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电压、电流、功率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0
**有限公司电测仪表技术监督标准1. 概述本标准规定了光伏电厂电测仪表技术监督的技术要求,它包含电测仪表监督的对象、监督项目、技术条件、检验标准和相关的技术管理要求。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下属各光伏电站关于电工测量仪器、电测指示仪表及测量装置、油浸式变压器测温装置、电压电流互感器、电能表等电测仪器仪表的技术监督工作。
3. 定义与术语3.1. 电能计量装置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device是计量电能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包括电能表和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等)。
4. 执行标准和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导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引用的标准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980-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JJG 124-2005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JJG 125-2004 《直流电桥检定规程》JJG 126-1995 《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量电工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JJG 313-2010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JJG 314-2010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JJG 315-1983 《直流数字电压表试行检定规程》JJG 366-2004 《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JJG 441-2008 《交流电桥检定规程》JJG 596-2012 《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 598-1989 《直流数字电流表试行检定规程》JJG 622-1997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JJG 724-1991 《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JJG 984-2004 《接地导通电阻测试仪检定规程》JJG 1005-2005 《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JJG 1021-2007 《电力互感器检定规程》JJG (航天)34-1999 《交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JJG (航天)35-1999 《交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Q/GDW 440-2010 《油浸式变压器测温装置现场校准规范》5. 监督范围电测技术监督的主要对象包括:电工测量仪器、电测指示仪表及测量装置、油浸式变压器测温装置、电压电流互感器、电能表等。
附录B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2013.9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3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
五、环境条件……………………………………………………………( 5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7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14 ) 十一、结论……………………………………………………………………(14 ) 十二、附加说明………………………………………………………………(15 )。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及修理后的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直流和交流(频率40Hz~10kHz)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和电阻表(电阻1Ω~1MΩ)以及测量电流、电压及电阻的万用表(以下均简称仪表)的检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自动记录式仪表、数字式仪表、电子式仪表、平均值和峰值电压表、低功率因素表、泄漏电流表及电压高于600V的静电电压表的检定。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24---20053计量性能要求3.1准确度等级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即引用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0.1 0.2 0.5 1.0 1.5最大允许误差(%) ±0.1 ±0.2 ±0.5 ±1.0 ±1.5准确度等级 2.0 2.5 5.0 10 20最大允许误差(%) ±2.0 ±2.5 ±5.0 ±10 ±203.2 基本误差3.2.1仪表的基本误差在标度尺测量范围(有效范围)内所有分度线上不应超过表1中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仪表的基本误差以引用误差表示,按(1)式计算。
式中:X——仪表的指示值;Xo——被测量的实际值;X N——引用值(各类仪表的引用值由附录1给出)。
3.2.2升降变差仪表的升降变差不应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按(2)式计算。
式中:X01和X02分别为某点被测量的上升和下降的实际值,X N的含义与公式(1)中的相同。
3.3偏离零位对在标度尺上有零分度线的仪表,应进行断电回零试验。
3.3.1在仪表测量范围上限通电30s,迅速减小被测量至零,断电15s内,用标度尺长度的百分数表示,指示器偏离零位分度线不应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50%。
3.3.2对功率表还要进行只有电压线路通电,指示器偏离零分度线的试验,其改变量不应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100%。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5 )五、环境条件………………………………………………(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6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7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8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3)十一、结论 (14)十二、附加说明 (14)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通过建立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标准装置,满足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自行开展公司内部工作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的检定。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采用直接比较法检定。
将标准电位差计、分压箱和被检工作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置于同一恒定温室度工作间,直接读取各自示值进行比较,以标准UJ25电位差计示值为标准,判断被检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是否合格。
利用UJ25电位差计和分压箱来测量直流电压表示值误差,直流电压表从UJ25电位差计直接读数; 直流电流表从标准电阻上读数;功率表用数字表把电压固定在其额定值后,再移到UJ25电位差计上进行监视, 再用数字电压表从标准电阻上读出电流值,最后实现对功率表的检定.其相应的交流量利用交流电压电流表通过比较进行测量, 从而实现对交流量的检定工作原理图如下:Dx.D v 直流电流. 电压源I~.V~ 交流电压.电流源I. V 电压.电流调决器V x.I x被测电压.电流表UJ 直流电位差计 F.BZ 分压箱.标准电阻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用公司的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标准装置检定一块电流表,分度值为5A 进行10次重复读数,其值如下:单位:A序号 测量值X iU =X i -U 2 1 5.0034 0.00012 1.4×10-8 2 5.0040 0.00048 2.304×10-7 3 5.0038 0.00028 7.84×10-8 4 5.0025 0.0001002 1.0404×10-6 5 5.0033 0.00022 4.84×10-8 6 5.0036 0.00008 6.4×10-9 7 5.0034 0.00012 1.44×10-8 8 5.0039 0.00038 1.444×10-7 9 5.0040 0.00048 2.304×10-7 10 5.00330.00022 4.84×10-8— X 5.00352 S (X )1.3984×10-4s =1)(2--∑n X Xi=1.3984×10-4该装置的测量重复性为1.3984×10-4,小于该装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重复性考核合格。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压力变送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2019年4月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1)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2)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3)
五、环境条件 (3)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5)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6)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9)
十一、结论 (10)
十二、附加说明 (10)
注:应当提供《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注: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电流电压电阻及数字万用表检定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朱正文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庆城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
填写日期
说明
1. 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
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4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4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5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6)
