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法的桩基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45.81 KB
- 文档页数:13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原理
自平衡法(Self-Balancing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它基于桩的静力平衡原理。
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顶施加一个平衡荷载,使桩与平衡荷载达到静力平衡状态,通过测量平衡荷载与桩顶位移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出桩底的承载性能。
具体原理如下:1. 在待检测的桩顶施加一个平衡荷载,使桩与平衡荷载达到静力平衡状态。
平衡荷载的大小与桩的承载能力相关。
2. 在平衡荷载作用下,测量桩顶的位移。
一般使用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
3. 将桩顶位移与平衡荷载的关系制成荷载位移曲线。
根据该曲线,可以求解得出桩底的承载力。
需要注意的是,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原理中的静力平衡状态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考虑到桩的动力效应和动力响应,以及结构的非线性等因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修正和校正,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平衡法桩基检测⽅法介绍单桩静载荷试验,⽬前常⽤的⽅法为堆载法和锚桩法。
堆载法,是最朴素的⽅法,通常⽤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1000吨以内的试桩。
另外,如果场地受限,堆载法也不适⽤。
锚桩法,是⽬前常⽤的⽅法,北京的中国尊试桩已加载到5000吨。
⾃平衡法,顾名思义,是由桩体本⾝重量提供反⼒,⽽不借助外⼒的⼀种静载荷试桩⽅法。
通过在桩间预埋压⼒盒,并在此由千⽄顶加载,通过测试上下段桩的承载⼒得到整根桩的承载⼒。
⾃平衡法与传统的堆载法和锚桩法不同,该技术是在施⼯过程中将按桩承载⼒参数要求定型制作的荷载箱置于桩⾝底部,连接施压油管及位移测量装置于桩顶部,待砼养护到标准龄期后,通过顶部⾼压油泵给底部荷载箱施压,得出桩端承载⼒及桩侧总摩阻⼒。
⾃平衡法应是⾸先⽤于交通⾏业。
野外公路桥梁作业受限,⽆法进⾏常规的堆载或锚桩试桩。
另外,桥梁的桩通常承载⼒⼤,⽬前的试桩⽅法⽆法实现。
这两个因素使⾃平衡法试桩在交通⾏业得以应⽤,并颁布了规程。
根据现有可查证的档案记录,⽬前被国内冠之以”⾃平衡法“之名的桩内预埋加载设备进⾏桩基承载特性检测的⽅法,最早于1960年代有以⾊列Afar Vasela公司提出并实施。
根据专利资料,该法被称为”⼀种新的承载⼒测试⽅法“,俗称为“通莫静载法”。
⾃平衡法测桩法是⼀种基于在桩基内部寻求加载反⼒的间接的静载荷试验⽅法。
其主要装置是⼀种特制的荷载箱,它与钢筋笼连接⽽安置于桩⾝下部。
试验时,从桩顶通过输压管对荷载箱内腔施加压⼒,箱盖与箱底被推开,从⽽调动桩周⼟的摩阻⼒与端阻⼒,直⾄破坏。
将桩侧⼟摩阻⼒与桩底⼟阻⼒迭加⽽得到单桩抗压承载⼒,其测试原理见图。
⾃平衡测桩法具有许多优点:(a)装置简单,不占⽤场地、不需运⼊数百吨或数千吨物料,不需构筑笨重的反⼒架;试验时⼗分安全,⽆污染;(b)利⽤桩的侧阻与端阻互为反⼒,直接测得桩侧阻⼒与端阻⼒;(c)试桩准备⼯作省时省⼒;(d)试验费⽤较省,与传统⽅法相⽐可节省试验费约30%~40%,具体⽐例视桩与地质条件⽽定;(e)试验后试桩仍可作为⼯程桩使⽤,必要时可利⽤输压管对桩底进⾏压⼒灌浆;(f)在⽔上试桩、坡地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斜桩、嵌岩桩、抗拔桩等情况下,该法更显⽰其优越性。
试验桩自平衡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案1 概述1.1 工程概况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安全可靠,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有关文件,对该工程指定的试桩采用静载(自平衡法)进行检测,并对试桩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1.2 试验目的1.确定桩身完整性2.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3 试验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 /T738-2009)4.《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6. 设计图纸7. 地质报告2地质情况依据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相关灌注桩桩基参数建议如下表:3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测试原理声波透射法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联接如下图所示。
声波透射法试验示意图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砼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征;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
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砼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在基桩施工前,根据桩直径的大小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从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发射出去,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声测管接收信号,超声仪测定有关参数并采集记录储存。
换能器由桩底同时往上依次检测,遍及各个截面。
说明:桩身完整性判定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中表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自平衡法)4.1自平衡试验简介自平衡法由1960年代的以色列Afar Vasela 公司开创并于1979年申请了专利称为通莫静载法(T-pile ®)。
