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光裕案看内幕交易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黄光裕案件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黄光裕案件分析黄光裕个人简介:黄光裕,17 岁随其兄弟来到北京,用 3 万元的贷款开始了家用电器的经销。
1987 年 1 月~1997 年 7 月,国美电器任总经理;1988 年 7 月~1992 年 7 月,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学习;1997 年 7 月~现在,鹏润投资公司任总裁。
到今天,鹏润投资的国美电器连锁已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的 35%,2002 年 10 月 26 日,黄光裕重新执掌国美。
2003 年,黄光裕只以仅仅 5800 万港元的成本控制了一只原名“京华自动化”(493HK)的香港股票,并在后来改名为“中国鹏润”。
2004 年 6 月,黄光裕让市值只有 2 亿的“中国鹏润”掏出 88 个亿,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 65%的股权。
这项收购之前,胡润把黄光裕所有财富定格在 46 亿,而此次交易后,黄光裕的账上财富迅猛飙升近一倍。
2004 年 9 月 10 日,“中国鹏润”正式更改为“国美电器”。
2004 年9 月底,黄光裕卷土重来,再次配售3 亿股。
配售价每股 3.98 元,“国美电器”融资成功高达 12 亿港元的现金。
专题: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案件缘由的三大猜测在黄光裕事件爆发后,各家媒体一直在“寻找”黄光裕,并通过各种关系求证黄光裕究竟是否已被拘查以及其背后真正的原因。
目前,黄光裕控制的国美电器(0493.HK)中关村科技、(000931)以及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 金泰(600385)都已停牌,等待进一步公告,相信水落石出的日子不会太久。
猜测一:“涉嫌操纵股价” 记者从有关人士得知,黄光裕此次所涉及资本市场违规之事与 ST 金泰无关,而是涉嫌操纵另外一只股票股价。
分析人士认为,国美电器是香港上市的公司,如果黄光裕在香港操纵股价,应该由香港警方介入,而不是内地公安机关。
因而,这位分析人士认为黄光裕操纵股价也应该将国美排除。
在“鹏润系”中,仅三联商社没有停牌,这表明三联商社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约束要求,那么三联商社应该与操纵股价无关。
黄光裕内幕交易案例分析摘要: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在2019年修订了新的《证券法》,对内幕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内幕交易案件仍旧时就发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以黄光裕内幕交易案为例,分析其内幕交易行为的原因,以此次内幕交易案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证券市场;黄光裕;内幕交易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内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证券市场也不断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内幕交易案件的作案手法也越来越隐蔽。
证监会指出,2021年办理内幕交易201起,虽然与之前相比有所减少,但仍未达到理想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以黄光裕内幕交易案为例,分析其内幕交易行为的原因,以此次内幕交易案为基础,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内幕交易内幕交易行为是指相关人员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或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进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内幕交易行为包括:买卖、建议买卖、泄露等三种行为。
在2019年新修的的证券法中,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五十四条对内幕交易信息和内幕信息交易行为的界定进一步明确;也明确规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有关监督部门的相关人员不得从事内幕交易相关行为;从第一百九十一条中可以看到,证券法加大了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可以有力打击内幕交易违法行为。
内幕交易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对上市公司的效率和声誉造成损害,还对购买该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和投资者也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阻碍了证券市场效率的发挥,干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黄光裕内幕交易案例介绍(一)主犯黄光裕黄光裕是原国美电器法人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创造了中国家电零售业连锁模式,同时也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在200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排名中位列榜首。
2010年典型证券案例大盘点案例一黄光裕案:内幕交易行为肆虐(一)黄光裕案2010年4月22日,国美原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检方指控他的罪名有三:非法经营罪、单位行贿罪、内幕交易罪。
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2亿元;以犯内幕交易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以犯单位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
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亿元。
法院以内幕交易罪判处黄光裕妻子杜鹃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亿元。
以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判处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许钟民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以单位行贿罪判处许钟民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公司)、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鹏房公司)也因单位行贿罪分别被判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与120万元。
