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施工SPS标准.doc
- 格式:doc
- 大小:9.47 MB
- 文档页数:47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电子班报1 SPS格式标准简介1.1对SPS标准格式数据文件说明SPS是Shell 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 for land 3d surveys的缩写,SPS格式标准是由英国SHELL 公司制定的。
由于他在国际勘探市场的广泛应用,被SEG年会推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工司于1997年发布了《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标准(SY/T 6290-1997)(简称《SPS标准》),将它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在全国行业范围内执行。
采用这种格式,有利于与国际石油勘探市场接轨。
SPS的主要功能是将地震队施工的基础数据(测量设计、静校正数据、地震班报等数据)按照标准的数据格式整理存储于磁记录介质上,并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与野外磁带一起上交处理中心。
处理系统将根据标准格式直接读取数据,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交流。
SPS格式文件包括四种:炮点数据文件、接收点数据文件、关系数据文件和注释文件。
每一种文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头卡;第二部分是数据卡。
头卡记录了与野外采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卡记录了野外采集到的实际数据。
1.2 头卡组成和要求(详细见附录1)头卡大致分成七种:1、基础卡;2、自由卡;3、可选择卡;4、仪器参数卡;5、接收参数卡;6、震源参数卡;7、质量控制卡七种。
⑴每张卡的参数都是以自由格式填写,参数之间以逗号“,”分隔,以分号“;”表示此卡参数填写完成;⑵头卡数据参数要用英文填写;⑶基础卡中有些与测量相关的卡不能用自由格式填写,必须用固定格式填写。
⑷基础卡H00—H20卡必须都有;⑹投影类型卡H18卡与投影参数卡H21到H25卡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⑺仪器卡为:H400—H599,20卡一组,每张卡都不可缺少,最多9组;⑻接收器卡:H600—H699,10卡一组,每张卡都不可缺少,最多9组;⑼震源卡:H700—H899,20卡一组,最多9组;1.3 数据卡的格式SPS标准格式数据卡包括三种:点数据卡(包括炮点数据卡、检波点数据卡)、关系数据卡和注释数据卡。
陆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地震勘探纵波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成果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包括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纵波数据处理和成果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314 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宽方位观测系统 wide azimuth geometry在野外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横向最大炮检距与纵向最大炮检距之比大于0.5小于1.0的观测系统。
3.2全方位观测系统 full azimuth geometry在野外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横向最大炮检距与纵向最大炮检距之比等于1.0的观测系统。
3.3十字排列道集 cross spread gather由互为中垂线的一条接收线和炮线组成的排列称为十字排列,在此基础上,把每炮记录按炮点位置重排所组成的三维道集。
3.4共炮检距矢量片 offset vector tile或common offset vector具有大致相同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地震数据子集,通常被称为一个OVT(Offset Vector Tile)片或COV(Common Offset Vector)片。
3.5螺旋道集 snail gather在一个具有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的道集内,以炮检距的分组区间为第一关键字、以方位角为第二关键字进行排序而形成的地震数据道集。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IP:共成像点(Common Image Point)CMP:共中心点(Common Middle Point)CRP:共反射点(Common Reflection Point)DMO:倾角时差校正(Dip Moveout)P1/90:SEG推荐的地震勘探辅助数据记录格式(U.K.O.O.A. P1/90 Post Plot Positioning Data Format)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家学会(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SPS:SEG推荐的地震勘探辅助数据记录格式(Shell 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 for 3D Surveys)VSP: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5 基础工作5.1 基础资料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基础资料包括地震数据、辅助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监测与评估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监测与评估是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减少灾害风险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勘察工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在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地震监测与评估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这些规范要求,从地震监测到地震评估的全过程进行论述。
