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维生素C具有强的紫外吸收性质,在2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通过测定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的吸光度,可以比较它们的维生素C含量。
以下是该方法的详细步骤:一、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其含量变化情况,为科学饮食提供参考。
二、原理维生素C具有强的紫外吸收性质,在2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在实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通过比较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的吸光度,可以求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1)配制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
分别称取0.05g、0.1g、0.2g、0.3g、0.4g的维生素C,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到浓度分别为5mg/mL、10mg/mL、20mg/mL、30mg/mL、40mg/mL的溶液。
(2)用1cm石英比色皿分别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各标准溶液在265nm处的吸光度。
(3)以维生素C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处理(1)将果蔬样品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2)将样品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收集榨出的汁液。
(3)用纱布过滤,去除汁液中的杂质和果肉颗粒。
(4)将滤液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3.测定样品吸光度(1)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mL样品溶液于1cm石英比色皿中。
(2)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样品溶液在265nm处的吸光度。
4.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1)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维生素C浓度(mg/mL)。
(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mg/100g),公式如下:维生素C含量 = 查得浓度× 溶液体积× 稀释倍数 / 样品质量其中,溶液体积为50mL,稀释倍数为100(即5mL样品溶液稀释成50mL),样品质量为榨出的果蔬质量。
实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年__月__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及试剂】
【简单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及处理】
Vc质量: g ;西红柿质量: g ;橙子质量: g
实验中你与合作者配制的公用试液有(详细记录称取量及配制过程):
(1)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吸光度的测定
表1. 标准系列及待测果蔬吸光度的测定
以Vc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图1. 标准曲线(图打印成适当大小,贴在此处)
计算原待测试样西红柿及橙子中Vc的含量(利用拟合方程求算,注意稀释倍数,以mg/100g表示)
(2)荧光法: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荧光光度的测定
表2. 标准系列及待测果蔬荧光强度的测定
图2. 标准曲线(图打印成适当大小,贴在此处)
计算原待测试样西红柿及橙子中Vc的含量(利用拟合方程求算,注意稀释倍数,以mg/100g表示)
【实验评价及问题讨论】。
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及仪器试剂(紫外光分光光度法)1、实验仪器容量瓶(100 ml、1000 ml)、移液管(0.5 ml、5 ml)、烧杯、紫外分光光度计2、实验试剂98%浓硫酸(分析纯,1.84 g/ml)、维生素C对照品系以原料药经105℃干燥至恒重(含量为99.7 %)、维生素C片(2片)、去离子水3、实验步骤3.1 0.005 mol·L-1硫酸溶液的配制用0.5 ml移液管移取0.27 ml 98%浓硫酸放入事先已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待用。
3.2. 0.5 g·L-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维生素C对照品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005 mol·L-1硫酸溶液制成0.5 g·L-1 对照品溶液。
3.3 维生素C对照品标准溶液的配制用5 ml移液管精密量取0.5 g·L-1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 ml,分别置100 ml量瓶中,用0.005 mol·L-1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待用。
3.4 测定波长及标准曲线以0.005 mol·L-1 硫酸溶液为空白,测定维生素C在稀硫酸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并在此波长处测定维生素C对照品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浓度对吸光度作线性回归。
3.5 样品含量测定取维生素C片2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0.06g,约相当于维生素C 50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0.005 mol·L-1硫酸溶液适量,超声5 min 使溶解,再加0.005 mol·L-1硫酸溶液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0.005 mol·L-1硫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6.空白试验模拟维生素C片处方比例,精密称取辅料适量置100 ml量瓶中,与步骤5样品含量测定同法操作,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为0。
蔬菜水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摘要:利用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最大吸收波长为243.4nm,标准曲线方程为A=0.0528c-0.0568,相关系数为R2=0.9996。
5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mg·(100g)-1]分别为:黄瓜20.5、苹果14.9、西红柿18.4。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果蔬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能预防牙龈出血及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坏血病、动脉硬化、贫血等有一定疗效。
实验1.1材料、试剂与仪器:青椒、橙子、黄瓜、苹果、西红柿,市售抗坏血酸、HCl、NaOH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UV11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B-214型电子天平1.2方法1.2.1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050g抗坏血酸,加10mL10%HCl溶解,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混匀,即得100μ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