试验桩自平衡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案1 概述1.1 工程概况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安全可靠,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有关文件,对该工程指定的试桩采用静载(自平衡法)进行检测,并对试桩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1.2 试验目的1.确定桩身完整性2.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3 试验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 /T738-2009)4.《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6. 设计图纸7. 地质报告2地质情况依据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相关灌注桩桩基参数建议如下表:层号土层名称fak(kPa)抗拔系数λ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增强系数qsik(kPa)qpk(kPa)βsiβp2 ②粉质粘土120 0.70 45 1.4 3 ③粘土130 0.70 45 1.4 4 ④粘土140 0.70 50 1.45 ⑤粉质粘土140 0.70 50 1.4 ⑤1粉土150 0.70 40 1.46 ⑥粉质粘土150 0.70 50 1.4 ⑥1中粗砂160 0.60 45 1.7层号土层名称fak(kPa)抗拔系数λ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增强系数qsik(kPa)qpk(kPa)βsiβp7 ⑦粉质粘土150 0.70 55 1.4 ⑦1粘土160 0.70 60 1.4 ⑦2细砂160 0.60 45 1.68⑧粘土190 0.75 70 1.4 ⑧1粉质粘土170 0.70 65 1.4 ⑧2砾岩260 0.50 130 2.9 ⑨粉质粘土200 0.70 70 1.4 ⑨1粘土220 0.75 75 1.41 0 ⑩辉长岩残积土220 65 1.41 1 ?全风化辉长岩300 80 1.41 2?强风化辉长岩500 140 18001.42.0 ?1强风化辉长岩600 160 2200 1.42.3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测试原理声波透射法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联接如下图所示。
试验桩自平衡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案1 概述1.1 工程概况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安全可靠,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有关文件,对该工程指定的试桩采用静载(自平衡法)进行检测,并对试桩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1.2 试验目的1.确定桩身完整性2.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3 试验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 /T738-2009)4.《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6. 设计图纸7. 地质报告2地质情况依据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相关灌注桩桩基参数建议如下表:层号土层名称fak(kPa)抗拔系数λ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增强系数qsik(kPa)qpk(kPa)βsiβp2 ②粉质粘土120 0.70 45 1.43 ③粘土130 0.70 45 1.44 ④粘土140 0.70 50 1.45 ⑤粉质粘土140 0.70 50 1.4⑤1粉土150 0.70 40 1.46 ⑥粉质粘土150 0.70 50 1.4 ⑥1中粗砂160 0.60 45 1.7层号土层名称fak (kPa)抗拔系数λ 钻孔灌注桩 后注浆增强系数 qsik (kPa) qpk (kPa) βsi βp 7⑦粉质粘土150 0.70 55 1.4 ⑦1粘 土 160 0.70 60 1.4 ⑦2细 砂 160 0.60 45 1.6 8⑧粘 土190 0.75 70 1.4 ⑧1粉质粘土 170 0.70 65 1.4 ⑧2砾 岩 260 0.50 130 2.0 9 ⑨粉质粘土200 0.70 70 1.4 ⑨1粘 土 220 0.75 75 1.4 10 ⑩辉长岩残积土 220 65 1.4 11 ⑪全风化辉长岩 300 80 1.4 12 ⑫强风化辉长岩 500 140 1800 1.4 2.0 ⑫1强风化辉长岩60016022001.42.03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测试原理声波透射法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联接如下图所示。
基桩自平衡试验检测方案一、试验目的1.评估基桩在自平衡状态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2.确定基桩的稳定性和工作范围,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试验方法1.自平衡试验应在桩基完全被加载后进行。
2.使用同类型土壤填充桩周围空间,以实现自平衡状态。
3.自平衡状态下,连续监测基桩及周围土体的应力、变形和水平位移。
三、试验步骤1.前期准备(1)确定试验桩型号、布置方案和试验参数。
(2)清理试验场地,确保试验区域干净整洁。
(3)铺设水平标杆,测量标高和水平方向。
(4)安装监测设备,包括应力计、变形计和水平位移计。
2.基桩加载(1)根据设计要求,逐步增加加载荷载,记录每个加载阶段的荷载和变形数据。
(2)观察基桩和桩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侧向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
(3)达到预设的荷载值后,保持荷载不变,观察一段时间,记录稳定平衡时的变形和应力。
3.数据分析与结果(1)对获取的变形和应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变形特征曲线和土压力分布曲线。