地震监测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够收集地震活动的数据并为后续的地震评估提供基础。
地震监测的规范要求包括监测站点的设置、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要求。
首先,监测站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以及与工程区域的距离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其次,仪器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和校准。
最后,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要求包括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采集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地震监测的同时,地震评估也是地质勘察工程的重要内容。
地震评估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两个方面。
首先,地震安全性评价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评估,确定地震安全性设计参数。
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震参数、勘察数据和工程设计要求等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其次,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分析工程对地震的承受能力,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风险。
此外,在地质勘察工程中还有一些其他地震监测与评估的规范要求需要遵循。
例如,需要对勘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以确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报告,以便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
总结起来,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监测与评估规范要求包括地震监测和地震评估两个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只有遵循规范要求,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终减少地震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SPS格式本章中所包含的处理支持格式是得到该格式的创始人壳牌国际石油公司Maatschapjj B.V.的允许复制的。
本章包括如下内容:介绍野外系统壳牌陆地三维勘探处理支持格式头段记录特征点记录特性关系记录特征头段记录描述点记录描述关系记录描述SPS格式的例子介绍制定该格式的目的是在陆上三维地震队到地震处理中心之间,建立一个定位数据和地球物理支持数据之间转换的通用标准。
理论上该格式也能用于二维陆地施工。
随着陆地三维勘探工作量的增长和施工复杂程度的增加,需要建立一个稳固和标准的工作记录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采集、定位和地震排列之间的关系数据出现错误,使野外队可以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在送往处理中心之前对其进行检测和修改错误。
目前进行的质量控制相当于处理中心的第一阶段工作。
经验表明多数错误只有在地震数据信息和坐标信息结合起来才能被检查出来,而通常排列关系出现的错误是不能修改的,因而出现的错误还会导致在其它方面是高质量的记录被删除可能。
向处理中心提供的已检查的标准格式磁盘包括了所有相关的野外数据,这样显著地减少了处理中心在初始质量控制方面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最终处理结果质量。
野外现场系统在勘探中,野外小队必须要有一套采集管理系统来产生SPS格式。
如果将日常记录的勘探设置引入自动生成程序,将减少记录数据和生成SPS格式期间所产生的错误。
图1显示了该系统的主要单元。
其中野外数据库、地形计算和三维记录管理是最小配置的单元,也是产生SPS格式的最主要单元。
图1:野外采集管理系统3-3我们强烈推荐将采集管理系统直接与地震记录仪器连接的这种方式。
图2显示在系统和地震记录仪器之间首选的数据交换方法。
数据库图2:自动记录相互关联的地震记录、相应的定位数据和地球物理支持数据等关键信息以SPS格式记录到地震头段中。
SHELL(壳牌)陆地三维勘探处理支持格式概述地震测线上,在实测点之间可以采用内插方法来确定物理点的坐标和高程。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地震勘探技术要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勘察手段,在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震勘探技术要求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地震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中的地震勘探技术要求,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勘探设计与计划要求地震勘探工作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勘探设计与计划,以确保勘探工作的高效和准确。
