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源概况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38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模块基础知识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目的能力目标: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第一课时活动一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一、旅游资源的研究研究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分类、观赏、保护与开发等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3、旅游资源的观赏:⑴做好观赏前的准备⑵把握好观赏时机⑶选择好观赏位置⑷安排好观赏节奏⑸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4、旅游环境问题:⑴旅游地污染严重⑵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⑶旅游地超额接待游客⑷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地整体环境不协调5、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⑴特色性原则⑵市场原则⑶经济原则⑷多样性原则⑸因地制宜原则⑹保护原则二、旅游者的研究研究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客源流向的时空分布和发展预测等三、旅游业的研究研究旅游业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游览区的规划,旅游路线的设计与旅游交通等四、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研究旅游信息的作用、传播及旅游信息库的建立,旅游地图的特点、分类、作用等五、旅游区划的研究研究各旅游区的地理环境概况、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游览地及旅游路线等补充: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将整个人类旅游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及其活动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主体与客体联系的纽带:旅游业活动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一、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1、能够帮助旅游从业者及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开发、利用及保护旅游资源,掌握客流规律,有效地控制旅游业发展规模并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掌握一定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成为每个旅游业从业人员必不可缺的职业素质,成为旅游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二、是旅游者出游的得力参谋旅游者出游之前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与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旅游目的地,并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旅游计划,提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资源的鉴赏能力,增加旅游收获。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大国。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散布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景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带您了解我国的基本概况以及一些独具魅力的主要文旅资源。
一、基本概况中国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它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第一大的国家。
中国的国土辽阔,呈现出多样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类型。
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壮丽的山脉、广袤的草原、壮观的河流、湖泊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国国内的文化、语言、饮食等也因历史原因而形成了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内外游客追捧的热门目的地。
中国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二、自然景观1. 大自然奇观 -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奇观,其中包括壮丽的黄山、优美的桂林山水、神秘的张家界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地貌和迷人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 位于西藏地区,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这个壮丽的地方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力,还融合了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特色。
3. 三峡 - 位于长江上的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这片壮丽的峡谷以其壮观的峰峦、奇特的瞿塘峡和拥有深厚历史的三峡大坝而闻名于世。
三、人文景观1. 万里长城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建筑物之一,万里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这个长城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象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2. 故宫 - 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明清两代中国古代帝王的行宫和居住地。
其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吸引了大量游客。
3. 泰山-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它以其险峻的山势、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
4. 颐和园 - 位于北京市郊外的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精致的景观和丰富的历史遗迹闻名于世。
除了上述提到的,中国还拥有许多其他闻名于世的人文景观,例如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园林、成都的大熊猫等。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的知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教学难点:1.对中国旅游地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记忆;2.对中国旅游资源特色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旅游地,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和自然景观。
2.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地吗?大家都听说过哪些?二、知识讲授(10分钟)1.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全国各地;2.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色:山水之美、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
三、探究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著名旅游地,进行研究和介绍;2.每组介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点;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归纳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自主查询一些未涉及到的中国著名旅游地,并进行简要介绍;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对旅游地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回家整理自己查询的旅游地信息,写一份旅游攻略并提交;2.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丰富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可适量添加小游戏、图片展示等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准备一些中国旅游地的图片和地理位置标注图;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与旅游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及其重要性。
2.让学生认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情感。
教学内容:
1.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概述
2.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3.自然保护区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自然保护区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重点: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概述和旅游资源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投影仪和PPT
2.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视频资料
3.旅游资源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授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3.案例法: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的实践。
4.活动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讲授新课:讲解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概述和旅游资源,展示图片和视频资
料。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教师
给予指导。
4.归纳小结:回顾知识点,总结重点和难点,展示案例分析答案。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课程实施报告(2023年版)一、指导思想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业发展等基本情况,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拓宽我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打好基础。
1.教学内容《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介绍了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的40个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全书共分15章,第一章介绍国际旅游业的概况和中国出/入境客源市场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十四章按照东亚太、南亚、西亚、欧洲、美洲以及非洲六大旅游区域,分别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风情、旅游观光及旅游须知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十五章对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民俗风情、旅游观光及旅游须知等进行了介绍。
2.教学目标分析《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业发展等基本情况,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拓宽我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打好基础。
通过教、学于一体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素质:(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业发展等基本情况;②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拓宽我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打好基础。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的兴趣。
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中国的哪些旅游胜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3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可以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的旅游之美。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旅游景点,增加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西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 实践与应用(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包括景点选择、交通方式、住宿安排等。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中国的地理特点、旅游资源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旅游地理的看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旅游地图,标注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 写一篇关于中国某个旅游景点的介绍文章,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旅游价值等。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旅游地理之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等。
2. 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 能够分析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旅游意识和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教案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旅游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2. 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的著名景点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探究(30分钟)1. 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等。
可以通过地理图表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
2. 分组讨论,学生了解并介绍不同地理特点对旅游资源的影响,例如,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形成许多壮丽的峡谷和高山,适合开展探险旅游。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著名的中国旅游地理景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指导学生分析该景点的地理特点以及其对旅游的吸引力。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历史背景等,并制作展示海报。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 小组成果展示,学生介绍选择的景点并展示海报。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该景点如何吸引国内外游客?该地的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2. 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小组展示的海报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地理图表或多媒体展示工具。
2. 中国旅游地理景点的图片或短视频。
3. 学生小组制作海报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海报的内容完整且准确。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3. 学生的作业或练习题答案正确并能够合理解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自主探究更多中国旅游地理,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淮安市2013年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课题:建筑物的等级教学设计说明一、课程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主要的专业平台课,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强化技能教学,满足了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需要。
本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其内容和教学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旅游服务人才。
我校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该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传授知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发现、合作,既动手又动脑,从而享受成功的快乐、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授课内容选自高教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之古代建筑部分,介绍建筑物的等级。
在古代建筑部分起承上启下作用,为后面学习宫殿、礼制、陵墓建筑作铺垫。
根据课前师生交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补充介绍屋顶的组合与变化、戗兽的作用,扩大学生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1、需要具备:旅游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服从与团队协作能力,能迅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各项服务工作。
2、已经具备: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学生,十五六岁的年龄,他们热衷于关注新鲜事物,平时的交流倾向于使用网络手段,因此多元的信息化教学定能与学生引起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经过上学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需要提升:虽然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单纯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实践项目,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导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践现状,在认真分析本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建筑物的等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