(2)根据试验结果,评估基桩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稳定性,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安全措施1.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2.加载过程中,应控制荷载的增减速度,防止产生过大的应力差和变形。
3.如发现试验中存在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试验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以上是一个基桩自平衡试验的检测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试验要求,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试验设计和现场条件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数据采集,并注意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和观察情况,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析桩承载力自平衡法对桩基检测的推进摘要:自平衡法是基于静载荷试验发展而来的建筑桩基检测方法,它可以快速检测隐蔽桩体的极限承载力。
文章阐述了自平衡法测桩技术,分析了自平衡法测桩技术中荷载箱位置的设置对于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关键词:桩基检测;承载力试验;自平衡法随着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增多,桩基础的应用量越来越大。
如何正确评价单桩的承载能力,选择合理的测试手段是关系到桩基础是否安全与经济的重要问题。
一、自平衡测试桩法1、原理。
自平衡测试桩法是模拟纵向抗压(抗拔)桩的实际工作环境的一种桩基试验方法,试验中将特制的荷载箱(一种加载装置)安放在桩体的预定位置,并把与荷载箱连接的高压油管、位移杆引出地面;试验中,通过地面(平台)的高压油泵向荷载箱内注油加载,荷载箱加载后将力传导至桩体,使荷载箱上部桩体的极限侧摩阻力与荷载箱下部桩体的极限侧摩阻力达到平衡,在此平衡状态下完成加载过程,并获得桩体的极限承载力数据(图1)。
图l 自平衡试桩法测试示意图自平衡试验装置的核心是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多个特制千斤顶)、顶盖(承压板)、底盖(承压板)及箱壁4部分组成。
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设位移杆。
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钻孔内的指定位置,即可浇注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向荷载箱内千斤顶加压,随着压力的增加,荷载箱的顶、底盖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位移,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向上、向下的位移可由位移传感器记录。
地面记录采集器依据实测数据绘出向上的和向下的力,以及相应的位移曲线,根据Qs曲线、s—lgt曲线和s—lg Q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下段桩极限承载力相加即为试验桩的极限承载力。
二、桩自平衡测试的注意事项1.绑扎、焊接钢筋笼和检测管时,检测管连接需用套筒围焊,确保其不渗浆液,与钢筋笼绑扎成整体。
自平衡检测法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摘要:自平衡法是一种在桩端附近安设荷载箱,然后沿桩身方向加载,同时测得荷载箱上下、部桩身各自承载力的静载试验方法。
自平衡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
荷载箱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身外径,其上布置位移棒测量向上、向下变形。
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后,即可浇捣成桩。
进行自平衡测试时,通过在地面上的油泵加压,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
本文就自平衡法在建筑试验桩检验中的应用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自平衡法试验桩检测基本原理Applicationofself-balancedetectionmethodinplateauarea BoZhangLingPanXing-BangGan (ChinaSouthwestConstructionEighthEngineeringpision.corp.ltd,chengdu,610051)1前言采用堆载法、锚桩法等传统方法进行桩基承载力测试时,受到了试桩吨位和场地条件的限制。
当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达到千吨以上时,采用锚桩法、堆载法测试就很困难。
对水上、坡地、基坑底、狭窄场地以及斜桩进行承载力测试,传统静载法也是难以实现的。
2工程概况拉萨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新建航站楼桩基础工程试验桩基共有9根,直径均为0.8m,桩长有13m、26m两种形式,承载方式为端承桩,成桩后采用桩底后注浆法消除沉渣。
由于3根26m水平抗压试桩荷载需求为11000KN,需购置1100吨物料且占用场地极大、极不方便。
因此贡嘎桩基项目在试桩检测前,项目技术人员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利用自平衡技术,对试桩基桩承载力测试进行创新,形成自平衡试验桩检测技术。
3工艺原理试桩时,先在地面上设置基准梁,作为位移0点,在基准梁上架设4只位移传感器,2只用于量测桩身荷载箱处的向上位移,2只用于量测桩身荷载箱处的向下位移,位移传感器与桩主筋相连。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1. 引言- 桩基工程的重要性和针对桩基的检测方法的概述-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介绍和意义2.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原理- 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承载力测定中的应用-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身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身传力机理研究中的应用4.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优缺点-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相对于其他桩基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的改进和优化方向5. 结论-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综合比较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其他桩基检测方法的优劣-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引言:桩基工程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支撑起整个建筑的重量和承受地下水压力,确保建筑物处于稳定状态。
