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7
试卷代号:6295 座位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教师教育类专业心理学试题(开卷)2008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对这里“红色”无意注意的原因是利用()。
A.刺激物的新异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D.人本身的状态2、长期从事染色的工人能够辨别40多种浓淡不同的黑色,而一般人只能辨别3、4种,这突出了()这一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实践活动 C.环境 D.个性品质3、以下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汉代的董仲舒 B.古希腊的柏拉图 C.英国主教贝克莱 D.近代的黑格尔4、甲在手上放上1毫克重的压力就会感觉到,而乙要在手上放3毫克的压力才能感受到,说明前者的皮肤感觉阈限小,则其感受性,后者皮肤感觉阈限大,则其感受性。
()A.高,低 B.低,高 C.高,高 D.低,低5、上课时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总是把教师的讲授声音作为对象,而把教室内的其他声音作为背景,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性质。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6、以下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 B.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基本的两大类C.低级需要没有满足也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 D.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7、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受到开水推动水壶盖原型的启示,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到锯齿状的植物丝茅草原型的启发,这些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原型启发 D.表象8、在选择大学时,一所大学是名牌大学,但离家太远;另一所大学离家较近,但知名度小了一些,这样的选择就面临着()冲突。
A.接近-接近 B.接近-回避 C.回避-回避 D.双重接近-回避9、下面不属于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是()。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选择性10、“一好百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现象说的是认知中的()。
浙江省温州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考高三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08.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中A所在区域农业与潘帕斯草原比:()A.都属于大牧场放牧业B.都以畜牧业为主C.两地农业机械化水平都很高D.两地农业的商品率都很高2、图中B地西侧地区荒漠化的产生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是:()A.由于过度农垦,引起固定沙丘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B.由于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牲畜饮水井周围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C.由于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过程中破坏植被,荒漠化土地成点状、线状分布D.由于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植被,造成固定沙丘活化3、图示A湖的特征及该区域的优良牲畜品种是:()A.内流湖——细毛羊 B.外流湖——滩羊C.外流湖——三河马、三河牛 D.内流湖——牦牛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地球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收支始终保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
回答4~6题。
4、上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 D.冷暖相互交替5、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
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
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的变化 B.城市规模扩大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全球气候变化6、上题所述地区的工业区最有可能位于()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下图表示我国东经110度以东地区某一年月降水量变化情况,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作为一地区处于雨季的标志。
回答7-9题:7、图中雨季时间最短的地区是:()A.辽河流域 B.海河流域C.黄河流域 D.华南地区8、图中表示梅雨季节的点是:A.图中的A点 B.图中的B点C.图中的C点 D.图中的D点9、图中C点的月平均降水量大约为:()A.大于100毫米 B.小于100毫米C.小于150毫米 D.大于150毫米右图为一河流地质地形剖面平面图,回答10-11题10、A、B、C、D四处最容易形成瀑布景观的是()A.A B.B C.C D.D11、在A处最优考虑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种植业 B.林果业 C.渔业 D.牧业12、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基本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和谐。
60℃ 60℃ 甲 乙 丙 图2龙南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试卷期末考试1、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
⑴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擦取暖。
⑵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⑶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
⑷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
⑸晒太阳时会感到很热。
⑹用锤子反复打击一块铁片,它的温度会升高。
⑺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2、下面三句话中,“热”的含义是什么?(填“温度”“热量”或“内能”)⑴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⑵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⑶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海南岛四面环海,正常情况下,相比于内陆地区,早晚的气温变化比较(填“大”或“小”),主要是因为海水的 比陆地砂石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4、在冬天,为了取暖,每小时需给某房间供热4.2×106J ,若流进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0℃,由此可知每天有 ㎏水流经散热器。
5、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能量损耗大致为:气缸散热损失占25%,废气带走的能量占30%,摩擦等机械损耗占10%,则它的机械效率为 。
6、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 磁体外部的磁场一样,它的两端分别是极和 极,当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时,螺线管的两磁极 。
7、一重5N 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 N ,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m 38、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数汽车里的发动机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使汽车获得动力的是 冲程,排出废气的是 冲程。
9、一块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把这块铁据掉一半,余下部分的比热容是 ,把这块铁加热到100℃,它的比热容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图1所示,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MN 处,当S 闭合且变阻器滑动片P 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则应将变阻器的接线柱 或 接入电路,这时小磁针的左端是 极。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注意: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填在解答题前的答题栏内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计算:①3838-=-;②9494+=+;③22223=-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 已知x 、y 是实数,0)3(432=-++y x ,则xy 的值是A . 4B .-4C .49D .49-3. 如果2是方程02=-c x 的一个根,那么c 的值是 A .4B .-4C .2D .-24. 方程0562=-+x x 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A.14)3(2=+xB. 14)3(2=-xC. 4)3(2=+xD. 4)3(2=-x 5. 万花筒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如图所示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小三角形均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其中的菱形AEFG 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 以A 为中心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6. 已知两圆得半径分别为5cm 和4cm ,圆心距为7cm ,那么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内切 C.外切 D.外离7. 在△ABC 中,已知∠C =90°,BC =3,AC =4,则它的内切圆半径是 A .23B .32C .2D .18.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是( ).A. 水中捞月B. 拔苗助长C. 守株待免D. 瓮中捉鳖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 若式子xx-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0. 已知x =-1是方程062=+-mx x 的一个根,则12-m 等于 11. 点P (3,-2)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AB 弧),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AB =120m ,C 是AB 弧是一点,OC ⊥AB 于D ,CD =20m ,则该弯路的半径为13. 