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

二维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

二〇〇八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三、项目指挥部及施工队伍

四、施工方案

五、工程质量管理

六、安全管理

七、工程进度计划

**省**南部矿区**井田二维地震勘探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二维地震勘探。

2、工程地点:**省庆阳地区正宁县周家乡。

3、施工范围:勘探控制面积159.75平方公里。

4、工程类别:资源勘察。

5、业主:华能集团**分公司

6、设计单位:**煤炭地质勘查院。

7、工程交付方式:以合同书规定提交最终成果报告。

二、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1、本项目以《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和《**省庆阳南部矿区正南井田勘探设计》为依据,并按“规范”与“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质量验收。

2、地震记录甲级率不低于40%,物理点合格率不低于98%。

3、测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级率不低于97%。

4、I+II类剖面占验收剖面总长的85%。

三、项目部及施工队伍

1、项目部成员

项目总指挥:**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施工员:**

测量员:**

设备管理员:**

安全员:**(兼)

2、项目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

(1)、项目总指挥:负责处理和协调本项目的一切对外、对内事宜。

(2)、项目负责:负责本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抓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增效节支,争创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竣工后,对项目施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写出总结报告,上报项目总负责。

(3)、技术负责:主持和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以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为依据,检查督促和验收。参与合同评审,全面了解项目的设计技术要求,组织技术交底,组织编制质量计划、施工设计,检查各岗位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审查原始资料和质量记录,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工程内部验收,在重大问题上及时请示总工程师。

(4)、施工员:负责指挥野外生产,正确操作仪器,按施工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做好一级验收工作,认真填写班报,做好资料交接工作参加资料评价会议。当天向项目负责和技术负责人汇报野外工作情况,处理野外生产的技术问题,参与施工设计和成果报告的编制。

(5)、测量员:执行国家行业测量技术规程、规范,确保测量成果合格率达到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负责工程项目的基准选定、放线、布孔、复测、负责施工测量、测绘资料的收集、整理、计算、成果提交,资料归档工作,及时进行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参与勘察设计、地质报告和工程项目中有关测量章节的编写,负责测量设备的保管、使用,周期送检。

(6)、设备管理员: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设备管理办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7)、安全员:深入施工现场宣传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规定,检查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程的执行情况,坚决制止违章操作,配合项目经理进行月检、日检,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3、施工队伍

进入工地的施工人数为:215人。其中项目部成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会计1人,材料员1人,测量员15人,仪器操作员3人,爆炸工2人,钻工120人,放线工60人。

进入工地的装备有:法国产数字地震仪428XL(1200道):1台,计算机:1台,工作站1台,GPS-RTK:一台套,爆炸机4台,炸药、雷管专用车各1台,运输车辆5台。

四、施工方案

1、施工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2、工程概况:本项目是经**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标,我院中标项目。利用二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对**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进行勘探,目的是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大于20m的断层,控制8煤层底板起伏形态以及查明断层、褶曲等构造,圈出先期开采地段内各煤层罗家堡背斜无煤区的分布范围及受古河流冲刷等的影响范围。为矿井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3、地质特征:井田内地层被第四系巨厚黄土层覆盖。钻孔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白垩系、中侏罗统安定组、直罗组和延安组及三叠系上统延长群。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1)、含煤地层:中侏罗统延安组(J

y)是区内唯一含煤地层。根据岩性、岩相、

2

含煤性及沉积旋回从下向上划分为三段。煤层总厚 1.77(104号孔)~22.36m(405号孔),平均总厚度为14.59m,含煤系数21.16%。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77(104号

孔)-21.73m(402号孔),平均可采总厚度为13.94m,可采含煤系数20.22%。

可采煤层:区内延安组含煤2、煤5、煤8三层煤,自上而下分别位于延安组的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其中,煤2和煤5层属不稳定及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煤8层属较稳定全区主要可采煤层。

