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1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 - 6 2 -716+23 54 - 7 49 -228 +43 64- 20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减法是我们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
虽然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常常使用计算器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来完成,但加减法依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算能力。
正是因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加减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具体案例,展示它们在解决日常问题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购物计算当我们在商场购物时,加减法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并根据自己的预算来决定是否购买。
拿到商品的标价后,我们首先要进行加法运算,将多件商品的价格相加,以获得总价格。
然后,我们会从我们的预算中减去这个总价,以确定我们是否能够购买这些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加减法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购物决策,避免超出我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案例二:时间管理加减法在时间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安排日程时,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并确保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
假设我们有一个上午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清单,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分别是30分钟、45分钟和1小时。
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些时间相加,得到所有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接下来,我们需要查看我们的上午时间是否足够长,以完成这些任务。
如果不够的话,我们需要从总时间中减去对应的任务时间,以确保我们能够按时完成所有任务。
这样,加减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案例三:预算管理加减法在我们的预算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拿到工资或任何一笔收入时,我们需要合理分配它们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
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开支的金额,并计算所有开支的总额。
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将收入和开支进行相加,然后用总开支减去总收入,以评估我们是否处于财务平衡状态。
如果总开支大于总收入,我们需要进行调整,找到节省开支或增加收入的方法,以确保我们的财务状况良好。
加减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核心角色,帮助我们做出理智的财务决策。
案例四:旅行规划加减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旅行规划中解决一系列问题。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加减法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数学运算之一。
我们在购物、做菜、计算时间等各个方面都会用到加减法。
本文将探讨加减法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时的实际应用。
一、购物换算当我们购物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打折、特价商品。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法来计算最终价格。
例如,某商品原价100元,打8折,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折扣后的价格:100元 - (100元 × 0.8) = 2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折扣后需要支付的金额。
二、烹饪配方调整在烹饪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对配方进行调整。
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材料量。
例如,某个菜谱需要500克的面粉,但我们只有400克的面粉,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计算出还需要多少面粉:500克 - 400克 = 100克。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还需要多添加100克的面粉才能按照菜谱要求进行烹饪。
三、计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时间差,例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精确地计算出时间差。
例如,我上班的时间是8点,现在是7点30分,我可以用减法计算出我还有多久才能上班:8点 - 7点30分 = 30分钟。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可以根据时间差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四、理财规划对于一些理财问题,加减法也能提供实用的解决方式。
例如,我们每个月的收入是5000元,固定开销为3000元,我们可以用减法计算出每个月的结余是多少:5000元 - 3000元 = 200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月的结余金额,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财规划。
通过以上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加减法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时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无论是购物、烹饪、时间计算还是理财规划,加减法都是必备的工具。
掌握加减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
总结起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极为广泛,无处不在。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加法和减法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运算,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中。
下面将从不同场景中探讨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
