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分析(1-11月)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1
2022年1-11月汽车市场分析报告(上)相关数字源自中汽协、乘联会产销快讯一、08年汽车工业走势1、总体评述A、世界汽车市场动荡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扩散,国际话题好像都围绕如何救市。
美国三大集团的破产悬念和雷诺日产的盈利预警、雪铁龙的大幅减产等信息成为对世界消费信念的重大打击。
中国汽车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马自达日方的购回股权和铃木的脱离通用系等让世界汽车格局已经深刻变化。
虽然中国经济面临比1998年更严峻的挑战。
中国汽车市场也面临压力,但11月的状态比数字要好,我们应合理解读汽车市场,确保消费信念的稳定。
B、通用等美国三大集团的破产危机非一日之寒前期通用总裁瓦格纳在美国国会的求援游说的解释-通用的危机并非战略性失误、而纯属次贷危机的受害者。
这好像不让美国国会满足,同时我们隔岸观火的也要考虑反思。
我们感觉美国通用的问题就是没有跟随大环境的变化而追赶小利益。
全球的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是大趋势,而通用至今没有有效的对应产品结构调整,皮卡等高利润大排量车型成为支撑其高成本运行的重要缘由。
同时对汽车金融等利润的过度追赶形成其短期的利润增长点,这进一步掩盖了其虚弱的产品竞争力。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问题一并暴发,过度促销的利润损失巨大,汽车信贷的放大器效应助涨助跌,最终导致通用的巨大损失。
我们在通用的危机背后如何吸取教训?孔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误小而为之。
战略方向的选择和持续的努力至关重要。
坚决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推动燃油税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汽车工业自身。
节能减排不是简洁的概念。
鼓舞进展小排量是当今的节能减排的正确举措,也是能够让更多人享受汽车生活的重要基础。
部分跨国公司也在进展小排量车,但销量效果不抱负。
假如不反思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是否同步提升,产品是否针对消费需求改进,那就压力很大。
反观部分自主品牌厂家在节能减排的效果落到实处,例如夏利的新N3+的主改进就是自主改进高效低油耗的3GA2 新1升发动机,虽然没有推新车,但对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提升。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一、2018年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2018年1-11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2542.0万辆,同比下降1.7%,较2017年同期小幅下降,其中乘用车销售2147.8万辆,同比下降2.8%;商用车销售394.1万辆,同比增长5.0%。
我们预计2018年全行业共销售汽车2,808万辆,同比下滑2.8%,其中乘用车2,377万辆,同比下滑3.8%;商用车431万辆,同比增长3.6%。
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月度销量同比增幅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乘用车市场景气度明显下行,加之去年同期由于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提前消费形成的较高基数,导致车市9至11月连续3月同比出现双位数下滑。
1-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2.8%,其中SUV 与轿车销量小幅下滑,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仍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卡车行业增势良好推动商用车销量小幅增长。
蓝天保卫战与重点省市陆续提前实行国六排放标准拉动重卡需求,重卡市场在较高基数下1-11月仍实现1.6%增长。
受益部分微卡需求转化为轻卡、皮卡在部分省市解禁需求释放,轻卡1-11月同比增长11.0%。
分阶段补贴政策导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所透支,下半年销量较为低迷,1-11月客车销量同比下降7.0%。
1-11月乘用车景气度下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11月商用车销量增势良好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轿车、SUV车型销量小幅下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1-11月乘用车四类车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小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4%和0.8%,SUV 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继续提升至42.8%,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下滑较大,分别下降16.1%和18.1%。
1-11月乘用车细分车型销量同比均现下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UV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小排量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与SUV车型逐渐进入低增长区间,加上低价车型滞销,2018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为41.9%,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缩减。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引言概述:中国汽车产销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预者。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的变化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正文内容:1. 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整体趋势1.1 2000年至2022年的增长趋势1.2 2022年至2022年的增长趋势1.3 中国汽车产销量在全球市场的地位2. 政策因素对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影响2.1 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2.2 限购和限行政策对汽车销量的影响2.3 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3. 经济因素对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影响3.1 GDP增长与汽车需求的关系3.2 城镇化进程对汽车需求的推动3.3 收入水平提升与汽车消费的关联4. 技术进步对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影响4.1 智能化驱动技术的应用4.2 新材料和创造技术的创新4.3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5. 市场竞争对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影响5.1 国内汽车品牌的崛起5.2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5.3 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新车销量的影响总结: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销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预者。
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变化。
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限购和限行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等政策因素对汽车销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汽车需求的增加。
