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设施农业(蔬菜保护地)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916.79 KB
- 文档页数:1
蔬菜保护地生产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蔬菜保护地生产易出现的问题包括:1.病虫害防治不当:由于保护地
环境相对封闭,病虫害易于滋生和传播,如果防治不当,会导致蔬菜生长
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解决方法: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
治等多种手段,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注意防治时的安
全和环保。
2.土壤质量下降:由于保护地生产中蔬菜种植密度较大,土壤
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蔬菜生长和产量。
解决方法:采用轮作、翻耕、施肥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避免土壤疲劳。
3.
温度、湿度控制不当:保护地环境温度、湿度易受外界影响,如果控制不当,会影响蔬菜生长和产量。
解决方法:采用通风、降温、加湿等措施,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促进蔬菜生长。
4.营养不均衡:由于保护地生产
中蔬菜种植密度较大,容易出现营养不均衡现象,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产
量下降。
解决方法: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根据蔬菜生长需要进行施肥,
保持营养均衡。
5.灌溉不当:保护地生产中灌溉不当会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解决方法: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根据蔬菜生长需要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设施农业是现代集约高效农业的重要实践形式。
近些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由于资金缺乏,设施农业多数规模偏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服务设施农业的能力偏弱;对生产全程缺乏有效监管,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的生产安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市场风险加大,等等。
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花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一些国家发展设施农业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日本,农户建造大棚或温室可从国家获得50%的补助,县、市、町、村补助30%,农户只需出资20%就可拥有全部产权。
为了鼓励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日本政府通过低息贷款的形式给农民以支持,其利率比市场利率低1/3-2/3。
农民购买拖拉机、插秧机、育苗设施,某些灌溉、施肥设施、农产品加工、贮藏设备等,可从政府得到全部费用50%左右的补贴。
这样的产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日本的农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设施园艺农业比重高达40%左右,成为日本最大的农业产业。
荷兰为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在全国实行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的战略。
为解决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荷兰政府建立了三项制度:⑴农民合作金融制度。
其主要形式是“农民合作银行”。
⑵建立农业担保基金。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为向银行借款的农户服务并提供担保。
⑶设立农业安全基金。
这些措施使荷兰的温室农业获得迅速发展,也使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
第一,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
对冬暖棚或者连栋温室的集中连片建设、重点小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户新上高标准灌溉设施、工厂化育苗设施、储运设施、蔬菜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根据项目的不同给予不同比例的补贴。
新时期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新时期国家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大力强化农业结构调整。
文章认为,发展设施农业是基层乡镇促进農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基层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应运出现。
应当看到,设施农业作为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设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我们釆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确保农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一'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设施农业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发展设施农业需要高投入,风险自然也要高。
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缺乏冒险的农民来说投资顾虑重重;设施农业建设初期面临调地、水电配套、材料釆购多种困难,农民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2.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受区域限制,基层乡镇设施农业发展四处开花,缺乏规模,经营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市场空间狭小,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和市场效益;设施农业户对市场导向重视不够,盲目发展产业品种,产品丰收却无销路,销售价格低,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市场相对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发展。
3.科技推广成效不显著部分设施农业户文化水平不髙,接受并应用技术能力较差,致使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品种老化、病害严重,很多要素发展不成熟,科学技术不能深入推广与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促民增收功效的充分发挥。
4.资金投入不足北方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着诸如低气温等恶劣天气的考验,对大棚投入要求较高,资金投入高,制约着设施农业发展步伐。