1. 足球比赛得分问题假设有一个足球比赛,主队和客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拼。
在比赛过程中,主队先进一球,然后客队迅速追平比分,之后又由主队再次得分。
现在我们要计算主队最后的得分情况。
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得知主队总共得了3个进球,即主队得分为3。
2. 购物清单问题小明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他买了牙刷、牙膏、洗发水和肥皂。
牙刷的价格是2元,牙膏的价格是3元,洗发水的价格是10元,肥皂的价格是1元。
现在我们要计算小明购物的总花费。
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得知小明购买的物品总共花费2+3+10+1=16元。
3. 银行存款问题小红在银行开户存了一笔款项,她一开始存入了1000元,之后每个月还存入100元。
现在我们要计算小红存款一年后的总金额。
根据问题描述,小红每个月存入100元,12个月总共存入了12*100=1200元。
加上一开始存入的1000元,小红存款一年后总金额为1000+1200=2200元。
4. 路程计算问题小李从家里出发去公司上班,他首先步行走了500米到地铁站,然后乘坐地铁行驶了10站,每站距离为600米,最后又步行走了100米到公司。
现在我们要计算小李上班的总路程。
根据问题描述,小李步行的距离是500+100=600米,地铁行驶的距离是10*600=6000米,所以小李上班的总路程是600+6000=6600米。
5. 糖果分配问题班里有24位学生,老师要分发给他们糖果,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2颗糖果。
班里还有4位同学迟到了,老师决定罚他们每人扣掉2颗糖果。
现在我们要计算最终可以得到糖果的学生人数和总数目。
根据问题描述,每位学生可以得到2颗糖果,所以本来可以得到糖果的人数是24个。
而迟到的4位同学每人被扣掉2颗糖果,所以最终可以得到糖果的人数为24-4=20个。
总共可以分发的糖果数目为20*2=40颗糖果。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例子出发,探讨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一、购物结账购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活动,而加法和减法在购物结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需要将各种商品按照价格进行加法运算,得出总金额。
例如,小明去超市购买了一些水果,分别是3元的苹果、5元的香蕉和2元的橙子,那么他需要计算3+5+2,得出总金额是10元。
在付款时,如果小明手里有20元的纸币,他还需要用减法计算找零金额。
假设水果总金额是10元,那么找零金额就是20-10=10元。
通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小明能够准确地结算购物费用并获得找零金额。
二、时间计算时间是我们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量度,而加法和减法在时间计算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小明要参加一次聚会,聚会的开始时间是下午3点,持续时间是2个小时,那么他需要用加法计算出聚会的结束时间。
3+2=5,所以聚会将在下午5点结束。
同样地,减法也可以应用在时间计算中。
比如,小红想知道离她上班还剩多少时间,她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现在的时间是早上7点半,那么她可以用减法计算出还剩30分钟的时间。
8:00-7:30=0:30,即30分钟。
三、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物流运输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加法和减法在计算运输距离时具有实用性。
例如,某货物需要从A地运往B地,首先需要从A地到达中转站C,再从C地运往B地。
假设A到C的距离是100公里,C到B的距离是80公里,那么需要用加法计算总运输距离。
100+80=180,所以总运输距离为180公里。
同样地,减法也可以应用在计算运输距离的情景中。
比如,在某条公路上设有几个服务站,小明开车从A点出发,经过1个服务站后到达B点,再经过2个服务站到达C点。
已知A到B之间的距离是50公里,B到C之间的距离是30公里,那么他可以用减法计算出C点到A点的距离。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减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数学运算之一。
无论是在购物时计算金额,还是在制定预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加减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技巧来解决各种问题。
1. 购物计算在购物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以及找零金额。
加法帮助我们计算多个商品的价格总和,而减法则帮助我们计算找零金额。
举例来说,假如我们购买了一杯咖啡5元,一块蛋糕8元,一瓶水3元,我们可以使用加法运算得到总价格:5 + 8 + 3 = 16元。
如果我们支付了20元,我们可以用减法计算找零金额:20 - 16 = 4元。
2. 时间和日程安排加减法也可以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问题。
假设我们计划在早上7点出门,需要15分钟的步行时间到达目的地。
为了按时到达,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出我们需要在几点钟起床。
如果我们需要15分钟来洗漱和穿衣服,那么我们需要在7点之前起床15 + 15 = 30分钟。
因此,我们需要在7点之前半小时起床,即6点半。
3. 路程和速度计算在旅行和驾车时,加减法也是非常实用的。
假设我们计划驾车前往一个距离为150公里的目的地,我们已经驾驶了90公里,每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公里。
我们可以使用减法计算出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150 - 90 = 60公里。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除法计算出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60 ÷ 60 = 1小时。
因此,我们需要再驾驶1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4. 预算和储蓄计划加减法也在预算和储蓄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假设我们的每月收入为4000元,我们的月度支出包括2000元的房租、600元的食品和餐饮费用、500元的交通费用和300元的其他费用。
我们可以使用加法计算出我们每个月的总支出:2000 + 600 + 500 + 300 = 3400元。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减法计算出我们每个月的储蓄金额:4000 - 3400 = 600元。
三年级下册加减法解决问题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三年级下册研究的加减法如何应用于解决实际
问题。
通过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学生可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并培
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解决问题
加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运算符号,通常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
的总和。
以下是一些加法解决问题的示例:
1. 农场中有3只鸡,又买来了5只鸭,一共有多少只禽类动物?