技术进步方面,智能化驱动技术、新材料和创造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汽车产销量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市场竞争方面,国内汽车品牌的崛起、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以及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也对新车销量产生了影响。
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2019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汽车行业2018年1-11月整体营收34783亿元,同比-1.6%,由于2018年12月销量同比将继续下滑,预测汽车行业2018年全年营收同比-3%。
基于2019年汽车销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的预测,2019年汽车行业营收同比为+5%。
汽车行业近十年营收同比增速2018年Q1-Q3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为+5.32%,1-11月销量累计同比-3%,预计12月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5%,全年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2%。
预计2019年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为-1%,得益于自主品牌单价的提升、新能源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比例的提升,预计2019年乘用车行业营收同比为+5%。
2018年Q1-Q3客车板块营收同比为-2.74%,1-11月销量累计同比-7%,预计12月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预计全年客车板块销量同比-9%,营收同比-7%。
预计2019年客车市场销量同比为-5%,预计2019年客车行业营收同比-5%。
2018年Q1-Q3货车板块营收同比为-11.19%,1-11月销量累计同比为+11%,预计12月销量同比小幅提升,预计全年货车销量同比+10%,营收同比为-15%。
(注:货车板块销量提升而营收下降的原因是,申万二级分类中仅有6家公司,且重卡龙头潍柴动力不在其中。
)2018年Q1-Q3汽车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9.52%,预计全年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为+5%。
由于零部件行业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2019年零部件行业营收同比与2018年持平2018年Q1-Q3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7.35%,预计全年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12%。
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从2019年开始减弱,预计2019年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5%。
二、汽车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情况分析1、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全面竞争来临,紧握自主品牌龙头。
建议增持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受益吉利汽车。
2017年11月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分析:产量环比增
长17.49%
中商情报网讯:从乘联会了解到,2017年11月中国乘用车产量为261.4万辆,环比增长19.7%,同比微增0.7%;销量为246.6万辆,环比增长9.7%,同比增长3.6%。
此外,2017年11月中国广义乘用车产量为264.8万辆,环比增长19.2%;销量为250.4万辆,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3.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为218983辆,环比增长22.0%,同比下滑11.99%;1-11月累计产量为1866910辆,同比下滑16.6%。
从控制变速器来看,2017年11月手动挡MPV产量为167766辆,环比增长17.49%,同比下滑23.34%;1-11月累计产量为1546969辆,同比下降22.35%。
自动挡MPV11月产量为46881辆,环比增长34.12%,同比增长57.14%,1-11月累计产量为281436辆,同比增长15.77%。
其他档11月产量为4336辆,环比增长148.6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燃料类型来看,汽油汽车11月产量为216938辆,环比增长22.84%,同比下滑12.33%;纯电动产量为1157辆,环比下滑4.54%,同比增长172.88%;柴油汽车产量为881辆,环比下降47.02%,同比下降4.45%;插电式混合动力产量为7辆,环比下降50%,同比下降41.6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4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报表详细分析汽车来源:中商情报网时间:2014/12/30责任编辑:lingzhongru评论繁体据统计,2014年11月,我国汽车产业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分别为216.07万辆和209.09万辆,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2%和2.3%;产销环比分别增长5.7%和5.2%。
其中新能源汽车11月生产9728辆,环比大涨71.1%;销售6677辆,环比上涨15%。
2014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143.05万辆和2107.91万辆,同比累计增长7.2%和6.1%,产销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14和7.43个百分点。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历史性的突破,1~11月累计销量达5.3万辆,中国汽车业界渴望已久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似乎正迎面而来。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4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728辆,同比增长10倍。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64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2469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64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977辆。
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前两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7932辆,占11月产量的81.5%。
201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1.36万辆,同比增长近25倍,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6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7363辆,同比增长188%,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9949辆,同比增长245%。
201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4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今年年销售总量有望突破6万辆,其中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取得重大突破。
湖南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卷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资料分析(总题数:7,分数:70.00)1.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2013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458.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