(2)、井田构造:勘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带,属稳定地块单元-华北板块的组成部分,南与陕西彬长煤田、旬邑煤田连成一片,以深大断裂为界与秦岭褶皱系相邻。

根据详查勘探:勘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单斜南部,其总体构造形态为大致向北西方向平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5°-10°之间。但由于受其南侧彬县—黄陵坳褶带构造活动的影响,基底起伏不平,呈现出向北东至北东东方向展布的宽缓隆起与凹陷,其主体为罗家堡背斜,区内尚无发现断层,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简单。

罗家堡背斜:位于勘查区中央,以北东东方向展布,其轴部大致沿303、503孔一线延伸,在勘查区延伸长度约6km以上。据303、503孔揭露,背斜轴部相对隆起约60m。轴部地带含煤地层延安组缺失(303、503号孔直罗组地层直接覆于延长群之上)或明显变薄(403号孔延安组厚度仅4.47m),煤层也随之变薄或缺失。综合分析背斜轴部及附近的303、503、404、403、502、302等钻孔地层产状资料,背斜总体较为宽缓,南翼地层倾角4-8°;北翼地层倾角5-10°。两翼分布的地层均为中侏罗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及上三叠统延长群。

(4)、地球物理特征:

地貌:勘查区地貌主要由黄土塬、黄土宽梁和河谷阶地组成。全区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海拔900-1310m,全区相对高差200-300m。黄土塬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塬面高程由北而南及由东向西从1300m逐渐降低到l170m。

勘查区内村庄较多,黄土层巨厚,斜坡沟壑发育,交通不便,给地震勘探施施工带来困难。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本区地形复杂,塬区黄土覆盖厚度达240m以上,冲沟发育,沟深坡陡。由于黄土巨厚、松散干燥、速度低,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强烈,导致激发、接收条件均很差,对地震勘探造成极为不利的因素,加之地形条件复杂、潜水位埋藏深,因此,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差。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煤8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以往地震勘查和邻区地震勘查的经验及资料分析,煤层与围岩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其顶底界面能形成较强的地震反射波。因此,该区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综上所述,该区属地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

4、工程技术要求:以《煤炭煤气层地震勘探规程》为依据,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5、施工方法及主要勘探过程:根据地质任务及业主要求,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本区激发参数。

主要勘探过程:设计编制、数据采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报告编制五个过程。

五、工程质量管理

在项目部的领导下,每个职工和班组有自己的质量目标,不发生质量事故,全区物理点合格率不低于98%;丢炮率不高于5%;本项目按《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1、技术操作要点

(1)、本次勘探的有关过程是野外数据采集。该过程主要由仪器操作员控制,仪器操作员在确认爆炸、放线各过程己按质量要求完成以后,由仪器操作员放炮,仪器记录。

(2)、各班组严格按施工通知单要求组织施工,施工流程为:内业组按设计下达施

工通知单——测量班定点布线——钻井班打孔——放线班放线——爆炸班下药爆炸一一仪器记录。

2、质量承诺

(1)、地震甲级记录率不低于40%,合格记录率不低于98%。

(2)、测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级率不低于97%。

(3)、测点相对误差不大于0.5米,高程误差不大于0.5米,一级测线点位置误差不大于0.2米,高程误差不大于0.2米。

(4)、I+II类剖面占验收剖面总长的85%。

3、确保工期的方法

项目经理合理组织、合理安排,优化资源配置,各工序相互密切配合。在本次工程中使用(我院)最先进设备,开动 2—3个测量作业组,成孔设备30套,使用4台套遥控爆炸机。我院随时了解野外施工动态,及时调配资源(人力、设备等)。成立专门外部环境(青赔、当地各部门等)协调组。保证为施工创造良好环境。

