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统计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3.01 KB
- 文档页数:3
也说300年封建王朝周期律,尽管原因各自不一,但本质都是一样谢谢朋友们来看《龙观历史》,本次要说的是,最近网络上有不少文章说到唐朝290念,明朝276年,清朝276年,为何都不超过300年,云云总总的有很多。
有些文章的说法,老龙不敢苟同,甚至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之嫌。
下面我就这方面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共有9个,依次分别是秦、汉、晋、随、唐、宋、元、明、清。
也许有的朋友会疑问:夏商周、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什么不算进去呢?我的回答是呵呵,原因自己想去,或者到评论区给我留言讨论,我们个别交流探讨如何(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略有增减)?第一是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秦国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大一统王朝。
秦朝传2帝,享国15年。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2000余年来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一直都有“百代都行秦政法“的说法。
秦朝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秦朝崇尚法治,滥施暴政,引起中国历史上由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秦朝虽然短暂,但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第二个是汉朝。
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7年。
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经过王莽篡权改制,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经历了”光武中兴“,后期出现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引发了换黄巾起义。
各地豪强联合镇压了黄巾起义后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割据势力,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夏商周三代的数量学分析数学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人们对于数字的分析和运用,十分熟练和巧妙。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人们对于这个时期的数量学分析,也是极为重视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夏商周三代的数量学进行分析。
1. 夏代的数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数制是十进制。
夏代的一进位是十的平方,也就是一百。
因此,夏代中的数字比较大,例如“百”就是夏代的一,一千就是“十万”,还有更高级别的数值,如“亿”、“兆”等。
夏代中的计数法也很特殊,它是一种“辅十进制”,也就是说每十个数字要用副数词来表示,例如“二十”、“三十”、“四十”等。
夏代人用简单的计数法来计算日常生活和商业交往中的各种数量,这种计数法一直延用到后来的周代。
2. 商代的数学思想商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长的王朝,其数学思想相对夏代来说更为发展。
商代的文字出现了算筹和符号等,这些记录了商代人的算术和代数思想。
例如,商代人把减法看作加法的逆运算,用“余数”来表示减法的结果。
商代人说“不足则埋之,盈则挹之”,也就是说如果计算结果不足,就用零来将其补足,如果结果过多,就把多余的部分去掉。
商代人还发明了符号代数学,例如用“乘”字来代表乘法,用“倍”字来代表加法,“方”则代表开二次方,这些符号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
商代的代数思想奠定了后世发展代数学和方程代数学的基础。
3. 周代的数学成就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劲的王朝,其数学成就更是闻名于世。
周朝在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高端、复杂的数学理论和应用。
周代的《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其内容包括有数学理论、计算方法、代数方程、几何现象和天文观测等。
周代的数学在算术和代数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周代的算术除了使用和发扬夏商时代的计数法之外,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计算法,例如乘积法和交叉相乘法。
周代对于代数方程的解法也有很多的贡献,例如输出海云式、竖子式、奇偶法、正反消去等。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一、中国古代政治史1.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
秦兼并六国。
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
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 ... 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中央官制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4.选官制度(科举制)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 ... 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中国皇帝统计分析报告中国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可以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俯视天下,享百官朝拜,深宫大殿,佳丽成群,享不尽荣华富贵。
这样一个让人为所欲为的地位,无不让人神往。
但你知道,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吗?有多少皇帝死于非命吗?有多少皇帝死于儿子之手?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吗?最有文采的皇帝是谁吗?长得最高的皇帝是谁吗?一、皇帝数量统计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创“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一词成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直到1912年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结束。
在2132年当中,中国一共出了多少位皇帝呢?由于历史很复杂,统计标准不一,出现多个答案。
本次统计的原则为:1、必须是活着称帝和名义上登基了的,未称帝、追加的不统计;2、正统王朝中局部起义自封的不算,如明末在成都称帝的张献忠和在西安称帝是李自成;3、已经改朝换代,负隅顽抗的残余势力,不统计。
如,南明王朝;4、长期割据一方或相互对抗称帝的。
如云南大理政权、辽、金、宋等。
满足以上原则的,中国历史上共产生了329位皇帝。
其中傀儡皇帝33人,占比10%。
每个朝代皇帝数量见下表:做过两次皇帝的有4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元文宗图帖睦尔●明英宗朱祁镇二、皇帝年龄统计分析平均寿命:39.3岁平均在位时间:11.2年寿命最长的皇帝:大理宪宗段正严93岁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康熙帝61年实际掌权最长的皇帝:清乾隆皇帝在位60年,禅位后训政3年寿命最短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汉孝殇帝刘隆,出生一百多天登基,不满周岁便夭折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不足1个时辰。
皇帝死亡原因主要有:病死、被杀、自杀、中毒、纵欲而亡等。
统计分析显示,有1/3的皇帝都是因为被杀而死,可见皇帝也是个高危职业。
死亡原因类型分布如下:在被杀的皇帝当中,有5人是被儿子所杀,分布是:南北朝刘宋刘义隆、北魏拓跋珪、后梁朱温、闽国王延钧、西夏李元昊。
中国千年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分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封建王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等王朝。
这些封建王朝的存在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其中的生产力状况也随着不同王朝、不同时期而有所变化。
本文将就中国千年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状况进行分析探讨。
一、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时期,其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之久。
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对较弱,主要以狩猎、捕鱼、采集等方式为生。
由于当时的人们主要生活在野外,因此也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是随时随地根据当时的生存需求进行迁徙。
二、夏朝时期夏朝时期的生产力状况相对于三皇五帝时期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的兴起夏朝时期的人们逐渐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将食物来源逐渐转换为农业生产。