勘探设计与计划应包括以下要点:1. 确定勘探目标和范围,明确勘探任务。
2. 制定勘探方案和方法,选择地震勘探技术和设备。
3. 设定勘探参数,包括勘探探头数量、检测距离和频率等。
4. 实施野外调查和分析,确定勘探点位和线路。
二、地震勘探测点选择要求在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测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地震勘探规范要求采用以下原则进行测点选择:1. 测点应覆盖勘探范围内的主要地质构造和断层,以确保勘探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测点应分布均匀,以充分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3. 避免在可能存在干扰的地质条件下选取测点,如背斜、断层等。
三、地震勘探仪器与设备要求规范要求地震勘探仪器与设备具备以下特点:1. 精度高、灵敏度强,能够准确测定地下地质构造和物理参数。
2. 频率范围宽,能够适应不同深度和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需求。
3. 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在地质噪声和其他干扰源存在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4. 便携式、高效率,适用于不同地形和地貌条件下的勘探工作。
四、数据采集和处理要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核心环节。
规范要求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满足以下要求:1.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集数据的时候,要注意测点的布设,确保覆盖整个勘探范围。
3. 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数据和干扰源。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和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5. 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滤波、叠前处理和地震剖面解释等,以提取有效信息。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探规范要求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通过获取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地震勘探有着一些规范要求,以保证勘探结果准确可靠,下面将对地震勘探规范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勘探前的准备工作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探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勘探过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对勘探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解,包括地质构造、被勘探层的性质等。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地震勘探方法和设备,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确定勘探目标和勘探深度。
同时,需要进行场地勘察,选择适宜的勘测点位,并做好现场环境的保护。
二、勘探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在地震勘探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技术要求,以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可靠。
首先,勘探数据的采集应满足勘探目标和勘探区域的要求,其中包括勘测方式、波束布置、采样频率等。
其次,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解释,包括数据纠偏、滤波、反演等,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勘探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确保勘探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数据的正确解读。
三、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地震勘探的数据质量对勘探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需要对勘探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其次,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和校核,发现并纠正数据中的异常或错误。
四、勘探成果的报告要求在地震勘探工程中,对勘探成果的报告有着明确的要求。
首先,勘探报告应包括勘探区域的地质背景、勘探方法和勘探结果等内容,以便对勘探过程和勘探数据进行全面的了解。
