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院青海共和 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35
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坐落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境内,项目总装机容量700兆瓦,其中光伏200兆瓦、风电400兆瓦、光热50兆瓦、储能50兆瓦,配套建设330千伏汇集站和国家级多能互补示范展示中心(又称“丝路明珠”)。
该项目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纯清洁能源组合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包含了当今世界所有新能源项目类型。
工程年发电量约12.62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示范工程的建设,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快青海省清洁能源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实践。
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工程公司和综合设计企业,作为工程主体设计单位,西北院组织精兵强将,认真剖析多能互补项目特点,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工程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全过程设计任务。
示范工程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其中光伏、风电项目于2017年底并网发电,储能采用50兆瓦/1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于2018年12月25日开始首次向电网放电,是国内最大的电源侧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
光热项目储热12小时,是目前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光热项目中储热最长的电站,于2019年9月并网发电。
丝路明珠项目作为示范工程的运维、生活、办公中心,建筑造型新颖奇特,涵盖绿色建筑、零碳排放、四节一环保等多种绿色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风能、太阳能受天气变化影响大,随机性强,难以提供连续稳定的电能输出。
相比传统的新能源项目,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并不是几种能源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通过光热、储能电站联合调节,白天积蓄电量和热量,在光伏、风电发电的低谷期,将光热盐罐存储的热能以及锂电池存储的电能,以电形式补充到电网中。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充分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理念,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能调控系统,建成高效快捷、互联互动、信息共享的综合能源服务供需平台,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达到“1+1>2”的效果,有效改善风电和光伏输出不稳定、不可调节的缺陷,解决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的不平衡问题,提高电能稳定性,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解决当前阻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消费摆脱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完全供给,为世界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中国样本”。
青海省共和县30MW P并网光伏电站工程技术方案报告批准:审核:校核:编制:目录1综合说明 (4)1.1项目概况 (4)1.1.1项目名称 (4)1.1.2项目设计单位 (4)1.1.3建设地点 (4)1.2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 (4)1.2.1编制原则 (4)1.2.2编制依据 (4)1.3编制范围 (4)1.4 项目主要内容 (4)1.5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 (6)1.6 项目提出的背景 (7)1.6.1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 (7)1.6.2 我国电力供需现状及预测 (7)1.6.3世界光伏技术发展趋势 (8)1.6.4聚光组件介绍 (10)1.6.5并网逆变器产业状况 (11)1.7 项目的必要性 (12)1.7.1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1.7.2合理开发利用光能资源,符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13)1.7.3 满足未来电力需求 (14)1.7.4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需要 (15)1.8 工程任务及规模 (16)1.9场址选择及布置 (16)1.9.1 选址原则 (16)1.9.2 场址描述 (17)1.9.3 所选场址条件 (17)1.9.4 场址选择综合评价 (18)2 太阳能资源分析 (19)2.1 区域光资源概况 (19)2.2 多年气象资料统计 (20)2.2.1 基本气象资料 (20)2.2.2 2008年全年辐射数据分析 (20)2.2.3 多年日照辐射量分析 (26)2.3 DNI太阳直射辐射量 (31)3总体技术方案及发电量估算 (33)3.1 设备选型 (33)3.1.1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选型 (33)3.1.2 逆变器选型 (36)3.1.3 控制系统及支架 (39)3.1.4汇流箱 (40)3.1.5发电系统主设备清单 (41)3.2光伏系统设计 (41)3.3上网电量估算 (42)3.3.1全年发电量计算 (42)3.3.2上网电量计算 (43)4电气 (44)4.1电气一次 (44)4.1.1.接入电力系统方式 (44)4.1.2.电气主接线方案 (44)4.1.3.光伏电站厂用电 (44)4.1.5.配电室和控制室主要电气设备的布置形式 (45)4.2电气二次 (46)4.2.1 电厂监控系统 (46)4.2.2计量及同期 (46)4.2.3元件保护 (47)4.2.4直流系统 (47)4.2.5并网光伏电站过电压保护及接地保护 (47)5 土建工程 (49)5.1 建设规模及设计依据 (49)5.2土建工程采用的主要设计技术数据 (49)5.3主要建筑材料 (50)5.4.场区道路、绿化设计 (50)5.5.场区照明及景观设计 (50)5.6.场区给排水设计 (50)5.7电站房屋建设 (50)5.7.1房屋规划 (50)5.7.2房屋供暖及太阳能利用 (51)5.7.3场区围栏 (51)5.7.4供电 (51)5.8主要建筑设施及结构体系及结构选型 (51)5.8.1 主控制室及110KV配电室 (51)5.8.2逆变器基础 (51)5.8.3综合办公楼 (52)5.8.4.阵列基础设计 (52)5.9光伏发电厂接地网及电缆沟 (52)6.