
3、熟记病人床号、姓名、面貌、药名,按次序发药。
有疑问要及时核对无误后再发给。
4、发药时认真检查病人口腔、舌下和颊部,证实药已咽下方可离开,防止藏药、吐药、丢药、积蓄药品造成意外和影响疗效。
5、发药盘放于适当位置,严防病人抢夺或弄翻药盘。
6、对拒服药者,进行说服解释工作;对躁动不合作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服药,并严防呛入气管。
7、服药后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8、服药完毕清点用物,防止遗漏在病室。
9、发药杯实行一人一杯制,用后消毒。
10、安眠药的使用应及时登记,避免短时间内重复服用,用药前注意有无禁忌证及过敏史。
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1、病人入院时应严格检查是否随身携带危险品、贵重物品及药品。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各班交班时要查病人数,对自杀、伤人、自伤、外走及危重病人的病情要认真交接。
3、病人外出治疗、检查、活动时,应有专人接送,返回病区时应清点人数,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区,禁止在病区内吸烟。
4、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执行巡回护理制度,每15分钟巡回一次,勿使病人蒙头睡觉,以防意外,一级病房病人应做到24小时监护,重点严防病人随时有人陪伴。
5、病人洗澡时应由护士照顾,防止烫伤、跌伤或溺水,对老年和重点病人应加强护理。
6、静脉给药的病人,保护病人应有专人看护,做到心中有数。
7、病区内危险物品,如:钥匙、剪刀、指甲剪、消毒剂、注射器、体温计、保护带等应有固定数量,放在安全固定的地点,认真交接班,如有遗失,要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
8、严格钥匙管理,保管好钥匙,进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值班室、病房应随手锁门。
9、病区各种设备,如:电器设备、消防拴、门窗玻璃、锁、床等物品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修理,保证安全。
10、每周定期检查病床单位及病人身边有无危险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治疗后查清用物,不得将器械、药品等危险品遗留在病房内。
12、家属探视在探视室进行,探视过程中应有护理人员进行巡视,防止家属给病人带入危险物品和不清洁食物。
13、严格执行给药制度,发药后检查病人口腔,确定药已咽下,并注意观察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问题,并给予恰当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精神科三防病人护理管理制度1、三防病人(防消极、防外跑、防冲动)在一览表做好标记。
2、工作人员熟记三防病人床号、姓名、病情和面貌特征。
3、严重消极病人、明显伤人毁物行为病人和有出走企图或行为的病人,应安排在重管病室内,24h重点监护。
4、对有严重自伤、自杀行为的病人根据医嘱予以约束保护,必要时可请家属24小时陪护。
5、对有暴力行为的病人,工作人员不可将自己单独与病人同置一室,须有2人以上协同工作,以免受到伤害。
6、做好床边交接班,加强观察,严格落实巡视制度。
7、每日进行常规安全检查,如外出返回时应再作安全检查。
精神科病人开放制度1、经治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表现和精神科分级开放标准,确定开放等级并开具医嘱。
2、严格执行开放标准,填写“开放护理单”,责任监护人(亲属、家属或单位)签名。
3、开放外出病人必须穿病员服,明确返回时间,按时返回。
4、外出及回病室时护士必须清点人数,一旦发现逃跑应立即追寻并及时报告。
5、开放病人必须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擅自离院,禁止到不安全地方活动,禁止将违禁物品带入病房,禁止给其他病友带东西。
6、设立病人小组长,病友间团结互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7、开放期间病人病情变化或有违反规定行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终止开放。
8、教育病人爱护院内花草、树木及公共财物。
9、开放级别及范围:一级开放:在规定区域内由工作人员组织并带领活动。
活动范围如工疗室、花园。
二级开放:在规定时间由工作人员带领,到医院内规定区域活动;或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到院外参加集体活动。
精神科病人服药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准确无误。
2、发药前准备好温开水,以防烫伤。
3、熟记病人床号、姓名、面貌、药名,按次序发药。
有疑问要及时核对无误后再发给。
4、发药时认真检查病人口腔、舌下和颊部,证实药已咽下方可离开,防止藏药、吐药、丢药、积蓄药品造成意外和影响疗效。
5、发药盘放于适当位置,严防病人抢夺或弄翻药盘。
6、对拒服药者,进行说服解释工作;对躁动不合作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服药,并严防呛入气管。
7、服药后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8、服药完毕清点用物,防止遗漏在病室。
9、发药杯实行一人一杯制,用后消毒。
10、安眠药的使用应及时登记,避免短时间内重复服用,用药前注意有无禁忌证及过敏史。
精神科病人物品登记保管制度1、保管员负责保管好病人住院期间的一切物品,防止损坏或遗失。
2、病人入院时,保管员应逐项检查、登记生活用品及衣物,并作好标记。
建立“病人存物登记本”,收存与取物双方签名,以备查证。
严防违禁物品带入病房。
3、贵重物品由护送人员清点签字带回,特殊情况由护士长签名留存。
4、家属探视时带入的食品存放于食品柜内,每日由护士按时发放。
食品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5、根据季节存放病人衣物,必要时与家属联系,调换衣服。
癫痫患者出院指导1、家属及周围的人对患者要给予关怀、鼓励和帮助,使之减少思想压力,树立信心,避免形成自卑心理或孤独性格。
2、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停药、不规则服药或调药。
3、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及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冷过热的水沐浴。
4、外出需有人陪行,如有发作先兆,应尽快找一安全地点平卧,并于上下臼齿间咬上纱布或手帕。
5、不宜从事高空、水上、炉旁、驾驶或高压电机房等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6、尽量避免声光刺激,保持宁静环境,不去嘈杂场所。
癔症患者的出院护理癔症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
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以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
对于癔症患者的出院护理,应注意以下方面:1、尽可能地维持好病人周围的环境,使之安静,避免嘈杂和多人围观,以免诱发癔症。
2、指导病人出院后生活规律,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适当锻炼,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开朗的性格。
3、癔症的情感暴发具有戏剧性和发泄性的特点,和病人接触时避免用过激的言词刺激病人,或过分地关注病人。
4、要有专人看护,不让病人独居一室。
晚上房门要上锁。
严重的病人要限定其活动范围。
不在病人居住的房间内放置危险物品,以减少不安全因素。
5、为病人佩戴可以表明身份的证件,以防走失后发生意外。
6、对病情严重者,可送回医院进一步诊治。
儿童精神心理科出院指导1、家属应严格遵医嘱给病孩服用药物并加强药物的管理。
2、家属应阿了解病孩发病症状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3、家属应掌握对病孩教育、训练的具体方法。
4、关心病孩,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5、鼓励病孩参加有益活动并积极与同伴交往。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1、坚持药物巩固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
在病人出院时,病人及其家属应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精神病复发的早期症状,了解预防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
有些家属认为长期服药,会使病人变傻,而出现表情呆板,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为病人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易导致复发。
2、定期复诊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家属或监护人应定期带病人来院复诊,做一些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比如肝功能、血常规、血糖等,以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身体状态、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病情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