其次,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可靠,需要进行数据的验证和检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此外,报告的撰写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格式、文字表达等方面。
总结:地震勘探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规范要求是确保勘探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在勘探过程中,必须做好勘探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守勘探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最终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勘探报告。
地震勘探安全生产施工方案一、事故风险分析1、森林火灾风险。
主要发生在秋后、冬季林区枯叶较多,气候干燥,风力较大这个时间段,其内在引发因素有:职工上山带烟火,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钻机汽油机因故障失火、汽油桶泄露,钻进过程中岩粉高温和外来人员吸烟、焚烧等。
2、测区内道路交通事故。
测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窄、陡、急转弯道较多,测区内没有沥青化的土路陷坑等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客观条件,其内在引发因素有:车辆故障,刹车失灵,司机违章超速行车、紧急情况处置不当、超负荷运载等因素。
3、地震爆炸后因爆后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如岩体崩塌、山坡上活石滚落,造成人员受伤、被埋等。
其发生条件是:高角度边坡坡脚放炮,炮点周围岩石疏松,有坡积物、松散层、崩塌的地质灾害体。
4、爆炸事故。
本次工作单孔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场地杂散电流场等外在因素,加上作业人员不能实行在井口包药,违章携带装好雷管的炸药远距离运输,作业人员携带手机或其他电源设备、下药与放炮人员距离较近,造成接错线等,产生爆炸事故。
5、爆炸飞溅物伤害事故。
主要发生在边坡附近的炮孔,井深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炮孔等地点,因爆炸抵抗线过小,爆炸后产生岩土飞溅物。
6、摔伤、高处坠落。
地形陡滑、树木多、杂草多、黄沙坡多是发生摔伤、高处坠落的外在条件,其引发因素是作业人员负重上山,遇到陡坡、悬崖等易滑地带,作业人员劳保鞋不具备防滑能力,没有实行三到五人一组,采取相互协作上山,作业人员没有住拐棍,实行先探路后行人等措施。
7、触电事故。
分为两种,一种是放炮过程中爆炸线触及高压线,一种是办公、生活用电超荷载、线路老化,室内插座沿地敷设,地面潮湿或向地面洒水等因素,发生触电或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8、中毒事故。
分为三种,一种是食物中毒,食堂不卫生,豆角之类的菜没有作熟,食用不明毒性野菜等;二是煤气中毒,食堂液化气罐泄露,或冬季用煤火炉取暖发生煤气中毒;三是车内一氧化碳中毒。
9、室内火灾事故。
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二○一五年七月目录一、说明 (1)二、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3)1.目标与计划(30分) (3)2.组织机构与职责(70分) (4)2.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30分) (4)2.2安全生产责任制(40分) (5)3.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台账(120分) (7)3.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30分) (7)3.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0分) (8)3.3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30分) (9)3.4 文件与档案管理(30分) (13)4.安全投入(80分) (14)4.1 安全投入(50分) (14)4.2 工伤保险(30分) (15)5.风险管理(120分) (16)5.1 危险源辨识(50分) (13)5.2 风险评价(70分) (16)6.安全教育培训(150分) (16)6.1 员工安全意识(50分) (16)6.2 安全教育培训(100分) (17)7.生产设备设施(110分) (19)7.1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30分) (19)7.2 生产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50分) (24)7.3 生产设备设施报废(30分) (21)8.地质勘查作业安全(320分) (26)8.1 作业过程控制(140分) (26)8.2 作业环境管理(60分) (26)8.3 外包单位管理(50分) (28)8.4 劳动防护用品(50分) (29)8.5 变更(20分) (34)9.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140分) (35)9.1 安全检查(100分) (35)9.2 隐患治理(40分) (38)10.职业健康(90分) (35)1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50分) (35)10.2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40分) (36)11.应急救援(150分) (38)11.1 应急机构与应急队伍(30分) (38)11.2 应急预案(30分) (39)11.3 应急保障(30分) (40)11.4 应急演练与评审改进(30分) (45)11.5 事故救援(30分) (46)12.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60分) (47)12.1 事故报告(30分) (47)12.2 事故调查与处理(20分) (48)12.3 事故回顾(10分) (49)13.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60分) (45)13.1绩效评价(40分) (45)13.2持续改进(20分) (46)一、说明1.为规范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合理确定评审等级,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等规定,结合野外地质勘查作业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本评分办法。