1.2.2吸收曲线的绘制移取10mL维生素C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刻度,混匀。
用1cm石英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在200~300nm波长范围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扫描。
绘制吸光度与波长关系曲线,以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1.2.3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准确移取100μ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3.0mL、4.0mL、5.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以水为参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维生素C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4果蔬样品的处理将青椒、西红柿、黄瓜洗净晾干,橙子和苹果取肉,分别称取10.00g于研钵中,各加入1%HCl10mL,匀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
移至离心管中离心10min,取上清液即为待测果蔬提取液。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而人体不能自身合成, 只能从食物和药物中摄取, 因此, 食品、药物中维生素C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荧光比色法、光度比色法、电化学法、滴定法、酶法、色谱法等。
辣椒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些品种理论值可高达198mg/100g,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达70 mg/100g,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约20 mg/100g,但品种不同差别较大。
本实验利用荧光法和固蓝盐B比色法分别测定西红柿和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
固蓝盐B比色法是利用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荧光比色法是基于维生素C 被氧化剂如活性炭或Cu2+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 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 通过对体系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
本实验选取Cu2+做氧化剂,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 体系的稳定性好。
2% 乙酸的配制:量取20.0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西红柿样品处理:准确称取80g 左右西红柿,剪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机中预先加入50mL 2%乙酸),搅成匀浆,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橙子样品处理:将橙子去皮和籽后,准确称取50g左右,剪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机中预先加入50mL 2%乙酸),搅成匀浆,匀浆液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定容。
定容液用漏斗过滤,干滤法(漏斗、滤纸承接烧杯干燥),注意每次过滤前摇匀容量瓶溶液再过滤,过滤滤液约60mL左右备用。
Vc储备液配制:准确称取0.2g左右维生素C溶解于蒸馏水中,并转移到100mL棕色容量瓶里,定容,放在暗处保存。
仪器分析综合 实训(一) 项目二 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化学工程学院3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 的含量一、实验目的学习在紫外光谱区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 二、实习原理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吸收池一对,50mL 容量瓶 10只,1 000 mL 容量瓶2只,10 mL 吸量管2只。
(2)试剂:维生素C 。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①清洗容量瓶等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晾干待用。
②检查仪器,开机预热20min ,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2)配置系列标准溶液(3)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220-320 nm 范围绘制维生素C 的吸收光谱曲线,并确定入射光波长max λ。
(4)绘制工作曲线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max λ测定维生素C 系列标准的各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测定结果和实验条件。
(5)试样的测定(6)结束工作①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入盒保存。
②清理工作台,罩上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仪器分析综合 实训(一) 项目二 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化学工程学院4六、数据处理(1)绘制维生素C 的吸收曲线。
(2)计算蔬菜中V-C 的含量。
1133c 00.501000.50100010100.1005000.0----⋅=⋅⨯=⨯⨯=mL g L g μρ标液维 从A-ρ工作曲线上查得番茄,x ρ,则nx •=番茄,番茄汁ρρ (n 为稀释倍数)从A-ρ工作曲线上查得黄瓜,x ρ,则n x •=黄瓜,黄瓜汁ρρ (n 为稀释倍数)结论:仪器分析综合实训(一)项目二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日期:. 成绩:化学工程学院5。
实验三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三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维生素C在果蔬中的分布情况,为合理膳食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还原性,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各类果蔬样品的测定。
三、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称取适量新鲜果蔬样品,用研钵捣碎,加入适量提取剂(如蒸馏水、酸性乙醇等),研磨成匀浆。
对于一些难以提取的样品(如胡萝卜等),可采用加热或超声波辅助提取。
2.样品过滤:将研磨好的匀浆通过纱布或滤纸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3.滴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滤液10.0mL,放入250mL三角瓶中,加入2,6-二氯靛酚溶液(浓度约为0.02g/L)约20mL,摇匀后迅速滴定至终点。
记录消耗的2,6-二氯靛酚溶液体积(V1)。