4、工程交付后的服务

本项目在报告资料提交一年半后,向甲方做一次回访,了解甲方对我队提交资料验证的情况。

六、安全管理

1、专职安全员,对野外施工各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

行全面监督。

2、对驻地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如:仪器设备的存放,相关设备的充电,材料库

的设置是否合理、安全。

3、安全员每日要填写安全记录,对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解决,对违

章作业行为立即纠正。

4、爆炸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950—91)、?地震勘探

爆炸安全规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驾驶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6、对民工在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

7、安全员定期向项目部汇报当前的安全状况。

七、工程进度计划

1、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七个工作日进场。

2、在中标通知书之日起90个工作日完成野外试验及全部数据采集工作。总计完成物理点11780个。

3、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后1个月内完成资料处理。

4、完成资料处理后1个月内完成资料解释与报告编制。

(整理)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南昌梅岭实习报告 姓名:王伟 学号:201120290124 班级:1122901 专业:地球物理学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日期:2014.9.29

一、前言…………………………………………………………………………………………………………. 1.1 本次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2 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1.3 计划完成的实习任务…………………………………………………………………………… 二、放射性勘探………………………………………………………………………………………………. 2.1 实习目的与要求………………………………………………………………………………… 2.2 放射性勘探基本原理………………………………………………………………………….. 2.3 野外工作方法……………………………………………………………………………………. 2.4 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 三、瞬变电磁法………………………………………………………………………………………………. 3.1 瞬变电磁工作原理…………………………………………………………………............. 3.2 回线组合选择…………………………………………………………………………………… 3.3 测区与测网的选择……………………………………………………………………………. 3.4 仪器设备………………………………………………………………………………………… 3.5 野外数据采集…………………………………………………………………………………. 3.6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四、EH4电磁法…………………………………………………………………………………………… 4.1 EH4工作原理………………………………………………………………………………… 4.2 工作布置………………………………………………………………………………………. 4.3 资料整理和图件编制………………………………………………………………………. 4.4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五、地震实习……………………………………………………………………………………………… 5.1 实习目的与任务…………………………………………………………………………….. 5.2 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 5.3 方法原理与工作难点………………………………………………………………………. 5.4 野外数据采集………………………………………………………………………………… 5.5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六、高密度电法勘探……………………………………………………………………………………. 6.1 实习目的与任务………………………………………………………………………........ 6.2 基本原理和仪器介绍………………………………………………………………………. 6.3 野外工作方法………………………………………………………………………………… 6.4 数据处理与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七、磁法勘探……………………………………………………………………………………………… 7.1 仪器准备……………………………………………………………………………………… 7.2 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地震勘探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 一、工区概况 (2) 二、完成工作量 (2) 三、成果(资料)解释 (3) 四、成果分析 (5) 五、收获与建议 (5)

一、本次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震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灯,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而地震资料的解释是三者里面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工作站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操作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先进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Landmark来进行地震书籍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对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情况和构造运动作出必要的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报告。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Landmark的使用,让学生对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T06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06层位反射:相当于嫩二段顶面反射,T06反射波为3个同相轴组成,南部反射能量相对弱,北部反射能量相对较强,但其连续性都较好,全区可容易连续追踪对比,采用第一相位成图。 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441.0测线的175 CDP点 G40井,在440.4测线的345 CDP点 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前言 石油天然气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质状况,认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明油气田面积,摸清油气藏情况和产出能力。地震勘探原理在油气田勘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勘探原理是资源勘查工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掌握好地震勘探原理,将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和此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有利于我们初步学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此次的地震课设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不仅加深掌握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以后实际工作能力。 一、工区概况 1.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实习增强了自我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工区位置(燕郊) 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图1-1)。 图1-1.燕郊行政图 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一是西部潮白河沿岸(河北境内部分)的旅游度假区;二是东、北部沿迎宾路、燕昌路两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区;三是中部102国道和行宫大街周围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金融商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四是在北部高楼镇辖区沿迎宾路两侧规划建立仓储物流区;五是在南部规划建设燕郊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燕郊开发区提出了“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借势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实现城市功能分异与整体功能优化。经过多年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推介,燕郊开发区在北京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与国家各大部委、北京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著名商会和跨国公司驻京机构、中介公司、总部基地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河北融入北京、借势发展的先行者。二、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区域内活动断裂属于山西裂陷带的北部和河北平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变动起着重要作用。 近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差异升降为主要特征,总体上可以划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