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案进行了二审宣判。
黄光裕三罪并罚被判十四年以及罚没8亿元人民币的判决维持不变;其妻子杜鹃被改判缓刑,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并当庭释放。
黄光裕案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内幕交易案。
9月,即有投资者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诉讼。
(二)其他案例2010年,因内幕交易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件也不在少数。
1、2010年1月18日,佘鑫麒买卖四川圣达股票内幕交易案。
2、2010年4月13日,耿佃杰买卖大成股份股票内幕交易案。
3、2010年4月19日,马中文、赵金香、马忠琴、党建军买卖S*ST光明股票内幕交易案。
4、2010年6月23日,辽河纺织、由春玲、赵利买卖辽源得亨股票内幕交易案。
5、2010年6月30日,姜永贵买卖深天健股票内幕交易案。
6、2010年8月9日,李际滨、黄文峰买卖粤富华股票内幕交易案。
从黄光裕案看内幕交易摘要:内幕交易严重破坏证券市场交易秩序,初犯国家刑事法律,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严厉打击,并且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作为国美电器的掌门人,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证券业的监管以及证券市场运行以及处罚措施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出发,反思我国在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内幕交易黄光裕民事赔偿一、黄光裕案案情介绍(一)基本案情2006年,为了使得旗下的地产公司借壳上市,黄光裕入股上市公司中关村。
从2007年7月起,黄光裕伙同中关村公司董事长许钟民,利用掌握中关村和鹏润地产进行资产重组的内幕信息,买入中关村股票。
黄光裕指使手下开立了80多个股票账户,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负责在交易时间指挥多个操盘手,累计买进一亿多余股,成交额累计超过13个亿。
在内幕交易案中,唯一牵涉落马的官员是原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被禁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2007年,黄光裕等人布局中关村股票时候,相怀珠也获得了这一内幕消息,并动用100多万元资金,以14元每股的价格全仓买入。
黄光裕的这笔炒股资金,是通过港澳赌业大佬连炒的地下钱庄转移入境的,这就涉及黄光裕的另一项指控—非法经营罪。
2007年,黄光裕通过连氏兄弟,将巨额港币资金转入内地,汇入了他在北京的多家公司。
黄光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超过20亿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入境,将10亿人民币兑换成港币入境。
与大多数内幕交易案不同,黄光裕案并没有获利情节,他的如意算盘毁于A股崩盘。
中关村停牌的6个多月里,A股从6124点暴跌至3700点,黄光裕势成骑虎。
2008年5月7日,中关村复牌。
为撑住14元的股价黄光裕放言,“从长远来看,中关村现在只是地板价”。
但是中关村股价只是在复盘首日逆势拉了一个涨停,就随大盘一路狂泻。
2008年8月底,中关村董事会宣布放弃重组计划时,股价已经跌破5元。
就在此时,内幕交易案发。
早在2008年4月,证监会就已对中关村股价异常交易立案调查。
“黄光裕案”成内幕交易典型案例2012年05月22日15:57财新网[微博]曹文姣我要评论(0)方IC【财新网(微博)】(记者曹文姣)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通报《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黄光裕等非法经营、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单位行贿案,以及杜兰库、刘乃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两起典型案例。
黄光裕,男,汉族,1969年5月9日出生,原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2007年4月,中关村上市公司拟与鹏泰公司进行资产置换,黄光裕参与了该项重大资产置换的运作和决策。
在该信息公告前,黄光裕决定并指令他人借用龙燕等人的身份证,开立个人股票账户并由其直接控制。
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间,黄光裕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976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9310万余元,账面收益348万余元。
2007年7、8月,中关村上市公司拟收购鹏润控股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
在该信息公告前,黄光裕指使他人以曹楚娟等79人的身份证开立相关个人股票账户,并安排被告人杜鹃协助管理以上股票账户。
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间,黄光裕指使杜薇等人使用上述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共计13.22亿余元,账面收益3.06亿余元。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黄光裕案”时认为,被告人黄光裕等人作为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在涉及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该证券,内幕交易成交额及账面收益均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据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根据“黄光裕案”所涉被告人黄光裕、杜鹃、许钟民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被告人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2亿元;犯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6亿元;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2亿元。
2010年典型证券案例大盘点案例一黄光裕案:内幕交易行为肆虐(一)黄光裕案2010年4月22日,国美原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检方指控他的罪名有三:非法经营罪、单位行贿罪、内幕交易罪。
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2亿元;以犯内幕交易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以犯单位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
