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的价值》PPT教学课件1
- 格式:pptx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4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1《公平正义的价值》说课稿8.1《公平正义的价值》说课稿说教材《公平正义的价值》是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与》第一框题,起着开启全课的作用,主要阐释公平和正义的内涵,以及公平正义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体会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本课由引言和和两目内容组成。
引言揭示出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内在关联,提出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的保障,即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公平正义。
最后,结合本课的重点内容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并进行思考第一框“公平正义的价值”,主要阐述公平和正义的内涵,以及公平正义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体会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第一目“认识公平”。
有三层意思:其一,公平的含义;其二,公平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其三,公平的价值。
首先,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第二目“正义的力量”。
有三层意思:其一,正义的含义;其二,正义的要求;其三,正义的价值。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不管在心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剃头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一些非公理的行为认识不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一根本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引导学生分辨是非、行善扬善、伸张公理。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公平公理的含义和意义二、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2.对公平与不公平征象的独立判断能力,以及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3.提高正确对待公理、非公理行为的能力三、情绪、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2.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平和正义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价值》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平正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公平正义的价值,提高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对公平正义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道德行为不够规范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和价值;2.培养学生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和行为;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平正义的含义和价值;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平正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公平正义的价值;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4.道德教育法:结合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2.设计讨论探究题目;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4.制定教学评价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材料,展示不公平现象,引发学生对公平正义的关注。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公平正义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师提问:“案例中的不公平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公平正义对这个现象有什么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探究题目,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公平正义的含义和价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以及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平和正义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说,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
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切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下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
由于分配不公平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不少。
为了防止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规章: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
在这种规则下,分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
戈登认为,这种法律是从每个人的自利角度来制定的,以使其行为公平合理。
自律法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集团的利益,不是那些制定和执行这些法律的人的利益。
这也构成了西方以制度保证公平分配的传统。
我们该如何认识公平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认识公平活动一:分黄金的故事1.阅读教材第10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通过情景模拟,再现教材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剧本示例: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老大啊,你精明能干,我不用太担心。
老二啊,你虽能力一般,却很有孝心。
老三啊,你身残体弱,心地善良,叫我如何安心。
说完,老大回话:父亲,作为兄长的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老二应声附和。
老三也宽慰父亲不必为自己担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4.8.1《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平正义的价值》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认识到公平正义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平正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论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平正义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对于公平正义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公平正义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认识到公平正义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养成维护公平正义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平正义的含义和价值。
2.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平正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用于实践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公平正义的含义。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平等机会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公平正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呈现(15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呈现公平正义的含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公平正义行为,讨论公平正义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如何处理不公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