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92.50 KB
- 文档页数:32
附录二:内部控制评价计分方法表一、内部控制过程评价分值表二、结果评价指标及分值表分支机构总分计算方法:方案一:分支机构总分=分支机构实际得分×500/270方案二:将分支机构资产利润率得分放大为100分,资产质量指标得分放大为200分,流动性指标得分放大为50分。
说明:1、资本利润率:该指标最高得分50分,大于等于13%得满分,每减少1个百分点减少4分。
假定A银行资本利润率为8%,则该项指标得30分。
2、资产利润率:该指标最高得分50分,大于等于0.6%得满分,每减少0.1个百分点减少10分。
假定A银行资产利润率为0.4%,则该项指标得30分。
3、收入成本比:该指标最高得分50分,小于等于35%得满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减少2分。
假定A银行收入成本比为50%,则该项指标得20分。
4、大额风险集中度指标(1)单一客户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20分,未超控制比例客户该项指标得满分,每增加一个超控制比例客户减2分。
假定A银行有2家客户的授信余额分别超出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0%,则该项指标得16分。
(2)十大客户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10分,小于等于30%得满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减0.5分。
假定A银行最大十家客户的授信余额占该银行资本净额的35%,则该项指标得7.5分。
(3)集团客户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20分,未超控制比例客户该项指标得满分,每增加一个超控制比例客户减2分。
假定A银行有1家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超出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5%,则该项指标得18分。
5、关联方交易指标(1)单个关联方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20分,无超控制比例关联方该项指标得满分,每增加一个关联方减2分。
假定A银行对某1家关联方的授信余额超出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0%,则该项指标得18分(2)单个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在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20分,无超控制比例关联客户该项指标得满分,每增加一个超控制比例关联方减2分。
内部控制结果评价内部控制结果评价占整个评价体系计分权重的20%,主要包括风险集中度指标、资产质量指标、拨备指标和流动性指标四大类10个指标。
上述指标所涉及的相关财务数据均以当年一级分行财务口径为准,各项存款、各项贷款按当年农业银行统计制度的口径,各项业务指标计算均为本外币合并口径。
其中经济资本回报率指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涉及数据均为年度值(如果由于评价时间原因无法取得年度值,可由季度值折算成年度值作为评价数据),不良贷款率指标涉及数据为评价期月均余额,其他指标涉及数据都以评价日上月末数据为准。
一、风险集中度指标评价(15分)(一)评价内容1.单一客户授信余额比例(5分)。
单一客户授信余额比例是指单一客户(不包含总行营销客户)实际用信余额与全省农行资本净额的比例。
实际信用余额包括贷款、拆借、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所有信用余额之和。
(1)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借款人的风险暴露,避免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
(2)评价点和方法:第一,计算公式:单一客户授信余额比例=单一客户实际用信余额/资本净额×100%;第二,计分标准:该指标未超10%控制比例不扣分,每增加一个超控制比例客户扣2分,最多扣5分。
假定A银行有2家客户的授信余额分别超出该银行信用总额的10%,则该项指标扣4分;第三,数据来源:评价日上月末CMS系统中客户信用额和ABIS、BIBS系统月报表。
2.十大客户授信余额比例(5分)。
十大客户授信余额比例是指全省实际用信余额排名前十位的客户(不包含总行营销客户)实际用信余额之和与全省农行资本净额的比例。
(1)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借款群体的风险暴露,避免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
(2)评价点和方法:第一,计算公式:十大客户授信余额比例=十大客户实际用信余额/资本净额×100%;第二,计分标准:该指标小于等于30%不扣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2分,最多扣5分。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评价报告评价对象: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时间:2021年评价人员:内部控制评价组评价指标及评分:一、风险评估(20分)评价内容: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评分标准:评估细致全面,风险识别准确有效,风险评估科学客观,风险应对及时有效。
得分:18分二、控制活动(30分)评价内容:公司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运行情况。
评分标准:控制措施合理完善,制度规范清晰,实施到位有效,运行稳定可靠。
得分:25分三、信息与沟通(15分)评价内容: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和沟通机制的畅通性。
评分标准:信息采集准确完整,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内外沟通畅通有效。
得分:13分四、监督与审计(25分)评价内容: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和审计程序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评分标准:监督程序明确规范,审计程序严谨有效,监督审计部门独立公正。
得分:22分五、风险应对与改进(10分)评价内容:公司对内部风险的应对措施及不断改进的能力。
评分标准:风险应对及时有力,改进措施有效推行,持续改进机制健全。
得分:8分评价报告:根据以上评分表的评价结果,公司内部控制整体得分为86分(总分100分)。
总体而言,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较为完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方面均有不错表现。
但在风险应对与改进方面还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建议公司在今后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并加强信息和沟通机制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同时,要加强对监督和审计程序的监管,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另外,要重视风险应对与改进工作,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以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内部控制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公司能将评价报告中的建议融入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运营的稳健和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结果评价指标及分值表实际标准实际序号评价指标(一)合规性指标计算公式控制比例得分标准情况分值20得分1 2担保比例拆入资金比例对外担保业务余额/净资产×100%同业拆入资金/净资产×100%≤50%≤20%指标未达到合规要求不得分指标未达到合规要求不得分55集合资金贷款贷款比集合资金贷款贷款余额/集合资金贷款实收3≤30%指标未达到合规要求不得分5例贷款余额×100%4证券投资比例证券投资日均市值总余额/净资产×100%≤100%指标未达到合规要求不得分5(二)资本充足性指标155 6 7净资本净资本覆盖率核心净资本比例净资产-风险调整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净资本/净资产≥3亿元≥100%≥40%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555(三)资产安全性指标8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资产总额×100%(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3%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2059不良贷款率≤5%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5各项贷款×100%计提各项准备金余额/应计提准备金余额×10准备金充足率≥100%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3 100%贷款赔偿准备金计提11本年计提贷款赔偿准备金/本年净利润≥5%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3比例最大一家贷款来源客户贷款规模/实收贷款12单一客户风险集中度余额×100%;最大一家资金运用客户融资规模/(净资产+实收贷款余额)×100%贷款业务管理能力指(四)标<30%;<20%指标未达到控制比例要求不得分420指标≥30%,得3分;指标在13贷款业务规模增长率(本年贷款业务规模/上年贷款业务规模-1)≥30%[15%,30%),得2分;[0%,15%),得1分;负增长不得分。
