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3.1 牛顿第一定律 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A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答案:D2.(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中)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故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A.物块P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解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选项C正确.答案:C4.(2017·江西上饶横峰中学月考)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动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风扇向前吹出风时,风扇也受到风给的反作用力,方向向后,同时风给风帆一个向前的力;也就是说小车受到风帆给的一个向前的力,还有风扇给的一个向后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帆和风扇都是小车的一部分,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不能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说明,故选B。
[A组·基础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2018·杭州市高考预测卷)春暖河开,冰面上一块石头逐渐下陷,对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冬天冰硬,冰面的反作用力等于石头的压力.春天冰面变软,它的作用力达不到石头的压力,故石头下陷B.不管是冬天还是春天,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与石头对冰面的压力相等C.下陷是因为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小于冰块的重力D.春暖河开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较冬天减小解析:无论冰软硬,冰面对石头的作用力总等于石头对冰面的压力,选项A错误,B正确;下陷是因为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小于冰块的重力,选项C正确;冬天时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等于石头的重力,春暖河开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较冬天减小,选项D正确,故选A.3.如图所示,用推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力F越大,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D.若撤去力F,物体将以加速度a下落,其中加速度a小于重力加速度g4. (2018·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物理试卷)小巧美观的冰箱贴利用磁性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冰箱贴( D )A.受到的磁力小于受到的弹力B.与冰箱间有四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受到的磁力和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受到冰箱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解析:冰箱贴静止不动,受力平衡,它受到的磁力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C 错误;冰箱贴与冰箱间的作用力有:摩擦力、磁力和弹力,则与冰箱间有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错误;冰箱贴除受向下的重力外,还受到冰箱的作用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则受到冰箱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选项D正确;故选D.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的压力B.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C.鸡蛋撞击石头,蛋碎石全,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6.(多选)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相互抵消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失7.(多选)在运动项目中,有很多与物理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运动会上,某同学成功地跳过了1.28 m的高度,若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从地面向上起跳过程,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等于该同学的重力B.从地面向上起跳过程,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等于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力C.落到垫子上后,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始终等于垫子对该同学的支持力D.落到垫子上后,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始终等于该同学的重力[B组·能力题]8.从下列哪个物理规律可演绎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结论( B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9.(2018·江西省红色七校二模)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加速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解析: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所以选项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选项B错误;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D错误.10.如图所示.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B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11.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1、2用轻质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加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 )A.一定大于F2小于F1B.一定等于F1-F2C.一定等于F1+F2D.一定等于F1+F2212.(2018·福建六校联考)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13. (2018·湖南五校联考)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D )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解析: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羽毛球筒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而保持静止,所以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故D正确.14.(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020年高考物理课时过关练: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在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结论的过程中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B.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那么由加速度的定义,当非常小的时候,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加速度,上述论断就运用了“微元法”C.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物理科学方法,公式就运用了比值定义法D.万有引力可以理解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个引力场,而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其它有质量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场中都要受到该引力场的引力(即万有引力)作用,这情况可以与电场相类比,那么在地球的引力场中的重力加速度就可以与电场中的电场强度相类比2.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B.控制变量C.等效替代D.科学假说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 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A.在B点保持静止B.沿BE方向运动C.沿BC方向运动D.沿BD方向运动4.以下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只有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具有惯性B.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C.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牛顿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5.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6.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①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结论是( )A.