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选文档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1) 一、工区概况 (1) 1、工区位置 (1)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2)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2)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2) 5、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2) 二、完成工作量 (3) 三、成果(资料)解释 (4) 1、层位标定 (4) 2、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对比解释 (4) 3、断层识别解释 (5) 4、上数据 (5) 5、断层平面组合 (5)

6、勾绘T0等值线 (6) 7、空间校正,将等T0图转换为真深度图 (6) 8、解释两张图并作报告 (6) 四、成果分析 (7) 五、体会和建议 (8)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与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与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就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与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就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

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 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学习使用与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与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与反演、图示方法。 5、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与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 2、2 工作完成情况 工作共两周时间,第一周就是野外数据采集,第一天观察并掌握地震仪器的使用,接着天在银杏反射波工区,后天再南苑折射波工区施工。第二周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野外数据采集反射波完成4条测线、 第三章工区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情况 3、1 银杏工区 反射波勘探工区就是在银杏篮球场道路之间的一个草坪区域,上覆疏松粘土层,下伏泥岩。由于地震波在疏松地层传播时能量损失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作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震属性综述 报告名称: 地震属性综述 学生姓名:王丹 学号:2010120052 所在院(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是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源,由震源所引起的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上反射传回地表,然后由地表的仪器(检波器)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从而得到地震记录(也叫地震资料);之后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关的处理与解释便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得到地下相关信息。由于地下介质是地震波传播的载体,所以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岩性、孔隙度、密度以及流体性质等都会对传播中的地震波产生影响,如地震波的能量、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将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影响和变化又将在地震记录中保留相应的信息。所以,通过对地震记录(地震资料)的“深加工”或者特殊处理,将会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为地质服务。在早期的油气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地下有利的大尺度的构造圈闭,所以只需利用有限的地震资料信息便可达到目的。但是,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难度的加大,人们迫切地需要更多地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流体性质等信息。这就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技术和思想去从地震资料中发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也就推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从而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的隐藏于地震资料中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去获取和分析地下地质信息,从而实现对地下地质的充分与准确认识。 1地震属性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也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获取不易的地震资料,现今的地震解释人员需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越来越多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综合解释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最终定义精确的油藏模型,用于钻井决策、估计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由于生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急的一条重要捷径,因此,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震属性是叠前或者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长期以来以来地震数据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对地震波同相轴的拾取,以实现面对油气储集体的几何形态、构造特征的描述。但是地震数据中隐藏着更加丰富的有关岩性、物性及流体成分等相关信

地震勘探原理浅震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施工设计 (2) 第三章数据采集 (13) 第四章数据处理 (26) 第五章总结与建议 (26) 第六章结束语 (28)

第一章:前言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是面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设的实践课程之一,是在地震勘探理论和工程物探等课程之后的实践环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对浅层地震仪器的认识和操作,以及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阶段工作,其任务是为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第一手资料。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要有高质量的地震仪器外,还与测线及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技术和地震波的接受仪器有关。 地震测线的布设必须考虑地质任务、干扰波与有效波的特点、地表施工条件登诸多因素。具体来讲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测线应为直线,保证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二是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 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地震测线的布置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1.区域概查阶段测线的布置依据是从地质测量或重·磁·电·物探资料中了解到区域构造的初步资料,如构造线的方向,区域构造单元的预测范围等;2.面积普查阶段通常以二维地震勘探的方式将测线布设为“丰”字型;3.面积详查阶段要求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二维地震勘探的测网稍密,线距为2km-3km,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在地震勘探中,资料解释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经过处理得到的时间剖面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点,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要运用地震波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同时还要把时间剖面转化深度剖面,绘出空间地层构造图。 构造解释即为为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落实构造圈闭。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地震波运动学原理,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和速度等信息,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狗啊哦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圈闭的油气藏。 本次实习的目的: ? 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实际应用和勘探任务的介绍,仪器的操作练习,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 2. 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计与论证,包括激发点距、接收点距、接收道数、记录时长、覆盖次数分析等; ? 3. 地震数据的现场采集,摆放接收排列,连接记录仪器,设置各项参数,进行地震波的激发0与接收,对每一次接收的道集数据进行现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 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定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查; c)地热资源勘查; 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 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 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 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 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在地质构造复杂、弹性波激发接收条件差、振