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亿元。
法院以内幕交易罪判处黄光裕妻子杜鹃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亿元。
以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判处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许钟民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以单位行贿罪判处许钟民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公司)、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鹏房公司)也因单位行贿罪分别被判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与120万元。
b5E2RGbCAP 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案进行了二审宣判。
黄光裕三罪并罚被判十四年以及罚没8亿元人民币的判决维持不变;其妻子杜鹃被改判缓刑,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并当庭释放。
黄光裕案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内幕交易案。
p1EanqFDPw9月,即有投资者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诉讼。
(二)其他案例2010年,因内幕交易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件也不在少数。
1、2010年1月18日,佘鑫麒买卖四川圣达股票内幕交易案。
2、2010年4月13日,耿佃杰买卖大成股份股票内幕交易案。
3、2010年4月19日,马中文、赵金香、马忠琴、党建军买卖S*ST光明股票内幕交易案。
4、2010年6月23日,辽河纺织、由春玲、赵利买卖辽源得亨股票内幕交易案。
5、2010年6月30日,姜永贵买卖深天健股票内幕交易案。
内幕交易典型案例一、重组方内幕交易案——黄光裕案2006年7月,黄某以旗下的鹏泰投资入股中关村,持有29.58%的股份。
收购完成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中关村股票出现大幅波动。
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间,黄光裕作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实际控制人、董事,在中关村与鹏泰投资进行资产臵换过程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使用其实际控制的龙某等6人的股票账户,累计买入中关村股票976万余股,成交额9310万余元。
至6月28日公告上述事宜时,6个股票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384万余元。
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间,在中关村收购鹏润地产全部股权的过程中,黄光裕决定并指令他人使用其实际控制的曹某等79人的股票账户,累计买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13.22亿余元。
至2008年5月7日公告日时,79个股票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人民币3.06亿余元。
2008年10月,中国证监会将该案移送公安部,11月北京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2010年5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黄某因内幕交易罪获刑9年,并处罚金6亿元,与非法经营罪和单位行贿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2亿元。
2010年8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维持一审判决。
内幕交易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关于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完整的公布于众,保证广大投资者公平的获得信息的权利,内幕交易者在信息为公开前,利用其获取内幕信息的有利地位或者非法获取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一方面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侵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另一方面通过内幕交易反映的证券价格失去了真实性。
内幕交易行为同时也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内幕交易者较其他投资者抢先买入或卖出所持有的股票,从而获得非法利益,导致其他投资者无法公平获取信息,在证券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正确判断投资方向,高买低卖,导致利益受损。
088 董事会 DIRECTORS&BOARDS 07/2010文/付明德正是因为证券民事诉讼具有阻吓证券违法行为的作用,所以广大的投资者、专家学者才不停地呼唤全面开启证券民事诉讼的大门。
或许黄光裕案为全面开启证券民事诉讼的大门提供了契机黄光裕案:证券民事诉讼推动契机Rule of Law 法制占今年新增案件近60%。
然而,上述数字,远非内幕交易的真实、完整数据。
但即便如此,也足见内幕交易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
正因为如此,从 5月19日—5月26日短短一周的时间,《人民日报》连发5篇文章,剑指内幕交易。
民事责任缺失难除毒瘤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如此严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内幕交易行为人民事责任的缺失无疑是重要原因。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内幕交易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从行政处罚的结果来看,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数据,因内幕交易被处罚的人已经能够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了。
从刑事处罚的结果来看,因内幕交易锒铛入狱的也大有人在。
且不说董正青兄弟和杭萧钢构内幕交易的责任人被判入狱,就在前几天,又传出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因涉嫌中山公用内幕交易落马的消息。
应当说,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对于内幕交易的查处是坚决的,对于内幕交易行为人的处罚也是严厉的,但是,即便如此,仍没能吓退内幕交易行为人的脚步。
何也?民事责任缺失使然。