3(本年自主管理贷款业务规模占比-上年自指标≥30%,得3分;指标在自主管理贷款规模占14主管理贷款业务规模占比)/上年自主管理≥30%[15%,30%),得1.5分;指标<15%,3比增长率贷款业务规模占比×100%不得分。
公司财务部信用控制KPI指标范例财务部是公司内负责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部门之一、信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用交易能够稳定进行。
为了衡量信用控制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公司需要设定一系列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用以评估信用控制工作的成果。
下面是一些公司财务部信用控制KPI指标的范例。
1. 未收回账款比例(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 Ratio)该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的未收回账款比例,反映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用交易情况。
公式如下:未收回账款比例=一定期间内总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2. 坏账率(Bad Debt Ratio)该指标用于测量公司债务无法收回的比例,反映公司的坏账情况。
公式如下:坏账率=一定期间内坏账总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 账龄分析(Aging Analysis)该指标用于分析公司未收回账款的账龄情况,反映不同账龄段的未收回账款金额和比例。
可以按照以下账龄段进行划分:1-30天、31-60天、61-90天、91-120天、121-180天、181天以上。
4. 客户信用评级(Customer Credit Rating)该指标用于评估和监控公司的客户信用等级,以及与客户的信用交易额度。
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进行评级。
5. 信用风险分析(Credit Risk Analysis)该指标用于分析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用风险,包括客户的信用历史、债务偿付能力、市场前景等。
通过定期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可以帮助公司预测潜在的坏账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6. 回款周期(Days Sales Outstanding)该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的回款速度,即从销售发生到款项到账之间的时间。
回款周期=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一定期间内销售收入*3657. 现金流量覆盖比率(Cash Flow Coverage Ratio)该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的现金流量覆盖程度,反映公司是否能够及时回收账款并维持良好的现金流。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该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内部控制的
设计应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则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一点对于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其次,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还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
即内部控制是否能
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这需要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包括内部控制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效果等方面。
另外,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还应包括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改进情况。
内部控制的
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该包括对内部控制监督和改进情况的评价。
最后,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还应包括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
企业应当对内
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让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增加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内部控制
的运行效果、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改进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
只有全面而细致地评价这些方面,才能够准确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内控评价标准
内控评价标准通常是为了评估和确保组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合规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能根据不同国家、行业和组织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它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COSO框架: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框架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内部控制框架,其五个组成部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活动。
组织可以参考COSO框架来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2. 企业治理准则: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专门的企业治理准则,这些准则通常包括内部控制的要求,以确保企业有效运营、透明度和合规性。
3. ISO 31000 -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ISO 31000是一项关于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虽然它不直接涉及内部控制,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
组织可以参考ISO 31000中的原则和指南来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4. IFC(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在财务领域,一些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可能与IFC有关,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5. 法规和法律要求:内控评价标准通常也要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法律要求,以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符合法规。
6. 行业标准:某些行业可能会有特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以满足该行业的特殊需求和合规性要求。
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组织通常会结合以上标准,并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和行业特点进行定制。
同时,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组织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