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培训课件-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26
班班通使用方法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班班通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第四章“班班通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的第三节“班班通的使用方法”,详细内容涉及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功能模块介绍、教学资源与、互动教学操作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方法,了解其功能模块及操作界面;2. 学会使用班班通、教学资源,并能进行简单的资源管理;3. 能够运用班班通进行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班班通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尤其是互动教学操作。
教学重点: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教学资源的与,互动教学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端:电脑、投影仪、班班通账号;2. 学生端:每人一台安装有班班通客户端的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班班通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班班通的作用。
2. 注册与登录(10分钟)教师讲解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方法,学生跟随操作;教师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功能模块介绍(15分钟)教师介绍班班通的主要功能模块,如:课程管理、资源管理、互动教学等;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各个功能模块。
4. 教学资源与(1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和教学资源;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资源管理方法。
5. 互动教学操作(15分钟)教师讲解互动教学模块的使用方法,如发起讨论、提问、投票等;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互动教学技巧。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布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班班通上完成;教师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班班通注册与登录流程;2. 班班通功能模块及操作界面;3. 教学资源与步骤;4. 互动教学操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班班通进行一次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包括讨论、提问、投票等环节。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学方案。
2024版《班班通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依据2024版《班班通培训》课件,着重讲解第三章“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和第四章“班班通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班班通设备的正确启动与关闭、基本功能操作,以及教学资源的搜索、和分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班班通设备的基本操作,并能熟练运用其进行教学活动。
2. 培养学生搜索、整合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增强学生对班班通教学设备的维护意识,降低设备故障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班班通教学资源的搜索、整合和应用。
教学重点:班班通设备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班班通设备、投影仪、电脑、激光笔。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班班通设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班班通教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班班通设备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具体的教学场景为例,演示如何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班通设备操作和教学资源搜索、整合的实践操作。
5. 小组讨论(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班班通设备基本操作流程2. 教学资源整合方法3.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5分钟的教学片段,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 答案:学生需提交教学设计文稿,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班班通设备的其他功能,探索更多教学资源的整合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与讨论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1. 案例展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班班通教学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班班通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班班通》教材第五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重点讲解数据的图表表示、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
2. 理解并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的度量方法。
3. 能够运用方差、标准差等指标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的图表表示、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计算。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兴趣。
2. 数据收集与整理(10分钟)讲解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
3. 数据描述与分析(15分钟)(1)讲解图表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描述数据。
(2)介绍集中趋势的度量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3)讲解离散程度的度量方法,如方差、标准差,结合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例题难度相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与整理表格、图表2. 数据描述与分析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整理一组数据,用图表进行描述。
(2)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
2. 答案(1)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
(2)根据公式计算各项指标,得出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班班通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班班通》教材第十二章“数据与信息处理”的内容,详细涵盖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图表、统计量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描述和分析的技巧。
2. 能够运用图表、统计量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重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统计量进行数据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板擦、教鞭。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学生生活费用的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b. 介绍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c. 讲解统计量的计算和解读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如何将数据有效地整理成图表?b. 如何通过统计量对数据进行解读?六、板书设计1. 《数据与信息处理》2. 内容:a. 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b. 图表种类及制作方法c. 统计量计算和解读方法d.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教材第十二章课后练习题,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练习。
b. 制作一份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2. 答案:见教材第十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图表和统计量的运用能力。
2. 拓展延伸:a. 探索其他数据可视化工具,如散点图、饼图等。
b. 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024年班班通培训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班班通教学指导手册》第四章“多媒体互动教学”,详细内容涉及:1.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2. 互动教学平台的操作与使用;3.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方法,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 熟练操作互动教学平台,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创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互动教学平台的操作与使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2. 教学重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互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班班通教学一体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 学具:学生平板电脑、学习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堂生动的多媒体互动教学课,引发学生对班班通教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互动教学平台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数学课程为例,展示如何运用班班通进行互动教学。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班班通教学一体机,完成指定任务。
6. 拓展延伸(10分钟):介绍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课程班班通教学实践2. 知识点:多媒体教学资源、互动教学平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 操作流程:多媒体资源整合、互动教学平台操作、教学模式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堂10分钟的多媒体互动教学课。
(2)谈谈你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以语文课程为例,利用班班通教学一体机,展示一首古诗的意境,让学生通过互动游戏理解诗意,并进行现场创作。
(2)示例: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