桩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严格符合标准,以便确保在不同条件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需要利用一系列的非损伤性测试技术来检测基础的承载能力和质量状况。
其中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本文介绍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概述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接着,我们将对比一些桩基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原理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是在施加外载荷之后,根据杆件伸长的比率确定杆件应力的一种方法。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施加荷载和测量变形。
在自平衡法中,通过辅助杆使水平台面保持平衡,施加荷载并等待平衡再次形成。
平衡状态下的条件是荷载的反力和支撑力相等。
这意味着当一根被试杆件承受着荷载时,它产生了一定的应变,但其应力尚未达到极限。
这个过程当然是由对被试杆件施加相同的后续荷载来实现的。
测量和记录变形,然后由此计算与被试杆件相关的荷载。
自平衡法在建筑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对自平衡法测试原理、自平衡法测试系统、自平衡法等效转换方法展开详细分析,然后以某建筑需项目为例,从试验所需的仪器与设备、实时掌握检测桩加载情况、试验曲线及其等效转化、确定极限承载力、钢筋笼加工、安装位移管及油管、混凝土浇筑几个层面入手,对自平衡法在建筑桩基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述,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提供可靠支持。
关键词:自平衡法;建筑;桩基检测;原理;应用自平衡法通过监测结构物或基础的位移和应力变化,利用力学平衡的原理进行分析,确定结构物或基础的性能状态。
建筑桩基检测是指对建筑物的桩基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旨在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桩基的物理性质、质量状况和受力特征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
自平衡法在建筑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工程师提供全面、准确的桩基性能信息,实时监测和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自平衡法基本原理(一)自平衡法测试原理为了测试桩基的极限承载力,采用埋设荷载箱并进行垂直方向上或下的加载的方法,这种测试方法利用桩侧阻力作为桩端阻力的反作用力。
荷载箱需要事先埋设在桩身的特定位置上,确保该位置以上的桩身能够承受接近下部桩身侧阻极限值和端阻极限值之和的抗拔极限承载力,使上部和下部的桩身都能达到极限状态。
根据试验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分别计算荷载箱上部和下部桩身的承载力。
首先,加载荷载并测量荷载箱上部桩身的变形和反力,确定上部桩身的承载性能。
加载荷载并测量荷载箱下部桩身的变形和反力,确定下部桩身的承载性能。
这些数据通过测力计、应变计等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然后,适当处理上部桩身的极限承载力,例如考虑荷载的偏心作用、土壤的非线性特性等因素,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最后,将处理后的上部桩身的极限承载力与下部桩身的极限承载力相加,得到整个桩基的极限承载力。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测试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并对桩身的不同部分进行评估。
桩基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法)1、检测原理自平衡法的检测原理是将一种特制的加载装置—自平衡荷载箱(荷载箱外径750mm,由4个110T单缸组成,单个荷载箱重量400kg),在混凝土浇注之前和钢筋笼一起埋入桩内相应的位置(具体位置根据试验的不同目的而定),将加载箱的加压管以及所需的其他测试装置(位移、应力等)从桩体引到地面,然后灌注成桩。
由加压泵在地面向荷载箱加压加载,荷载箱产生上下两个方向的力,并传递到桩身。
由于桩体自成反力,我们将得到相当于两个静载试验的数据:荷载箱以上部分,我们获得反向加载时上部分桩体的相应反应系列参数;荷载箱以下部分,我们获得正向加载时下部分桩体的相应反应参数。
通过对加载力与这些参数(位移、应力等)之间关系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桩基承载力等一系列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为设计提供数据依据,也可用于工程桩承载力的验证,示意图见图2:图2 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系统1-荷载箱;2-基准梁;3-护套管;4-位移杆(丝);5-位移传感器;6-油泵;7-高压油管;8-数据采集仪;9-基准桩2、自平衡法优点与传统的静载试验(检测)方法(堆载法和锚桩法)相比,自平衡法具有以下特点:省力:没有堆载,也不要笨重的反力架,检测十分简单、方便、安全。
省时:土体稳定即可测试,并可多根桩同时测试,大大节省试验(检测)时间。
不受场地条件和加载吨位限制:每桩只需一台高压泵、一套位移测读仪器、一根基准梁,检测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任何场地(基坑、山上、地下、水中)都可。