施工组织设计 (63)6.1 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63)6.1.1 电站土建工程 (63)6.1.2 设备生产、采购及运输 (64)6.1.3 安装、测试、试运行及现场培训 (64)6.2 施工进度安排 (65)6.3 设备及材料进场计划 (65)6.3.1 土建部分 (66)6.3.2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部分 (66)6.4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66)6.4.1 劳动定员 (67)6.4.2人员培训 (67)6.5质量管理及安全措施 (69)6.5.1质量管理 (69)6.5.2安全措施 (69)6.5.3管理措施 (70)6.6光伏电站拆除方案 (70)7.工程投资 (71)7.1概述 (71)7.2编制依据 (71)7.3项目总投资 (71)7.3.1建设投资 (71)7.3.2建设期利息 (72)7.3.3流动资金 (72)7.4资金筹措 (72)附表:光伏电站特性表 (74)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并网光伏电站项目青海省共和县30MWP1.1.2项目设计单位1.1.3建设地点青海省共和县1.2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2.1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能源相关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中国电建西北院海上光伏开发流程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海上光伏项目作为新兴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国电建西北院,我们积极参与海上光伏项目开发,致力于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电建西北院海上光伏项目的开发流程,以期为行业同仁提供参考。
一、项目前期调研与策划1.资源评估: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首先对海域资源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海域面积、水深、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以确定项目规模和可行性。
2.政策法规研究: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海上光伏项目的政策法规,确保项目合规合法。
3.技术路线选择: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电气设备等,以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
4.经济评估: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成本进行详细测算,评估项目经济效益。
二、项目设计与审查1.总体设计:结合项目前期调研成果,进行项目总体设计,包括光伏电站布局、海域利用规划、施工方案等。
2.详细设计:按照总体设计要求,开展详细设计工作,包括电气、土建、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
3.审查与报批:完成设计后,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取得建设许可证。
三、项目采购与施工1.设备采购:根据项目设计要求,进行设备采购,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电气设备等。
2.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及临时设施。
3.施工实施: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海上光伏项目的施工。
四、项目调试与运营1.调试验收:项目施工完成后,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项目顺利投运。
2.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五、项目维护与优化1.定期检查:对项目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设备更新:根据项目运行情况,适时更新设备,提高项目发电效率。
3.优化管理: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五个阶段的开发流程,中国电建西北院成功实施了一批海上光伏项目,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简况2015年9月14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通知》,共20个项目入选中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名单,总装机约1.35GW,包括9个塔式电站,7个槽式电站和4个菲涅尔电站。
根据国家发改委光热电价政策,2018年12月31日前全部投运的光热示范项目方可享受1.15元/kWh的光热发电标杆电价,现在距截止期限仅剩下不到两年四个月的时间,工期紧张,预计此次入围的光热发电项目将很快步入开发和建设阶段。
CSPPLAZA统计了这20个入围示范项目的简况如下:【塔式项目9个】一、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德令哈熔盐塔式5万千万光热发电项目项目所在地:青海省德令哈市DNI:1976kWh/m2/yr业主: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备案:已完成技术路线:熔盐塔式,6小时熔融盐储热技术来源: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光电转换效率:18%(设计点效率)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集热塔高:约180米采光面积:约55万m2定日镜尺寸:20平方米设计发电量:设1.36亿kWh现状:整个电站的初设已经完成,各工艺包等已完成设计。
备注:中控德令哈10MW塔式电站于2013年7月5日正式并网发电,2016年8月20日,基于该10MW项目的熔盐系统改造工程完成,实现一次性打通全流程并成功并网发电。
二、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敦煌熔盐塔式10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项目地:甘肃敦煌DNI:2000kWh/m2/yr业主: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路线:熔盐塔式,11小时熔融盐储热技术来源: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备案:已完成集热塔高:180米定日镜尺寸:120平方米总投资:304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302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75万元融资路径:定向增发募资46亿元,其中30.4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
项目采购:汽轮机:GE/西门子/MAN(拟)熔盐泵:磨锐/福斯(拟)其它主要设备如定日镜、吸热器、空冷系统等均采用国产。
水光互补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建设纪实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南的国道旁,一排排电池组件发出蔚蓝的光耀。