4.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提取剂10.0mL,按步骤3进行滴定操作,记录消耗的2,6-二氯靛酚溶液体积(V2)。
5.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滴定结果计算维生素C含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可采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展示。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包括样品名称、提取剂用量、滴定消耗体积等。
2.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类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绘制柱状图或饼图来表示不同种类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例。
还可以对不同种类果蔬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种类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了不同种类果蔬中维生素C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和草莓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种类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可能与品种、生长环境、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目前多采用两种方法:2,6-二氯靛酚钠测定法和碘测定法;本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钠测定法。
一、目的要求二、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近年来医药上又发现它有许多新的功能。
水果和蔬菜是食品中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因此,维生素C在果蔬中含量多少,是鉴定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的原理并掌握其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结构,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个氢原子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利用染料2,6一二氯靛酚钠盐作为氧化剂,氧化抗坏血酸后本身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一二氯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桃红色,用这个变化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三、材料、仪器用具试剂(一)材料柑桔、鲜枣、苹果、猕猴桃、番茄、辣椒、洋葱等;本实验用的试材是猕猴桃。
(二)仪器用具微量滴定管(或25ml碱式滴定管)、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100ml三角瓶,小刀、研钵或组织捣碎器、漏斗、滤纸、分析天平、离心机、白陶土等。
(三)试剂的配制与标定1.试剂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草酸溶液、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
2.配制与标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50mg (土 0.1mg)用2%草酸溶解,小心地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草酸稀释至刻度,算出每毫升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标定:称取2,6一二氯靛酚钠50mg,溶于50ml热蒸馏水中,再加人碳酸氢钠42mg,待盐完全溶解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瓶内,保存在冰箱中,同时用刚配好的抗坏血酸标定。
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ml,加2%草酸5ml,用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钟不褪即为终点,根据已知标准执坏血酸溶液和染料的用量,计算出每ml染料溶液中相当的抗坏血酸mg数。
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2年第1期(下)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无色晶体,分子式C 6H 8O 6,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与人体的多种代谢有关。
维生素C 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某些有毒物质具有解毒作用,具有抗衰老作用,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等。
维生素C 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都可以致病。
人体不能合成及贮存维生素C ,故必需从外界摄取。
维生素C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的果实、浆果和蔬菜中。
不同的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 的含量不同。
测定果蔬中维生素的含量对评定其营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果蔬中维生素C 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滴定分析法等。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维生素C 含量的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稳定、结构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通常采用C 18柱或C 8柱,由于维生素C 对紫外光有吸收,故检测器常用紫外检测器。
此测定方法特别适用于颜色较深的提取液样品的测定。
刘贵花等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时令水果中维生素C 含量进行直接测定。
结果表明:维生素C 在10~640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回收率为99.3%~104.5%,RSD 为1.65%;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徐琅等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野生蔬菜中维生素C 含量进行测定。
维生素C 在浓度为50~750μ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5%~101.8%,RSD 为1.07%;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胡应杰等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辣椒中维生素C 含量的方法,采用0.1%的草酸作为提取剂,DAD 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 。