一观测系统数据识别:此观测系统可以看出属于三线接收,两线激发,中线有个别炮点,在.S文件中会有显示。
1、SPS文件总结:.SPS文件数据例子:.S文件数据总是以S开头,表示为Source文件,第2~17位为线号,数据为“1001”,所有炮线为1001的炮点在同一条炮线上,多数炮点在1001和1003炮线上,只有两炮点在中线上,炮线号为1002。
18~25位为炮点点号,.S文件中炮点点号只要带.5的均为二维地震勘探,在数据处理时可以按照3D处理,.5表示在两个炮点在两个接收点之间,否则位置与接收点重复,不符合勘探常识。
第26位为炮点索引,第27~28位为炮点代码,这两位用处不大。
29~32位为静校正量,应该为数据采集初始静校正量,数据为“-24毫秒”,不同炮点静校正量可以不同,绿山处理时可以录入,也可不录。
第33~36位表示点深度,即此炮点坑深为“18.0米”,不同的炮点坑深不同,一般炮点坑深比较大,接收点坑深较小。
第37~40位为地震基准面,数据为“1500”。
第41~42为井口时间,用处不大。
43~46位为水深为,表示炮坑下水面深度。
第47~55位表示炮点X坐标位置,数据为“652918.7”,数据为6位整数位。
56~65位表示炮点Y坐标,数据为“4135639.9”,数据为7位整数位(记忆方式,“北斗七星”指向北方,“上北下南”即上坐标为七,一般数学坐标系向上为Y坐标,所以Y坐标为七位整数位)。
66~71位为炮点Z坐标,是炮点高程,数据为“1412.4”,数据为4位整数位。
72~74位表示日期(天数),后面数据表示时间,为次要数据。
.RPS文件数据例子:.R文件数据总是以R开头,表示为Receive文件,第2~17位线号,数据为“1001”,所有接收线号为1001的接收点在同一接收线上,此观测系统有三条接收线,因此接收点在1001、1002、1003三条数据线上。
18~25位为接收点点号,此观测系统接收点点号均为正数,跟炮点带.5的数据区别。
地震勘探中超万道SPS文件整理方法
张剑;刘梦花;陈自华;赵献立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2010(045)0z1
【摘要】高密度大道数(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日益增多,也给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现行SPS整理软件及标准不支持大道数地震数据采集.本文针对超万道地震勘探中SPS文件整理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超万道SPS文件与常规SPS文件的区别,以及超万道采集中现行SPS定义格式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超万道SPS文件格式进行分析,总结出超万道SPS文件整理方法,并介绍了超万道SPS文件整理软件的开发与实现;最后将文中论述的超万道SPS文件整理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张剑;刘梦花;陈自华;赵献立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山东,东营,257100;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山东,东营,257100;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山东,东营,257100;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山东,东
营,257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震勘探中超万道SPS文件整理方法 [J], 张剑;刘梦花;陈自华;赵献立
2.陆上地震勘探SPS文件格式 [J], 袁玉安;曲学政;蒋立冬;马丽渊
3.滩浅海复杂过渡带SPS整理方法及软件研发 [J], 张剑;白雪;唐喜全;郭鸿宾
4.事业单位档案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探讨 [J], 钱明; 史敬阳
5.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高效资料整理方法 [J], 李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上地震勘探SPS文件格式
袁玉安;曲学政;蒋立冬;马丽渊
【期刊名称】《石油仪器》
【年(卷),期】2001(015)001
【摘要】随着陆上三维地震勘探的日益深入,野外地震采集道数增多,为避免极大数量的地震数据、野外相关参数及地震数据处理中心传递过程中的任何数据丢失和错误,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处理程序.SPS就是这么一种标准文件,能够规范地震小队的数据输出,向处理中心提供包含所有野外数据标准格式的检查盘.以便处理中心在初期质量控制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文章将对地震小队逐渐大量使用的SPA文件做详细的介绍,以推进SPS文件在3D地震勘探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总页数】5页(P33-36,45)
【作者】袁玉安;曲学政;蒋立冬;马丽渊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
【相关文献】
1.SPS格式文件在I/O Image系统中的应用 [J], 陈双华;左卫华
2.地震勘探中超万道SPS文件整理方法 [J], 张剑;刘梦花;陈自华;赵献立