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7.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甲所示,在电梯厢内由三根轻绳A O、BO、CO 连接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轻绳A O、BO、 CO 对轻质结点O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现电梯厢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A.在0~t l 时间内,F1 与F2 的合力小于F3B.在0~t1 时间内,物体处于超重状态C.在t1~t2 时间内,F1 大于m gD.在t1~t2 时间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2、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 时刻,以初速度v0 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0 时刻物块到达最高点,3t0 时刻物块又返回底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位移为v0t0B.物块返回底端时的速度为v0C.可以计算出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D.不可以计算出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4、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 s 、5~10 s 、10~15 s 内F 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则( )A .F 1<F 2B .F 2>F 3C .F 1>F 3D .F 1=F 35、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
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
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
不计所有摩擦。
小物块的质量为( )A .2mB .2C .mD .2m 6、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4题为单选,5~8题为多选)1.[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一联]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6 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0.8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则()A.物体A受到的弹簧的拉力不变B.物体A相对小车向左运动C.物体A相对小车向右运动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答案:A解析:物体A先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拉力为6 N,则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且大小为6 N,现在小车以0.8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A也以0.8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A需要的合力等于8 N,弹簧向右的拉力为6 N,小车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为2 N,方向向右,2 N <6 N,即物体A仍相对车静止受到弹簧的拉力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减小,综上,本题选A.2.[2019·湖南省长沙月考](多选)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答案:BC解析:弹簧两端连接物体,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开始A、B静止,可计算出弹簧伸长且弹力大小等于mgsinθ,剪断细线的瞬间,B的受力不变,故瞬时加速度为零,B正确,A、D错误.A所受沿斜面向下的弹力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均为mgsinθ,合力等于2mgsinθ,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C正确.3.[2019·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模拟](多选)如图甲,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t=1 s时刻撤去恒力F,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A.物体在3 s内的位移s=3 mB.恒力F与摩擦力f大小之比为:f=:1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D.在撤去F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v1:v2=:1答案:BC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3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应为9 m,A错误.撤去力F后,物体受摩擦力作用而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而a2=μg,μ=0.3,C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故撤去F 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D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1,f=ma2,a1=6 m/s2,a2=3 m/s2,解得:f=:1,可知B正确.4.[2019·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摸底]如图,质量为1.5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0.5 kg的物体B由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m/s2)()A.0 B.2.5 NC.5 N D.3.75 N答案:D解析:剪断前,只有A对弹簧有作用力,所以剪断前弹簧的弹力大小F弹=mAg=15 N,剪断瞬间由于弹簧来不及发生形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mB)g-F弹=(mA+mB)a,解得a=2.5 m/s2,隔离B,则有mBg-N=mBa,代入数据解得N=3.75 N,D正确.5.(2018·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平衡状态)在微信、微博与QQ空间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电子秤下面垫上泡沫箱,电子秤稳定后示数会比物体的实重大,这是经商者欺诈消费者的手段。
请依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泡沫箱质地较软,电子秤称量时下陷,导致示数增大,因此此说法是真实的B.称量物品时电子秤与物品处于稳定的超重状态,示数增大,因此此说法是真实的C.与所称量物品以及泡沫厚度有关,示数可能会增大也可能减小,因此此说法是虚假的D.根据平衡知识,示数体现的是真实的物重,因此此说法是虚假的答案 D解析当电子秤稳定后物体的重力大小等于对电子秤的压力大小,所以D正确。
2.(平衡状态)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 C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某一时刻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C项符合平衡条件的判断,正确;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合力不为零,故不是平衡状态,D错误。
3.(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三根轻绳分别系住质量为m1、m2、m3的物体,它们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系于O点,整体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OB处于水平状态,则()A.m1∶m2∶m3=1∶2∶3B.m1∶m2∶m3=3∶4∶5C.m1∶m2∶m3=2∶3∶1D.m1∶m2∶m3=3∶2∶1答案 C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O点受到三根绳子的拉力如图所示。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则( B )A.a1=a2,x1=x2B.a1<a2,x1=x2C.a1=a2,x1>x2D.a1<a2,x1>x22.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用水平力F拉B(如图甲所示),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F′拉A(如图乙所示),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不得超过( B )A.2F B.F 2C.3F D.F 33.(多选)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B物体上加一块橡皮泥,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那么加上橡皮泥以后,两段绳的拉力T a和T b的变化情况是( AD )A.T a增大B.T b增大C.T a减小D.T b减小4.质量为M的光滑半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其上从而使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半圆槽上,如图所示,则( C )A.小球对半圆槽的压力为MFm+MB.小球对半圆槽的压力为mFm+MC.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半圆槽上,则小球对半圆槽的压力增大D.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半圆槽上,则小球对半圆槽的压力减小5.