若用半径为r 的圆形桌布将边长为60 cm 的正方形餐桌盖住,则r 的最小值为 14.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题栏一、选择题二、填空题9. 10. 11. 12. 13. 14. 三、解答题(共58分)15.(5分)计算:22)8321464(÷+-16.(5分)解方程:22)25(96x x x -=+-P A17.(5分)把正方形ABCD 绕着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 ,边FG 与BC 交于点H (如图).试问线段HG 与线段HB 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18.(6分)为了测量一个圆形铁环的半径,某同学采用了如下办法:将铁环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板和一个刻度尺,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进而可求得铁环的半径,若测得PA=5cm ,求铁环的半径.19.(6分)如图是从一副扑克牌中取出的两组牌,分别是黑桃1、•2、3、4和方块1、2、3、4,将它们背面朝上分别重新洗牌后,•从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那么摸出的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和等于5的概率是多少?请你用列举法(列表或画树状图)加以分析说明.20.(6分)先阅读,后解答:63)2()3(63)23)(23()23(323322+=-+=+-+=-像上述解题过程中,2323+-与相乘,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可将这两个式子称为互为有理化因式,上述解题过程也称为分母有理化,(1)3 的有理化因式是 ,25+的有理化因式是 (2)将下列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52= ,633+=(3)已知2a b ==a 与b 的大小关系。
山东省烟台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生 物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3.交卷时,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齐交上。
第Ⅰ卷(选择题 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 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 元素从CO 2先后经C 3、C 5形成(CH 2O )B .N 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 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 .O 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D .P 是构成ATP 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 的合成2.酵母菌在代谢中产生CO 2的部位可能是 ( )A .细胞质基质B .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C .线粒体D .细胞液3.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 )A .增加细胞蛋白质的种类B .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C .使细胞代谢增强D .使细胞的全能性更易表现4.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下列哪类细胞中 ( )A .分裂期的细胞B .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C .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T 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参照右图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6.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 .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种群密度的调查C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有关群落的问题D .用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 的复制7.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 )A .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B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 .将抗原呈递给B 淋巴细胞D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8.如图表示pH 、温度与反应物的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该酶的最适pH 为8B .温度从0→M 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C .pH 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D .pH 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9.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10.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肽键数目减少8个B .C 原子减少12个C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 .O 原子数目减少1个11.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 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 )A .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 .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C .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D .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12.下面是四位同学拼制的RNA 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 )1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 .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14.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 .GTA 肯定不是密码子C .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 .信使RNA 上的GCA 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15.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 .杂合子自交发生3:1的性状分离比C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D .2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下面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目变化,其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 ( )17.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装₪₪₪₪₪₪₪₪₪₪₪₪₪₪₪₪₪₪₪₪₪₪₪₪₪₪₪₪₪₪₪₪₪₪钉₪₪₪₪₪₪₪₪₪₪₪₪₪₪₪₪₪₪₪₪₪₪₪₪₪₪₪₪₪₪₪₪₪₪₪₪₪₪₪ 线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九年级化学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Ca= 40 CI=35.5 Zn=65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请将选择题答案编号填在括号里;非选择题直接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雨水 B 、自来水 C 、蒸馏水 D 、矿泉水2.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 A .N 2 B .CH 4 C .CO 2 D .CO3.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灯泡通电发光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湿衣服晾干D .食盐水的蒸发 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九年级化学科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Ⅰ卷答案填在表格内,第Ⅱ卷答案填在题内相应的位置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题号一二三四五合计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本大题中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食盐溶解C.火药爆炸D.浇铸钢锭2.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在硬水和软水中加入适量的:A.蒸馏水B.食盐水C.酒精D.肥皂水3.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的是:A.点燃酒精灯B.添加酒精C.存放酒精灯D.加热固体4.佛山市是陶瓷之乡,某种精密陶瓷是用纳米氧化铝(Al2O3)制成的,纳米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A.+4B.+3C.+2D.+1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K 、Ca 、 Na 、 Mg 、Al 、Zn、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约200年前 约6000年前 约2500年前①② ③ ④⑤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A.金属的活动性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延展性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7.用分子观点解释右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8.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 +2NO 催化剂N 2+2X ,则X 的化学式为: A.CO 2B.H 2OC.NO 2D.O 29. 25℃时,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8g A ;60℃时,100g 水能溶解10g B 。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7一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A.对世界状况的不同回答B.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模式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趋势的不同回答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 )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B.