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部编版)
- 格式:pdf
- 大小:102.57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笔记,主要包括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内容:
一、重点知识点
1. 时、分、秒的认识
知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如:2小时=多少分钟?
2. 时间的读写法
正确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如:7时30分,读作“七时三十分”。
学会在钟表上标出指定时间。
3. 时间的顺序与逻辑
明白时间顺序的概念,如:早上起床后先刷牙再吃饭。
知道哪些活动需要计时的,并能对活动进行合理的排序。
4. 时间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间概念,如计划一天的活动。
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守时的习惯。
二、需要注意的内容
1. 时间的单位换算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需要多做练习题以加深理解。
2. 时间的表达方式
注意时间的两种表达方式: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
3. 时间的逻辑关系
时、分、秒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1小时=60分钟。
要理解这种关系,以便进行时间的计算和排序。
4. 实际应用
学习时间概念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所以,要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全诗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蝉。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罪恶。
9.《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故事。
《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人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
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4.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5.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6.积累名言警句。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难点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四、单元课时安排:《司马光》1课时《掌声》2课时《灰雀》2课时《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时24司马光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自由讨论。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内容清单园地一(必背)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园地二(必背)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园地三(必背)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园地六(必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园地七(必背)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截,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4、古诗三首(必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7、古诗三首(必背)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选背)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睛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品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是一个以寓言为主题的单元,主要收录了一些富有启示意义的寓言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道德观念。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以及《曲突徙薪》等经典寓言,这些故事情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讲解本单元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思维训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
道德教育: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或者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表演故事情节。
文化素养:通过讲解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讲解寓言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是一个寓言主题的单元,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道德观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一、生字1.易读错的字坪坝(bà) 汉族(hàn) 鲜艳(yàn) 打扮(bàn) 飘扬(yáng)摔絞(shuāi jiāo) 凤尾竹(fèng) 洁白(jié) 荒野(huāng) 口笛(dí)罚站(fá) 放假(jià) 衣裳(shang) 背诵(sòng) 照例(lì) 段落(duàn) 练习(liàn) 吓呆(dāi) 戒尺(jiè)挨打(ái) 清楚(chǔ)2.易写错的字粗壮(“粗”右边是“且”,不是“目”。
)服装(“装”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一所(“所”左边不是“口”,不要多写一竖。
)荒野(“荒”中间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3.形近字晨(早晨) 辰(星辰)扮(打扮) 分(纷纷)荒(荒原) 慌(惊慌)服(服装) 报(报纸)扬(扬起) 杨(杨树)静(静止) 净(干净)粗(粗壮) 组(小组)猜(猜测) 情(情况)球(气球) 救(求救)二、词语积累1.成语摇头晃脑披头散发提心吊胆面红耳赤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糊里糊涂绚丽多彩张牙舞爪手忙脚乱鸦雀无声2. 近义词敬爱——爱戴穿戴——打扮飘扬——飘荡摇晃——摇摆安静——寂静招引——吸引游戏——嬉戏湿润——潮湿互相——相互碰触——碰撞照例——照常流利——流畅3. 反义词安静——喧闹古老——年轻粗壮——瘦弱洁白——乌黑热闹——冷清湿润——干燥认真——马虎详细——简略流利——生疏4.词语搭配(做)游戏(打)招呼(看)热闹(吹)口笛(穿)衣裳(跳)孔雀舞(扬起)手臂(收起)戒尺(提出)问题(朗读)课文(回到)座位(拍着)大手(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鲜艳)的服装(欢唱)的小鸟(湿润)的东风(流利)地背出(好奇)地听着三、精彩文句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2)第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5)第三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9)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12)第五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15)第六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18)第七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22)第八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26)第一单元 重点知识 归纳总结一、易读错的字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 粗(cū)壮 荒(huāng)野 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二、易写错的字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 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 粗壮 穿戴 校园 敬爱 国旗 敬礼 铜钟 教室 树枝 这些 好奇 招引 古老 枝干 影子 落下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处罚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够 猜想 扬起 双臂 四、多音字教⎩⎪⎨⎪⎧(ji ào)教室( ji āo)教书 好⎩⎪⎨⎪⎧(h ǎo)好听( h ào)好奇 觉⎩⎪⎨⎪⎧(ju é)觉得( ji ào)睡觉 假⎩⎪⎨⎪⎧(ji ǎ)假话( ji à)放假背⎩⎪⎨⎪⎧( b èi)背诵( b ēi)背负圈⎩⎪⎨⎪⎧( qu ān)圆圈( ju àn)羊圈五、形近字⎩⎪⎨⎪⎧汉(汉字)叹(叹气)⎩⎪⎨⎪⎧服(服装)朋(朋友)⎩⎪⎨⎪⎧静(安静)净(干净)⎩⎪⎨⎪⎧粗(粗心)姐(姐姐) ⎩⎪⎨⎪⎧落(落下)洛(洛阳) ⎩⎪⎨⎪⎧狂(狂欢)犯(犯人) ⎩⎪⎨⎪⎧猜(猜出)清(清水)⎩⎪⎨⎪⎧扬(表扬)杨(杨树)⎩⎪⎨⎪⎧避(避开)臂(双臂)六、近义词鲜艳—艳丽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洁白—雪白 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 狂欢—狂喜 突然—忽然 觉得—感觉 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安静—热闹 招引—驱赶 洁白—乌黑 湿润—干燥 出来—进去 扬起—放下 主动—被动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搭配【动词搭配】(打)招呼 (朗读)课文 (跳)孔雀舞 (做)游戏 (看)热闹 (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站)墙角 (收起)戒尺 【形容词搭配】(敬爱)的老师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数量词搭配】一(条)小路 一(间)教室 一(所)小学 两(只)猴子 九、词语归类【ABB 式词语】一条条 一个个 【 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 高高兴兴【“ 一×一×”式词语】一字不漏一声不响十、句子积累1. 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8 单元第25 课《灰雀》重点知识归纳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灰雀》这篇课文出自电子课本。
它以生动的故事,为同学们展现了一段关于爱与尊重的美好篇章。
下面我们来详细归纳这篇课文的重点知识。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本文的历史背景资料较少,主要是通过讲述列宁与小男孩之间关于灰雀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教育意义。
2.主题: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3.文学体裁:记叙文。
4.作者信息:本文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夫。
5.主要内容:列宁在公园里发现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后来遇到了捉走灰雀的男孩,经过交谈,男孩认识到错误并放回了灰雀。
6.中心思想:表现了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知错就改的品质,同时也教育我们要爱护动物,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重点字词1.生字●雀(què):麻雀、雀斑。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小”加一横,下面是“隹”。
●郊(jiāo):郊外、郊游。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交”,右边是“阝”。
●养(yǎng):养育、培养。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羊”字头,下面是“良”。
●粉(fěn):面粉、粉色。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米”字旁,右边是“分”。
●粒(lì):颗粒、米粒。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米” 字旁,右边是“立”。
●男(nán):男生、男子。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田”,下面是“力”。
●或(huò):或者、或许。
写法:半包围结构,外面是“戈”字旁,里面是“口”。
●者(zhě):作者、读者。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土”,下面是“日”。
●冻(dòng):冰冻、冷冻。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冫”,右边是“东”。
●惜(xī):可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