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串在杆上,靠摩擦力保持相对杆静止,物块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球,此时小车正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物块、小球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加,物块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A )A.横杆对物块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横杆对物块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D.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20 N/m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挡板A以4 m/s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g取10 m/s2,则( B )A.小球向下运动0.4 m时速度最大B.小球向下运动0.1 m时与挡板分离C.小球速度最大时与挡板分离D.小球从一开始就与挡板分离7.(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和B.保持A的质量不变,改变B的质量m,当B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的加速度a随B 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若θ已知,可求出A 的质量B .若θ未知,可求出图乙中a 1的值C .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a 2的值D .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m 0的值8.如图所示,B 物体的质量为A 物体质量的两倍,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粗糙的斜面上,A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使A 、B 相对静止地沿斜面向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 1;若撤去拉力F ,换成大小仍为F 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推A ,A 、B 保持相对静止后弹簧长度为l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 .两种情况下A 、B 保持相对静止后弹簧的形变量相等 B .两种情况下A 、B 保持相对静止后两物体的加速度不相等C .弹簧的原长为l 1+l 22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l 1-l 29.足够长光滑斜面BC 的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B 点由一小段圆弧连接,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静止于A 点.现在AB 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角的恒力F 作用,如图甲所示,小物块在AB 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到达B 点时迅速撤去恒力F .(已知sin53°=0.8,cos53°=0.6,g 取10 m/s 2)(1)求小物块所受的恒力F大小.(2)求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时间.(3)小物块能否返回A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距离B点的距离.10.两物体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体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甲所示,在A、B的速度达到6 m/s时,撤去推力F.已知A、B质量分别为m A=1 kg、m B=3 kg,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B与地面间没有摩擦,B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1)推力F的大小.(2)A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11.如图所示,一圆环A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上,A的长度相对B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A和B的质量都等于m,A和B之间滑动摩擦力为f(f<mg,g为重力加速度).开始时B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A在B的顶端.现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木棒与地面相碰后,木棒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反向运动,并且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设碰撞时间很短,不考虑空气阻力,在B再次着地前,A、B不分离.(1)请描述在从开始释放到B 再次着地前的过程中,A 、B 各自的运动情况,并求出匀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B 至少应该多长?参考答案1.B2.B3.AD4.C5.A6.B7.BC8.D9.答案:(1)由图乙可知,AB 段加速度a 1=Δv Δt=0.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μ(mg -F sin α)=ma 1解得F =ma 1+μmgcos α+μsin α=11 N.(2)在BC 上,有mg sin α=ma 2 加速度a 2=g sin α=8 m/s 2小物块从B 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到B 时间相等,则t =2v Ba 2=0.5 s.(3)小物块从B 向A 运动过程中,有μmg =ma 3 解得a 3=μg =0.5×10 m/s 2=5 m/s 2滑行的位移s =v 22a 3=2.022×5 m =0.4 m<s AB =v t =v B 2t =2.02×4.0 m=4.0 m.故小物块不能返回A 点.10.答案:(1)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设物体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由B 物体的v t 图象得a =3 m/s 2.对于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A g =(m A +m B )a 解得F =15 N.(2)设物体A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撤去推力F 后,A 、B 两物体分离,A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运动,对于A 物体有μm A g =m A a A ,a A =μg =3 m/s 2,v t =v 0-a A t =0,解得t =2 s ,物体A 的位移为x A =v t =6 m , 物体B 的位移为x B =v 0t =12 m ,所以A 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 、B 之间的距离为Δx =x B -x A =6 m.11.答案:(1)释放后A 和B 相对静止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都为a =g ,B 与地面碰撞后,A 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A =mg -fm, B 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B =mg +fm ,B 速度减为零后,继续以加速度a B 向下运动.(2)B 第一次着地前瞬间的速度为v 1=2gh ,B 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到再次落回地面所需时间为 t =2v 1a B,在此时间内A 的位移x =v 1t +12a A t 2,要使B 再次着地前A 不脱离B ,木棒长度L 必须满足L ≥x ,联立解得L ≥8m 2g 2hmg +f 2.。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课时课时作业含解析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课时课时作业含解析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课时课时作业含解析课时作业【基础练习】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2018潍坊模拟)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 D.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B 解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A正确;质量不变惯性不变,与运动状态无关,只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因为质量不变,C正确;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使其静止的状态不易改变,D正确。
2.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B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3.在向前高速行驶的客车上驾驶员若紧急刹车,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将向前倒,因此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B.系好安全带可以增大人和车的惯性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解析:系好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关,选项A,B错误,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由于惯性人具有向前的速度而造成伤害,选项C错误,D正确.4.(多选)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AD解析: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A正确;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涉及人、地球、气流三个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由于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C错误;人被向上“托起”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5.如图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 D.抛物线B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均沿竖直方向,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态不变,又因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故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无运动,只沿竖直方向向下做直线运动.故选项B 正确.二、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6.(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AC解析:若冰面看成是光滑的,即两人受到的摩擦力为0,则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正确;B错误;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相同的作用力下,甲产生的加速度比乙小,故它运动到分界线的时间就较长,乙先到达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选项C正确;它们相对运动,收绳的速度就是他们的相对速度,它的大小不影响“拔河”比赛的胜利,选项D错误。
