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6
表格式教案(汇编17篇)表格式教案(1)课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课时:1 主备:朱翠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布署学生挑选一张外出旅游拍摄的照片,画一幅暑期生活的画。
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导入——精彩暑假大回送 1、同学们,在刚过去不久的暑期中,你曾外出旅游过吗?你能描述一下游览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情景吗?如果暑假中没有外出游览,但肯定也有一些事情留给你的印象比较深,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精彩暑期大回放”,大家可以边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画的图画边介绍。
3、我们就先来看看一位小朋友聪聪的暑假经历吧,揭示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
2、“精彩暑期大回放”真精彩,那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否想到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二、初读——顺顺溜溜大比拼 1、“把课文读通顺”这可重要啦!当然要读通课文首先要能正确认读生字。
所以首先请大家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再练习读课文,然后在由前后左右四位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内交流,互助,最后各小组推荐选手,举行全班生字、课文朗读“顺顺溜溜大比拼”。
3、以比赛的方式检查自学。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三、总结过渡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有字词典?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难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无字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插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盼春
绘春《春》
赞春草花风雨人
课后作业四、布置作业
1.请利用《春》的结构图,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记忆方法,完成《春》全文的背诵。
2.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细心观察、体验,选择一个场景,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200字左右。
(参考题目:“秋”或“我眼中的秋”)
课后反思亮点:教学环节完整
不足之处:学生的分析不到位课堂教学建议:多抓学生的朗读。
《大鹿》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观看美丽的树林,聆听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慢慢进入我提前创设好的情境中,调整好呼吸,为学习歌曲做好准备。
2、通过发
动作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进入学习中
3、通过节奏游戏解决本课的难点,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1、播放动画《大鹿》。
意图:让学生观看动画《大鹿》,是我特意安排的,为的是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大意,从而能发挥自己想象力来创设歌曲意境,为后面的音乐剧的创编做好铺垫。
2、播放伴奏音乐《大鹿》。
3、歌谱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难点“ 3
后让学生直接连唱歌词。
意图: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我直接将歌谱和歌词连唱,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准,并且还能节省时间,为后面的音乐剧留下学生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5、播放范唱音乐《大鹿》。
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出的结果来处理歌曲,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乐剧,目的是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充分发挥他
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播放课件
、播放伴奏及范唱《大鹿》音乐。
鹿》音乐。
3、意图: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表及星级标准。
教案表格格式教案表格范文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题名称:1.2 学科领域:1.3 年级/学段:1.4 课时:1.5 教学目标:1.6 教学重难点: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2.2 教学资源:2.3 课前准备:三、教学过程3.1 导入:3.2 新课呈现:3.3 课堂活动:3.4 练习与巩固:3.5 课堂小结: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4.2 评价方法:4.3 自评与互评: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5.3 作业反馈: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解释概念和理论知识。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促进学习。
6.2 学生参与策略:提问和回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观点。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6.2 学生参与策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展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互动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活动设计7.1 主体活动: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引入新知识。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2 辅助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案例分析。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8.1 课堂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习效果。
8.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9.1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九寨沟表格式教学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四、五自然段。
一、揭题、审题。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
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思考:(1)你知道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吗?(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了九寨沟的美景?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3)九寨沟它的自然风光怎样?有哪些珍禽异兽?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
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小结:请大<?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三、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播放课文录像。
观看九寨沟的录像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
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
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一)细读第一段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c.一进入景区,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二)细读第二段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
板contents •教案封面与基本信息•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与环境准备•教学过程记录与反思•家校互动与合作•课程评价与改进建议目录教案封面与基本信息封面背景标题设计教师信息030201教案封面设计课程名称与适用年龄段课程名称适用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明确幼儿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如“能够认识并说出10种常见动物的名称”、“掌握基本的颜色识别能力”等。
能力目标描述幼儿通过本课程能够提高的能力,如“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阐述本课程希望幼儿能够培养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如“热爱大自然”、“学会尊重他人”等。
课时安排与时间规划课时数时间规划详细列出每一课时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包括课堂活动、互动环节、作业布置等,确保教学进度和效果的可控性。
教学内容与方法| ---| ---|| 主题导入与激发兴趣| 1. 通过| 教学内容与方法| 详细描述|故事、图片、实物等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 | 2.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 知识讲解与技能培养| 1. 讲解相关知识点,使幼儿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 | 2. 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培养幼儿相关技能。
|| 实践活动与游戏环节| 1. 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中巩固知识。
|| | 2. 结合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情感教育与品德培养| 1.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教学资源与环境准备教材教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
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提前测试播放效果。
合理安排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时间,避免对幼儿造成过度刺激。
多媒体资源利用教室环境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主题,布置教室环境,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
确保教室内的家具、设施等安全、舒适、无隐患。
合理安排教室空间,方便幼儿活动和交流。
安全防护措施教学过程记录与反思授课过程记录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兴趣,使幼儿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预期。
初中语文表格式教案【篇一: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教师引导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
老四、整体感知。
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文。
学生朗读,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首大气磅礴、风流豪壮的作品,并带着这样的认识进入初步感知阶段,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标出生字读音,弄懂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展示朗读的成果。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理由。
这个环节设计并没有播放录音或范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
老师这时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文。
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播放录音或范读,用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相关背景图片,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五、诵读体验。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六、鉴赏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力求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用《沁园春雪》妙就妙在-----------的句式,从“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准确”等方面入手。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谈感受,5、质疑提升。
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七、质疑提升。
习。
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要有梯度,使学生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师生共同学习。
学生对词的理解也可以是学生当堂提出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34板书设计:上阕:北方雪景望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写景抒情)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引过渡(抒情)下阕:评古论今惜否定(议论)(议论抒情)数看今朝歌颂(抒情、议论)板书简洁,思路清晰,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四、效果分析:(1)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2024年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通用(6篇)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篇一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
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养成“边读边考虑”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
教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教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的小手掌印。
”〔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考虑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响,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考虑,想一想: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考虑。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
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络课前游戏说一说,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出示以下句段,进展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1)摆一摆
梯子越陡,倾斜角的对边
与邻边的比值越大。
(2)想一想:
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
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
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
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
倾斜程度呢?
如图1-3,小明想通过测量
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
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
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
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
的倾斜程度。
你同意小亮的看
法吗?
(1)Rt△AB1C1和Rt△AB2C2
有什么关系?
(2)
2
2
2
AC
C
B
和
1
1
1
AC
C
B
有什么
关系?
(3)如果改变梯子的位置
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讨论交流,
得出分类情况。
问题是数学的心
脏,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探求新知的欲
望,开启思维的大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
究,培养学生探索问
题的能力、推理能力。
同时,让学生充分经
历探索过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
学习,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