设施农业建设中需要市上解决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一、基础设施(一)存在问题。
1、电力设施配套滞后。
2008年底全区建成连片日光温室示范园区288个,养殖小区(场)270个。
经区政府审批,需要对91个日光温室示范点35个养殖小区电力设施进行配套,区上按照区电力局配套50%,财政配套30%,乡镇和农户自筹20%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694万元,对28个日光温室示范点,9个养殖小区(场)的电力设施进行了配套。
目前全区还有2008年以前建成的63个日光温室示范点,26个养殖小区电力设施需要配套。
同时,根据各乡镇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09年预计可建成3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园区30个,养殖小区20个。
以平均20万元测算,对上述93个日光温室示范园区、56个养殖小区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以共需建设资金3000万元左右。
2、蓄水池建设成本高。
山水灌区日光温室、养殖小区(场)冬季用水困难,《规划》中蓄水池设计容量为10立方米,不能满足设施农业需求。
(二)意见建议。
1、电力设施配套:按照区电力局配套50%,尚有50%既1500万元的资金缺口,建议市上支持解决配套资金750万元。
2、蓄水池建设:建议市上将山水灌区日光温室蓄水池建设报请上级有关部门,纳入项目补贴范围,每座给予3000元的资金支持。
二、服务体系(一)存在问题。
1、村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技术员和村级防疫员待遇不高;2、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营销企业规模小,加工和包装贮运水平低;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幅射带动能力、经营服务能力弱;4、土地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
5、标准化生产不规范,产品质量不高。
(二)意见建议1、村级服务体系:截止2009年3月31日,凉州区已聘用农民技术员21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445名,年需工作经费158万元;2009年计划新聘用农民技术员200名(林业100名、农牧业100名),年需工作经费48万元,共需工作经费206万元。
保护地蔬菜生产配套技术-蔬菜种植技术随着阜新经济转型的起步,阜蒙县农业结构调整也拉开了序幕。
针对我县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总结出一套保护地蔬菜生产高产、优质、高效集成技术。
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1严格按照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标准改善设施结构1.1推广土堆墙竹木结构温室建造模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保温性。
过去以砖石、水泥、钢筋为建筑材料,投入成本较高,保温性能不理想,近几年推广经济实惠的土堆墙、竹木或竹木与钢筋混合结构的“厚墙体、高举架、半地下”式建造模式,即用挖掘机堆土墙,底宽5.0米,顶宽2.0米,后墙高度2.2—2.8米,脊高3.3—4.0米,跨度6.0—7.5米。
每亩温室建造成本14280元,而砖石、水泥、钢筋结构一亩温室建造成本30600元,每亩节约建造成本16320元,且保温性能远优于砖石结构。
经测定,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3—5℃。
如果有卷帘机,再加双层苫,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6~8℃,在不加温情况下,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可达7~12℃,可以生产各类果菜。
目前,这种结构已经成为我县日光温室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
1.2采光设计:主要是方位角、采光屋面角、后坡仰角和棚间距的设计。
1.2.1确定最佳方位角:我县属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
所以设计方位时,我们要考滤到尽可能的延长午后光照蓄热时间,以保证为夜间储备更多热量。
于是我们选择方位角为南偏西5—10度。
1.2.2确定合理采光屋面角:采光屋面角,即温室最高透光点到前底角的直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我们采用的是合理时段采光设计,即前屋面采光角为当地地理纬度减去6.5度。
因为我县地理纬度是42度,所以我们把前屋面采光角设计为35.5度。
1.2.3确定适宜的后坡仰角:后坡仰角即后屋面与后墙水平面的夹角。
设施蔬菜生产推广应用条件及前景谢玉秋【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1页(P69)【作者】谢玉秋【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发局,辽宁阜蒙 123100【正文语种】中文1 阜蒙县设施蔬菜发展的有利条件1.1 通过保护地蔬菜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亩温室平均年收入达32766.8元。
高效益的事实使农民对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认识逐渐提高。
从以前的政府号召“要我干”变成现在争前恐后的“我要干”。
1.2 随人民生活水平及健康理念的提高,对超时令蔬菜的花色品种及优质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1.3 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逐步增加,且辽宁省政府对辽西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优先扶持政策。
1.4 阜蒙县境内交通便利。
县城距辽宁省会沈阳140km,有沈阜公路相连;距离锦州港110km,有阜锦高速公路相连;铁-阜-朝及沈-彰-阜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国道101线横贯东西,省级公路沟奈线纵贯南北;大郑、新义铁路越境而过。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且早已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1.5 阜蒙县干旱、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适合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
综上所述,阜蒙县保护地蔬菜生产及综合配套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努力使保护地蔬菜生产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持产业。
到2010年使保护地蔬菜生产一项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并且向户均一个棚的目标努力,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提高。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2 阜蒙县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1 为了提高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必须实行统一育苗,统一种植,形成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
