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若尔、肯基亚克及周边油藏流体分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2
1、黑油模型(Black Oil ):黑油模型是指非挥发性原油的数学模型,是相对于油质极轻的挥发性油而言,因油质重而色泽较深,故称之为黑油 其基本假设为:<1> 油藏中的渗流为等温渗流; <2> 油藏中最多只有油气水三相,每一相的渗流均遵守达西定律;<3> 油藏烃类只含有油气两个组分,油组分是指将地层原油在地面标准状况下经历分离后所残存的液体,而其组分是指全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
油藏状况下油气两种组分可能形成油气两相,油组分完全存在于油相中,而气组分则可以以自由气的形式存在于气相内,也可以以溶解气的方式存在于油相中,所以地层中油相应为油组分和气组分的某种组合。
常规黑油模型一般不考虑油组分向气组分的挥发过程;<4> 油藏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是瞬间完成的,即认为油藏中油气两相瞬时地达到相平衡状态;<5> 油水之间不互溶;<6> 由于天然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可以认为它不溶于水。
油气水三相渗流基本微分方程:g()()()()[()]()()ro o o o o o o o ro gd rg g gd o g g o og g g s o go g rw w w w w ww w kk S P D q t kk kk S S P D P D R q q t kk S P D q t ρφργμρρφρφργγμμρφργμ⎧⎡⎤∂∇⋅∇-∇+=⎪⎢⎥∂⎣⎦⎪⎪∂+⎡⎤⎪∇⋅∇-∇+∇∇-∇++=⎨⎢⎥∂⎣⎦⎪⎪⎡⎤∂⎪∇⋅∇-∇+=⎢⎥⎪∂⎣⎦⎩油相:气相:水相:油水两相渗流基本微分方程:g()()()()ro og og o o o o o rw w w w w w w w kk S P D q t kk S P D q t ρφργμρφργμ⎧∂⎡⎤∇⋅∇-∇+=⎪⎢⎥∂⎪⎣⎦⎨⎡⎤∂⎪∇⋅∇-∇+=⎢⎥⎪∂⎣⎦⎩油相:水相: 注意:1、式中的产量项是以质量计的单位时间内单位地层体积的产出(注入)量;2、og o gd ρρρ=+,地面油的相对密度为地面油与溶解气相对密度之和。
第一章油气藏流体的化学组成与性质石油中的烃类及相态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原油中一般未发现非饱和烃类。
烷烃又称石蜡族烃,化学通式C n H2n+2,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分;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也含有硫、氮、氧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碳、氢元素含量为95%~99%,硫、氮、氧总含量不超过1%~5%。
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为各种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氮、氧的胶质和沥青质。
300~1000),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通常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包括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闪点、荧光性、旋光性、导电率等。
原油颜色的不同,主要与原油中轻、重组分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原油密度颜色变深。
凝固点与原油中的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则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则凝固点高。
ρo)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水的密度(ρw)之比。
我国和前苏联国家指1atm、20℃时原油密度与1atm、4℃纯水的密度之比,欧美国家则以1atm、60℉(15.6℃)时的原油与纯水的密度之比,γo欧美国家还使用API度流体中任意一点上单位面积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是粘性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表明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μ—流体粘度,又称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Pa·s,F/A—单位面积上的剪应力或内摩擦阻力,N/m2dv/dy—速度梯度,s-1p、T)下绝对粘度与密度之比。
单位:m2/s地面原油的分类(1)根据原油中硫的含量可分为: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2)根据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可分为:少胶原油、胶质原油、多胶原油(3)根据原油中的含蜡量可分为:少蜡原油、含蜡原油、高含蜡原油(4)按原油的关键组分可分为:凝析油、石蜡基原油、混合基原油、环烷基原油(5)根据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可分为: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地层原油的分类按粘度分为:低粘油、中粘油、高粘油、稠油。
让那若尔油田低压井加深注气深度方法研究及优化摘要:随着让那若尔油田地层压力的下降,生产压差变小,油井产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常规的气举设计方法注气深度只能在2900m以上,使得注气点以下积液现象加剧。
为了充分发挥油井产能,提高举升效率,且减少井底积液现象,对让那若尔油田低压气举井的加深注气深度方法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并在让那若尔油田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让那若尔油田气举采油变压降设计方法1 前言让那若尔油气田属于低压、深层碳酸盐油藏,南区主力开发层位为Дн层,平均油藏中深为3800m,目前地层压力不到20MPa,地层压力系数仅为0.5左右,平均产液量产液量降至19t/d,地层供液能力较差,因此油井生产需要较大的生产压差,而在目前的8.5MPa的地面注气压力下,常规的等压降降套压设计方法最大注气深度仅能达到2900m,与平均油层中深相距900m,导致井底流压较高,油井的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注气点较浅,极易在注气点以下形成积液,使得油井生产极不稳定,因此如何加深注气深度,充分发挥油井产能,提高举升效率,同时减少井底积液现象,对气举井的生产至关重要。
2 技术解决思路图1 阀间距计算图气举阀阀间距设计图如图1所示,在设计过程中,应保证下部阀打开时上部阀关闭。
(1)第一个阀的下入深度L1,L1可根据压缩机最大工作压力来确定,其中又有两种情况:当井筒中液面就在井口附近,在压气过程中即溢出井口:结论及建议通过让那若尔油田加深注气深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以下认识:(1)在不改变地面供气能力的前提下,与常规的等压降气举设计方法相比,变压降气举设计方法设计的注气点更深,注气深度可增加300m以上。
(2)加深注气深度技术成功的扩大了油井的生产压差,发挥了油井的产能,同时有效的减少了井底积液现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3)随着让那若尔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其整体地层压力必将下降,因此变压降设计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