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和进化 减数分裂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28.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案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亠隐性遗传因子 控制 > 隐性性状性状分离赠自交 杂合子彳卜相对性状L 显性遗传因子 ------------ 显性性状丿 儿表现、孟德尔简介、杂交实验(一)1956----1864——18723•解释①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5•分离定律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j 互交-反交纯合子、杂合子Q 分离比为3: 1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纯种真实遗传②因子成对存在。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 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 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 小结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现在因子发生分离,、杂交实验(1. 黄圆 黄圆Y_R_ 9YYRR 黄圆 :黄皱Y_rr 3 YyRr:绿圆yyR_ 3 yyrr:绿皱yyrr1红眼X XX w Y白眼XwYx W y W「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k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_________________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 V D 佝偻病•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一、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减数分裂》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节内容。
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由于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经典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节课。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来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
在整个减数分裂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用建好的彩纸到讲台上演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另外,由于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体化和直观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减数分裂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以及染色体的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构建模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构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模型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减数分裂在维持物种遗传物质稳定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
【难点】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构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模型图。
三、教学方法设计思路: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从有丝分裂的回顾导入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自主学习,一直到精细胞形成中三个环节: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模拟”和“讨论”相结合学习各期变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路线的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主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骄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提问1:进行有丝丝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有何特点?提问2: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这两种细胞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的细胞一样,那么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就加倍。
但事实上,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是怎样做到的呢?引出本节内容:减数分裂。
2、新课开展减数分裂的过程活动一:让学生带着“减数分裂可以人为地分为哪几个过程”这个问题观看减数分裂的flash动画。
活动二:(1)让学生带着“减数第一次分裂又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这个问题观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flash动画。
(2)在学习精子形成的过程前,先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3)出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挂图,让学生根据挂图中内容以及我给出的题目说出每个阶段细胞的特点。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能力方面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3
五、教具:
课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而且涉及到很多应用方面的内容,所以安排上课的内容有3课时,必须先让学生熟记知识点,再有大量有关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题目练习,才能更好接触这节课知识。
《减数分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解决办法
(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提问复习,引出本课内容。
(1)细胞增殖有几种方式?
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什么?
答:染色体经过复制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有性生殖细胞是怎样生成的呢?能不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呢?
答:略。
减数分裂的概念
1、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2.1《减数分裂》学案(苏教版必修2)(2课时)编制:张统省审核:秦磊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掌握减数分裂概念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2.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相关概念;3.掌握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主要区别以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质疑讨论】1.回顾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有丝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意义?2.假设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完成,生物体下一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若要保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阐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3.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吗?为什么?4.为什么说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自学质疑】一、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或)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次,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对象:进行的生物。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2、相关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 DNA分子,染色单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训练案一、选择题:1.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 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 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 分子数目相同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 分子数目相同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2.下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③⑤D .①④ 3.(07广东质检)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数、DNA 分子数分别是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4.(07成都模拟)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全能性 5.(07成都模拟)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染色单体片断互换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6.(07深圳模拟)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④⑤⑥ 7.(07海淀期末)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下方有一个细胞,其中含有8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欲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确定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
下列对装片操作及确定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A.向右下方移、有丝分裂后期B.向左上方移、减数第一次分裂期C.向右下方移、减数第二次分裂期D.向左上方移、有丝分裂末期 8.(07西城区抽样)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比例为1:2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分子数目比例为1:2 9.(07黄冈月考)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10.(07临沂期末)下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B 与b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A 与a 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A 与a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11.(东城区期末)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12.(07无锡质检)细胞学家发现人类的一种神经细胞中DNA 含量是a ,在同一种器官中可以找到DNA 含量为0a 、0.5a 、a 、2a 的细胞,这种器官应该是A.骨髓B.肝脏C.卵巢D.皮肤 13.(07盐城调研)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的染色体数、染色体单数和DNA 数依次是A.4、8、8B.4、8、16C.4、0、8D.16、32、3214.右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已知基因A 位于1上,基因b 位于2上,则该细胞产生Ab 配子的可能是 A .12.5% B .25% C .50% D .100%15.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
生物必修2 减数分裂复习学案
一、名词(课本13页)
1.减数分裂
(1)范围: ;
(2)时期 : ;
(3)特点: ;
(4)结果: 。
2. 同源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3.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的染色体必定是同源染色体,但是同源染色体不一定联会。
4.四分体: 。
5.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 。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一)过程图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粒一分为二,所以染色体数暂时加
倍,每条染色体含一个DNA ,染色单体数为0。
染色体数=着丝粒数
间期 前期
(二)减数分裂各期特点(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
间期:染色体复制;DNA数加倍,染色体数不变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末期:1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数染色体、DNA减半,
分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
裂间期(有些细胞有短暂的间期,但不进行染色体复制)
前期:(一般认为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相同);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末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
精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细胞核DNA的变化规律
裂增殖,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移向同一级的两条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同源染色体分裂
B.染色体复制
C.姐妹染色单体分裂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
A.间期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5.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着丝点和四分体
数分别是 ( )
A.6和12
B.6和3 C.12和6 D.12和2
6.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是()
A.12条
B.24条
C.36条
D.48条
7. 某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用该动物的精巢做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①1N ②2N ⑧3N ④4N ()
A.①② B.②⑧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会出现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 着丝粒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染色体复制
9.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10.右图为某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 卵细胞
11.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
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
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
A.2、4
B.1、3
C.1、3或2、4
D.l 、4或2、3 二、分析题 12.下图中甲、 乙、 丙分别表示来自同一个二倍体动物 (假定体细胞中只含两对同源
染色体) 的 3 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甲 乙 丙 (1)甲图表示 时期, 乙图表示 时期。
丙图表示 时期。
(2)甲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3)甲图中有 染色体、 DNA 和 染色单体;
乙图中有 染色体、 DNA 和 染色单体
(4)该生物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
13.马蛔虫作为实验材料常用于研究细胞的增殖,下图是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切片 图像,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切片为 (器官)的切片。
(2)细胞2产生的细胞是 。
(3)细胞1表示的时期是 ,
(4)细胞3使其细胞核中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数目比是。
1 2
4 3
答案
1.C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2.B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一对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
条染色体。
联会的染色体必定为同源染色体,但是同源染色体不一定联会,例如:生物体细胞(受精卵、根尖分生生区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3.A
4.D
5.B初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间期染色体复制之后形成,细胞核DNA加倍,染色体
数不变。
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粒的数目,着丝粒为6个;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称之为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联形成,含两条染色体,四分体为3个
6.D 12对染色体=24条,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
染色体
数暂时加倍,染色单体为0
7.C精巢切片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
1N(精细胞)、2N(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后期)、
4N(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精原细胞的后期)
8.C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产生1个大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之后产生1个大的卵细胞和1个第二极体,说明它们的共同点是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9.B 次级精(卵)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10.C 该图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排除ABD
11.C 有两种情况:
若该极体(1、3)是与次级卵母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那么,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和4,产生的卵细胞就为2、4。
若该极体(1、3)是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则卵细胞的组成为1、3
12.甲图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分裂均等,为初级精母细
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
乙图图是着丝粒,只看细胞一极有同源染色体。
因此为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细胞为体细胞;丙图着丝粒分裂,只看细胞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细胞为精细胞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次级精母细胞体细胞精细胞(3)4、8、8 8、8、0 (4)4 13.(1)卵巢因为细胞2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2)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