五、环境条件……………………………………………………………( 6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7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8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9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0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 )
十一、结论……………………………………………………………………( 12 ) 十二、附加说明…………………………………………………………………( 12 )。
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技术报告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三相电能表标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建标单位名称(公章)填写日期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1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1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2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3 )五、环境条件------------------------------------------------------------------------ ( 3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4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 5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6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7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9 ) 十一、结论--------------------------------------------------------------------------- (10) 十二、附加说明--------------------------------------------------------------------- (11)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开展0.1级及以下单、三相电能表的检定及校准。
直流电路实验报告篇一:直流电路实验内容实验一直流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与交、直流电压;2.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电流定律,加深对正方向的理解;3.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4.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学会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的开路电压、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及等效内阻的方法;5.自拟电路验证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定律(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某一瞬间流入和流出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某一瞬间沿任一闭合回路一周,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U =0。
2.叠加原理在具有多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分别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值得注意的是,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电流或电压的计算,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3.等效电源定理(1)戴维南定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等效电阻串联构成的电压源等效代替。
等效电压源的源电压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串联电阻为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2)诺顿定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等效电阻并联构成的电流源等效代替。
等效电流源的源电流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并联电阻为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4.最大功率传输正确匹配负载电阻,可在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如图1-1所示,电路中功率和负载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其中RL 为负载,可变;RS为电源内阻,不变),L??E2P?I2?RLR?R?LS??SRL为求得RL的最佳值,应将功率P对RL求导,即dP?0dRL图1-1 功率最大传输电路I1 得 RL=RS ,即为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E2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板上各电阻的阻值,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可改变输出电压大小多测量几次),实验台上 E1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大小。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0.2级及以下直流电压、电流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 XXXX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X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填写日期2009.4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
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
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
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
标…………………………………………………………()
五、环境条
件……………………………………………………………………………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
图…………………………………………………()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
验……………………………………………………………()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
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
定……………………………………………()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
证……………………………………………………………()
十一、结
论……………………………………………………………………………
()
十二、附加说明………………………………………………………………………()。
火电电测技术监视题库——推断题1)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执行非强制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人员可以向其主管部门申请考核,没有主管部门的可以向当地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
〔√〕2)但凡计量器具,就必需制定计量检定规程。
〔×〕3)从当前的实际状况和国际进展趋势看,对依法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制定计量检定规程,其他计量器具可制定计量校准标准,通过校准进展量值溯源。
〔√〕4)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需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凡没有检定规程的,则不能依法进展“检定”,不能颁发检定证书。
假设为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或确定有关其它计量特性,以实现溯源性,可以依据计量校准标准进展校准,出具校准报告。
〔√〕5)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级的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在单位内部开展非强制检定。
〔√〕6)某企业购置了一台准确度等级很高的电能表检定装置作为企业的最高计量标准,并将计量标准器送省计量院检定合格后,就可以开展本企业内部电能表的检定工作。
〔×〕7)计量技术机构对顾客开展检定,校准和检测等效劳时,在确保其他顾客机密的前提下,允许顾客到试验室监视与其工作有关的操作。
〔√〕8)对于有小数点的数和以非 0 结尾的整数,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右边的全部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9)进舍规章中,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则舍去,保存其余各位数字不变。
〔√〕10)进舍规章中,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 5,且其后有非 0 数字时,则进一,即保存数字的末位数字加1。
〔√〕11)进舍规章中,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为 5,且其后很多字或皆为 0 时,假设所保存的末位数字为奇数 1,3,5,7,9 则舍去,假设所保存的末尾数字为偶数 0,2,4,6,8,则进一。
〔×〕12)每项测量参数,可以有多个计量基准。
直流电流电压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0.2级及以下直流电压、电流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XXXX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X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填写日期2009.4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十一、结论……………………………………………………………………………()
十二、附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