这里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太阳能生态光伏发电园区,黄河水电公司以长远发展的战略目光审时度势,在这里建设了黄河水电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850 兆瓦并网光伏电站(一期320兆瓦、二期530兆瓦),此项目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应用的空白,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
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把青海清洁绿色能源通过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输送至祖国东部,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洁能源优势互补众所周知,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运行多年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大型综合利用枢纽工程,库容大,补偿能力强。
总库容24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为194亿立方米,运行调度上采用“以水定电,以电调水”的方式,具有为光伏电站进行补偿调节的库容和调度运行的优越条件。
光伏电站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当晚上不发电或白天云层飘过时,光伏电站不发电或出力减小,水电站通过自动调节系统迅速提高发电能力,弥补光伏电站的缺额;当光伏电站发电时,水电站需调整出力,让出负荷由光伏发电供电,使电源平稳均衡的送给电网,另外,光伏电站和水电站并为一个电源通过水电站送出,可提高送出线路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可由原来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
水光互补遵循水量平衡的原则,最大优势就在于不弃水、不弃光,水电对光电进行日内补偿,合理、最大的利用光伏发电量。
水光互补并网光伏发电是水力资源与太阳能资源客观上存在互补性,龙羊峡水库为水光互补提供有力保障,光伏电站接入龙羊峡水电站,以水光互补方式协调运行,统一送出,可充分利用龙羊峡水库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
龙羊峡水光互补8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是目前全球最大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电站的建设规模和运行模式开创了我国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先河,并且关键应用技术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应用的空白,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
太阳能光热发电——供热联产研究(1.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12.天威(成都)太阳能热发电开发有限公司,成都610000)摘要:简述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详细介绍了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供热的联产方案。
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一个光热发电—供热联产方案,对光场、装机容量及储热系统进行了设计和计算,并对方案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最后通过经济评价得出光热发电—供热联产方案的补贴措施。
关键词:光热发电;热电联产;经济性分析中图分类号: TM51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高达8×1013kW,如果可以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化率按照5%计算,每年的发电量就相当于全世界能耗的40倍[1]。
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1.7万亿t标准煤,对1971~2000年辐射资料进行统计,我国太阳年总辐照量基本上在3780~8820MJ/m2之间,大于3780MJ/m2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
按太阳能总辐照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如表1所示[2]。
从全国太阳能资源登记区划表分析,我国太阳能资源I、II类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及内蒙古地区。
这些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地广人稀,土地使用成本较低为建设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电站(光热电站)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1 我国太阳能资源登记区划表从太阳索取资源来发电,不仅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可以节约化石能源,为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在我国西北地区在未利用的土地上,如沙地、戈壁滩、荒漠地、废弃盐碱地上,建设太阳热发电电厂,不仅可以利用太阳能产生绿色电力,而且还可以在冬季给周边居民区供暖。
采用天然气作为辅助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组织施工,导热油的使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光热发电技术光热发电技术即聚光型太阳能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CSP)技术是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企业风采│2021·3│潮起风劲正当时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能源供给严重短缺、电源结构单一。
彼时,解决电力供应不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保障,是电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70多年来,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此时,新中国的电力发展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动力。
北国大漠,辉光日新。
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西北院(以下简称“西北院”)参股投资并总承包建设的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新疆哈密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亮相央视,“超能向日葵”引来无数点赞。
南海之滨,碧波万顷。
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广东院(以下简称“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绿色能源项目——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一鼓作气完成全部风机基础沉桩施工,拨开疫情阴霾跑出了“加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使命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而作为国家电力工程服务行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在一系列新能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动实践中书写着自己的担当。
