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天然气的利用甲烷1课时石油炼制乙烯2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 1课时第一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配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了解烃、烷烃的概念及烷烃的通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练习探究法学习甲烷的分子结构;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引入】大家知道我们东部地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管道煤气是哪里来的吗?(从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区通过03年10月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而来)大家知道输送的气体其主要成分叫什么呢?(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而且,近来科学家从海底发现的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实际上是甲烷的水合物,据估计,可燃冰的贮存量能提供人类社会1000年的能源使用。
所以,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思考】历史上人们是如何求算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的?【组织】教材P59——交流与讨论(1)、(2)①计算甲烷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密度M=22.4ρ(标况)=22.4L/mol×O.7179/L=16 g/mol②计算1mol甲烷分子中C、H原子的物质的量:n(C)=16×75%÷12=1moln(C)=16×25%÷1=4mol所以甲烷的分子式为CH 4③书写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④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型结构。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备课时间:2014.5.8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3.1.1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认识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组成元素,了解甲烷的分子组成和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从化学键变化角度认识取代反应的含义与特点,了解烷烃的概念和含义;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探索推理能力,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这是有机化学中的最基本计算之一;3、培养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渗透环保、能源问题的学习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从化学键变化角度认识取代反应的含义与特点。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什么是有机物?你熟悉的化石燃料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或组成元素天然气石油煤一、天然气的利用、甲烷1、甲烷的组成与结构( 1)已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0.717g/L ,含碳元素质量分数 75%,含氢元素质量分数25%。
请根据以上数据确定甲烷中的原子个数比和分子式。
( 2)根据所学知识,能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吗?并观察结构模型。
电子式:结构式:2、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常温下,甲烷是 _____色 ___ __味 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______的气体, _______、_______ 和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 2)化学性质I、氧化反应:1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6kJ 的热量,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备课时间:2014.5.8甲烷燃烧后的产物可以参与大气循环,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甲烷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较氢气一氧化碳多,所以被称为高效、洁净的燃料。
如何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方法和现象又如何呢?燃烧现象检验产物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热方法现象结论甲烷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CO2实验内容现象结论用一只集气瓶作反应容器,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4/5 体积的氯气和 1/5 体积的甲烷气体,用灯光照射瓶中的混合气体。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学习目标】1.认识化石燃料与有机物的关系;2.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了解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物质的主要性质与用途,认识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4.引导同学们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培养大家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指导】由于本单元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希望同学们能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在学习有关有机物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燃料开发利用对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了解化学在帮助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性。
老师设计并录制了部分实验微视频,让同学们边观看实验,边分析、整理、归纳。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要做好学习笔记,记下学习的思考、心得和注意点等,学习中发现了问题也要做记录并先独立思考。
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学习导言]甲烷的分子组成很简单:每一个甲烷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
可是甲烷很不简单:它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能体现有机化合物的许多重要特点,学好它,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学好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呢。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了解烷烃及同系物的概念。
【微单元1:个别学习】阅读教材P58-61,概括学习要点◆甲烷的存在与物理性质◆书写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你能说说甲烷的结构特点吗?◆已知某碳氢化合物,含碳75%,含氢25%,你能利用这些数据确定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吗?分子式呢?◆观察甲烷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并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什么?◆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体积比约1:4的甲烷与氯气,放在光亮的地方,观察发生的现象。
