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肺部感染,褥疮,泌尿道感染和下肢静 脉血栓形成; 在手术方面,采用内固定的患者,常常 会并发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髋内翻等 并发症
.
16
功能锻炼
分期:早期---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
中期---临近关节的运动
晚期---全面关节运动
原则:循序渐进,由少到多,被动到主动,
局部到整体
是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以上部位的骨折, 包括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小粗隆骨 折,其中最常见的为粗隆间骨折.
.
5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原因
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 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 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 因局部骨质疏松脆弱,骨折多为粉碎性 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 易造成骨折 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引起髋内翻畸形
. 6
骨折病人的评估
病史:受伤经过,急救处理措施,外力的性质, 大小,方向
全身表现 1. 休克 2. 体温异常 3. 合并损伤
.
7
局部症状与体征
一般症状: 局部肿胀与瘀斑
疼痛与压痛 功能障碍 骨折专有体征:局部畸形 反常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
.
8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
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伤 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 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 旋。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护理措施
.
23
2 疼痛 除创伤、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 也会引起疼痛。由于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质也不同。 护理措施: (1)加强临床观察, 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手术 伤口疼痛于术后l一3日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创伤、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复固定后 明显减轻,并随着肿胀消退而日趋缓解;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多发生在创伤2-4天后, 脓液渗出或臭味, 形成脓肿时可出现波动;缺血性疼痛为外固定物包扎过紧或思肢严重肿胀所致,表现 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缺血范围较 大或较严重者可表现出被动伸指(趾)时疼痛加剧。 (2)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 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 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 (3) 对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吗啡、度冷丁、强痛定等镇痛 药物,减轻病人的痛苦。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 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如治疗护理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 病人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 移至舒适体位,争取一次性完成。 (4)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 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截肢术后如患肢疼 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