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近代世界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1002.00 KB
- 文档页数:13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与改革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
通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基础奠定,亚、欧、美主要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早期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内战,俄国日本改革。
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前的基础奠定(思想基础;物质基础)一、文艺复兴运动根本原因:专横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最终引起广泛的不满。
时间:14~17世纪范围:从意大利开始,逐渐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宣扬“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达•芬奇(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文学巨匠)英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影响: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②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③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二、新航路的开辟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条件: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人们对地球的了解;③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目的:获取黄金时间:15~17世纪性质:殖民扩张和掠夺人物及路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意大利人)【西班牙】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进入印度洋。
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葡萄牙】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影响: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③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
政治一、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结束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一)、俄国1861年改革1、历史背景:⑴必要性:①根因: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A、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B、农奴生活贫困,没有人身自由,造成国内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大大落后于西欧。
②直因: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⑵可能性: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以挽救统治危机。
2、时间:1861年3、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4、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5、内容: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
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
经济: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价赎买(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军事改革: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校学校。
政治:明治政府建立,倒幕运动兴起⑵可能性军事:倒幕战争胜利,幕府统治摧毁思想:西学东渐,兰学传播教训: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过程:倒幕派的形成和武装倒幕:(目的——救亡图存;主力——中下级武士)A、倒幕派的形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一些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先后掌握了长州、萨摩等西南强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
B、武装倒幕:1867年倒幕派准备讨伐幕府,并组成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868年明治政府军摧毁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1)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君主专制,经常侵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厉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
这些政策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关键提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一般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矛盾加剧的结果。
2.特点(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2)在清教外衣的掩盖下进行。
(3)革命过程出现反复与曲折。
3.开始和结束的标志(1)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4.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跟踪思考:想一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特点?其主要革命成果是什么?二、法国大革命1.大革命爆发的原因(1)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封建等级制度下的法国第三等级,特别是其中的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3)反映了资产阶级意识的启蒙思想,为大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4)为解决财政危机而召开的三级会议,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5)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视为封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2.法国大革命的反封建措施(1)制宪议会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2)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颁布了1791年宪法。
(3)国民公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4)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决议。
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在世界近代史上,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在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一、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原因和条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都铎王朝统治的影响采取种种措施接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听命于英国国王的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权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在城市,英国传统工业如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工业领域陆续建立并得到发展在农村,随着制呢业的迅速发展,羊毛需求激增,贵族地主掀起圈地运动,由此,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也出现了农业工人英国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那些在农村中雇工经营牧场和农场的农场主和农场主,有的也兼营工业和商业,他们被称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也有着共同的利益③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对清教徒(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迫害更加严重斯图亚特王朝的政策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导致政治局面日趋紧张。
资产阶级的革命与改革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
过程: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
革命结果: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革命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权利法案》的颁布目的: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时间:1689年;机构:英国议会。
内容: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作用):《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克伦威尔:1645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649年,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了有得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当今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有:英国、日本、西班牙、丹麦二、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英国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建军:1775年,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