解决方法:将鸡的数量3和鸭的数量5相加,得到总和8,故
农场中有8只禽类动物。
2. 小明一天吃了2个苹果,小华吃了3个苹果,两人一共吃了
多少个苹果?
解决方法:将小明吃的苹果数2和小华吃的苹果数3相加,得
到总和5,故他们一共吃了5个苹果。
减法解决问题
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运算符号,通常用于计算一个数与另一
个数之间的差。
以下是一些减法解决问题的示例:
1. 小明有8张卡片,他送给朋友了3张,还剩下多少张卡片?
解决方法:将小明初始的卡片数量8减去送给朋友的卡片数3,得到剩余的卡片数5,故他还剩下5张卡片。
2. 运动会上小红跑了7米,小明跑了5米,距离小明比小红跑
得更远还有多少米?
解决方法:将小红跑的距离7减去小明跑的距离5,得到差值
2米,即小明比小红跑得更远2米。
结论
通过研究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三年级学生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示例仅用于辅助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更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作者:霍建国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5期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以及去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议,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不仅“一路一带”沿途的国家纷纷表态支持,国内各省市更是积极行动起来,可见其战略意义之深远,不仅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内陆和沿海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但“一路一带”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
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深度谋划、科学推进、稳步取得实效。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有利。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5年,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欧美等国虽然表现出阶段性复苏迹象,但总体仍未摆脱发展的困境,要完成金融整治,经济结构的调整,重拾增长之路,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开始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按照购买力平价指数计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
虽然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及诸多因素的影响,自去年下半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有所回落,但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仍为6.3%,依然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力量。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虽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济的能力仍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欧美日正在不断强化其在新一轮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这些对我国都将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
国际间和大国间的竞争和矛盾日趋激烈,并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我们要有长期与之和平共处的理念,不断提高我国在应对国际市场方面的周旋能力。
学生:1、学校饲养组养了15只小白兔,8只小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2、图书室借出38本连环画后还剩下9本。
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连环画?3、学校开展植树活动。
第一小组植树9棵,第二小组植12棵,第三小组植树10棵。
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4、学校召开家长会,现在有48位家长来开会,已经搬了30把椅子。
还缺多少把椅子?6、90连续减去8,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90 、82、、、、、、、。
7、学校有足球24个,我们班借来了9个,还剩多少个?8、湖边有23只小船,划走了8只,还剩多少只?9、小明参加数学比赛,和参加比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
小明一共握了38次,参加数学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10、跳绳比赛时,小芳跳了40下,小清跳了45下。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11、学校有月季花40盆,菊花44盆。
1)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2)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12、李平家养的鸭鹅鸡只数分别是30只、20只、45只1)鹅比鸭少多少只?2)鸡比鸭多多少只?3)提出两个加法问题,并解答出来。
问题一:?算式是:问题二:?算式是:13、小青擦了9张课桌,小明擦了12只课桌。
1)小青比小小明少擦了多少张桌子?2)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解答出来。
问题是:?算式是:14、小明姐姐带50元去买《少儿百科全书》,服务员找给它20元,这本书多少钱?15、三只小猫到河边钓鱼,小花猫钓了8条,小黑猫钓了20条,小白猫钓了13条。
1)提出3个加法问题并解答。
问题一:?算式是:问题二:?算式是:问题三:?算式是:2)提出三个减法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一:?算式是:问题二:?算式是:问题三:?算式是:。
理解加法与减法如何解决综合算式问题在数学中,加法和减法是初等数学运算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我们能够解决各种综合算式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加法和减法在解决综合算式问题中的应用。
一、加法的应用加法是求两个或多个数的和的运算。
通过加法,我们可以处理多个数的综合问题,将各个数值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例如,假设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加法运算来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5 + 3 = 8。