3、现场安装3.1、按照《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 403-2017第3.1.3条大直径灌注桩自平衡检测前,应先进行桩身声波透射法完整性检测,然后进行承载力检测。
所以设计单位要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相关要求对桩进行声测管预埋施工图设计。
3.2、荷载箱的埋设及连接受检灌注桩检测系统的安装与连接情况如下:图3 灌注桩检测系统的安装和连接1-加压系统;2-位移传感器;3-静载试验仪(压力控制和数据采集);4-基准梁;5-基准桩;6-位移丝(丝)护筒;7-上位移杆(丝);8-下位移杆(丝);9-主筋;10-导向筋(喇叭筋);11-声测管;12-千斤顶;13-导管孔;14-L形加强筋a、导向钢筋一端宜与环形荷载箱内圆边缘处焊接,另一端宜与钢筋笼主筋焊接;b、导向钢筋的数量和直径宜与钢筋笼主筋相同;c、导向钢筋与荷载箱平面的夹角宜大于60°。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
、前言
杭州市某改造工程,全线长918.76m。
主线高架标准宽度为25m。
一座半互通式立交。
高架桥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径为250cm、150cm、120cm、
100cm 四种,主要桩径为120cm。
受业主委托,我院于于2007年11月1日对整治工程1根试桩进行荷载
箱预埋,整个预埋工作都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监督下顺利进行,并于2007 年11月28日~11月29日进行了静载荷试验现场测试工作。
试验采用自平衡法,并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按预先制定的试验方案严格遵照测试规程进行,现场测试顺利。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桩长范围内主要地层分布参见下表1,岩土主要物理力学特征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表1: 主要地层分布表(对应Z6 孔)
三、试桩参数
本段试验共进行3根试桩的静载试验。
其中1根采用自平衡深层静载荷试验方法,2根采用堆载法。
本次为1 根(SZ1),试验方法采用自平衡法。
有关试桩参数见表2:
表2:SZ1 试桩主要参数表
四、试验方法、检测设备与执行标准
(一)测试原理
基桩自平衡深层静载荷试验是把荷载箱置于桩身预定深度, 利用载荷箱 上部桩侧摩阻做反力,进行端阻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荷载箱提 供向上、向下的内力,从而使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基本相等而达到平衡。
在试验加载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记录逐级荷载及相应的桩身向上和向 下的位移,得到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根据规范评价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端阻力和侧阻力等参数。
(二)实验仪器设备
本次基桩自平衡试验采用的设备有: 荷载箱(国家一级计量部门标定) 电动油泵与压力表、 百分表等。
加载采用荷载箱, 通过高压油泵输油加载, 加载力值由压力表测读,试桩的位移量测采用百分表人工测读,荷载箱加 载时,共架设 5只百分表,其中 2 只测量荷载箱向下位移, 2只测量荷载 箱向上位移, 1 只测量桩顶向上位移。
现场数据经整理分析后绘制成:荷
备注
1)试桩钢筋笼延伸至
桩底
2)试桩不作为工程桩
用
载箱向下位移Q-s 曲线和s-lgt 曲线,荷载箱向上位移U- δ曲线和δ-lgt 曲线,并可根据需要转换为与传统试桩方法等效的桩顶Q-s 曲线。
图1 :桩基自平衡法测试系统图
(三)测试规程
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33/1001-200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并参考江苏省标准《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
(DB32/T291-1999 )等有关静载试验的规范进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法,即:
1、试验时间:在成桩后不少于15 天进行测试
2、加载分级与位移观测:
(1)每级加载为荷载箱额定荷载的1/15,第一级按两倍荷载分级加载,卸载分5 级进行。
荷载箱额定荷载取设计竖向容许承载力。
(2)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各测读一次位移量值,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3)电子位移计经数据采集仪连接到电脑,直接由电脑自动控制测读,在电脑屏幕上显示Q-S、S-lgt 曲线。
(也可采用百分表人工测读)
3、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位移均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二
次(由1.5h 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即可认为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下段桩(桩端)终止加载条件与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荷载箱向下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对于直径大于800mm 的桩可取0.05D,下同),本级荷载下的位移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下的位移量的5 倍时,加载即可终止。
取终止荷载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2)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h 未达稳定,加载即可终止。
取终止荷载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3)总位移量小于40mm,但荷载已大于或等于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时,加载即可终止。
取此时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4)当荷载~位移(Q~S)曲线呈缓变型时,总位移量已超过60mm,加载即可终止。