◆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有什么特点?它和置换反应有什么区别?【微单元3:烷烃及其同系物】◆什么是烷烃?除甲烷外,常见的烷烃还有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命名规律?◆观察教材P61页乙烷、丙烷和正丁烷的结构式,你能说说碳原子成键的特点吗?◆结合以前学习过同分异构体知识,请进一步思考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的原因。
高二化学:专题3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学概述1、有机物通常是指含化合物。
例如:糖类、蛋白质、油脂、染料等作为吃、穿、用方面的必需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药物、染料、功能材料等等。
但象等少数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一般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2、有机物的种类繁多的原因是:⑴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⑵有机化合物中可以含一个碳原子,也可以含多个甚至成千上万个碳原子⑶每个碳原子之间结合的方式可有单键、双键、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长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⑷大量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3、有机物的主要性质特点:(1)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 绝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烧。
(3) 多数有机物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
(4) 多数熔沸点低。
(5) 有机物的反应复杂,一般比较慢,常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6) 有机反应方程式中用“→”不用“=”。
有机物的以上性质特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4、组成元素: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
烃: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称为烃。
烃的分类:、、、等。
5、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是:(三维设计P61表格)二、甲烷1、甲烷的存在: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池沼的底部(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坑气、瓦斯),天然气(一般含CH4 80﹪-97﹪) 。
2、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3) 难溶于水(排水法)思考: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 g/L ,含碳75%,含氢25%。
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数据推出甲烷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原子个数比和分子式。
3、.分子结构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说明:甲烷分子不是平面四边形结构;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28′证明这一观点事实是: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
4、化学性质(1)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不仅与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如:把甲烷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现象。
(2) 可燃性:CH4( g )+ 2O2(g)= CO2(g)+2H2O(l);△H=-889.6kJ/mol现象:明亮的淡蓝色火焰。
设计试验证明生成H2O和CO2的方法是:注意:1、点燃甲烷前必须验纯,以免爆炸。
CH4爆炸极限:5%-15.4%(习题三维设计P63第9 题)2、有机反应方程式中用“ →”不用“=”(3) 取代反应:现象: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液面上有油状物。
实验结论:①壁上出现油滴,说明反应生成新的油状物质;②集气瓶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进行,瓶内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取代反应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区别(三维设计P61表格)(4)热分解:CH4 C + 2H2即:将甲烷在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度以上,甲烷会发生分解反应。
5、甲烷的用途①除了做气体燃料——西气东输。
②甲烷可以制得氯仿和氟利昂。
③甲烷热分解的产物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颜料、油墨和油漆等。
④甲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的混合物,用它们可以合成甲醇。
三、烃——(一) 烷烃:1、在烃类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的烃这样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注:⑴分子里只存在单键;⑵所有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锯齿形的;⑶是空间结构不是平面形①特点:碳碳单键、链状、C原子剩余价键全部和氢结合②通式:C n H2n+2(n≥1)2.烷烃的结构简式:由结构式写结构简式,可将支链中的和省略,或将支链写在它所连接的碳原子后面。
(二) 理解同系物的概念和烃基1.同系物概念:因同系物的结构,则化学性质。
2.烃基概念:烃基电性,存在,只能结合在化合物分子中。
写出甲基的电子式为,其中个电子,个质子。
应记住:乙基有一种;丙基有两种:、丁基有四种:(三) 烷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数的递增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常温下状态由态到态又变到因,熔点、沸点,相对密度逐渐,且都比水的密度;烷烃溶于水,易溶于。
2.化学性质:(根据甲烷的化学性质推理烷烃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很稳定,跟不发生反应;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在光照的条件下,都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
(四) 同分异构现象及同分异构体1.同分异构现象:2.同分异构体:注意:①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不一定相同,例如:H3PO4与H2SO4,C2H6O与CH2O2等。
②总结教材P21表1—9中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沸点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同分异构体中,分子里支链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低。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将其书写方法概括为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位置由心到边、取代基由简到繁、排布由邻到间到对。
根据上述步骤写出C5Hl2、C6H14的同分异构体C5H12:、、。
C6H14:、、。
、、。
(五) 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在某烷(即碳原子个数)前面加。
