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夏季中暑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17 KB
- 文档页数:3
医学统计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答案: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3.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答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4.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答案: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5.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答案:收缩压测量值6.对于无限总体我们采用抽样方式进行研究,而对于有限总体,不用抽样()答案:错7.统计量是随机的,会随着抽样方法、样本量和测量方法而发生变化()答案:对8.系统误差不可以避免,也没有倾向性()答案:错9.随机误差因为随机而没有规律,因此无法估计和控制()答案:对10.小概率事件原理是统计推断的基础,基于其推断的结果,依然会出错的可能性()答案:对11.同一变量的不同数据类型是可以转换的()答案:对12.只要进行随机化抽样,得到的样本统计量就有很好的代表性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从偏态总体抽样,当n足够大时(比如n > 60),样本均数的分布()答案:仍为偏态分布2.医学中确定参考值范围时应注意()答案: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3.计算样本资料的标准差这个指标()答案:决定于均数4.中位数永远等于均数答案:对5.中位数永远等于P50答案:错6.标准差大于标准误答案:错7.标准误大,则抽样误差大答案:对8.数值变量分布包括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方面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是()答案: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2.检验效能是指如果总体间确实存在差异,按照检验水准α能够发现该差异的能力()答案:错3.如果H0假设为μ1=μ2,那么H1假设可能为( )答案:μ1;μ1≠μ2;μ1≥μ24.假设检验中α和β是跷跷板的关系答案:错5.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均可以进行总体参数是否有差异的判定方法()答案:错6.总体率参数估计肯定可以用正态分布法答案:错7.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答案:标准误逐渐减小8.当n足够大,且np和n(1-p)均大于5时,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用()式求出。
西安高温中暑案例分析
劳动者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等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劳动者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注意预防。
1、预防中暑首要大量饮水,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
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量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
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500—1000ml)。
3、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4、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5、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
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
4-21夏季中暑案例分析夏季中暑案例分析事故概述一天小刘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原因分析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
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
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
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高温工作引起的急性病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
日射病是由于头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及头颅骨吸收,从而使颅内温度升高所致,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
主要症伏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夏日如何防暑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中暑的简单紧急处理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学生中暑身亡事件分析报告1. 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中暑事件日益频发。
其中,学生中暑身亡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社会质疑。
为了深入分析学生中暑身亡事件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应对,本报告将以数据为依据,详细分析学生中暑身亡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2. 事件概述近年来,学生中暑身亡事件屡见报端。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中暑并不罕见,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因中暑而导致生命危险。
在高温天气中,学生在校内户外活动过程中出现中暑的情况大大增加,有些甚至因及时发现和处理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 事件分析3.1 环境影响学生中暑事件主要与高温环境有关。
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大、风力弱,导致热量难以散发,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容易造成体温过高。
在校园内,通风条件相对较差,一些建筑没有良好的防晒设施,使得学生容易受到高温的直接暴露。
3.2 学生行为另外,一些学生在高温天气下缺乏对中暑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容易进行不适宜的户外活动,导致中暑事故的发生。
同时,个别学生存在身体素质较差、缺乏锻炼的情况,身体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较差。
3.3 学校防护措施在部分事件中,学校作为保障学生安全的责任主体,存在一定的监管和防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
缺乏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导致学生中暑后及时得到处理的时间滞后。
此外,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对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有限,缺乏正确而迅速的应对方式。
4. 对策和建议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学生中暑身亡事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预警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严密的高温天气预警机制,借助气象部门的数据和预报,及时发布警示,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4.2 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学生中暑的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学生对中暑危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中暑防护知识。
4.3 完善校园防护设施学校应加强对校园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加校园内的防晒设施以及通风设施,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高温中暑事故预想分析总结报告高温中暑事故预想分析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温天气逐渐成为夏季的主要特征。
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现象,这对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应对高温中暑事故,我们进行了预想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的报告。
二、预想分析1. 高温中暑的风险因素高温天气条件下,人体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中暑,如高温环境、高湿度、剧烈运动、长时间暴晒、饮水不足等。
在大部分工作场所和户外活动场所,这些风险因素易于存在,导致中暑事故的发生。
2. 高温中暑事故的可能后果中暑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想喝水但咽不下、肌肉抽搐等,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衰竭、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体力透支的人来说,风险更高。
3. 高温中暑事故的预防措施根据风险因素和可能后果,我们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做好预防控制,如改善室内通风、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尽量避免高温环境的长时间暴露。