维生素C 在20~100mg/l 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1.24%~105.6%,RSD 小于2%;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能准确测定辣椒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实验三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紫外法)(4学时)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铜离子氧化法测定维生素C(Vc)(紫外法);2. 了解Vc定量测定的其他方法,如:磷钼酸比色法、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近年来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紫外法、2,4-二硝基苯肼测定总抗坏血酸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荧光法、Flinb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二、实验原理抗坏血酸在波长243~267nm处有较高的吸收值,但在样品成分比较复杂时,因有强烈的背景吸收而不适宜用紫外法测定其Vc含量。
用碱加热法等处理法都存在试剂较贵、操作复杂、时问长等一系列问题而不能广泛应用。
利用铜离子消除背景误差,能直接测定一些水果蔬菜样品中的Vc含量而不需要进行前处理,操作简单干扰少。
附加说明:在测定V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V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材料桔子实验器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涡旋混合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榨汁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试管与试管架;胶头器长滴管及移液管;250mL烧杯等。
实验试剂1. 120μg/mL Vc贮液:120mg Vc,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用1000毫升容量瓶定容。
存4℃备用。
2. 5μg/mL的铜离子溶液:①先配成1000μg/mL的硫酸铜溶液;②取上述硫酸铜溶液5mL,加入1mol/L的醋酸溶液7mL及1mol/L醋酸钠200mL,用蒸馏水定容。
③5×104mol/L的EDTA溶液:36.5mgEDTA溶于适量蒸馏水,250 mL 馏水定容。
④铜离子-EDTA混合液(6.2×105mol/L):使用前将上述铜离子溶液和EDTA以4:1(v/v)混合而成(现用现配)。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制作取12支试管(大试管)分成2组,按下表进行操作。
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120μg/mL。
2. 样品测试取一定量的桔子瓣记录克数。
图1 维生素C标准品色谱峰
图2 样品中维生素C色谱峰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监视了245 nm和254 nm两种波长下的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响应,结果发现在两种波长下的响应
图3 L(+)-抗坏血酸线性
图4 D(-)-抗坏血酸线性
提取溶液的选择
分别选择0.2%、2.0%、5.0%的乙酸作为提取液,经过比较发现,选用0.2%的乙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时,样品的基质峰出峰时间过长,目标峰在基质峰曲线上,基线不平,如所示。
选用5.0%的乙酸溶液作为提取液与2.0%
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时的样品的响应相差不大,峰型接近,但
5.0%乙酸的酸性相对较大,考虑到柱子的酸碱耐受性,最终选择2.0%的乙酸作为提取液。
图5 0.2%乙酸提取时样品中L(+)-抗坏血酸。
普鲁士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的维生素 C刘荣森【摘要】利用维生素C能将Fe3+还原为Fe2+,Fe2+能与K3[ Fe( 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
通过测定普鲁士蓝在716 nm处的吸光度间接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线性回归方程为D=0.2148C-0.0254,相关系数r=0.9993。
线性范围在0.12~5.60μg/mL之间。
摩尔吸光系数为3.77×104 L/(mol· cm)。
测定了番茄、黄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回收率分别为102.2%、99.6%,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286-287,414)【关键词】普鲁士蓝;维生素C;分光光度法;蔬菜【作者】刘荣森【作者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2维生素C(vitamin C,又称L-抗坏血酸)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
人缺乏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
在生物体内,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
新鲜蔬菜是人类摄入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测定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对评价蔬菜的营养价值,指导人们合理搭配膳食具有指导作用。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发光法[1]、滴定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4]、紫外分光光度法[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6]、毛细管区带电泳法[7]等。
用普鲁士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黄瓜中的维生素C还未见相关报道。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Fe3+还原为Fe2+,Fe2+能与K3[Fe(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
通过测定普鲁士蓝在716 nm处的吸光度间接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1.1 试剂与材料维生素C对照品(北京盛世康普化工技术研究院生产),配制成1.000 0 g/L标准溶液:称取0.200 0 g维生素C,加入10 mL 2%醋酸溶解,用煮沸过的2次蒸馏水定容至200 mL,置于4 ℃ 避光保存,用时稀释到100 μg/mL;三氯化铁(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AR):配制成 1.500 mmol/L 标准溶液;铁氰化钾(天津市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AR):配制成1.500 mmol/L标准溶液;冰醋酸(天津市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AR):配制成2%的溶液。