农民自育苗,参差不齐,质量得不到保证。
无法适应当前保护地蔬菜快速发展的需求。
近一两年部分农民不得不到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外购菜苗,由于路途较远,一方面增加了运输费用,另一方面由于长途运输降低秧苗质量和成活率。
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设施种植技术在当今农业中日渐普及。
作为一种将种植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不受季节限制的先进种植技术,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在解决粮食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传统的露天种植相比,设施蔬菜种植也面临着病虫害防治的新问题。
由于灾害因素无处不在,病虫害防治成为其最较重要的技术难题。
如何避免病虫害对蔬菜生产带来的损失,成为了当前设施蔬菜种植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设施蔬菜种植技术要点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是指在气候条件不适合或不稳定的地区,通过种植设施(如温室、塑料大棚等)来改善环境,从而实现蔬菜的高效种植和收成。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相对于露天种植更加稳定,并且可以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1、种植前准备土壤是植物的基础,它能够提供良好的条件来促进植物的发育。
然而,由于大棚内的空气流通受限,加上温度适宜,细菌病毒很容易侵入,导致病毒的扩散,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因此,在开始播种之前,需要给土壤施加防护措施,以防止害虫的侵扰,并保证土壤的健康状态,从而有助于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在播种前,应该先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并且采用熏蒸法对室内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建议将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放置在室内的中心位置,并保持48h的时间,然后打开大棚,使空气流通。
同时通过均衡地施用多菌灵和硫酸亚铁,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经过彻底的土壤消毒处理,按照2500kg/667m2~3500kg/667m2的规范,结合深层次的耕作,使用高品质的有机肥料,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完成施肥后,将大棚封闭,通过高温加速有机物质的腐熟,可以显著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确保播种后的蔬菜能够正常生长,最终达到预期的产量目标。
①设施改造通过使用蔬菜设施,可以有效地利用光热资源,改善蔬菜生长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更快的上市时间,避免过早上市,延长采摘周期,提高产量,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阜蒙县的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阜蒙县基本情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部,东与彰武县、黑山县、新民接壤;西与北票毗邻;南与北镇、义县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
辖区共计35个乡镇,总面积62 .2平方公里,总人口73.0687万人。
阜蒙县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锡伯族、族等21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阜蒙县总人口的20%。
阜蒙县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查海遗址的发现被考古界称为“中华第一村”。
农业发展以设施农业、传统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目前已成为省内设施农业中辣椒与甜瓜的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花生生产面积最大的种植区。
2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始于2005年,从2008年全县设施农业开始大规模发展,形成了以福兴地、阜新镇、于寺、王府为代表的设施农业重点小区,种植区遍布各个乡镇。
目前,设施农业占地总面积7.23万亩,设施内总面积3.54万亩,其中暖棚设施内面积1.66万亩,冷棚设施内面积1.88万亩,共计种植作物种类10余个。
全县设施农业种植格局呈现明显的规模化、区域化,已经形成了以福兴地镇、于寺镇、蜘蛛山镇为代表的尖椒生产基地;以阜新镇白玉都、于寺镇八里堡为代表的甜瓜生产基地;以王府镇、紫都台乡、伊吗图镇为代表的番茄生产基地;以大巴镇、国华乡、卧凤沟乡为代表的冷棚葡萄生产基地;以卧凤沟乡为代表的冷棚西瓜生产基地。
3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团队阜蒙县设施农业技术团队由蔬菜服务总站、乡镇农科站、外聘技术人员组成。
其中蔬菜服务总站技术人员14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4名、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7名,主要负责我县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各乡镇农科站技术人员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负责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外聘技术人员24人,均来自一线的生产棚区种植户代表,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负责具体的田间操作入户指导工作。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研究1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11土地流转困难,农业信息不对称发展本地设施农业能够解决冬春季节蔬菜供给不足的问题,缓解城镇吃菜问题[1]。
最近几年,阜蒙县设施蔬菜种植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对农业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县区周围耕地经常被征用,设施农业用地严重不足。
此外,政府部门并没有发挥好其自身宏观调控的作用,不能做好土地置换工作,导致农业耕地分散,设施农业发展形成不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不高。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土地流转难度大,设施农业种植户流转不到相应的土地,而农民群众找不到需求方,对地区设施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2发展设施农业的设备比较落后,不配套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在发展前期需要投入相应的栽培设备。