这就是加法在解决综合算式问题中的一种应用。
除了求和,加法还可以用来解决更复杂的综合问题。
比如,题目给出了小明手里有5个苹果,他又从超市买了3个苹果,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加法来求解这个问题:5 + 3 = 8。
在实际生活中,加法常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的数量相加,比如购物时计算总金额、分析人口数据等。
通过掌握加法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各种综合算式问题。
二、减法的应用减法是求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差的运算。
通过减法,我们可以处理多个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解决各种综合算式问题。
例如,假设小红有8个苹果,她吃掉了3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减法运算来计算她还剩下几个苹果:8 - 3 = 5。
这就是减法在解决综合算式问题中的一种应用。
除了求差,减法还可以用来解决更复杂的综合问题。
比如,题目给出了小明手里有8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苹果,他又从超市买了2个苹果,现在他手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减法来求解这个问题:8 - 3 + 2 = 7。
在实际生活中,减法常常涉及到物体的消耗、减少等情况,比如计算存款的减少、解决人口流动问题等。
通过掌握减法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各种综合算式问题。
三、综合算式问题的解决方法综合算式问题是指同时涉及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复杂问题。
解决综合算式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逐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得到最终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提取关键信息。
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顺序和方式。
《解决问题(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运动会等,引出问题。
(2)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场景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
2.探究新知
(1)加法问题
①出示问题:小明有15本书,小红有8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
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加法计算,15+8=23(本)。
(2)减法问题
①出示问题:小明有2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花了12元,还剩下多
少钱?
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减法计算,20-12=8(元)。
3.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4.课堂总结
(1)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强调要认真分析问题,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5.布置作业
(1)自己编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问题,并解答。
(2)在生活中找一找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
列综合算式练习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各种问题,如购物计算、算账等。
通过列综合算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实际生活场景,并演示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算式求解。
一、购物计算购物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之一。
假设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一些蔬菜、水果和零食,需计算总费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加法算式。
蔬菜费用:10元水果费用:15元零食费用:8元为求总费用,我们将这三个费用相加:10 + 15 + 8 = 33 (元)所以,小明在超市购物的总费用为33元。
二、算账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些开销和收入进行计算并核对账目,确保财务的准确性。
假设小红通过列算式解决她的算账问题。
她的开销和收入如下:开销:房租:1500元水费:100元电费:200元收入:工资:3000元兼职收入:500元小红想知道她的总开销和总收入之间的差额,即她的盈余或亏损。
我们可以使用减法算式求解。
总开销 = 1500 + 100 + 200 = 1800 (元)总收入 = 3000 + 500 = 3500 (元)盈余/亏损 = 总收入 - 总开销盈余/亏损 = 3500 - 1800 = 1700 (元)经过计算,小红的盈余为1700元。
三、时间计算除了购物和算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需要计算时间的场景。
例如,小明从家中步行到学校需要20分钟,回家则需要25分钟。
我们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算式得到他整个行程所需的时间。
整个行程时间 = 上学时间 + 回家时间整个行程时间 = 20分钟 + 25分钟 = 45分钟所以,小明整个行程所需的时间为45分钟。
通过以上几个实际生活场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运用列综合算式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各种生活问题。
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通过列综合算式练习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5-10道
1.学校食堂买来100千克大米,吃了35千克,剩下的比吃了的多多少千克?答案:100 - 35 - 35=30千克
2.东庄果园今天摘了406千克梨,摘的苹果比梨少88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水果?
答案:406 - 88 + 406=724千克
3.孵化场用10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209只,下午孵出了314只。
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答案:209+314=523千克
4.一个粮仓存粮食850千克,另一个粮仓存粮食比它多300千克,两个粮仓一共存粮食多少千克?
答案:850+850+300=2000千克
5.超市运进425千克大米,出售了300千克,又运进325千克,现在超市有大米多少千克?