3.地震勘探中超万道SPS文件整理方法 [J], 张剑;刘梦花;陈自华;赵献立
4.I/O System FourTM VR全数字遥测地震仪SPS文件格式 [J], 王文良
5.SPS格式文件在I/O Image系统中的应用 [J], 刘勇;王淑芳;戚玉文;张文波;于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观测系统数据识别:此观测系统可以看出属于三线接收,两线激发,中线有个别炮点,在.S文件中会有显示。
1、SPS文件总结:.SPS文件数据例子:.S文件数据总是以S开头,表示为Source文件,第2~17位为线号,数据为“1001”,所有炮线为1001的炮点在同一条炮线上,多数炮点在1001和1003炮线上,只有两炮点在中线上,炮线号为1002。
18~25位为炮点点号,.S文件中炮点点号只要带.5的均为二维地震勘探,在数据处理时可以按照3D处理,.5表示在两个炮点在两个接收点之间,否则位置与接收点重复,不符合勘探常识。
第26位为炮点索引,第27~28位为炮点代码,这两位用处不大。
29~32位为静校正量,应该为数据采集初始静校正量,数据为“-24毫秒”,不同炮点静校正量可以不同,绿山处理时可以录入,也可不录。
第33~36位表示点深度,即此炮点坑深为“18.0米”,不同的炮点坑深不同,一般炮点坑深比较大,接收点坑深较小。
第37~40位为地震基准面,数据为“1500”。
第41~42为井口时间,用处不大。
43~46位为水深为,表示炮坑下水面深度。
第47~55位表示炮点X坐标位置,数据为“652918.7”,数据为6位整数位。
56~65位表示炮点Y坐标,数据为“4135639.9”,数据为7位整数位(记忆方式,“北斗七星”指向北方,“上北下南”即上坐标为七,一般数学坐标系向上为Y坐标,所以Y坐标为七位整数位)。
66~71位为炮点Z坐标,是炮点高程,数据为“1412.4”,数据为4位整数位。
72~74位表示日期(天数),后面数据表示时间,为次要数据。
.RPS文件数据例子:.R文件数据总是以R开头,表示为Receive文件,第2~17位线号,数据为“1001”,所有接收线号为1001的接收点在同一接收线上,此观测系统有三条接收线,因此接收点在1001、1002、1003三条数据线上。
18~25位为接收点点号,此观测系统接收点点号均为正数,跟炮点带.5的数据区别。
SPS格式本章中所包含的处理支持格式是得到该格式的创始人壳牌国际石油公司Maatschapjj B.V.的允许复制的。
本章包括如下内容:介绍野外系统壳牌陆地三维勘探处理支持格式头段记录特征点记录特性关系记录特征头段记录描述点记录描述关系记录描述SPS格式的例子介绍制定该格式的目的是在陆上三维地震队到地震处理中心之间,建立一个定位数据和地球物理支持数据之间转换的通用标准。
理论上该格式也能用于二维陆地施工。
随着陆地三维勘探工作量的增长和施工复杂程度的增加,需要建立一个稳固和标准的工作记录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采集、定位和地震排列之间的关系数据出现错误,使野外队可以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在送往处理中心之前对其进行检测和修改错误。
目前进行的质量控制相当于处理中心的第一阶段工作。
经验表明多数错误只有在地震数据信息和坐标信息结合起来才能被检查出来,而通常排列关系出现的错误是不能修改的,因而出现的错误还会导致在其它方面是高质量的记录被删除可能。
向处理中心提供的已检查的标准格式磁盘包括了所有相关的野外数据,这样显著地减少了处理中心在初始质量控制方面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最终处理结果质量。
野外现场系统在勘探中,野外小队必须要有一套采集管理系统来产生SPS格式。
如果将日常记录的勘探设置引入自动生成程序,将减少记录数据和生成SPS格式期间所产生的错误。
图1显示了该系统的主要单元。
其中野外数据库、地形计算和三维记录管理是最小配置的单元,也是产生SPS格式的最主要单元。
图1:野外采集管理系统3-3我们强烈推荐将采集管理系统直接与地震记录仪器连接的这种方式。
图2显示在系统和地震记录仪器之间首选的数据交换方法。
数据库图2:自动记录相互关联的地震记录、相应的定位数据和地球物理支持数据等关键信息以SPS格式记录到地震头段中。
SHELL(壳牌)陆地三维勘探处理支持格式概述地震测线上,在实测点之间可以采用内插方法来确定物理点的坐标和高程。
点文件包含了所有物理点(实测的和内插的)的坐标和高程以及它们所有的永久性标志点。
炮点和关系文件按编年进行排序,接收点文件按测线号、点号和点索引号的升序排列的。
为了避免不明确的情况,野外的每个物理点(炮点和接收点)都不能同名。
数据记录特性SPS数据集由三个具有头段块记录的文件组成。
磁带上由“EOF”(1-3列中)作为一个文件的结束。
第一个文件:Receiver File(接收点文件):包含详细接收点或永久行标志的“Point Records”(点记录)。
第二个文件:Source File(震源文件):详细的炮点(能量源)的“Point Records”(点记录)。
第三个文件:Cross-Reference File(关系文件):定义每个炮点的记录号和记录通道号与接收点之间关系的“Relation Record”(关系记录)。
3-5数据记录分类命令9轨磁带记录的陆地勘探数据格式·磁带特性和磁带编排半英寸磁带: IBM兼容,无标志。
磁轨数量: 9轨每英寸字节数:6250(允许与1600交替)记录方式: EBCDIC(扩充的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编码记录长度: 80字节块大小: 1600字节(20个逻辑记录)内部记录间隔对其进行物理分开。
在文件结束之后将写入“EOF”(文件结束),接着是的一个IBM磁带标记;如写入了两个IBM磁带标记,表示磁带结束。
通常,根据勘探类型一盘磁带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文件。
每一文件的开始都有许多的头段记录,然后是数据记录。
如果有两个EOF和一个IBM磁带标记,则表示磁带结束。
在软磁盘上的勘探数据格式·软磁盘特性和编排格式:MS DOS兼容的ASCII文件记录长度:80字节,81列为回车符,82列为换行符。
3.5”或5.25”格式化磁盘(容量:360/720千字节或1.4/1.2兆字节)。
文件名要与施工项目,数据和顺序有关。