回顾中国证券民事诉讼的历史,可以用“艰辛”二黄光裕以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这位三次荣登胡润富豪榜榜首的传奇人物,此次再续写传奇:创造了内地自然人财产刑的最高纪录——累计8亿人民币。
然而,黄光裕的传奇或许并没有就此终止,他或许会再创造另一个传奇,成为内地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第一高人”。
内幕交易冰山一角归纳法院所查明的事实,黄光裕所实施的内幕交易行为可以概括如下:2007年4月和2007年7、8月,在中关村上市公司拟与鹏泰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及拟收购鹏润控股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期间,黄光裕作为中关村上市公司的董事及鹏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指使他人借用他人身份证共开立股票账户115多个,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4542亿余股,累计成交额18.291余亿元,至信息公告日,上述股票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3.9969亿余元。
从黄光裕案件分析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有关问题摘要:内幕交易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出现而产生的,也是证券市场中最普遍的违法行为,是证券市场主要违法形态之一,是证券市场的毒瘤。
为保障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各国和地区普遍使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法律手段来打击和规范内幕交易行为。
尽管如此,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本文试图从黄光裕的案件入手,分析证券市场中有关的内幕交易问题。
一、黄光裕案件1、具体案情黄光裕,上市公司中关村建设的董事和鹏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据司法认定,黄光裕的内幕交易行为分为两次。
2007年4月,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关村建设开展了与鹏泰公司的资产置换交易,在此过程中,黄光裕作为决策者,全程参加了此项资产运作。
黄光裕在上市公司对该项交易信息公开披露之前,使用借来的龙某等6人的身份证开立股票账户。
2007年4月至6月期间,黄光裕使用前述开立好的股票账户买进976万股中关村股票,近9310万元。
6月28日,中关村将资产置换的消息予以公告,此时,黄光裕上述股票账户获利348万元。
在2007年7月到8月期间,上市公司中关村开展重组工作,准备对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予以收购。
黄光裕在该重组信息披露之前,使用杜鹃等79人的身份证开立股票账户,并由杜鹃管理。
同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杜鹃在黄光裕的指令下使用上述账户购买1.04亿中关村股票,近13.22亿元,以及许钟民等30账户购买近4.14亿元中关村股票。
2008年5月7日,重组信息被予以公告,此时股票账户已获利3亿余元。
2、判罚决定2010年4月22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黄光裕因内幕交易罪获刑9年,判处罚金6亿元,其妻杜鹃犯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并处罚金2亿元。
3、案件涉及的部分民事赔偿黄光裕内幕交易罪被法院认定后,股民李岩认为黄光裕的行为使其股票受损,将黄光裕起诉至法院,索赔损失。
这是首位向黄光裕提起民事索赔的股民。
一. 首富黄光裕的权钱黑幕四年疯狂套现135亿(图)2009年07月08日09:12 来源:我有话说查看评论(11) 好文我顶(24)进入[黄光裕吧],看看大家都在谈论什么>>>港股频道最新AH股比价表香港权证行情美股频道全球股市沙龙全球股市行情现年64岁的牛忠光已退休,原本以为可以安养后半生,但他没有想到黄光裕兄弟二人“东窗事发”使得自己受到牵连而被逮捕。
牛忠光是第一位放给黄光裕贷款的行长,曾历任北京中行信贷处处长、行长, 中国银行总行董事,并曾于1999年负责筹办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黄光裕推荐阅读中报行情来袭多股封上涨停(附中报预增股名单)六股后市有望连续上攻∙两市上市公司7月9日重大事项公告∙沪深两市千股千评(最新)∙关注防御性龙头买入27只潜力股∙十大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主力资金7月8日增仓20股(表)∙郎咸平:杰克逊超越经济学铁律2008年11月17日晚21:55,北京市公安局下令“抓捕黄光裕。
”随后,黄光裕的亲哥黄俊钦与国美财务总监周亚飞相继被捕。
据悉,此次抓捕属绝密行动,中央高层直接将命令下达到北京市公安局。
随着调查深入,黄光裕在三联商社(600898,股吧)股权竞购和中关村(000931,股吧)重组等事件中的违法行为相继被揭破,不少官员亦卷入其中。
北京市公安局证实,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调查。
39岁的黄光裕曾风光无限的三次问鼎中国首富的宝座,《2008胡润百富榜》发布,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
他曾蝉联2004年至2005年首富。
黄光裕的入狱也揭开了其背后权钱交易黑幕的“冰山一角”。
牵一发而触全身,黄光裕的利益“同党”链条相继浮出水面,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让人难以想象。
其中涉及政府官员、金融领导等,如已经落马的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原公安部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察局局长郑少东等目前都在接受组织调查。
据中组部有关负责人证实,中央已决定免去这些人的领导职务。
从黄光裕案看内幕交易摘要:内幕交易严重破坏证券市场交易秩序,初犯国家刑事法律,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严厉打击,并且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作为国美电器的掌门人,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证券业的监管以及证券市场运行以及处罚措施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出发,反思我国在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内幕交易黄光裕民事赔偿一、黄光裕案案情介绍(一)基本案情2006年,为了使得旗下的地产公司借壳上市,黄光裕入股上市公司中关村。
从2007年7月起,黄光裕伙同中关村公司董事长许钟民,利用掌握中关村和鹏润地产进行资产重组的内幕信息,买入中关村股票。
黄光裕指使手下开立了80多个股票账户,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负责在交易时间指挥多个操盘手,累计买进一亿多余股,成交额累计超过13个亿。