3.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2019年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摸底)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B.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牛顿”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故A错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系,故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故B正确;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理想实验验证,故C错误;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即1 N=1 kg·m/s2,但不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答案:B2.(2019年荆州模拟)(多选)下面是摘自20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的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的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的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的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的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解析:上小学的汤姆,对于力和运动的认识,只能凭经验感觉,不会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宇航员的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火箭依靠惯性飞行,故B错误,C、D正确.答案:ACD3.(2019年无锡模拟)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解析:这里要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因为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往往不同,所以不能从效果上去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答案:C图3-1-84.(2019年乐山模拟)如图3-1-8所示,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解析:吊扇不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等于吊扇的重力,吊扇旋转时要向下扑风,即对空气有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也对吊扇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减小,B正确.答案:B图3-1-95.(2019年黄冈模拟)如图3-1-9所示,质量为M=60 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m=40 kg的重物送入井中.当重物以2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 A.200 N B.280 NC.320 N D.920 N解析:设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为F,对重物m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绳对人向上的拉力F′与人对绳的拉力F等大反向,设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对人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F N=Mg,解得F N=Mg-mg+ma=28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故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80 N,B正确.答案:B。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f仅与球的速率v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 f=kv(k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v-t图像如图所示。
落地前,经时间t0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v1、v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B.C.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t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2.(2018·天津实验中学期中)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3.(2018·天津静海一中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0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θ,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其光滑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推斜劈,恰使物体m与斜劈间无相对滑动,则斜劈对物体m的弹力大小为()①mg cos θ②③④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二、多项选择题4.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B物体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A.t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B.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C.t~2t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D.0~2t时间内,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的方向相同5.(2018·天津一中月考)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2 kg,物块B的质量为1 kg,而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可以有选择地对B施加水平推力F1和竖直向下的压力F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F1=3.6 N,F2=5 N,则A、B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B.若F1=5.4 N,F2=20 N,则A、B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C.若F2<10 N,无论F1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运动起来D.若F2>10 N,无论F1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B发生相对运动三、非选择题6.如图所示,一儿童玩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名幼儿用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恒力拉着它沿水平地面运动,已知拉力F=6.5 N,玩具的质量m=1 kg,经过时间t=2.0 s,玩具移动了距离x=2 m,这时幼儿将手松开,玩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下。
2020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第三部分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2019浙江模拟)2018年欧冠1/4决赛,皇马队的C罗的倒挂金钩破门帮助皇马战胜了尤文图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被踢出后,受到重力、推力、空气阻力共同作用B.足球能在空中运动是因为惯性,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研究足球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足球视为质点D.若足球不受空气阻力,将沿着水平方向一直运动下去【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足球在空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选项A错误;惯性大小只和物体质量有关,和速度大小无关,选项B错误;足球不受空气阻力,但仍受到重力,还是会落回地面,选项D错误;研究足球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忽略足球的大小,故可视为质点,选项C正确。