当时的人们开始种植谷物、蔬菜等作物,并依托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的兴起在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铜等金属工具,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时至今日,夏朝时期所制造的青铜器已经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文物。
3.社会制度的出现夏朝时期,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意义的社会制度,开始出现共族之间的联盟组织,并逐渐形成封建制度的雏形。
三、商朝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出现在西元前1600年,而生产力状况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青铜器的大量生产在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生产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铜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商贸业的发展在商朝时期,商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商品开始出现在货币交换、物品交换中。
这也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提升在商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升,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农具和耕牛进行农事劳动。
农业产出的提高,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兴起。
四、周朝时期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朝代,它出现在公元前770年左右。
与商朝相比,生产力状况有了明显的发展:1.铁制工具的兴起周朝时期,铁制工具的兴起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大历史中的小数据:中国王朝灭亡的方式统计
1、亡于诸侯叛乱(3次):夏朝、商朝、东周、
2、亡于外族入侵(7次):西周、西晋、后唐、后晋、北宋、南宋、大顺朝
3、亡于农民起义(4次):秦朝、新朝、元朝、明朝
4、亡于权臣篡夺(14次):西汉、东汉、曹魏、东晋、刘宋、北魏、西魏、东魏、南齐、南梁、隋朝、唐朝、后汉、后周
5、亡于兼并战争(6次):北齐、南陈、后梁、辽朝、金朝、南明
6、亡于党派革命(1次):清朝
秦朝“废分封,立郡县”以后,诸侯叛乱灭亡王朝绝迹。
王朝头号死敌是权臣篡夺(14次),其次是外族入侵(7次),这说明“内忧”才是根本,“外患”只是枝节,所谓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因此,防止内部出现“强人”篡夺最高权力,成为王朝“维稳”重要法则,这也是历代王朝注重“内部经营”以图消弭权力膨胀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古代重视权力制衡不断分解执政官(宰相)权力的内在因素。
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秦朝、新朝、元朝、明朝,严重动摇了东汉、东晋、隋朝、唐朝、清朝,这也迫使统治者不得不实行让步政策,从
而缓和社会矛盾,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过,农民起义领袖如果不能迅速向王朝领袖转化,从“乱民”、“流寇”升格为“王师”,那么只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外族入侵都是在王朝内乱期间,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不过两宋是例外,这是因为两宋“守内虚外”,百万国防军沦为治安军,从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先后亡于女真、蒙古之手。
结论:王朝要保证千秋基业,首先要“权力制衡”避免权臣篡夺,其次需要“重视国防”制止外来威胁,再次要“善待百姓”防阻官逼民反,这样庶几可以长久。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分析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这些时期对中国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时期进行分析,探讨每个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朝代序列。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有实际政权的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发展了文字、制定了礼制和法律,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动荡而充满变革的时期。
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争霸,形成了七雄之势。
同时,孔子和墨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也在此时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变革为中国历史后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统一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成果,并将统一延续了数百年。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推行法治,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等。
同时,汉朝还开展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辉煌的时期。
隋朝统一南北后,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统一成果,并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对外交往,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唐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和富庶的朝代之一。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后期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变革较为剧烈。
宋朝以科举制度和文化繁荣而闻名,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政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推行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海外贸易,加强对外交往等。
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宋朝唐朝明朝清朝元朝隋朝汉朝晋朝秦朝周朝商朝夏朝元朝的经济数据很难统计,根据国外研究机构估计其GDP占世界的30%-35%左右。
宋朝人均GDP达2280美元,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北宋80%,南宋50%,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
明朝的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80%,整个明朝的GDP是45%,可是明朝末期发生灾荒和战争使其从80%迅速下滑至一半,在明朝中后期部分江南地区已经恢复至宋朝水平。
清朝(35%-10%)可以排到明朝(40%-45%)后面,可是其后期的经济大幅度衰退,侵略战争以及大量白银用于赔款并流向国外,所以造成整个国力迅速跌落,从康熙乾隆嘉庆的35%跌至10%。
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
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
当时的税率约为1/15,农民没有额外负担,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
司马光曾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
由于其他赋税不多,那么GDP差不多是152×15=2280亿美元。
当时北宋的人口差不多一亿,因此也可以有2280美元的人均GDP。
其实,换算美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黄金的开采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所以,应该比2280美元高得多!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万~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
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
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为国家每年带来大概1000万两左右的财政收入。
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 1500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中国最长的封建朝代排名情况中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到底哪一个朝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时间是最长的呢。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最长封建朝代排名,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最长封建朝代排名一:周朝周朝存在约80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为中国历代最长的王朝。
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于前771年结束。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中国最长封建朝代排名二:商朝殷商一般指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中国最长封建朝代排名三:夏朝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