在内幕交易案中,唯一牵涉落马的官员是原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被禁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2007年,黄光裕等人布局中关村股票时候,相怀珠也获得了这一内幕消息,并动用100多万元资金,以14元每股的价格全仓买入。
黄光裕的这笔炒股资金,是通过港澳赌业大佬连炒的地下钱庄转移入境的,这就涉及黄光裕的另一项指控—非法经营罪。
2007年,黄光裕通过连氏兄弟,将巨额港币资金转入内地,汇入了他在北京的多家公司。
黄光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超过20亿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入境,将10亿人民币兑换成港币入境。
与大多数内幕交易案不同,黄光裕案并没有获利情节,他的如意算盘毁于A股崩盘。
中关村停牌的6个多月里,A股从6124点暴跌至3700点,黄光裕势成骑虎。
2008年5月7日,中关村复牌。
为撑住14元的股价黄光裕放言,“从长远来看,中关村现在只是地板价”。
但是中关村股价只是在复盘首日逆势拉了一个涨停,就随大盘一路狂泻。
2008年8月底,中关村董事会宣布放弃重组计划时,股价已经跌破5元。
就在此时,内幕交易案发。
早在2008年4月,证监会就已对中关村股价异常交易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证监会将账户资金流向锁定在黄光裕的公司。
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被逮捕。
据透露,黄光裕被羁押后供述稳定,对指控事实不持异议。
可叹的是,黄光裕被抓之前还在抛售股票,此时股价只剩两元多钱,后来证实,此价格是中关村股票的历史底部,是真正的“地板价”。
这位昔日“首富”机关算尽,却落得“地板价割肉”的下场。
(二)被诉罪状1、黄光裕作为背景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与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28日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拟将中关村上市公司与黄光裕经营的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事件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于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期间,适用其实际控制交易的龙某、王某等6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976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9310万余元,至6月28日公告日时,6个账户的账面收益为人民币348万余元。
2、黄光裕于2007年7、8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间,在拟以中关村上市公司收购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事项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于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期间,适用其实际控制交易的曹楚娟、林佳峰等79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3.22亿余元。
3、杜鹃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间,接受黄光裕的指令,协助管理上述79 个股票账户的开支、交易、资金等事项,并直接或间接向杜薇、杜菲、谢某等代传交易指令等,79个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3.22亿元。
4、许钟民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间,接受黄光裕的指令调拨资金,并指使徐伟铭在广东地区借用他人身份证开立股票账户或直接借用他人股票账户共计30个。
上述股票账户在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期间,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3166万余股,成交额累计人民币4.14亿余元,至2008年5月7日,30个账户的账面收益为人民币9021万余元,期间,被告人徐钟铭将中关村上市公司拟重组的内幕信息故意泄露给原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副局长兼北京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及其妻子李善娟等人,同年9月21日至25日,李善娟使用其个人股票账户分7次买入“中关村”股票12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81万余元。
(三)判决结果2010年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交易案做出维持原判的二审认定,认定了黄光裕实施的两期内幕交易。
一起发生在中关村上市公司拟与鹏泰公司进行资产置换期间,具体时间为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
黄光裕适用龙某、王某等6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967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9310余万元。
至6月28日,以上6个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人民币348万元。
另一起发生在中关村上市公司拟收购鹏润控股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期间,具体时间为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期间,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3166万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4.14亿余元,至2008年5月7日,30个账户的账面收益为人民币9021万余元。
作为国美上市公司的掌门人,黄光裕李利用其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获利并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折射出我国在证券业对于内幕交易监管方面的不足。
而在东窗事发后,利益受损方的索赔问题也无法得到合理赔偿。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内幕交易的危害;2、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3、内幕交易的刑法规制二、由黄光裕一案看内幕交易的危害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内幕交易不仅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更使得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从市场功能来看,内幕交易歪曲了市场价格对实际价值的反应,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国际竞争能力来看,内幕交易影响了市场环境建设,削弱了一国证券市场信心,加大了市场波动,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因此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内幕交易行为的防范,如美国制定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韩国在1995年秘密建立了一个计算机辅助监视系统;中国证监会2001年在上海、深圳等九大区的征管办成立了稽查局。