4种常见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李瑞国;郑权【摘要】蔬菜是重要的维生素C源,了解常见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对人们合理补充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碘量法测定了黄瓜,白萝卜,冬瓜和土豆四种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黄瓜的维生素C含量为10.60 mg/100g,白萝卜为22.50 mg/100g,冬瓜为15.25 mg/100g,土豆为13.82 mg/100g.其中白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cucumber, white radish. melon and potatoes were determinated by Iodine titr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cucumber was 10. 60 mg/100g ,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white radish was 22. 50 mg/100g,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melon was 15. 25 mg/100g,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was13. 82 mg/100g.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white radish was richer.【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4)001【总页数】4页(P198-201)【关键词】蔬菜;维生素C;含量;碘量法【作者】李瑞国;郑权【作者单位】邢台学院生物系,河北,邢台,054001;邢台学院生物系,河北,邢台,05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64维生素C简称维 C,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又叫抗坏血酸[1]。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设计实验
设计者:张茹佳(0113号)
祝玲(0112号)
邓楠(0130号)
李厦(0132号)
组长:张茹佳
班级:09化学一班
实验日期:2013年4月20日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设计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黄瓜中Vc的含量来了解果蔬中Vc含量情况;(2):学习和掌握测定Vc的原理和方法,来掌握正确的设计实验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维生素C测定中的滴定方法;
难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用具
药品:醋酸缓冲溶液、10%KI溶液、淀粉、碘酸钾、硫酸、
仪器:酸式滴定管、烧杯、离心机、榨汁机、胶头滴管
四:实验原理
测量果蔬及其制品中Vc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各有特点,本实验采取间接碘量法来对红尖辣椒中VC的含量进行测定,维生素C的结构中有—C = C—基团,又具有烯醇式结构,还原性强,水溶液中可解离成氧化型抗坏血酸。
因此具有还原性,又称为还原性抗坏血酸。
维生素C能还原KIO3中的碘,还原性抗坏血酸还原碘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KIO3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量成正比(1:3)。
当KIO3刚刚加入时,IO3-离子会与溶液中的I-离子迅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
IO3-+ 5I-+6H+=3I2+3H2O
然后生成的I2会与VC发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I2 + C6H8O6 = 2HI + C6H6O6
生成的I2被迅速消耗,当溶液中的Vc全部反应完后,会生成多余的I2
所以可以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淀粉作指示剂可迅速判断终点,当有多余碘存在时,淀粉呈蓝色,即可指示终点。
由于维生素C具在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而成黄色,尤其在碱性条件下更甚,所以在搅拌和测定时加入HAC缓冲溶液,以减少维生素的副反应。
并且应当注意的是应该在终点附近加入淀粉,因为淀粉是大分子物质,会吸附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过早加入淀粉生成的物质会吸附在淀粉上,影响反应终点的判断,所以应该在终点附近加入淀粉。
而且在测定时还要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过量的KI会确保KIO3中的I(+5价)会完全参加反应,第二个原因是I2在一般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会影响终点的灵敏度,但是在KI溶液中I2中的溶解度较大,这样当反应刚刚过量时,生成的I2会迅速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提高终点的灵敏度,使反应的误差相对较小。
所以KI溶液只要保证过量就可以,不必要进行精确配制。
记下终点消耗的KIO3体积,通过KIO3的消耗量来计算出红尖辣椒中的VC含量。
由以上两步反应方程可知,消耗的VC的量是KIO3量的3倍。
所以根据KIO3溶液的用量可以算出溶液中Vc的含量进而求出样品中VC的含量。
测定反应关系式如下:
n(VC)=3 ×V(KIO3) ×C(KIO3)
即:M×参考值(mg/100g)÷M(VC) =3 ×V(KIO3) ×C(KIO3) 其中:M为样品质量M的范围,即样品称量范围,黄瓜的参考值大约是176mg/100g C(KIO3)为大致配制,一般配制0.002mol/L ,0.005mol/L或0.01mol/L,本实
验大概配制的浓度为0.005mol/L。
五:教学过程
一、溶液的配制与准备
用减量法称取为0.25g≤M≤0.27g,将C(KIO3)配制成约0.005 mol/L的KIO3溶液,记下质量,用容量瓶配制成250毫升溶液。
HAC缓冲溶液和KI溶液可由标淮溶液大概配制。
二、样品准备
取黄瓜用自来水洗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2遍,待基本沥去水分,去皮备用。
取上述黄瓜约20g移入搅拌机内,搅拌5分钟,搅拌完后取出溶液,注意要在搅拌时要用专用的容器来承装,并且在取出时要对容器进行多次冲洗,取出后倒入锥形瓶并立即加入10~20ml的HAC缓冲溶液,摇匀。
注意溶液最后的体积要尽量小,最好能在30ml左右。
最后用漏斗对溶液进行过滤,在滤纸上过滤得提取液。
注意动作要迅速以减少VC被氧化。
三、测定V C的含量
取滤液加10ml-15ml10%KI溶液和8mL 2g/L的硫酸溶液,并加入蒸馏水,使全部溶液达40~60ml,摇匀。
以约0.005mol/L的碘酸钾溶液滴定,用1%淀粉试剂作指示剂,至溶液呈蓝色且不褪色为终点,记下终点时消耗的碘酸钾溶液读数。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
滴入淀粉时,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黄瓜中V C含量较平均值较低。
评分标准及作业评价
实验操作占60% ;实验报告占40%
实验操作:60分
1. 清洗仪器 3分
2. 仪器安装顺序3分;
3. 润洗滴定管4分;
4. 检查仪器、药品。
3分
5. 液体药品的取用 3分;
6. 滴定时量取液体药品的方法7分;
7. 滴定方法正确7分
8. 实验数据的记录10分;
9. 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准确、规范10分;
10. 实验态度和习惯(整理仪器、废品的存放等)10分。
实验报告:40分
1.实验名称 2分
2.实验目的 2分
3.实验仪器 3分
4.实验原理 5分
5.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7分
6.实验记录 5分
7.实验数据处理 7分
8.实验结果与分析 9分
总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作业反馈:
作业等级分为优、良加、良、良减。
同学们的实验报告都写的很认真,步骤完整,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问题,如有的同学不花实验装置图,有的同学不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或者只有现象没有数据。
大多数同学之计算了结果,没有对结果进行分析,即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