长江大学(武汉)地震课程设计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汪昊 班级:勘工(卓越)21301班 学号: 201300550

目录....................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软件介绍.................... ................4、主要步骤及软件操作.............. ....................5、成果分析.................... ......................6、体会...................... 1、实验目的: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应用物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 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及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加强对地震勘探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加载方式; (3)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流程和方法; (4)熟悉同相轴的追踪和断层的识别; (5)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成果。 2、实验内容: (1)学习discovery软件的功能特色,掌握discovery软件的基本操作; 图1 GeoGraphix Discovery软件 (2)建立工区,完成地震、测井等数据的加载; (3)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4)层位标定与追踪对比,着重学习层位、断层的解释与追踪及速度场、等T0图、深度构造图的绘制; (5)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6)掌握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的方法与能力。 3、软件介绍: 本次地震解释使用软件为GeoGraphix Discovery - GESXplorer、PRIZE、SeisVision、Data Manager、GMAplus。 (1)Discovery是微机系统上集数据管理、地震解释、测井研究以及地质分析为一体化的油藏描述平台; (2)GESXplorer为一体化地质解释系统,包括绘图(GeoAtlas和LandNet)、网格制作和曲线制作(IsoMap)、矢量和光栅测井曲线的解释性剖面(X剖面); (3) PRIZM是多井测井曲线分析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和操作测井数据,确定油藏模型。PRIZM包括完整的分析性剖面和地质绘图能力。作为Discovery 的一部分,PRIZM 具有紧密联系地质解释、绘图和地震解释的能力; (4)SeisVision为地震解释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已有和潜在油气藏的构造和地层,具有将地质解释、测井数据管理、作图、作曲线和可视化紧密一体化的能力; (5)Data Manager是通过ProjectExplorer、CoordinateSystemManager、QueryBuilder、SeisBase、WellBase、和 ZoneManager 等模块将所有组件访问和操作数据联系起来。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 告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北至,西起,东至,工区南北长,东西宽,面积约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1层位反射:相当于姚家组顶面反射,T1反射波为3个强相位,其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容易追踪对比,采用第三相位作图。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测线的175 CDP点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二、各种方法目的方法及内容…………………………1.磁法勘探…………………………………………2.电法勘探…………………………………………3.地震勘探…………………………………………第二章磁法勘探……………………………………第三章电法勘探……………………………………第四章地震勘探…………………………………………第五章实习总结………………………………………… 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 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安排专业教学实习,将磁法、电法、地震各方法与野外地质条件和工程任务相结合,进行专业教学实习。通过此次实习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一、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3、巩固校内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卫进一步学习各种物探方法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5、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二、实习要求 1、初步掌握重、磁、电、震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练地操作各类专业仪器,切实掌握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 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习报告。三、实习方式 1、室内教学与野外施工相结合; 2、仪器操作、物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资料解释相结合; 3、教学实习的全过程与报告编写相结合。 四、个方法实习简介Ⅰ、磁法勘探实习1、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每个同学都掌握磁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工作设计、仪器操作、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地质解释及报告编写。因此要求每个同学端正实习态度,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定,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内容 在选定的工区上,每个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磁法勘探生产的全部过程,即从技术设计、野外施工、室内资料整理、成果图示。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