新建一个标准化的日光温室大棚需要5~6万元[2],这部分的投入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并且缺少相应的解决措施,日光温室大棚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不合理的只地方,棚内结构设计不合理,保温保墒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低下。
设施大棚生产结构性和安全性是未来设施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此外,在发展设施产业过程中,设备不配套,技术人才缺乏也是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些农户建设设施大棚距离公路较远,车辆进出存在很大困难,棚区积雨之后不能及时排出,内部蔬菜等作物常常受到危害。
由于技术培训力度不足,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技术较差,导致农民群众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并且政府主管的科技推广体系和地区菜农团体的技术服务介绍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和规模。
13生产质量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由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群众种植技术欠缺,设备不配套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农民群众逐渐对发展设施农业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地区设施农业发展。
目前,在阜蒙县缺乏大型的、示范性和带动性较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限制了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
现代农业2017年11期
阜蒙县设施农业(蔬菜保护地)
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胡丽娜
(阜蒙县农发局蔬菜服务总站,辽宁阜蒙123100)
1阜蒙县设施农业(蔬菜保护地)的发展现状阜蒙县一直将蔬菜保护地建设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抗灾自救的重要措施来抓。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大蔬菜保护地建设工作力度,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引导农民进行棚菜生产,构建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蔬菜保护地发展的配套产业。
2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新问题
2.1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新品种的最终使用者是农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和育种手段的不断提高,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蔬菜新品种投入市场,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品种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缓慢,致使许多新品种在推广阶段得不到及时推广而失去价值。
新品种多点试验示范是大面积推广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主体的我们应做好种子的试验示范工作。
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对新品种进行多方位、大面积布点试验示范,无法让更多的种植户在短期内对新品种有较深的认识。
2.2新技术应用与普及力度不够大
阜蒙县的蔬菜保护地设施农业工作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群众对科技兴农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技意识不强,科技素质较低,农业高科技含量低,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有点无面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设施农业工作不够重视,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其次是蔬菜保护地设施农业所需经费不足,新技术得不到普及。
3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意见3.1试验示范
3.1.1完成优良番茄品种引进试验研究、筛选,确定番茄主栽品种3个、尖椒三个。
3.1.2日光温室优良番茄品种示范种植20亩,百米棚春茬单产1万kg/亩,产值4万元/亩。
秋茬。
9万kg/亩,产值2万元/亩。
亩产值6万元,总产值120万元。
3.1.3日光温室尖椒高产栽培技术示范50亩,实现亩产值5万元,总产尖椒50万kg,总产值250万元。
3.2推广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3.2.1水肥一体化设施:购置并安装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70套(每栋一套)。
3.2.2蓄水池:配套蓄水池70个,泵70台。
由于井水温度低,流量及用水时间难以控制,不能满足蔬菜大棚大量、定量、定温灌溉水要求,因此每个温室内建蓄水池一座,并配小型潜水泵1台,以随时满足作物灌溉需求。
3.2.3生物发酵剂:每个温室施用改良剂3.75kg。
3.2.4购置滴灌专用肥:每个温室需要购置功能性肥料60kg。
3.3蔬菜水肥一体化的意义
3.3.1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
而采用滴灌,可以根据作物需肥需水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的舒服,喝的痛快”。
3.3.2节水省肥、省工省力、土壤疏松、控温降湿、保护环境、减轻病害、增产高效。
3.3.3节水省肥,水肥一体化灌溉,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农业经济
运交通工具投入成本及相关的管理费用较高,这些直接拉高了生产成本,收益相对下降;而自繁自育牧养的养殖户,管理较显粗放,羊羔成活率低,放养发生的羊倌费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养殖收益很低。
4建议
养羊方面,要继续加大规模养殖的力度,形成集团化养殖,增加抗风险能力,建立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品种培育、饲养、疫病防控、市场竞争、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强科学化管理的程度,同步推进质量、数量、效益,实现提质增效,获取规模效益,保证羊肉品质;要在构建羊肉产业发展链条上做足功夫,推进繁育、育肥、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和高精深加工之路,延伸产业链条,降低成本,提高羊肉的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相联网,会展带动作用,从宣传、销售等方面下功夫,扩大包头市羊肉的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同时要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与大企业实行订单养殖、订单收购,制定最低保护价,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保护肉羊的养殖、加工产业健康发展。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