1617│2021·3│创新企业增刊青海玉树曲麻莱县离网光伏电站(7.203兆瓦)厚积薄发,向技术高峰攀登西藏是中国高温地热的典型可利用区域,地热资源占全国地热总量的80%。
然而,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对于地热的利用仍是一片空白。
1975年,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西南院(以下简称“西南院”)设计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开工建设,拉开了中国利用浅层地热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能建规划设计人科学探索利用新能源的征程。
从无到有,西南院技术团队扎根高寒、缺氧藏区积极求索。
1982年,羊八井地热电站两台机组全部投运,极大地缓解了拉萨电力短缺问题。
同年,中国正式将新能源技术开发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直至今天,羊八井地热电站依然是世界高温地热资源开发的一面旗帜。
青海共和光热电站原理1.引言1.1 概述青海共和光热电站是一座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电站,位于中国青海省共和县。
光热电站利用太阳能的热量转换为电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青海共和光热电站作为中国光热电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
该电站基于集热器和发电系统的组合,通过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集热器通过聚焦太阳光线,将太阳的热能转化为高温热油,并将高温热油传送至发电系统。
发电系统中的工作流体在接收到高温热油后蒸汽化并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通过涡轮机驱动发电机以产生电能。
青海共和光热电站的工作流程包括太阳能的集热、热能传输和电能转换三个主要环节。
首先,光热电站通过日光镜或聚光镜将太阳能集中于集热器上,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
然后,高温热油在集热器内被加热并传送至发电系统。
最后,发电系统中的热能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涡轮机驱动发电机,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青海共和光热电站具有很多优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友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光热电站在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另外,光热电站可以与其他能源发电系统相结合,形成混合动力发电系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青海共和光热电站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通过采用先进的光热转换技术,它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它也为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光热电站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青海共和光热电站为主题,探讨其原理和工作流程。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共和光热电站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同时,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深入了解共和光热电站的原理与工作流程,探讨其在能源领域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382019年08月 第8期 [6] 谢瑞,周兴扬,杨卫星,等.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模块方案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32(12):47-50.[7] 彭朝钊,程凌飞,刘邦海,等.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舱体环境控制优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9):143-147.[8] 吴聪颖,闫培丽.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设计优化[J].电力勘测设计,2016(6):60-64.[9] 刘丽,张楠,张嵩,等.智能变电站预制式二次设备布置及优化建议[J].电气技术,2017(6):111-115.高原上的向阳花——中电建青海共和50 MW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电建青海共和50 MW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是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电建集团首个自行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光热发电工程。
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海南生态太阳能发电园区内,占地面积2.12 km 2,装机容量50 MW,配备6小时熔盐储热系统,在太阳落山后及阴雨天还可源源不断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
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面临着技术不成熟、产业链不健全、资源整合难度大等诸多困难,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中电建青海共和50 MW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的建设,自2017年6月开工奠基以来,项目EPC 总承包方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科技型工程公司技术优势,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整合国内外全产业链优势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自身实际实现系统集成创新,不断优化设计、降本增效。
将其秉持的“绿色环保、数字智能”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始终,在参建各方的通力配合下,项目100天完成全部3万余根定日镜桩基施工,120天完成全部定日镜组合安装,220天完成193米吸热器土建施工,29天完成熔盐吸热器安装,480天进入全面调试阶段,且各标段施工安装质量优良,为首批光热示范项目的建设树立了质量、效率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