答案:425-300+325=450千克。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减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基本数学运算之一。
无论是在购物、做饭、旅行还是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时,都有可能涉及到加减法的运算。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问题为例,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1. 购物问题小明去超市购买了一些商品,他买了一箱牛奶,每箱有20瓶,一瓶牛奶的价格是¥6.5。
那么小明购买这一箱牛奶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解决方法:首先,我们要计算出一箱牛奶的价格,即20瓶牛奶的总价。
20瓶牛奶的总价 = 20 × ¥6.5 = ¥130所以,小明购买一箱牛奶需要支付¥130。
2. 饭菜配比问题小红要做牛肉炒饭,她有300克牛肉和500克米饭,按照一份牛肉炒饭需要150克牛肉和200克米饭的比例来计算,她能做几份牛肉炒饭呢?解决方法:首先,我们要得到小红能够制作的最大份数。
通过比较牛肉和米饭的重量,可以发现小红的用料量决定了她能够制作的最大份数。
牛肉能制作的最大份数 = 300克 ÷ 150克/份 = 2份米饭能制作的最大份数 = 500克 ÷ 200克/份 = 2.5份由于米饭的最大份数为2.5份,而且小红无法制作0.5份的牛肉炒饭,所以小红最多能做2份牛肉炒饭。
3. 旅行时间问题小明要从A城市驾车去往B城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250公里,他的平均车速是80公里/小时,那么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B城市呢?解决方法:为了计算小明到达B城市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可以采用“路程 ÷速度 = 时间”的公式。
小明到达B城市所需时间 = 250公里 ÷ 80公里/小时 = 3.125小时由于小明无法在一小时内完成0.125小时的行驶,所以需要将分钟计算进去。
小明到达B城市所需时间 = 3小时 + 0.125小时 × 60分钟/小时 = 3小时 + 7.5分钟 = 3小时7.5分钟所以,小明需要3小时7.5分钟才能到达B城市。
一、解决问题。
1、一艘船可以坐50人,船上已经有30人,还可以坐几人?
2、小红今年12岁,爷爷比小红大60,爷爷今年多少岁?
3、叔叔已经种了35棵树,还有9棵没种。
叔叔一共要种多少棵?
4、小朋友去春游,1号车坐了45人,2号车坐了40人,还有4人没上车。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去春游?
5、小灰兔拔了46个萝卜,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8个。
小白兔拔了多少个萝卜?
6、学校图书馆搬迁,东东搬了23本,红红只搬了8本。
①东东比红红多搬几本书?
②东东和红红一个搬了多少本书?
7、3(8)班现在有42名同学。
其中有3名同学刚刚转来,原来有多少名同学?
8、停车场有38辆汽车,开走一些后,还剩30辆。
开走了多少辆?
9、小明借给小芳6本故事书后,还剩38本,小明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1)一架飞机比一辆汽车贵多少钱?
(2)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玩具相差多少钱?
(3)用40元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钱?
30元45元50元8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并解决。
利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进行四则运算练习,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加法运算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
例如,小明手里有3支铅笔,他从朋友那里借了2支铅笔,那么小明现在手里有多少支铅笔呢?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小明手里有3支铅笔,借了2支铅笔,所以小明现在手里有3+2=5支铅笔。
二、减法运算减法是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运算。
例如,小华有10块钱,他花了3块钱买了一本书,那么小华还剩下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小华有10块钱,花了3块钱,所以小华还剩下10-3=7块钱。
三、乘法运算乘法是将两个数值相乘的运算。
例如,小红一共有4盒巧克力,每盒有8块,那么小红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呢?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小红一共有4盒巧克力,每盒有8块,所以小红一共有4×8=32块巧克力。
四、除法运算除法是将一个数值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例如,小明要将12块巧克力均分给他的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多少块巧克力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小明将12块巧克力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每个小朋友会得到12÷4=3块巧克力。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四则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题目,找到关键的数值,然后运用相应的四则运算方法来得到答案。
同时,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运算的顺序,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进行计算,以确保得到正确的结果。
除了以上的基本四则运算,我们还可以通过组合运算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要买一本书,原价是100元,打折后降价10%,如果小明还有一张优惠券能再减免20元,那么小明购买这本书需要支付多少钱呢?答案:小明购买这本书需要支付的钱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 首先计算打折后的价格:100元 × (100% - 10%) = 100元 × 90% = 90元;2. 然后再减去优惠券的金额:90元 - 20元 = 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