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30.8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盼春
绘春《春》
赞春草花风雨人
课后作业四、布置作业
1.请利用《春》的结构图,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记忆方法,完成《春》全文的背诵。
2.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细心观察、体验,选择一个场景,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200字左右。
(参考题目:“秋”或“我眼中的秋”)
课后反思亮点:教学环节完整
不足之处:学生的分析不到位课堂教学建议:多抓学生的朗读。
教学内容标题探索研究几分之一“半张”彩色的圆形纸片怎么表示?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半张在这里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有所了解,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地调整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放手让了解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势利导、借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分数的读写。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计划的课堂变为了生成的课堂。
折纸活动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
现在想一想:你认为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可以跟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理解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初步接触,学生的理解很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此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对的理解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突出了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通过汇报交流,在相互争辩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各部分的意义,完善对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比较大小。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大小。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同时比较大小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案例名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六年级提供者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从全册课本的安排来看,本组课文与第四单元“人间真情”这一组表现人物爱心的课文遥相呼应,可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划人物的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习得作文的方法,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课外活动感兴趣;2、学生已学习《少年闰土》,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
3、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好。
4、经过动员学习,学生能掌握调查访问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学对研究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以话题为中心,突破书本条框的控制,广纳各种有益信息。
从语文教材内容纵向发展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2、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语文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尽情分享与畅谈自己的见解。
3、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树立崇高理想,激励自己的学习。
4、拓宽自己的视野,争取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积累到一定的文化知识。
内容:1、引导学生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背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组织一个“谁知道最多鲁迅先生的事迹”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较多。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举例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长方形面积=长x 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面积的计算。
(一)数方格法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1、折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啊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个方格是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3、请同学们看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二)引入割补发(三)割补发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老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个长方形面积怎么求?&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7、验证公式请同学们看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然后指名到前边演观察思考所提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尝试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验证公式学生自学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规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探索抓住重点找出计算教学环节四:巩固与运用教学环五:布置作业: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判断说明理由。
(1)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做书上82页第二题1、自由读2、抄句子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的?自学讲解训练对公式来历的探索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八、教学评价(考核评价)设计说一说、数一数、拼一拼、比一比、议一议九、帮助和总结(反思与改进)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1)摆一摆
梯子越陡,倾斜角的对边
与邻边的比值越大。
(2)想一想:
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
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
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
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
倾斜程度呢?
如图1-3,小明想通过测量
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
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
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
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
的倾斜程度。
你同意小亮的看
法吗?
(1)Rt△AB1C1和Rt△AB2C2
有什么关系?
(2)
2
2
2
AC
C
B
和
1
1
1
AC
C
B
有什么
关系?
(3)如果改变梯子的位置
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讨论交流,
得出分类情况。
问题是数学的心
脏,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探求新知的欲
望,开启思维的大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
究,培养学生探索问
题的能力、推理能力。
同时,让学生充分经
历探索过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
学习,学会合作。
《太空探索》教学方案一、课标和素养解读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人地协调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合思维: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数字技术等手段,了解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成就。
区域认知: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了解月球、火星、空间站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数字技术手段,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以及我国的航天成就;2.结合图文、影像资料,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3.通过了解我国的航天成就,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及我国太空探索的进展和成就。
【难点】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共1课时,整体采用“导入新课—新知感悟—小试牛刀一思维梳三、教学策略理”方式展开。
每个环节目的如下:导入新课:用身边的新闻导入——激发兴趣新知感悟:讲解重要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