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pdf一、《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古代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文学之一。
包括分类五经,整本诗经三百零五篇,主要记录了山水、政治、人物、神话故事等文学内容。
诗歌通常用歌颂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心灵和思想,反映出古代中国的宗教、农耕、治理以及思想文化。
这部诗经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萌芽的初期,也是最经典的书籍之一。
二、《楚辞》《楚辞》是古代楚国文学著作,由楚贤王吴起创作。
《楚辞》共分十四部,收录了大量楚文学著作,主要内容是通过歌颂和描述楚国历史及其臣民勇武团结精神而示范楚国文化形象。
《楚辞》收录的主要有《国风·秦风》《小雅·大雅》《乐府》《尔雅》以及《孔雀东南飞》等。
三、《汉乐府》《汉乐府》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是汉代两汉之间的文学文本。
据一般认为,《汉乐府》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中部、外部和神话故事部分,内容比较丰富,包含政治、文学、哲学、外交等智慧主题,《汉乐府》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四、《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当时被称为“宝库”,被世界公认为最早、最杰出的诗歌集。
虽然它只有三百首诗歌,但它涵盖了唐代人文精神的全貌,涉及面广,思想深刻,是文学史上的精品。
诗歌的内容考究入微且深入浅出,写景细腻,描写丰满,语言有力。
五、《宋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是宋代古典文学著作,由著名宋朝文学家苏轼撰写。
《宋词三百首》涵盖了宋代特有的语言、文化、历史、政治等内容,大幅度揭示了宋朝的历史画卷,以明代词人王廷熙的注释与脚注,将宋词的文本系统化,可谓是宋词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古典诗词一、古典诗词概述古典诗词-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
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但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可以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中国古典诗歌大体分为:(1古体诗(古风):四言、五言、七言古体诗,乐府诗;(2)近体诗(格律诗):律诗、律绝、排律;(3)词: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格词、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格词。
(4)曲:散曲、杂剧。
二、简述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诗歌是先秦文学的巨大成就之一。
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文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上,春秋时编成的《诗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从音乐角度上分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形式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发展阶段的完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文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秦代时间短促,加上焚书坑儒,思想统治极为严酷,因此主要只有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到了汉代,西汉文人诗坛,颇为寂寞。
基本上为模拟四言和骚体的创作。
值得一提的有汉初高祖刘邦的骚体歌诗《大风歌》、韦孟的四言《讽谏诗》等。
但是到了东汉,情况就有转变,张衡的《四愁诗》虽没有脱尽骚体影响,但已具有新的气象。
在班固、张衡的倡导下,东汉文人注意学习乐府民歌。
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乐府诗》,其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2018-08-03 23:16:42(一)古典诗词概述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
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
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古词卷)一、引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瑰宝中的珍品。
古词作为其中的一种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一直备受读者喜爱。
本篇赏析将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古词进行分类赏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二、古词的分类1. 豪放派豪放派是古词中最为鲜明的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的词风豪放不羁,气势磅礴,常常以恢宏的叙事和广阔的视角展现出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
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抒发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怀念。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奔放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
2. 婉约派婉约派是中国古词的另一大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婉约派的词风温婉细腻,情感真挚,常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柔美笔触,回忆了少女时代的欢乐时光。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则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悲苦。
3. 田园派田园派是中国古词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等。
田园派的词风清新自然,描绘了乡村田园的宁静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朴素语言,描绘了他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笔触,展现了秋日山间的美丽景色。
三、古词的艺术特色1. 语言简练优美古词的语言简练优美,常常以寥寥数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佳人笑语盈盈、美丽动人的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常识一、诗(一)古体诗1.古体诗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2•乐府诗一一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1. ----------- 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2•律诗一一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二、词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也称作“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
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
2.词的分类①按字数分为:小令(W 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3.词牌一一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1•散曲一一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2.戏剧一一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
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开创楚辞新体诗,著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
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
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R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❶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❷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❸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❹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一、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思念古迹来到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武侯的景仰之情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
轼"初夏"〕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
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初中语文诗词分类方式及意义
初中语文诗词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主题分类:包括田园诗、送别诗、怀古诗、羁旅诗、爱国诗、哲理诗、
抒怀诗等。
这些主题表达了诗人不同的观点、态度或情感。
2.按表达技巧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写景诗、咏物言志诗、爱情诗、记行
送别诗、边塞诗等。
这些诗词通过不同的表达技巧来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按语言风格分类:包括清新自然、雄浑豪放、委婉含蓄、简练明快等。
这
些不同的语言风格反映了诗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4.按篇幅长度分类:包括长篇、中篇、短篇等。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诗
词的篇幅长度来划分,也影响了诗词的内容和形式。
5.按创作年代分类:包括古代诗词、近代诗词等。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
诗词的创作年代来划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以上是初中语文诗词的一些常见分类方式,通过这些分类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主题、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
一、古代诗歌体裁(形式)包括诗、词、曲。
(一)诗的体裁(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体(包括“歌”、“歌行”、“引”、“曲”、“吟”等)。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四言诗)→楚辞(杂言体)→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四言、五言、七言)→魏晋南北朝民歌→两晋南北朝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格律诗体。
相对于古体诗而名。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五言绝句(五言四句)、七言绝句(七言四句)
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律诗(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山水田园诗:其风格清新自然。
2、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托物言志。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友情送别诗
8、婚恋爱情诗
9、抒情诗(直抒胸臆)
10、长篇叙事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