这种命名法适于简单的烷烃,如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异丁烷结构简式为。
2.系统命名法(1) 选主链:选取为主链,并且以碳原子数目为依据命名为;当有等长的碳链可供选择时,选取含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2) 编号:碳原子从开始编号,以确定支链所连接的位置;若距离相等,应以较小取代基为准;若有多种编号可能,应使取代基位次和最小。
(3) 书写命名:把支链作为,把烃基的名称写在,并用注明它在主锭上的位置,在数字和取代基之间隔开。
若取代基相同,要,用二、三等数字表示相同烃基数目;若取代基不同,应把写在前面,写在后面。
如:名称为,但不能以下列方法编号:小结:可将以上系统命名法概括为“一长一近,一多一小”。
一长:主链最长;一近:编号离支链最近;一多:支链数目最多;一小:支链位置号码之和最小。
二、烯烃: (一)、乙烯1、乙烯结构① 分子式C 2H 4 ② 电子式 ③ 结构式④ 结构简式 CH 2=CH 2 ⑤ 两个碳四个氢都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120˚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3、化学性质:与烷烃比较,双键比单键稳定,但双键中有一个键比较“脆弱”,易断裂。
乙烯的性质与乙烷性质相比较,更加活泼。
① 易氧化: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即:把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 加成反应:有机分子里不饱和的C 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CH 2=CH 2 + Cl-Cl(气) CH 2=CH 2 + Br-BrCH 2=CH 2 + H-Cl(气)CH 2=CH 2CH 2=CH 2 + H-H即:把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现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结论:乙烯能和溴反应③ 可燃性:乙烯气体燃烧现象:纯的乙烯能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冒黑烟(含C 量大)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不纯时能发生爆炸(体积比为3.4%--34%)。
CH 2═CH 2(g)+3O 2(g) 2CO 2(g)+2H 2O(l) △H= — 1411 KJ/moL④ 加聚反应:有机小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结合生成有机大分子的反应。
上述反应首先是乙烯分子间的加成反应,然后是加聚反应,故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特点]:小分子生成大分子,无其它小分子生成;n 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一般是混合物。
CH 2=CH 2 聚乙烯(二)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装置:(1)液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有机气体,L+L →g(2)学生回忆这类装置的要点,并见图(3)同制取CI 2的装置相同,指出装置上的区别(温度计及碎瓷片)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混合液加热时的温度,使之迅速上升至170 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受热剧烈沸腾而冲出(暴沸)2.药品:无水酒精+浓硫酸(1) 1︰3 (体积比)(2)配制方法:将浓硫酸18mL 慢慢地沿着玻璃棒注入无水酒精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扩散。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的作用、脱水剂的作用。
3.实验步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加热(迅速升温至170℃)---收集(要验纯)--可检验性质(可无)---折除装置(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再移去酒精灯)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迅速升温至170℃目的:防止温度较慢时,140℃时会产生乙醚等气体杂质使乙烯不纯。
CH 3CH 2─OH+H ─OCH 2CH 3 CH 3CH 2─O ─CH 2CH 3↑+H 2O (取代反应)5.收集方法:一般用排水法收集(二)烯烃 ① 化学上将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称作烯烃。
② 分子结构特征:C=C ③ 单烯烃分子组成通式:CnH 2n n ≥2 分子量特点 = n(C) 余0④ 分子式推导同烷烃 ⑤ 烯烃化学通性(同乙烯)点燃高二化学(暑假)有机化学、甲烷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初中和高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你认为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B.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均难溶解于水C.易溶解于汽油、苯、四氯化碳的物质就是有机化合物D.有机物组成元素较少,而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同分异构体现象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B.煤C.氢气D.天然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的是()A.CH2Cl2B.H2SC.CH3COOHD.CH3CH2CH2CH3 CH34.下列关于甲烷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C.极难溶解于水D.性质稳定,不和其它物质反应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甲烷燃烧B.钠与水反应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D.甲烷制炭黑6.下列物质是饱和烃的是()A.C3H6B.C5H11OHC.C100H202D.C6H67.要验证甲烷中含有C、H元素,可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①浓硫酸②澄清石灰水③无水硫酸铜()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①D.③②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甲烷反应的是()A.O2B.溴水C.酸性高锰酸钾D.NaOH9.若要使0.5mol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
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A.2.5mol B.2mol C.1.25mol D.0.5mol10.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可能有()最多的产物可能是()①CH3Cl ②CH2Cl2③CHCl3④CCl4⑤HCl A.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④11.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甲烷和22.4L的氧气混和后点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气体的体积是()A.11.2L B.22.4L C.33.6L D.44.8L12.将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和气体的质量是49.6g,通过无水氯化钙时,无水氯化钙增重25.2g,则CO2的质量是()A.12. 5g B.13.2g C.19.7g D.24.4g13.观察教科书第60页图3—3,下列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B.集气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C.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氯甲烷,集气瓶中的液面逐渐下降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的混合物14.点燃某气体后,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