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的燃料,特别是化石燃料。
2.认识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学会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燃料。
3.知道煤、石油的一些代表性的综合利用措施。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国化石资源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了解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工生产常识。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燃烧。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图片导入见光盘)幻灯片展示图片教师:说到燃料,大家不会陌生,柴草、煤炭、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都是我们熟悉的燃料,它们燃烧后都能够提供能量。
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它们是由远古时代的生物体被埋入地下后,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缓慢形成的。
【新课导入】二:(问题导入见光盘)展示问题导学图片教师: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绝对的地位。
如何延长化石燃料的使用时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新课导入】三:(情景导入)幻灯片展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
欧洲一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东方见闻录》中有这样一段:“中国的燃料不是木头,也不是干草,却是一种黑石头……它们是从山上开采出来的,像矿石一样,它们可以燃烧,燃烧起来火力比木头还要强烈。
”你知道马可·波罗所讲的黑石头是什么吗?教师: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化石燃料的燃烧仔细阅读教材第130~132页,完成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1)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2)燃烧产物:3.如何选择燃料?【例1】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
初三化学鲁科版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展示资料三:按发电量计算,现在发一度电大约耗煤0.34公
斤,按煤中碳含量70%计算,产生二氧化碳0.87公斤,按2006
年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30,087,958.32万千瓦小时计算,产生
二氧化碳20亿吨左右。
学校教室的电灯,每个教室有24根,每根灯管每小时消耗
的电量为0.045度,如果每天中午我们去吃饭或者白天忘记
关灯,每一个小时,浪费的电量是多少?发这些电需要消耗
多少煤炭?释放了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
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结:化石燃料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大量
使用化石燃料同样也有危害,节约资源,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迁移
知识结构或思维图示
课后作业或达标检测:
必做:完成本节伴你学部分
选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一份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手抄报,呼吁大家提高环保意识。
备课反思:
在本节课中集合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本节课与生活联系紧密。
在上课期间,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提高学。
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在“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利用”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二)化学具体目标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4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6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石燃料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
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
重点知识: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重点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实验观察与分析,交流反思与提升,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科学探究、统筹决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看问题的能力重点情感类目标:通过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充分感受化学科学的价值和魅力教学难点:资源观的深入人心三、备学情(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对于燃料,学生们能列举出很多,但是却对化石燃料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燃料能够燃烧”这个层面上。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起点分析:对于燃料,学生知道的不少,但是对化石燃料的认识可能仅仅停留在“能够燃烧”这个层面上。
部分同学知道一些化石燃料的成分,但对煤、石油的综合利用知道得不多。
然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已经能佐证物质的应用价值是由它的属性决定的,而物质的多样化属性又决定了其应用价值的多重性。
例如:金属铝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能导电,所以可用作导线;能传热,所以可用作炊具;有相当的坚固性(硬度)和美观的外表(颜色和光泽),所以可用作建筑和装饰材料等。
那么化石燃料是否也具有多样化的属性和多重的应用价值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学习了解,知道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料的综合分析,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燃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应用及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
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