2.(2019浙江模拟)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A.赛车在匀速运动时惯性小,急刹车时惯性大,需要注意安全B.篮球运动员扣篮前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更容易扣篮C.公交车突然左拐,由于惯性乘客会跟着向左倾倒。
D.公交车在匀速前行时由于惯性,原地向上起跳的乘客将落在起跳点【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选项A、B错误;惯性使得乘客具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当公交车向左拐,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状态向右倾倒。
公交车匀速前行,乘客起跳由于惯性将随着公交车匀速前进,故落地仍在起跳点,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3.(2019浙江模拟)雅加达亚运会田径比赛,男子跳高决赛,中国选手王宇以2米30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时隔28年后再次拿到亚运会该项目金牌,则()A.王宇起跳瞬间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B.王宇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王宇在最高点处于平衡状态D.王宇在下降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无论是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还是在最高点,王宇的加速度始终向下,所以始终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A、D错误,B正确;起跳时王宇有一个向上的的加速度,故合力向上,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选项C错误。
4.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参考答案】BCD【名师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选项A错误。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选项B正确。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选项C正确。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选项D正确。
5.(2017·益阳模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
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批判的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建立了新物理学。
新物理学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
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中不符合新物理学的是()A.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C.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受到的向外的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却没有立即反向运动,而是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反向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当物体不受到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的状态,故选项A正确;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正确;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需要的向心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故选项C错误;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由于具有保持这种运动状态的惯性,虽然受到向下的重力,但物体不会立即向下运动,故选项D正确。
6.(2016开封四模)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他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参考答案】B【名师解析】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一定,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A错误。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知,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B正确。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2=2aL可知,斜面长度L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而加速度与倾角有关,选项C错误。
由L=12at2可知,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加速度有关,而加速度与倾角有关,选项D错误。
7.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他们通过实验和推理,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观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他们的观点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通过对“人推车,车前进,不推车,车就静止”现象的分析,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正确选项为D。
8. 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可使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C.货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些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行驶目的【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原因是发动机功率增大了,但是赛车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选项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一段距离后,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速度减小,而子弹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选项B错误。
货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些会改变货车的质量,改变它的惯性,选项C正确。
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通过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是整体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9.(2016北京联考)如图所示,为现代人在实验室所做的伽利略斜面实验的频闪照片的组合图。
实验中把小球从左侧斜面的某个位置由静止释放,它将冲上右侧斜面,频闪照片显示小球在右侧斜面运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依次减小;如果右侧斜面变成水平,频闪照片显示小球在右侧斜面运动过程中相邻的两小球间的距离几乎相等。
对于这个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小球冲上右侧斜面后做减速运动,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正确的B.小球最终也会在右侧水平面上停下来,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正确的C.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荒谬可笑的D.上述实验表明“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正确的【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小球冲上右侧斜面后做减速运动,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选项A错误。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最终不会在右侧水平面上停下来,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选项B错误。
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理想化的,选项C错误。
上述实验表明“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正确的,选项D正确。
10.农民在精选谷种时,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谷种和瘪谷(空壳)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如图所示.对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M处为谷种,N处为瘪谷B.M处为瘪谷,N处为谷种C.谷种质量大,惯性大,飞得远些D.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小些【参考答案】AD【名师解析】在同一风力作用下,谷种由于质量大,获得的速度小,飞的近些,M处为谷种,N处为瘪谷,选项AD正确BC错误。
11.(2016洛阳联考)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速度无关,选项AB错误;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若没有空气阻力,两个物体下落的同样快,选项C错误;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选项D正确。
12.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