- 加强室内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高温中暑风险意识,教育他们如何识别和处理中暑的症状。
- 营养搭配饮食,注意饮食健康,摄入适量的水分和盐分,避免过量的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暴晒。
- 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太阳帽、太阳镜、遮阳伞等。
三、总结报告1. 高温中暑事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将对个人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2. 中暑风险因素多样化,需要系统化的预防机制来应对。
3. 教育公众和提高高温中暑风险意识是预防控制的关键。
4. 高温中暑预防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综合考虑工作场所与活动场所的特点,以及人员构成和需求。
5. 综合整合各方资源,建立高温中暑防护的多层次合作机制。
四、建议1. 提出高温中暑风险的科学评估方法,并加强相关研究,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加强高温中暑事故的跟踪和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和预警高风险区域和人群。
幼儿园中暑防范:学生中暑案例分析及预防1. 引言在幼儿园,孩子们无疑是最活泼、好动的一群。
然而,随着气温的上升,中暑事件却时有发生,这不仅让家长们担心,也使幼儿园老师们倍感压力。
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园学生中暑案例的分析,探讨中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幼儿园中暑防范提供一些参考。
2. 中暑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小明在户外玩耍时突然晕倒小明是幼儿园的一名活泼可爱的男孩,某天在户外玩耍时突然晕倒,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诊断结果显示,小明是因为中暑导致的晕倒。
经过询问,得知当时小明在户外活动了两个多小时,没有及时喝水。
2.2 案例二:小花中暑后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小花是幼儿园的一名可爱女孩,某个炎热的下午,她在操场上玩耍时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被老师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医生诊断结果显示,小花是因为中暑导致的急性症状。
3. 中暑原因分析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学生中暑的原因在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同时缺乏及时补充水分、缺乏合理的户外活动时间安排,这些都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
4. 预防措施4.1 合理的户外活动时间安排对于幼儿园学生而言,户外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可以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避免正午时段的高温。
4.2 提醒及时补充水分为了避免学生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幼儿园老师应该时刻提醒学生及时补充水分。
在户外活动时,应该随时携带水杯,并鼓励孩子们多喝水。
4.3 配备防暑用品幼儿园应该为学生配备防暑用品,例如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提醒学生在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暑工作,减少紫外线的直接暴露。
5. 总结通过对幼儿园学生中暑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暑主要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所导致的。
采取合理的户外活动时间安排、提醒及时补充水分、配备防暑用品等措施对于预防幼儿园学生中暑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们应该共同努力,关注幼儿园学生的健康安全,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
幼儿园幼儿中暑案例分析
幼儿园幼儿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以下是一则幼儿中暑的案例,以
及针对该案例的分析。
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名4岁的幼儿,因为天气炎热,他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中
暑了。
当班老师发现他头晕、口渴、脸色发红时,立即将他带到室内
降温,并给他喝水降温。
虽然小明很快恢复了意识和体力,但他的家
长还是带他去医院检查了一下。
分析:
该幼儿园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帮助幼儿应对中暑的情况,保证了
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但同时也需要提醒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们注意以
下几点:
1.在户外活动中要注意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况,如头晕、口渴、脸色发红等症状,及时带幼儿到室内降温,喝些凉水等。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幼儿,如年龄小、身体弱等,更应该注意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他们中暑的风险。
3.在幼儿中暑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降温、补充水分等,避免出现过度的反应。
同时,如果情况严重,应该及时就医。
结论:
幼儿园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们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在户外活动中,加强预防措施,降低中暑的风险。
当幼儿中暑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恢复健康。
安全分享案例100例简短中暑近年来,中暑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帮助广大人民更好地了解和防范中暑风险,我们整理了100个简短的中暑案例,以提供实际参考和警示。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1.小明在夏天的炎热午后在户外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中暑。
2.小红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待在没有通风的房间里,未能及时散热,最终导致中暑。
3.大卫在夏季去了一趟海滩,没有及时涂抹防晒霜,结果被晒伤并导致中暑。
4.张女士在户外长时间工作,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导致中暑。
5.李先生在户外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由于出汗过多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最终造成中暑。
6.杨女士在夏天的高温天气下穿得过多,导致体温调节困难,最终中暑。
7.小狗在没有遮阳的环境下,长时间待在烈日下,导致中暑。
8.小猫在暑假期间被锁在没有通风的房间里,无法逃离高温环境,最终中暑。
9.小虎在户外进行比赛,由于没有防晒措施,导致晒伤并中暑。
10.小兔子在夏天参加露营活动,由于没有遮阳帽,导致中暑。
11.小鸟在夏季长时间停在没有遮阴处的树上,由于超过体温耐受上限,最终中暑。
12.天气炎热时,市民乘坐公交车,由于车内空调没有打开或故障,导致乘客中暑。
13.夜间开车旅行途中,车辆故障导致车内没有冷气,乘客被困在高温车内,最终中暑。
14.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由于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休息和补水,导致中暑。
15.在户外工地上工作时,由于高温和没有及时休息,劳动者中暑。
16.骑自行车时没有带上水壶,昏倒在路边,最终经医生诊断是中暑。
17.徒步旅行者在高温天气中迷路,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最终中暑。
18.夏季温泉游泳时,在泳池中大量消耗体力,未能及时休息和补充水分,导致中暑。
19.长时间在户外露天旅游,未采取防晒和补水措施,导致中暑。
20.工厂中的制造工人由于长时间接触高温设备,未能及时散热,导致中暑。
这只是其中的20个案例,可见中暑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夏季中暑案例分析
事故概述
一天小刘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原因分析
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
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
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
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高温工作引起的急性病
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
日射病是由于头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及头颅骨吸收,从而使颅内温度升高所致,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
主要症伏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夏日如何防暑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中暑的简单紧急处理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
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