其中:进口金额745.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出口金额71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
1~11月,汽车整车共进107.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
在汽车主要进口品种中,越野车进45.5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7%;轿车进38.3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5%;小型客车进口20.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3%。
1~11月,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进 104.14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7%。
1~11月,汽车整车共出口87.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4%。
在汽车主要出口品种中,轿车出口38.7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4.7%;载货车出口26.5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7%;客车出口15.3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3%。
1~11月,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出口80.66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92.5%。
1~11月,汽车整车进口来源国前五位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和韩国,分别进口22.29万辆、21.09万辆、20.01万辆、10.81万辆和8.02万辆。
(分数:10.00)(1).2012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贸易呈现以下( )种状况。
(分数:2.00)A.顺差32.5亿美元B.顺差44.7亿美元C.逆差32.5亿美元D.逆差44.7亿美元√解析:解析:根据第一段,2013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进口金额74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出口金额7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13×(1—5.2%)一745×(1—3.2%)≈713—745—700×5%+750×3%=-32—35+22.5=-44.5亿美元,即实现逆差约44.5亿美元,D项最接近。
中国各省市汽车整车厂分布及产能一览十家汽车主机厂销量综合为2015年2197万,2016年2476万,MFC统计的产能(含确定在建)合计3351万。
本次统计,估算全国汽车包括2017年近期确定在建的产能是6358万辆。
这个数据里包含了各种齐河御捷、山东寿光泰汽电动车、富路、比德文这样的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在内的特种用车,虽然这些车没有全部列入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但是也是实实在在消费各种材料及设备等生产资料和产品。
1、江苏 686万南京:上汽大众(60万)、上汽(20万)、长安(30万)、长安马自达(22万)、依维柯(30万)、蔚来(年产28万台高性能电机及电控系统)、嘉远电动(2017达20万微型电动车)、金龙(2万新能源)、比亚迪(5000大客车,1000轻客车)、博郡(待建10万)、FMC(待建30万)。
常熟:奇瑞捷豹路虎(未来20万)、观致(15万)、华东汽车(各类改装车0.5万)。
扬州:仪征上汽大众(44万)、仪征上汽乘用车/商用车(2万)、江淮(皮卡10万)、安凯(江淮收购0.6万)、嘉远电动(2万)、江都女神汽车(0.1万客车)、潍柴亚星客车(商务车6万,特种车1万)、道爵(空港基地8万,高邮基地15万,电动汽车12万)、九龙汽车(5万)。
镇江:北汽(30万)、北汽越野车(30万)。
盐城:悦达多功能汽车(100万)、东风悦达起亚(三个基地73万,计划100万)。
无锡:铠龙东方(待建15万电动汽车)、齐河御捷(待建15万)、上汽商用车(8万)。
常州:金坛众泰(30万)、东风新能源(20万)、黄海、郑州日产(15万)、北汽新能源(5万)。
江阴:常隆客车(新能源客车1.3万、快速公交客车和清洁能源车0.7万)。
苏州:前途(5万)、金龙(大型客车3.5万,轻型客车1万)。
淮安:敏安(电动车5万,后期可达15万)。
宜兴:底特律电动(在建10万)。
南通:陆地方舟(客车2万,乘用车10万)、康迪(待建5万)、公爵(在建5万)。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汽车产销量的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的详细分析。
1. 总体概况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汽车产销量自1990年以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了XXX万辆,较1990年增长了XXX倍。
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
2. 年度变化趋势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汽车产销量在过去三十年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2.1 1990年-2000年在1990年至2000年这个阶段,中国汽车产销量呈现出较为缓慢的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同时受到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然而,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和鼓励逐渐增加,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2000年-2010年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车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此外,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增长。
2.3 2010年至今自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逐渐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汽车市场饱和度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推进。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汽车购买和使用的政策,以应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政策对汽车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汽车产销量增速逐渐趋于平缓。
3. 不同类型车辆的产销量中国汽车市场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车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车等。
以下是各类型车辆的产销量数据:3.1 乘用车乘用车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也是产销量的主要贡献者。
根据数据显示,乘用车的产销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2019年,乘用车的产销量达到了XXX万辆,较2010年增长了XXX%。
3.2 商用车商用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用于物流和货运等领域。
2017年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7年汽车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产销量再创新高,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高于产销量增速,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一、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3%。
