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门诊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医院品管圈汇报书比赛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73 MB
- 文档页数:25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汇报人:2023-12-19•引言•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目录•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结论与展望01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但输液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导致药液外渗,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医院的外渗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课件旨在介绍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方法和策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引言 目的和背景02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会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皮下组织坏死。
局部组织损伤血管损伤感染风险增加反复静脉输液外渗会导致血管变硬、弹性下降,影响血管功能。
输液外渗后,局部组织容易继发感染,引起静脉炎、蜂窝织炎等疾病。
030201对患儿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需要医护人员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增加工作负担。
工作压力增加输液外渗可能导致患儿家长不满,引发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风险处理输液外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面临针刺伤等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静脉输液外渗会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下降处理输液外渗需要消耗医疗资源,如人力、物力等。
资源浪费频繁的输液外渗事件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降低患者信任度。
声誉受损03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患儿因素患儿年龄年幼儿由于血管较细,容易发生外渗。
患儿活动好动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外渗。
患儿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可能导致针头刺破血管,造成外渗。
穿刺技术不熟练或不当可能导致外渗。
穿刺技术医护人员巡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外渗。
巡视不足拔针时机不当可能导致外渗。
拔针时机医护人员因素某些药物如高渗性溶液、化疗药物等对血管有刺激性,容易发生外渗。
药物刺激性高渗透压药物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增加外渗风险。
药物渗透压血管质量差、弹性差、脆性增加等都可能导致外渗。
老年人或长期输液患者的血管可能硬化,增加外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