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动物分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3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知识点整理问题列表: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哪几部分?什么是骨连接?2. 关节包括哪些结构?什么时脱臼?关节具有什么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时什么?和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又是什么?3. 肌肉有哪两大部分构成?4. 运动时,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5. 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两种特殊情况:手臂向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是什么?手臂向下,空手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又是什么?6. 运动是否只需要运动系统来参与?在运动中起调节作用的是什么系统?和运动时能量供应有关的主要的系统有哪些?知识点: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骨骼肌)。
若分为两部分,则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和骨骼肌。
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就是骨连接,包括骨缝、椎间盘和关节。
其中,关节属于有活动的骨连接,椎间盘属于半活动的骨连接。
2. 关节结构(如右图):(1) 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腔、关节囊。
如果是四部分,关节的结构就不提关节软骨。
关节腔中有滑液,由关节囊分泌。
(2) 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落出来的现象。
(3) 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4) 和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附着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的关节软骨和关节腔中的滑液。
(5) 和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关节囊。
3. 肌肉有两大部分构成:肌腱和肌腹。
中间较粗的叫肌腹,两端较细,附着于不同骨上的叫肌腱。
4. 运动时,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相应的骨受到牵引,从而使骨绕关节活动。
一个动作就产生了。
因此,一块肌肉至少需要附着在两块骨上才能产生运动,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配合完成。
5. 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6.运动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起主要调节和支配作用的是神经调节,起辅助作用的是激素调节;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依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知识点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知识点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刺胞动物
(1)常见的刺胞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有
______无______。
2.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2)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少数营自由生活,大多数营__________生活。
(3)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器官简单,__________器官发达。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背腹__________;有口无
__________。
3.线虫动物
(1)代表动物——蛔虫
蛔虫
(2)常见的线虫动物:除了蛔虫,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等。
(3)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
有__________。
1。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重点)②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③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观察水螅的结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2.能力目标①学会观察水螅。
通过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及纵切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并能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及观察水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和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②通过大量的图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腔肠动物”的教学,以水螅为例进行学习,但因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效果不明显,本人采用了播放几个相关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再以水螅的纵切片加深对水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巩固,然后展示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来了解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水螅的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视频、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显微镜、水螅的纵切片、鱼的骨骼标本、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及不同种类动物骨骼结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美丽浩瀚的大自然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植物,还孕育着形形色色,充满生机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物王国,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领略动物的风采观看视频,激发学习的欲望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物世界》的视频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导入,既创设情景,激发好奇,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据统计,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动物学家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二、学生自主学习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其它动物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有无脊柱;了解脊椎骨与脊柱的关系,知道什么无脊椎动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能排泄废物4、有应激性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6、生长发育7、能繁殖8、遗传变异二、观察法P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二、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三、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四、对照实验P15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第四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姓名:王梅单位:卓楼中学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9日,星期四,第五节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了解水螅、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3、知道扁形、线形动物的形态特征。
4、了解腔肠、扁形、线形、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水螅、蚯蚓的视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螅、蚯蚓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4.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总结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水螅、蚯蚓生活的视频片段。
一、腔肠动物:水螅(15分钟)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
思考下面问题:1、动物分为哪几类?展示图片请学生区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二、出示水螅图片指出水螅是一种常见的腔肠动物1.播放水螅的生活视频E:\Youku Files\download\腔肠动物水螅免费科科通点上传者看有序全部高中生物实验_iCan3处理后.flv思考以下问题:(1)、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外部形态是怎样的?(3)水螅是靠什么捕食的?食物从哪进入的?食物残渣从哪出?2、肯定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浅褐色,圆柱形,有6-10条触手,有口无肛门。
3、出示水螅的纵切面图思考问题水螅的结构如何,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2.从课本上找到并标记思考题的答案;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4、学生自学课本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5、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哪些?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结合课本认识到:水螅的体壁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中胶层没细胞结构。
自学课本找出代表动物: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二、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5分钟)1、出示涡虫、绦虫、血吸虫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它2、师生共同总结出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