12月,汽车生产304.1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1.3%,销售306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0.1%和3.5%。
(一)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2017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480.7万辆和247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和1.4%。
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193.8万辆和118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和2.5%;SUV产销分别完成1028.7万辆和102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3.3%;MPV产销分别完成205.2万辆和20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3万辆和5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4%和20%。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万辆和26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0.7%。
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23万辆和1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4.4%;SUV产销分别完成113.5万辆和117.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8.4%;MPV产销分别完成19.9万辆和2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6万辆和5.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6%和18.7%。
1.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1%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累计销售1719.3万辆,同比下降1.1%,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9.6%,下降1.8个百分点。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88.8万辆,同比下降2.3%,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1.1%,下降1.1个百分点。
2.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084.7万辆,同比增长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占有率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235.4万辆,同比增长0.6%,市场份额19.9%;SUV销量621.7万辆,同比增长18%,市场份额60.6%;MPV销量172.8万辆,同比下降22.8%,市场份额83.5%。
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分析(1-11月)
2017年1-11月中国汽车产量分析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中国汽车产量达到310.7万辆,同比增长1.8%;2017年1-11月累计产量达到2673.1万辆,累计增长4.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819.3万辆,累计增长13.1%,预计2017年汽车产量将达到2854.5万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全国各省市汽车产量情况来看:2017年11月,在全国各省市汽车产量排行榜中,广东省以月产量为31.58万辆,位于排行榜首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2%。
上海市产量为29.22万辆,排名第二。
吉林省11月汽车产量为28.99万辆,排名第三。
在11月中国各省市汽车产量排行榜中,前7名省份10月汽车产量都超过20万辆。
另外,11月产量排行榜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速最快的是山
西省,当月产量为1.56万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
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
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
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
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
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数据
来源
数据种类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类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等
政府部门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经济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贸易数据等
行业协会年度报告数据、公报数据、行业运行数据、会员企业数据等
社会组织国际性组织、社会团体公布的各类数据等
行业年鉴农业、林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装备、房产、建筑等各类行业数据
公司资本市场各类公司发布的定期年报、半
公告年报、公司公告等
期刊杂志在开期刊杂志中获取的仅限于允许公开引用、转载的部分
中商调研研究人员、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行业访谈、获取的一手数据
中商的产业研究服务优势
产业研究优
势
优势体现
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大数据挖掘能力中商是中国首家自建数据库系统的产业研究咨询机构,公司自主研发的Askci数据库和CISource中商情报通对各类数据建立中商企业数据库、全球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区域数据库、调研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覆盖近5000多个细分产业数据。
知名的研究团队,优质的研究咨询服务中商拥有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熟悉产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产业分析师、行业专家及咨询顾问共计300余名,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细分行业及政策法规研究方面具备很
强的实力。
公司研究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业研究咨询服务及个性化的专项咨询服务。
专门的客服团队,满足客户个性化咨询服务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客服团队,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并且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处理,深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业务创新,开创了民营银行筹建、保险公司筹建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务。
产业大数据平台成就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公司旗下中商情报网是是国内专业的商业大数据发布和查询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已成为中国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为国内外企业、金融从业人员、创业人员、科研院所工作者等提供客观、时效、高价值的商业资讯。
中商的影响力
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
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