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设计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课设计学习目标有关知识要点难点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知识与技术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不行重生资源;2.对化石燃料的种类作知识性的认识;3.认识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会集理选择化石燃料;4.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培育学生的察看和思虑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认识各种化石燃料的根源和当前的主要应用,培育学生的资源意识;2.培育学生的全世界观,可连续发展观,建立环保意识;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指引学生进行社会检查,认识我国化石资源散布状况,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2.认识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等,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工生产知识。
1.可重生资源和不行重生资源;2.化石燃料的使用历史;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化石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焚烧及其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原由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怎样选择适合的化石燃料常有的空气污染物:CO、 SO2、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一、化石燃料的焚烧1.化石燃料的种类2.化石燃料与空气污染3.化石燃料的合理选择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板书设计1.石油及其分馏2.煤的综合利用(气化、液化和焦化)*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设计知识点一、化石燃料的焚烧1.化石燃料的类型2.化石燃料与空气污染3.化石燃料的合理选择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1.石油及其分馏2.煤的综合利用(气化、液化和焦化)*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化石燃料是太古时代的动植物和其余生物的列举生活中常用的燃料;自学化石燃料的定义遗体聚积起来埋入地下,经过几亿年的作用化石燃料的根源。
形成的不行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知道不行重生资源是一次性的,不加克制的采,会对人类的可连续发展带来严重结果。
化石燃料主若是碳氢化合物,焚烧产生CO2和H 2O,同时开释光能和热能,为人类服务。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属于“化学与能源”这一主题单元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既有理论知识的阐述,又包含实验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并列举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其主要组成元素。
(2)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作为能源的优势与局限性。
(3)掌握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及产物,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酸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石燃料利用中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探索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化石燃料燃烧的化学原理,分析并评价化石燃料的利弊,提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建议。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化学视角审视能源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加油、家庭取暖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及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中使用了金属材料B.该电池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电池工作时,溶液pH增大D.该电池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 . 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A.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D.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3 . 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煽风点火是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4 . 下列物质中,属于石油加工产品的是()A.焦炭B.柴油C.煤焦油D.天然气5 .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能源B、环保与安全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石油是一种无色的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可以随意丢弃塑料制品,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生活纤维素属于糖类,但不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用白醋除水壶中的水垢,用洗洁精去油污是利用洗洁精能溶解油污A.A B.B C.C D.D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和氢气都是化石燃料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7 . 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B.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积极开发太阳能二、填空题8 . 利用所学知识填空(1)煤、石油和______通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课题:6.2《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3.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节内容还着重谈到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对化石燃料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并认识到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对所查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石燃料的类型;2.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
难点:1.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污染物;2.如何选择合适的化石燃料?【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1.当今三大化石燃料:、、,都是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它们都是再生能源。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由元素组成。
2.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气体导致温室效应,还会产生、、等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3.我国使用的电能,很大一部分是由燃烧产生的转化而来的。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气化;B.把石油转化为塑料,合成纤维等产品;C.把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煤焦油、焦炭、焦炉气;D.石油加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产品。
5.2005年我国即将完成“西气东输”工程。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以下好处:①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②可大大减轻水陆运输压力;③天然气无毒,泄漏不具有危险性;④可有效控制“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