取对应于40mm 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5)当荷载~位移(Q~S)曲线呈陡降型时,曲线上明显陡降段的起点所对应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6)根据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取S~lgt 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5、上段桩终止加载条件与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本级荷载下的荷载箱向上位移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下的位移
量的5 倍时,加载即可终止。
取终止荷载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2)当累计荷载箱向上位移超过100mm 或荷载箱行程时,加载即可终止。
取对应于40mm 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3)当荷载已大于或等于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时,加载即可终止。
取此时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4)荷载~位移(Q~S)曲线呈陡降型时,曲线上明显陡降段的起点
所对应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5)根据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取S~lgt 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
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6、卸载分级与位移观测
(1)卸载分5 级进行,即卸载为加载值的两倍,逐级等量卸载,直至到
零。
(2)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30、60min 各测读一次回弹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3)卸载到零后,应测读残余位移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30、60min ,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7、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根据上述第4 条和第5 条的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实测得到荷载箱上段桩的极限承载力Q 和荷载箱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Q ,按照《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32/T291-1999 )中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到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式中:
Q u: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kN );
Q u 上:荷载箱上段桩的实测极限承载力(kN);
Q u 下:荷载箱下段桩的实测极限承载力(kN);
W :荷载箱上段桩的自重;
g :荷载箱上段桩侧阻力修正系数,对于粘土、粉土g 取0.8,对于砂土取0.7。
四)加卸载分级荷载表
表3:加卸载分级荷载表
五、基桩自平衡深层静荷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本场地的1根试桩现场测试工作于2007年11月29日全部完成,整个测试作业严格按测试规程进行,测试过程情况正常。
由现场实测数据绘制的向下位移Q~S曲线、S~lgt 曲线和向上位移U~δ曲线、δ~lgt 曲线详见附录,从中可以看出:
SZ1/H25 试桩:
荷载箱分级荷载按额定荷载6850kN分成10级加载,每级加载值685kN ,首级为1370kN(荷载分级参见表3),荷载箱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第10 级荷载6850kN ,实测上段桩向上位移U~δ曲线呈缓变型、δ~lgt 曲线呈平直型,且位移量很小,说明上段桩侧阻力表现良好且尚有余量;下段桩向下位移Q~S曲线呈缓变型、S~lgt 曲线呈平直型,持力层性状一般。
当荷载箱正常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对应加载值为第10 级荷载6850kN)时,下段桩荷载箱向下位移累计39.52mm ,卸载后剩余位移为27.13mm,回弹率31.35%,而对应的荷载箱向上位移为6.61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
3.55mm,回弹率46.29%。
表4 :测试成果汇总表
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地质报告,荷载箱上段桩侧阻力修正系数取: g = 0.8
试桩SZ1(H25)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
上段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取对应于第10级荷载6850kN 并考虑自重和修正因子后,经计算约为7830kN
下段桩(桩端)极限承载力:取对应于第10 级荷载6850kN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上段桩侧土极限摩阻力+下段桩极限承载力,即为:
Q u=7830+6850 ≈ 14680kN
六、结论
(1)所测共1 根试桩,试桩成果如下:
SZ1 试桩(H25):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对应加载值为第10级荷载6850kN)时,下段桩荷载箱向下位移累计39.52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
27.13mm,回弹率31.35%,而对应的荷载箱向上位移为6.61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3.55mm,回弹率46.29%。
根据相关规范计算,该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14680kN ,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