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第八章产流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3
第八章1. 某流域属于蓄满产流,且已知其1/2面积上各点的蓄水能力为40 mm,另有1/2面积上各点的蓄水能力为80mm。
(1)绘出该流域的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求流域蓄容量W m;(2)绘出W0=0,W0=40mm,W0=W m时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并标出曲线各段的斜率。
(3)已知一场空间分布均匀的降雨如表11-1所列,在忽略雨期蒸发的情况下,试求W0=30mm时各时段的产流量。
表11-1 某流域一场空间分布均匀的降雨过程2.某流域,60%种植水稻,40%种植果树,果林地的蓄水容量分布均匀且最大为20mm,稻田地的蓄水容量分布均匀且最大为80mm(1)试绘出该流域的蓄水容量分配曲线,并计算出最大平均蓄水容量Wm;(2)试绘出W0=0,W0=20mm,W0=Wm,时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并标出曲线各段斜率;(3)当初始土壤含水量W0=0时,有一场连续三个时段的降雨如下表,试计算各时段的径流深。
第九章一、问答题1. 什么是波速?试证明它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2. 扩散波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3. 什么叫特征河长?对应于研究河段大于、等于和小于特征河长这三种情况,中断面水位和下断面流量之间分别呈何种关系(用图表示)?为什么?4. 河段槽蓄量与河段下断面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条件是什么?5. 运动波的速度等于断面平均流速的条件是什么?6. 无旁侧入流的圣维南方程组中的连续性方程与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式的关系是什么?二、证明题1. 运动波波速大于或等于同流速时的断面平均流速。
2. 若河道洪水波为扩散波,其水位流量关系必为一绳套曲线。
第十章1. 已知某流域的1h 10mm地面单位线如表10-1所列。
现已求得该流域某场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时程分配如表10-2所列。
试求:(1)该流域的流域面积。
(2)该流域2h 10mm地面径流单位线。
(3)该场暴雨的地面径流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线。
表10-1 某流域1h 10mm地面径流时段单位线表10-2 某流域一场降雨形成的地面产流量Rs时程分配表2. 已知流域上某场降雨形成的地面产流量Rs的1h时时程分配如表10-3所示。
一、流域产流理论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产流实质上是流域降水后,水在具有不同的阻水、吸水、持水和输水特性的下垫面土层中垂向运行时,“供水与下渗”一组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
有供水而无下渗,例如,雨水降在全不透水的岩石面上,并不构成矛盾,没有产流问题,只有汇流。
有供水有下渗,则不仅存在产流问题,同时也存在不同成分的径流生成问题和不同量的时间分配问题。
供水与下渗的矛盾贯穿于整个产流过程中,它不仅时间上自始至终,而且在空间上贯穿于整个包气带和整个流域。
(一)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不同的供水条件和不同的介质条件,径流的形成过程与机理各异,因而就出现不同的产流机制,呈现不同的径流特征。
1.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
地面径流的形成过程是在降雨、植物截留、填洼、雨期蒸发及下渗等几个过程组合下的发展过程。
它们都是在相应的作用力下垂向运行的过程。
应当指出:同一种土壤情况下,土壤干燥时,下渗能力强,产生超渗降雨所需的降雨强度也大。
土壤湿润时,下渗能力小,产生径流所要求的降雨强度也小。
在同一降雨强度下,由于先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地面径流的产流率是不同的,在同一下渗能力下,尽管降水量相同,如果雨强不同,所产生的径流量也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产流界面是地面(包气带的上界面);必要条件是要有供水源(降水);充分条件是降雨强度要大于下渗能力。
三者都具备才能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壤中径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它可以发生在饱和水流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在非饱和水流情况下,一般前者是主要的,是形成洪水径流的主要部分。
假定在稳定的供水情况下,下垫面为两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所构成,上层为粗质地土壤,下层为相对较细的土壤层,则上层容重小于下层,而上层的毛管传导度、饱和传导度及下渗率均大于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