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C.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D. 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利上层建筑的统一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4.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 )A.一切哲学派别的共性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性D.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5.“物质是水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 )A.都是正确的B.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C.前者错误,后者正确D.都是错误的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B. 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 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B.否定世界的统一性C.坚持世界不可知性D. 坚持世界可知性8.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生产关系B. 地理环境C.生产劳动D. 社会意识9.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物的关系C.物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10.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主要是看( )A.劳动者的技能状况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状况D.运输设备的状况11.在下列社会心理中,最稳定的是( )A.阶级心理B. 阶层心理C.团体心理D. 民族心理12.“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2007——2008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
历史试卷出卷人:大田七中郑承再(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请将
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之说。
我们知道,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但它并非文明的本质。
那么,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标志是()
A、金字塔、空中花园等
B、奴隶制社会的形成
C、《汉谟拉比法典》等成文法典出现
D、古代哲学产生
2、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历史事件是()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明字治维新
D、大和统一
3、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市民阶级
D、早期资产阶级
4、《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作了描述。
下则资料是对哪里的富庶进行的描述
A、元大都
B、中国
C、日本
D、蒙古
5、“禁寺”中心的可尔白神庙是哪个宗教徒拜的地方()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6、右图是一位少妇的肖像油画,她的神态恬静端庄,她
“神秘的微笑”给人们以无限丰富的联想。
它的作者是( ) A 、 荷马 B 、 但丁 C 、达芬奇 D 、莎士比亚
7、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民都会载歌载舞,欢度国庆。
下列文件中跟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8、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反映出( )
①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③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④ 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19世纪上半期,如果一位法国巴黎市民想在国内作短途旅行,请你为他选择一样合适的交通工具( )
A 、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汽船 10、欧洲资产阶级在其罪恶的殖民活动中,被马克思指责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是( )
A 、 种族灭绝
B 、黑奴贸易
C 、血腥掠夺
D 、杀人越货
11、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A 、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尔 B 、 C 、圣马丁 D 、伊达尔哥
12、右图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是( ) A 、 《人民宪章》 B 、 《共产党宣言》 C 、 《凡尔塞和约》 D 、 《国际歌》谱曲
13、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是因为( )
A 、 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 、 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求
C 、 消除了种族歧视
D 、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14、假如你是俄国的农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法令后,你会遇到的变化是( )
①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你
④你与地主的矛盾彻底解决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史蒂芬孙
16、学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课后,同学们对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的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具体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C、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D、没有撒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就不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7、18世纪以后,什么学说的兴起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微生物学
18、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制度在俄国统治的革命是()
A、1905年革命
B、二月革命
C、1848年革命
D、十月革命
19、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持续时间比较长
B、涉及范围特别广
C、破坏性特别大
D、全球化趋势特别强
20、纳粹党上台后残酷迫害犹太人,你认为纳粹政权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夺取犹太人的财富
B、犹太人想颠覆政府
C、煽动种族狂热,为侵略制造借口
D、犹太人进步人士很多
二、改错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每小题均有两处错误,请将错误内容和
订正内容书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21、一位威尼斯商人慕名来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并欣赏了著名的长诗《神曲》。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49年英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689年英国颁布《人权宣言》,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9世纪初,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在电力技术方面,美国和英国居领先地位。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意大利、德国、日本相继走上法西斯道路,而美国则实行“新政”。
这场“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金融也、业的整顿。
由于措施得力,“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发展起来。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25、恩格斯说:“这是依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请回答:
⑴恩格斯的这段话中所指的伟大变革是什么?(2分)
⑵列举二位“巨人”及他们的成就?(4分)
⑶这次变革对欧洲乃至世界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⑷你从这些“巨人”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某次战争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
请回答:
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2分)
⑵、此次战争双方是由哪两个集团构成的?(2分)
⑶、材料一中所指的‘火药桶’和‘火星’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⑷、材料二表明此次战争规模之大、破坏性极强,试想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2
分)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守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引自九年级历史教材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材料是对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影响的概括,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及其
性质?(4分)
⑵、这次改革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什么?(2分)
⑶、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许多亚洲国家深受其害,试举两个受害最深的国
家?(2分)
⑷、今天,我们祖国正在走向强大,该取日本的精华是什么,弃日本的糟粕什么?
(4分)
28、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到“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很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总经理………”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报道反应了美国纽约正发生着什么事件?(2分)
⑵、美国在谁领导下采取什么政策来消除此事?(4分)
⑶、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4分)
⑷、德国、日本等国又如何应对此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