代表文件类型的文件扩展名必须在扩展名前面标明:炮点记录‘S’,如 PRJX90.S01接收点记录‘R’,如 PRJX90.R01关系文件’X’, 如 PRJX90.X01通常,根据勘探类型一盘磁带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文件。
每一文件的开始都有许多的“头段记录”,然后是“数据记录”。
3-7头段记录特性每一文件的开始都有许多的头段记录,后面跟所有数据记录。
头段记录中包含数据记录的有关信息、参数控制。
通常的头段记录格式为:列格式a.记录标识符“H” 1 A1b.c.头段记录类型 2-3 I2d.e.头段记录类型修改符 4 I1f.g.参数描述 5-32 7A4h.i.参数数据 33-80 参见下面头段记录类型的H0至H20是所有勘探都必须使用的,即使不填任何内容也不能省略(H18 不容许出现“N/A”空白)。
用于投影的头段记录类型的H21至H25也是必须的。
定义投影时,要求包括如下头段记录:横轴墨卡托投影:H220,H231,H232,H241,H242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H19,H220球面投影:H231,H232,H241,H242斜墨卡托投影:H231,H232,H241,H242,H259,H256,或H257,或H257,或H258。
朗伯圆锥投影:H210,H220,H231,H232,H241,H242头段记录类型H26是一自由格式语句,用于表达相关信息。
每个头段记录类型的参数数据段的格式将是:3-9仪器代码(I)表头段记录:H400-H419:代码1, H420-H439:代码2… H560-H579:代码9仪器代码必须输入在33-34列中,如:’1’,’2’,…’9’,3-11头段记录:H600-H609:代码1,H610-H619:代码2…H690-H699:代码 10代码必须输入在33-34列中。
代码例子如下:检波器:G1…至G9水下检波器:H1…至H9多分量检波器和其他类型:R1…至R9PM=永久标志KL=删除或忽略接收点号‘PM’和‘KL’使用H26记录(自由格式描述)头段记录:H700-H719:代码1,H720-H739:代码2…H880-H899:代码 10震源代码必须输入在33-34列中。
代码例子如下:可控震源:V1…至V9 炸药震源:E1…至E9空气枪:A1…至A9 水枪:W1…至W9其他方式:S1…至S9 KL=去掉或忽略炮点如果震源类型=可控震源V1…V9,才需要下列记录:3-13如果震源类型=炸药震源E1…E9,才需要下列记录:如果震源类型=空气枪A1…A9,或=水枪W1…W9,才只需要下列记录:质量控制检查记录点记录特性该记录类型包括了记录数据时炮点位置的详细情况,或第一个炮点激发检波器位置的详细情况。
#:水深值将以F5.1格式读取,允许4个十进制和整数字符。
*:点代码例子:“PM”-永久性标志,“KL”-去掉或忽略点“G1”..“G9”..“H9”..“R9”-检波器代码。
3-15“V”..“V9”..“E9”..“A1”..“A9”..“W1”..“W9”,“S1”..“S9”-震源代码。
关系记录特性该记录类型用于定义野外记录号和炮点之间,以及记录道和检波器组之间的关系。
每一炮点都在最新的“关系记录”中有记录。
每一记录都详细说明了连续编号的道和检波器组合的部分。
对间隔编号或改变测线名,或检波器组合重新定位之后,必须定义一个新的“关系记录”。
道号将以升序方式出现。
字段6,7,8必须与相应炮点记录的字段2,3,4完全相同。
在字段13,14和15中的接收测线号和点号必须与接收点记录中使用的一样。
3-17注意:如果没有其他定义,文字数字(A)字段是左对齐,数字(I和F)字段是右对齐。
头段记录描述粗体铅字是输入的参数描述,是左对齐并进入5-32列。
斜体字是输入的参数例子,是左对齐并进入33-80列。
33和34列必须始终包括仪器代码,或检波器代码,或震源代码。
为对自由格式(12A4)参数字段的词进行分割,参数字段将遵照下面的规则:“输入到33-80列的各个参数必须用逗号分开,参数串必须由分号结束。
但每个参数中间不能包含逗号‘,’或分号‘;’。
注意:除了直角坐标,所有距离单位用米表示。
直角坐标单位由H20定义,它也可以使用H201定义的转换因子将直角坐标单位转换成米。
H00:SPS format version num(SPS格式版本号):格式版本号和发布的日期。
例如:SPS001.01.10.90;H01:Description of survey area(勘探区域描述):国家名,勘探地区,勘探方式(陆地:L2D/L3D或水陆过渡带;TZ2D/TZ3D)和项目号。
例如:The Netherlands,Dordrecht,L3D,0090GA;(荷兰,Dordrecht地区,陆地三维,项目号0090GA);H02:Date of survey(勘探日期):在该文件上,勘探的第一炮记录日期和勘探的最后日期。
例如:21.05.1990,28.05.1990;H021:Post-plot date of issue(磁带盘发出并经检查确认的日期):磁带或磁盘被发出并经检查确认的日期。
例如:30.05.90;H022:Tape/disk identifier(磁带/磁盘标识):例如:0090GA0;3-19H03:Client(客户):客户公司名称。
例如:NAM;H04:Geophysical contractor(地球物理承包方):主要地震勘探承包商的公司名或地震队名。
例如:Parkla Seismos,SON 1;H05:Positioning contractor(定位承包方):野外定位测量/控制的承包商公司名或分承包商名。
例如:Parkla Seismos;H06:Pos. proc. contractor(定位处理承包方):定位数据后处理的承包商或分承包商的公司名。
例如:Parkla Seismos,SON 1;H07:Field computer system(野外计算机系统):采集管理系统名,地震记录仪器名,与地震记录仪器进行相互直接转换的方法名(如没有直接转换,则输入“manual entry”即手动输入)。
例如:CDB,SN368/FLUKE,FDOS discs;或None,SN368, manual entry;H08:Coordinate location(坐标位置):对所指坐标系参考点的描述。
例如:震源作合的中心或检波器组合的中心。
H09:Offset to coord. location(坐标位置偏差):船舶或车辆的参考点与定义在H08中的坐标位置偏差,包括所用的角偏方法。
例如:170M,180DFG(来自船舶前端的陀螺仪);H10:Clock time w.r.t GMT(本地时间相对格林威治GMT的时差):本地时间超前或落后GMT格林威治多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