尽管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防范但是内幕交易行为仍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非常严重。
譬如本文在开头所举的黄光裕一案,由于黄光裕是国美电器的董事长,而国美电器作为上市公司且其电器零售商的地位在我国占着一定的比重,其操纵股市的内幕交易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影响不仅仅是股民的经济利益,还有众多消费者的信赖利益。
在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影响究竟如何?(1)内幕交易能否影响股票价格和价格波动性;(2)如何判断内幕交易使用者的信息是重大的及如何测量内幕交易者的非法所得;(3)内幕交易对市场公平性有何影响。
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结论。
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的内幕交易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幕交易主体人以基本内幕人为主;内幕信息以兼并收购、利润分配为主;其他多种违规事实伴随内幕交易发生,使得内幕交易变得更加复杂。
内幕交易使得股票的平均价格上升,同时也增加了价格的波动性。
内幕交易者所利用的信息确实是重大的并且都获得了超常收益。
如果确实信息非常重大,一般情况下内幕交易者会在信息公告前结束交易。
此外,如果内幕交易者同时采用市场操控策略,那么他能获得更高的违法所得。
内幕交易从总体上加剧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而信息披露则有利于减少这种不对称程度。
具体而言,之所以强化内幕交易监管,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理由:(1)内幕交易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
公开竞争、公平交易是证券市场的基本行为准则,市场提供投资者获利机会的同时也应该让其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一切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这是市场产生效能的基本前提。
美国证券法权威教授曾经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允许有人在牌上做记号,那么谁还愿意打牌呢。
如果有人在证券市场不按规则出牌,那其他人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寻求特权。
显然,内幕交易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公平交易规则,必将对市场造成巨大打击。
(2)内幕交易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对公司股价的估值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证券市场信息供给与产道机制直接据顶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
证券信息内幕交易扭曲了证券产品的真实价值,侵害了广大不知情交易者的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价值衡量的基础,降低而来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3)内幕交易行为具有证券欺诈性特征。
内幕交易是证券欺诈的一种表现形式,被视为严重侵害广大普通投资者权益和降低市场有下行的不法行为,并纳入证券监管和司法部门的关注对象。
但由于证券信息操纵行为的判定并非易事,司法部门尝试将金融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成果大量引入到内幕信息操纵的法律诉讼程序,以信息操纵设计的股价异常波动与超常收益表现证据作为“证券欺诈的市场推定论”的举证材料对内幕操纵进行惩处,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4)内幕交易的社会危害性极大。
猖獗的内幕交易行为会对公司股价具有冲击性效应,沉重的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证券内幕信息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内幕交易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获取一种超额回报,即所谓的“衍生知情交易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站哟呼实质性私有信息的内部人利用者信息优势操纵股价,而不知情交易者通过信息泄露或观察交易特征进行交易。
在交易过程中,知情者的内幕信息操纵对股价波动造成冲击。
在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中,其通过内幕信息获利将近四亿人民币,其行为违背了证券投资的基本原则,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规则,同时给不知情的投资者,以及散户均造成了经济利益的损失,而其社会危害性也是极大的。
其作为公众人物,此行为极大的降低了公众对于证券投资的信心,对证券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三、内幕交易民事赔偿2010年9月,中关村股民李岩就黄光裕、许钟因内幕交易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民事索赔。
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赔偿如何落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
股民起诉黄光裕案件是第三起内幕交易民事案件。
前两期一桩是发生在2008年9月,国内首例内幕交易民事索赔案,投资者陈宁丰诉天山股份原副总经理陈建良证券内幕交易纠纷案,以原告撤诉而告终;另一桩是在2009年,投资者起诉大唐电信公司懂事潘海深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以原告方败诉告终。
《证券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在内幕交易案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内幕交易的手法多种多样,并且隐蔽性极强,普通股民的权益很难得到应有的维护。
(一)如何界定内幕交易的主体对于黄光裕一案来说,受损投资者有以下几个争议:1、2007年4月27日至2008年5月7日间层持有过中关村股票并存在亏损的投资者。
2、黄光裕内幕交易案发生在2007年4月至9月,在此期间,在买卖中关村股票时受到实际投资损失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